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閱讀感想

傅雷家書閱讀感想

傅雷家書閱讀感想

《傅雷家書》中,很多的內容都是談藝術的,而這種藝術,不僅僅限於談音樂,其中還有一些信件涉及了書畫、文學作品,下面要爲大家分享的就是傅雷家書閱讀感想,希望你會喜歡!

傅雷家書閱讀感想篇一: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家書閱讀感想篇二:

“昨夜一上牀,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你今日的成就並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麼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裏,對你和你媽媽作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下去,像惡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以上摘抄是1954年1月29日晚傅雷(爸爸)給昨天赴波蘭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的傅聰(長子)的信的一部分。

信中所體現的是父親對兒子的愛,對兒子的愧疚,對自己錯誤的方式的憎恨。父親在長子的童年時期的教育極嚴,有時幾乎不近人情,在現在父親看來,是對孩子的折磨。在我看來,這種不近人情的教育其實是對孩子的愛,希望孩子長大後學有所成。傅聰確實沒有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教育。

傅雷家書閱讀感想篇三:

終於看完《傅雷家書》了,原來看似嚴肅的父親對孩子的那份掛念與愛也決不亞於母性。

(試圖以一種是我父親寫給我的信的心理去讀完了這本書,此刻的心情沒有找到合適的詞藻來形容,是因爲自己的文化底蘊太淺薄了,但仍然想說說自己看過後的感受,雖然不知從何下筆說起)

平日工作的繁忙也從不能削減一點點對兒子的牽掛之情,總是在將與兒子的信箋交談當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很渴望知道孩子的一切,包括學習、演出、生活、感情、冷暖、、、、總會在信中跟兒子談及國內的變化,也時時不忘叫兒子不忘祖國,時時要他記住自己的祖國,要他不斷地學習中文。常常樂此不疲地給兒子找着書,摘抄一些對兒子的音樂有幫助的東西,目的就是想讓兒子能有更大的進步,進步得更快,不要辜負祖國和所有愛他的人的期望,常常提醒他要注意些什麼,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好像孩子永遠就是孩子,永遠讓自己牽掛所有,很想也很渴望知道他的一切,就像他自己說的“剛收到你的來信,就期待着下一封信是什麼時候收到的,也想象一下收到時的心情,同時也想象孩子你收到我們的來信的心情”。

父親永遠就是父親,他會把自己這一路走過來的些許,包括得益和吃虧都作爲一面鏡子來教育孩子,目的就是想讓孩子能借鑑一下別人的經歷少吃虧,少走點彎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雖然與兒子相隔甚遠,可是父親的心卻是天涯即咫尺般貼近,與兒子的那分愛太過於細膩了,一切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發展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他都考慮到,都爲孩子有個很周詳的打算和計劃過,並提出建議該怎樣去避免,該怎樣去改正,該怎樣去面對,該怎樣去做得更好的……

也很注重對兒子性情的培養,常常給孩子郵着書籍作爲精神脊樑,跟兒子討論國內的變化與發展;也常常提醒兒子的性格上的缺點,比如:第一,注意以後說話,千萬不要太主觀,造成不要有說服人的態度,這是最犯忌的。還有一個大毛病,就是好辯,不論大小,都要辯,這也是犯忌的。我覺得他這句話說得太對了,或許我產年輕人就是最容易犯這兩個毛病,最起碼我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確實這是要不得的,我們必須得慢慢的學得客觀、冷靜、理智,別像古希臘人那樣爲爭辯而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