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總結範文

校本課程開發總結範文

校本課程開發總結範文

校本課程不僅僅是新課程改革中一門新興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觀,更是一種學習觀,這種觀念對各門學科課改的推進,對素質教育的促動有着深遠影響。我校的校本課程在不斷的調整中日趨完善,以便能更好的展示“愛心建構民主教育,和諧促進師生髮展”的辦學理念和特色,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領導重視,健全機構,積極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

(一)、先行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及校本課程開發組。

組長:xx校長

副組長:xx校長、高校長

成員:校委會成員

(二)、研讀理論,尋找校本課程開發的依據。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以及學生的適應性。”建構包含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課程的一種國家課程計劃框架,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

2、我校風景如畫,歷史悠久,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加上信息網絡的齊備和一批業務精良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在“愛心建構民主教育,和諧促進師生髮展”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爲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軟硬件的支撐。

3、校本課程是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學校形成特色的關鍵,是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科研意識增強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會推動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前進步伐。

(三)、權責分明,積極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

權利與責任:

1、校長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第一責任人,並積極引導全體教師更新觀念,投身於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

2、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3、教師有權利選擇課程、學生有權利選擇課程和教師。

組織與制度

1、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由校長、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及社區人士構成,負責審定校本課程的開發項目,形成開發指南和方案。

2、學校建立課程審議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管理辦法及相關激勵制度。

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原則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

3、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原則

4、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的原則

5、提高課程的適應性,改進課程質量的原則

6、生成性和統一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與評價

管理體制

1、學校建立課程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課程資源分析評估,課程規劃與審議、課程計劃管理的執行,評價以及教師校本培訓工作。

2、學校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聽、評、查、訪等形式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實行月查並納入過程績效考覈。

3、學校建構校本課程開發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教師的工作業績與結構工資、評先晉職相結合,成績突出者學校予以獎勵。

評價機制

1、課程評價:建立以教師評價爲主,校長、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主要是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課程發展潛力等方面進行診斷評價,並不斷完善。

2、教師評價:建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和學生反饋意見爲主的評價,主要是對教師開發的項目,《課程綱要》教案、課堂組織的.

效果和教學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此激勵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同時提倡每個教師建立成長記錄袋。

3、學生評價:建立以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四結合的評價制度。注重過程評價、發展評價,以此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促進其不斷進步,最後的評價結果併入學生畢業證發放管理。提倡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

(四)、廣泛研討,確立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開發目標

藉助一個週期的“開發、實施、觀察、反思、再開發”探索、試驗、研討提煉、總結經驗,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地域風采時代特徵,力求讓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踏上開發——運行——管理——評價的良性循環的軌道。

2、學生髮展的目標

爲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具備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以及紮實的基礎知識和過硬的生活技能,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生存本領。

3、教師發展目標

教師通過開發校本課程,提高課程意識和開發能力,拓寬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和諧人際關係,增強合作意識,激活探索熱情,觸摸時代信息脈搏,促進自身專業水平提升和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4、學校發展目標

通過開發有特色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成學校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質量新的增長點,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爭創市級模範學校。

二、選修爲主,必修爲輔,科學規劃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

我鎮校本課程根據學生的需求、教師的現狀,學校的資源、地理條件的分析擬定開發人文素養、健康素養、科學素養、審美素養、生活技能五大類結構的校本課程,分成必修和選修兩在板塊。以學生髮展爲本,立足於我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爲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條件。努力做到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爲課程資源,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倡導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擺脫學習的疲憊感、倦怠感。

注重中小學課程內容的銜接,儘可能避免同內容的重複開發,即使有也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注意側重點的不同。

必修以全縣統一的環保教育、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爲主要內容,分班進行。

選修以“土家文化進校園”這核心內容,實施具有我鎮獨特特色的土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課程資源開發,以教師分組開發教學資源——教師根據資源進行課程發佈——學生選課——年級組宏觀調控—組織實施—學校考覈爲基本實施模式,爲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的空間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生應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精神價值觀的教育,並發展自己的個性。

三、研修導向,積極實踐,崇尚落實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效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每一內容都必須通過學校研討—學生選擇—學校考覈三關,才能說明這一內容是一次成功的開發。

1、學校研討。由課程開發教師小組報送課程說明以及課程綱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進行集體研討,充分論證其可行性,決定其是否參加課程發佈。

2、學生選擇。由課程開發教師小組精心組織課程發佈形式及內容,吸引學生積極加入。學校根據學生參與數來確定該課程是否有開設的必要。

3、學校考覈。課程進入實施一定時間後,學校領導小組深入學生活動中,通過訪談、量化等多種形式瞭解課程實施的實效,根據考覈成績決定該課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