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這課是人教版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的時間單位之後,學生對年月日的知識也有生活經驗。在杭州參加“千人萬課”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新常態課堂”研討觀摩會時,全國名師劉德武上了這樣一堂課。聽了這課,我感觸很多,於是我想嘗試着學習劉老師這樣,上了這一節《年月日》。

教學這課時,我採用了課前讓學生先自己學習例題,課堂上提出問題,這樣先學後教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對於“年月日”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因此,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學。課堂上,我先教學生怎樣提出問題,把已懂的知識提出問題。如:1年=12月,可以提問“1年=( )個月?”,也可以提問“12個月=( )年?”接着,同桌相互提問考對方。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非常積極主動,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每個同學覺得考別人,很有成功感,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後,四人小組學習,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的環節很有必要,孩子們也提出了很多好問題。如:爲什麼要分大月和小月?爲什麼每4年有一個閏年,3個平年呢?直到下課,老師沒有給出問題的答案,只是告訴了尋找答案的方法。

當我上完這節課,我們組的老師也很震撼。雖然老師在課堂上沒怎麼講授,但學習效果很好,學生十分投入,學得主動。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有些出乎意料。從這節課的教學來說,老師沒有知識的講解,只教給學生怎樣提問,學生有所思考後才能提出問題,學習必須主動,才能提出問題,才能提出很有價值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沒有老師枯燥的反覆講解,面對這麼多的知識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提出問題,想方設法地考同桌,孩子們很有成功感和幸福感,他們也喜歡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對我個人來說,通過去模仿名師上這樣一節課,讓我明白:名師的這一堂課,主要是傳遞一種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要考慮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老師有時候並不需要太多講解,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這種思想方法乃至終身學習都有一定作用;讓孩子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這樣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

年月日教學反思二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學生儘管不是妙語連珠,知識面也不是很廣,但還是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於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爲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安排讓學生觀察年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年曆中發現各月的天數。從而探索出大月、小月。

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癡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纔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節課,我首先讓學生收集了豐富的事實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去發現知識;讓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產生思維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識,接着,我安排讓學生創作記憶大小月的方法,學生在原有的經驗上像詩人一樣創作出了歌訣,像數學家一樣發現了用拳頭記憶的方法,他們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

課堂的生命活力來源於對事件或對事實的感受和體驗,來自於對問題

的好奇和思考,來自於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認同,來自於探究體驗中的驚險和喜悅。老師要儘可能的爲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感悟、體驗的過程,使教學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現實生活的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大膽地打開門窗,讓現實生活的“燦爛陽光”照亮我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學習活動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更加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是從生活中走來,在生活中發展,爲生活而服務的,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生活現象,去解決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中,我沒有用權威性的說教,而是通過學生活動中所產生的'教學資源,逐漸推進教學進程。比如:從學生暢談自己對年、月、日的已有經驗,繼而觀察年曆片進行驗證,再發表自己在觀察、思考後的所得,再驗證、反思,最後得出結論,我始終是作爲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平等地參與其中。師生在認知、溝通、互動中交往,在交往中縮小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地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課堂真正成爲學習的共同體。

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小主人。只有這樣的課堂纔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纔是學生

喜愛、不願下課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纔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課堂上教師恰到好處的“導”,課堂教育教學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教師對學生的“導”喻爲一個“支點”那麼學生將圍着這個“支點”旋轉,轉出他們自己獨特的“舞臺”。 教師教學過程應當是教師帶領學生主動認知、探究問題的過程,課堂教學應當以探究爲切入點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探索新知。而教師善於調動各種感官的作用,更是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一個肯定的眼神、會意的微笑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力量;一個皺眉讓這羣足智多謀的學生又一次陷入思考;一句鼓勵性的評價會讓好勝的他們得意洋洋;而一個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更是讓他們爭論不休……)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對於教師而言像這樣善於利用多種方法、手段爲學生創設一個個“支點”,對課堂教學將取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作爲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把“學”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牢固樹立“教學是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要關注、瞭解、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進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選用教學方法。真的希望“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能深深注入我們一線教師的靈魂深處。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爲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