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空間關係。

教具準備:投影 8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築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築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裏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並說說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固啊

(多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要豎着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說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爲什麼能放的平穩呢?(因爲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說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說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 彙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繫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說得好!

學生聯繫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 "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然後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 遊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9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難點:

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具準備:

每小組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實物各一個。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各一個。

橡皮泥一盒。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老師在網上下載了幾張圖片,非常漂亮。同學們想不想看?請欣賞!

(點擊出示課件。)

師:從畫面上,你看到的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是建築物。)

師:如果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這些建築物,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築物都是由長方體、正方體、……構成的。)

師:對,這些建築物都是由立體圖形構成的,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立體圖形,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徵。

(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認識。)

二、新授。

(點擊,出示例3的四幅圖。)

師: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這些立體圖形分兩類,你打算怎樣分?說說理由。

(學學生討論後彙報,長方體和正方體爲一類,圓柱、圓錐爲一類。)

師:能說一說爲什麼這樣分嗎?

(學生回答:因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都是平面分爲一類,而圓柱、圓錐都有曲面分爲一類。)

探究一: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摸一摸,體驗立體圖形的特徵,並歸納填表。

師:好!我們就按照第一種分類來整理複習,先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再探討圓柱、圓錐。

師:(宣佈複習要求)摸一摸你準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記一記它們各部分名稱是什麼,它們在點、線、面上各有哪些特點?小組展開討論,交流意見,整理歸納。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簡練的文字歸納。看哪個小組第一個完成。好,小組活動開始。

(點擊,出示表格。)

長方體特徵 正方體特徵

頂點

(師及時發現並表揚最先完成的小組。)

2、展示彙報:

師:誰上臺將你們討論的結果給大家看看,向同學們彙報一下。

(學生彙報,點擊,出示表格內的內容。)

長方體特徵 正方體特徵

頂點 有8個頂點 有8個頂點

線 有12條棱,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都相等

面 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

面積相等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共同討論:

師:想一想: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共同特徵呢?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小結: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不同點:(1)“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相對的棱分別相等,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叫做正方體的棱長;(2)“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師: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板書: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探究二:複習圓柱、圓錐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師:你們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圓柱、圓錐的特點。現在請各小組拿出圓柱、圓錐,摸一摸,感受一下它們的特徵,小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點擊,出示表格。)

圓柱 圓錐

底面

側面

2、彙報交流

(學生彙報,點擊,出示表格內的.內容。)

圓柱 圓錐

底面 2個大小相等的圓 1個圓

側面 曲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高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3、小結:圓柱是一個立體圖形,有三個面,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個曲面叫做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它有無數條高,長度相等。圓錐也是一個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只有1條高,即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三、練習

師:你們能不能利用立體圖形的特徵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

1、看圖回答:(課本P109/練習十九11、)

2、填空: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個頂點,()條棱,()個面;長方體相對的面(),相對的棱()。

(2)用一根長132釐米的鐵絲,圍成一個立方體的模型,棱長應是()釐米,如果圍成一個長方體的模型,長、寬、高的和是()釐米。

(3)()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條高。

(4)()叫做圓錐的高,圓錐有()條高。

(5)圓柱的側面沿着一條()展開會得到一個(),它的長等於圓柱的(),它的寬等於圓柱的()。

四、總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立體圖形的特點。

(點擊,出示表格進行小結。)

五、作業。

(1)海關大鐘時針長2.7米,時針繞一圈的長度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2)右圖中,ABCD是邊長爲a的正方形,分別以AB,BC,CD,DA

爲直徑畫半圓。求這四個半圓弧所圍成的陰影部分的面積。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提供一定的學習情景和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經歷對物體的分類、觀察、觸摸和比較的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2、能力目標:在經歷認識圖形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初步瞭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使學生結合具體實物和直觀操作感知立體圖形的特徵並能初步分辨他們。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體會到“體”的三維特徵。

教學準備: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藥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內放規則立體圖形。課件。

學具:各種形體的日常生活物品。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認識體。

(一)感知“體”

教師出示袋子(內裝鉛筆、蘋果、書、魔方等)。

師:裏面裝的什麼?想知道嗎?怎樣才能知道?

師:誰來摸一摸?要求:摸到一個物體,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狀,再說出你摸的是什麼。

師:我發現他們都要先摸一摸物體的形狀,再判斷它是什麼,可見物體的形狀很值得研究,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些物體的形狀。

出示課題:認識物體。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師:(學生將自己帶來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學們的桌上有許多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還要請它們幫助我們學習呢!首先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分分類。(小組合作)

2、反饋分類結果

學生把這些物品進行分類,彙報分類結果。

3、命名

師:我們已經把它們分類,再給每類形狀起個名字好嗎?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請小組派一名同學選擇一種形狀,說出它的名稱,教師板書名稱。

4、抽象直觀圖

教師說名稱,再出示相應的立體圖形的正視圖,貼在名稱下面。

二、操作體驗、加深感知“體”

1、師:我們知道了每種形狀的名稱,現在來感受一下每種形狀的不同。組長組織組員各選一個物體拿在手裏,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玩一玩,說一說你的感受。(如:長、正方體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滾動等等。)

2、遊戲

硬板傳送物品,讓學生體會各種物體在運動狀態下的特徵。(如:球易滾動,圓柱的底接觸硬板易傳送等。)

3、反饋體會

師:誰願意講一講你的感受?(學生自由選擇形狀來講)

三、實踐操作、分辨立體圖形

1、完成書p36頁第二題,說出每個圖形共有幾個。

2、小組合作,矇眼摸物。

一學生髮指令,另一生矇眼摸物,其中可以摻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臺等未學過的立體圖形。

3、猜物體

一學生從猜物箱裏摸物體說特徵,其它學生說名稱。

四、返回生活、解釋與應用

1、找出學具盒中所學的立體圖形。

2、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立體圖形。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認識立體圖形,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36頁的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設計: 實驗操作學法設計: 小組研討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說學具:

1)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禮物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裏的小朋友說什麼,每個人都說說。(學生組內相互說一說)

3)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各組派代表介紹禮物)

2、這麼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彙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

板書:球 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

B: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裏的小朋友說一說。

(2)彙報:

你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受。

②彙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彙報,依次說: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棱,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光光的,能滾動

c:比較

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

看了叮噹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家嗎? (學生討論)

②電腦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

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繫實際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數一數

數一數剛纔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麼?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彙報: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作業佈置:

P36頁的第2題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32--P33。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並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

2、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通過學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爲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一個盆子,每個盆子裏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喜歡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師出示多媒體,屏幕上有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鏡等實物)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學生自由說)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學生搶着說)

【過程說明】學習素材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學生感到親切,符合小學生愛玩玩具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

1、分一分

師:請小朋友們把桌子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師不停地轉着,指導小組合作。)

【過程說明】滲透分類思想,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不同。

2、議一議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爲什麼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們先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討論的結果,咱們比一比,哪一小組說得最好。

【過程說明】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

(二)、初步瞭解物體外形的特徵

1、評一評

師:有的小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積木塊、魔方。⑤三棱鏡;也有的組把這些物品分成了四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④三棱鏡。大家有沒有意見呀?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組商量商量,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師肯定小朋友們的分法是對的。

【過程說明】學生互評,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交流能力,爲下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打基礎。

2、講一講

(1)、爲什麼把“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爲一類呢?

①請小朋友們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②師指出:我們給這樣的物品起個名字,叫什麼呢?學生髮表意見後,師說,小朋友們說的名字很好聽,老師也說一個名字行嗎?“圓柱”,師用多媒體出示“圓柱”二字,並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2)、小朋友們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爲一類,爲什麼呢?

①請小朋友們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師給予表揚。

②用同的方法給這一類物品起名字,並用多媒體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3)、小朋友們,我們爲了給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分爲一類好呢,還是分爲兩類好呢?小朋友們說說看。學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們分爲兩類。

①小朋友們準備給“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麼名字?爲什麼呢?小組商量商量。

②學生交流後,師用多媒體出示名字和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③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正方體”

【過程說明】學生經歷“摸一摸、滾一滾、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各類物品的特徵,符合學生“愛說、愛動、好勝”的特點。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玩”中學習了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體現了《標準》的新理念。)

3、小結:小朋友們,剛纔我們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三、實踐操作

1、比一比

①請小朋友們每個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你發現了什麼?在小組內說說。

②組間交流,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③議一議。a.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爲什麼?;b.圓柱和球一樣嗎?爲什麼?小組討論,組間交流。

【過程說明】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徵,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2、搭一搭

①請各小組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種造型。

師強調:小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麼,然後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組的同學們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②小組展示成果,並介紹各部分的名字。

3、遊戲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P33第2題。

4、質疑:粉筆和削過的鉛筆是圓柱嗎?

5、你能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哪些物體是圓柱,哪些物體是球嗎?

【過程說明】這一環節是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創新意識 和合作意識。這個活動增加了趣味性,使學生在活動和遊戲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