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教學總結與反思

《鯨》教學總結與反思

《鯨》教學總結與反思

篇一《鯨》教學反思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現將教後反思如下:

(一)反饋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課前預習的好壞是課堂教學效果優劣的關鍵。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學生平時較少接觸鯨,更要通過課前去收集相關材料,才能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也體現了大語文觀教學,把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課前我安排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充分地預習,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並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二)緊扣訓練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是爲學生會學,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了生字詞,瞭解了主要內容。然後根據學生的質疑提出中心問題:作者介紹了鯨的哪些方面?是怎樣介紹的?勾畫出相關詞句。最後在學生獨立讀文思考、勾畫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充實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彙報交流: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學習寫法。

在這一課時,重點就是學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剛開始上課就先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因爲這篇課文的每個自然段都各介紹了鯨的一個方面,相對來說比較獨立。所以我分配各組展示的任務時,按每個組展示一個自然段的內容,由組內選好的彙報員來講解,其他組員或其他同學都可以補充。因爲有了充分的預習和自學,以及小組交流。所以,對段落的分析講解非常透徹。特別是對重點詞句抓的很準確。比如,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學生除了感知到鯨的形體特點:大、重、長之外,還能說出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內容介紹清楚的。教師對重點也進行了強調,學生講解的.積極性高,聽的同學也認真補充糾錯,整個課堂屬於學生,而老師只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和強調、引導的作用。沒想到的是,這種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學、講的方式對稍顯枯燥的說明文也學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環節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對這節課的學習。比如:談收穫,讀喜歡的句段,以鯨的自述介紹某類鯨的特點等。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發言的同學爭先恐後。可以說學生們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學習的課堂中。課後的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把這些寫作方法適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

雖然,這節課受到了市、縣教研領導的高度評價,但是課後我感到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上,應再準確恰當些,這樣有利於學生以後對自己的表現有更好地把握。

篇二:鯨的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是哺乳動物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對於現在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其實已通過電視、網絡、圖書等多種媒體對鯨有些瞭解,特別是對鯨的形體、種類、生活習性等方面已有初步的直觀感受。可以說學生對課文缺乏新奇感,再加上語言相對平淡,不足以吸引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讓學生獲益更多呢?教學這一篇課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語文課程規範》的基本理念和本期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爲主。上完這堂課後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難點,感悟說明的方法,昇華學生的情感。

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起催化劑的作用,既可渲染課堂氣氛,優化課堂結構,更主要的是溝通語言文字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繫,圖文互補,增強直觀性形象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非常清晰的圖片,將大象與鯨、與人作比較,給學生對鯨很大的特點以更直觀印象。第二自然段視頻的使用,既使學生對鯨的進化過程有了生動直觀的認識,又使學生了解了動物進化的原因和進化過程的漫長,又通過圖片緊扣鯨的進化特點,說明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鯨驚心動魄的捕食過程和鯨在海里與其它動物生活的視頻呈現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它們就是精靈,它們就是海的靈魂,從而引發“我”喜歡鯨、喜歡海里動物的情感。

二、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準確精練。

羅傑斯曾說:“自由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我始終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本節課中,我在學習第一自然時以引導爲主,通過“寫了什麼”、“怎麼寫的”讓學生明白“寫法”對“表達”的重要性,然後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通過“片斷”與原文比較,使這一認識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充分地讓學生感受作者面對科學的謹慎態度和表達上的語言文字的準確性。通過授學生以“漁”,在第三至七自然段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自主地“找、議、填、畫、論”就能認識不同鯨的生活習性特點,使學生對鯨是哺乳動物得到整體性的認識。

反思這節課,我的教學內容的安排有失妥當,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應該放在第一時課時,這樣朗讀的交流就不會太過匆忙,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既能體會鯨的特點,又能再次感受語言文字表達的美。而學生最後的寫法運用也能得到更好的交流機會,充分地發揮課文在學生寫作上指導作用。

總之,本節課教學貫徹了新課標精神,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保守教學格局,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創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特色,始終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