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教版教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教版教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教版教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1~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德國風光片

2.“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爲豪的錦繡山河;有遠遠流傳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還不太瞭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同作者一道到國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國(板書)

1.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

2.談談觀後感受。

3.揭題: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祕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遊城市,它不僅風光無限美好,這個民族還有一道十分奇麗的景色。(板書:奇麗)打開書本,讀一讀,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補充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再讀課文,質疑批註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完成:

(1)質疑。(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對不理解的內容質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請將自己的感想批註在文中。

三、彙報交流

交流批註閱讀後的感想與收穫。(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

1.詞語質疑:文中較難理解的詞語有:脊樑、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2.學生可能會提出的主要問題:

(1)愛花的民族有很多,爲什麼德國在其中佔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爲什麼說“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四、以學定教,品讀課文

1.導語:是呀!愛花的民族很多,爲什麼德國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德國人種花有何獨到之處?請快速瀏覽全文,用“──”畫出相關的答案。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時,教師可相機展示重點句: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1)請生個別讀。正音:“脊樑”讀作jǐliang;理解“脊樑”的意思。

(2)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從“家家戶戶”一詞可見德國人人愛花;而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驚歎。)

(3)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

(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卻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了?──“莞爾一笑”(輕輕一笑)

2.學習第三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到相關答案時,教師相機展示重點句:

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自由朗讀。

(2)談談讀後的感受。(花多,花美,愛花之真切。)

(3)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課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奼紫嫣紅”。)

(4)有感情朗讀,並背誦。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當你來到德國,漫步在這花的海洋,你一定會驚奇地發現: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語言:

假如我們來到德國,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頗耐人尋味”。

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地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爲“耐人尋味”。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德國人愛花,還有哪些地方與衆不同?

完成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的語言:

四五十年後,我又到了德國,我發現很多東西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當我走在街上,擡頭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終沒有變。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四五十年後,作者漫步異鄉,置身於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猜一猜,是什麼?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文化,各國人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可以是,希望祖國人民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國人民也能像德國人民那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五、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境界?舉例談談。

(人永遠不可能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與別人一起構成這樣那樣的關係。一個人總是經常爲別人做事,爲他人服務,別人也在經常爲這個人做事,爲這個人服務。在一個家庭裏,爸爸工作掙錢,養活全家;媽媽爲爸爸洗衣做飯;我們有時也爲爸爸媽媽端茶捶背。在社會上,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你總是在某一方面,爲別人服務,而在許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別人爲你服務。)

六、書寫生字,聽寫詞語,運用詞語

1.重點指導“脊”的筆順。上半部的筆順是先兩邊後中間。

2.聽寫的詞語有:脊樑、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頗耐人尋味

3.寫幾句話,用上上面的部分詞語。

B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疑

1.出示一張德國哥廷根的照片:

這是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個大學已經孕育了三十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職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着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於歌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作者──季羨林──當時他才二十五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纔回歸祖國。1980年,三十五年後,當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後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2.讀課題,質疑問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什麼意思?季先生爲什麼要寫這樣一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指名讀通課文,對學生讀得不準,或沒有讀通的地方進行指導。

3.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景色?

4.聯繫第二、三兩段句子進行交流。

三、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1.1980年,當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後,迎接我們的主人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麼變化沒有?”季老先生是怎麼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說的話:“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

3.自由讀,季老先生說的“美麗”並沒有改變指什麼?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

4.讀第二自然段。從哪裏看出德國人愛花?他們愛花的獨特之處是什麼?請讀這一段,好好體味體味。

5.交流指導:“真切”、“脊樑”是什麼意思?哪些行爲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當你和季老先生一樣看到這奇異的異國風情時,會怎麼說?會怎麼想?

引出描寫女房東的話:“莞爾一笑”是怎麼樣一種笑?

6.補充材料:當時,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東姓歐樸爾。女主人歐樸爾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兒子的房間,就像一位家庭成員一樣,一住就是十年。

聽了這個介紹,你覺得女房東是怎麼一個人?簡簡單單的“正是這樣”說明了什麼?

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內斂而不張揚,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麼?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說說哥廷根的美麗指什麼?

二、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

這句話前後半句都指什麼?這樣反覆寫的目的是爲什麼?請用肯定的語氣讀一讀。

2.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吧!再讀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體會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裏,聞着花香,看着花語。身處異國他鄉的青年季先生,會有怎樣的感受?

(懷念祖國和故鄉,思念親人)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花之美。

5.僅僅是花美嗎?出示句子:“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6.理解:耐人尋味。這種境界指什麼?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當我爲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爲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這一段。

三、前後呼應,三感“美麗”: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一句。讀了第二、三自然段後,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

2.當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經留下生活的痕跡和情感的哥廷根,他會想起什麼呢?

3.補充閱讀《季羨林先生》一書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從文中瞭解了什麼?正是這樣的情緒,使得季羨林在文中這樣寫道:“多麼奇異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四、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2.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