開元盛世說課教案

開元盛世說課教案

開元盛世說課教案

說課內容: 歷史第一冊第四單元 第20課 開元盛世

說教材: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唐玄宗開元年間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峯,在隋唐史乃至中國古代史教學中處於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爲使學生對“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在隋唐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調整:《開元盛世》一課主要內容包括“開元之治”,盛世經濟的繁榮,上承“貞觀之治”,下啓盛唐民族、對外交往和科技文化,同時也爲分析對比“唐朝的衰落”作鋪墊。

說學生:我所講的這節課面對的是初一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經濟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爲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爲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啓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根據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的新發展、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2、能力與方法:通過課前讓學生分組蒐集資料, 進行信息加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史料展示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對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據以上教學目標,圍繞開元年間政治、經濟兩個中心,設計若干問題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杜甫詩《憶昔》創設情境,學生通過想象對開元時期的特點有所瞭解,引導學生帶着兩個問題:“開元盛世”是怎樣取得的?社會繁盛到何等景象?

導入新課

一、開元之治

回憶唐太宗、武則天時期政績,使學生認識到他們統治時期爲“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礎。給出史料1“玄宗少歷民間,身經迍(zhun ,不得志)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親庶政。”通過簡單解釋過渡到唐玄宗開元時期統治;史料2“貞觀之風,一時復振”,突出玄宗初年勵精圖治。設問:玄宗與太宗統治時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對比,前後聯繫,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其中穿插:唐玄宗走馬任姚崇、考覈縣令、捕蝗圖,補充擴展,增加生動性。通過比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響: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展,主要反映在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上。

1、農業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農具的改進和種茶、飲茶的普及。

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農具的瞭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與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種茶、飲茶的普及,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由準備好資料的學生介紹茶的歷史,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陸羽和《茶經》。

2、手工業發展:主要體現在絲織業和陶瓷業技術的提高。

絲織業:前後聯繫,古代絲綢之路的得名,唐前絲織業情況,通過地圖列舉絲織業中心,聯繫北京史,幽州絲織品。展示唐代貴婦着裝圖,整體感覺。展示不同類型絲織品圖片,補充文字資料、小故事,引導學生概括唐代絲織業特點,體現這一時期絲織業技術的提高。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陶瓷業:唐代制瓷業與製陶業正式分離,比較陶器與瓷器的不同(圖片)通過地圖列舉制瓷業中心,結合圖片“南青北白” .重點:彩釉陶“唐三彩”,由學生介紹“唐三彩”燒製過程,因何得名,欣賞不同類型圖片。

3、商業的繁榮:主要通過對長安城的繁盛來體現,是本課又一重點。出示長安城平面示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概括長安城的佈局特點。通過題目設置情境,設計問題,使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對長安城的佈局特點加深瞭解,想象體會長安城的繁盛,它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政治、經濟情況歸納,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即 “開元盛世”。

課後作業:

1、動手製作曲轅犁或筒車的模型,或橡皮泥捏一個仿唐三彩。

2、 “如果你是唐代居住在長安的人,你會看到或經歷什麼?”爲題讓學生寫一篇小。(字數不限)通過動手動腦,鞏固本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