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記敘文常用寫作手法

順敘、倒敘、插敘和平敘就是記敘文中最常用的四種方法。我們先假設正常的時間順序爲A-B-C,以它爲參照標準來分析這四種記敘方法。

關於記敘文常用寫作手法

所謂順敘,顧名思義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的時間先後順序來記敘一件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A-B-C。先發生的先寫,後發生的後寫,完全忠於事情的實際。例如本冊教材第8課(阿累的《一面》),作者滿懷深情的敘述了他與魯迅先生的一次見面。作者從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寫起,進內山書店、看到魯迅先生的書、欲買書又怕貴、魯迅先生送書、直到“走出書店的門”,這半個鐘頭內發生的事,作者如實記下來了,並且與實際情況一致。這就是順敘,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忠於實際的寫法。

順敘的寫法由於與事情的`實際情況相吻合,因此寫起來比較容易操作,讀者讀起來也易於感知文章所寫的內容。不過運用順敘的記敘方法要注意有祥有略,不可流水帳似的平均使用筆墨。不然,作文就平鋪直敘,讀起來索然無味了。

倒敘與順敘恰好相反,它的模式是C-A-B。也就是說,倒敘先把結果(或者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敘述,然後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經過。一般新聞類作品或回憶性文章多采用這種寫法。如第1課《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導語(第1、2句)即交代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概貌,後面的主體部分才分別從我中路、西路、東路三路大軍詳細介紹了戰役的具體進展情況並作了實事分析。又如12課《貓》,作者一開始就說:“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可見,這就是倒敘了。

要注意的是:倒敘提前的只是某個部分,其餘的內容還是要按照順敘來寫。採用倒敘,必須是爲了製造懸念和波瀾,是因爲結構或表達的需要,不能爲了倒敘而倒敘,把倒敘當作一把萬能鑰匙。

插敘與順敘、倒敘的最大區別是插敘涉及到兩件事。它是在順敘的過程中,由於表達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與之有關的事,並在插入的故事結束以後,再繼續原來的故事。也就是說是A-B(-D)-C模式。如第7課《驛路梨花》,全文采用順敘,從“夕陽西下”寫起,到“一彎新月升起了”,又到“這天夜裏”,直到“第二天早上”,是典型的時間順序。在文章第33自然段,插入了十多年前解放軍戰士學雷鋒蓋小屋的故事,不僅解開了文中的懸念,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

一般說來,插敘的內容要對原文情節的發展、主題的表達有積極的映襯或鋪墊作用,要能爲全文的中心服務。

平敘也涉及到了兩件事。它與插敘的區別是:插敘是在甲事中插入乙事,乙事爲甲事服務;平敘則是甲事、乙事(或者更多事)同時記敘,每一件事情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平行的,它們共同爲文章中心服務。模式如A-B1(B2)-C1(C2)。平敘可以一件事一件事的分別敘述,說完了這件事再講那件事,古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即是如此;也可以幾件事並行交叉的進行,齊頭並進的寫幾條線,互相穿插,並行推進。第4課《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採用了平敘的前一種寫法。作者選用抗美援朝戰爭中鬆骨峯戰鬥、馬玉祥火中救小孩以及和無名戰士的交談這三件事,共同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一思想主題。又如《水滸傳》第49回,“原來和宋公明初打祝家莊時,一同事發。卻難這邊說一句,那邊說一回,因此權記下這兩打祝家莊的話頭,卻先說那一回來投入夥的人乘機會的話……”這裏兩打祝家莊和49回的“解珍解寶雙越獄孫立孫新大劫牢”就是同時發生的兩件事,用的也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三國演義》第55回“卻說玄德……”“卻說孫權……”“卻說趙雲……”四個段落講了三件事情,然後集中到二氣周瑜上來,屬於平敘的第二種寫法。

上述的兩種平敘方法,第一種較爲常見,它只需要在各起訖處加以必要的照應就可以了;後者需要注意把幾條線索靈活交織起來,做到巧於照應,讓讀者看得明白。

順敘、倒敘、插敘及平敘這四種敘述方法各有特色,一般說來,初中生600字作文大多使用前三種,但具體運用到作文中又因人而異,同一個文題,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本次練習題《我嚐到了成功的滋味》,寫獲得成功的經歷,可以順敘;如果從成功的喜悅入手,則可以倒敘;從失敗到成功,其間還可以插入父母、老師同學對你的鼓勵,三種方法隨你任意取捨。又如《家鄉新變化》,因爲有“變化”要表現,而且涉及時間較長,所以最好用倒敘,從眼前寫起,回憶過去並和眼前作比較,以突出變化之大。若是換用順敘的寫法,固然可以按時間順序一一寫來,但於初中生的實際則不利於安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