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

1、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情境,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也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有用,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有的學生甚至忘了在上課,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邊與他人做一些交流。

2、共同操作,獨立思考,學會初步合作與交流

本節課是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來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畫”面、“說”面幾個環節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體會“面”由“體”的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在畫一畫這一環節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也得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並且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於合作與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組成員應該互幫互讓。因爲在老師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立體圖形的時候,小孩子們並沒有因爲沒拿到最心儀的物體而有微詞,也是高高興興地拿起其他物體與同組小朋友進行交流,有個別學生與別的同學商量着互換手中的物體。

3、初步滲透分類的思想

在讓學生操作得到平面圖形之後,我沒有把學生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上加以展示其畫得如何的端正,而是直接要求學生把圖形貼到黑板上各種圖形所在的相應位置。在貼的時候有幾個小孩把位置貼錯了,給其他小孩多了一個重新分類的機會,這可真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安排既把學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讓學生把各種圖形進行了分類,並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爲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學生在“摸一摸”的活動中對面的感知不夠,我的引導也不夠到位,如學生說出有的面是有點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沒有及時指出這是材料的質地問題,而是直接把話題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來。這樣對平面圖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點不夠。

2、在設計“面”由“體”得時我沒有爲學生準備這麼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沒有引導學生說出得到平面圖形的多種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用鉛筆沿着立體圖形的邊描等,大部分學生直接用鉛筆沿着物體的面的輪廓畫。這樣的結果體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來說是打了折扣。

3、在“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時,我覺得雖然已經走到這一步,但還不夠展開,沒有引導好學生天南地北地把生活中的資訊加以搜索並給以發揮,如果展開得好的話既豐富學生對圖形的感知認識,更能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