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課堂教學設計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設計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複合片)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着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蹟。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觀察圖畫

師:(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畫面)看,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綠水,非常美麗。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景色?(學生介紹時,教師引導側重於觀察有順序有重點,敘述的語言要生動。)

過渡語:如此秀美的風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呢?

三、初讀課文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啊(nga);真綠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險啊(哪)。

(注:學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爲什麼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盪舟灕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2、討論: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並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指導朗讀。

採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爲什麼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靜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可問:這裏爲什麼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灕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爲他哪裏讀得好,請說說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範讀等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想象體會灕江水之美。

4、總結學法:結合圖畫讀課文找特點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領落桂林水的獨特,然後再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最後通過研究讀使學生感悟、表現桂林水的特點。此時,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身心會進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進一步領悟大自然的美韻。

(二)運用第二中學到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三)檢查自學。

1、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灕江兩岸的奇峯,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碧蓮峯的山體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隻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接下來山峯像什麼。

2、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這樣便於學生掌握學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長期堅持一定能夠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的。

過渡語:灕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衆不同。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2、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

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並試着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