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練---統計》課程教學反思

《小教練---統計》課程教學反思

《小教練---統計》課程教學反思

平均數是數學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了學生在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本質內涵,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的基礎上,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探究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這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問題,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教學前,我先讓學生觀看課本情景劇“籃球比賽”,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興趣盎然。結合情境圖讓學生作爲一個小教練的身份來說一說你認爲該換誰上場?有的學生會直接比較兩名運動員第一場的得分,誰高選誰,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體力等方面的因素,我的應對措施是:換誰上場,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我們就只從運動員得分的角度來考慮換誰上場的問題。這樣,就拉回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就有可能計算7號和8號運動員的總分,通過比較總分來選擇運動員上場,這時會有學生產生不同的意見教師並不急於給予答案,而是讓學生去思考比較總分的方法行不行,爲什麼?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上場次數不一樣,比較總分不合理,從而引發學生認識到比較兩名運動員的平均得分,這樣比較合理。讓學生在比較總分不行的情況下產生疑惑——怎麼辦——於是就產生一種新的辦法,要比兩名運動員的平均得分,讓學生感受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

二、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學會平均數的算法。

“怎樣求兩名運動員的平均得分”?讓學生自己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另一種是移多補少。從由條形統計圖呈現數據,由於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學生中有一部分已經知道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數,爲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提供了感性支撐,然後得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是“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數的方法,再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將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達到共識。

三、練習具有坡度,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又體現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

選取的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如:鞏固練習第一題是對平均數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第二題是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代表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達標檢測第三題是對平均數的深化認識。這些練習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地去學數學,用數學。

不足: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簡練而且講的多,有的地方語言不夠嚴謹。平均數的意義理解上,有的同學理解不透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在探究平均數的意義時進行合作討論、探究,更深層次地理解概念,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流於過場的傾向,怎樣實現這一學習方式優化及發揮其最大功用,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