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質量SCI科技論文寫作理念和方法

一、SCI論文的定義和宗旨

有關高質量SCI科技論文寫作理念和方法

要想撰寫好英文SCI論文,我們必須首先了解,西方社會對一篇SCI論文的定義和宗旨。

我們知道科學和技術是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和能力(圖1)。我們將人類對自然界的知識和能力劃分爲三個部分:未知、已知、未知和已知的邊界(或前沿)。科技創新就是將人類對自然界的未知轉變成人類對自然界的已知,將人類知識和能力的無變爲人類知識和能力的有,再將部分正確的認識和理論修改爲全面正確的認識和理論!科技論文應是人類科技創新的記錄,供人類自己交流和留傳後世。

一篇SCI論文應該僅解決、說明、解釋或求出一個具體問題(議題、主題、現象或未知)。這一個問題必須有益於科學或技術。這個問題可以是已研究過的或新的。這篇論文必須給出一點在科學或技術上新的和有價值的結果、數據、觀察、或知識。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我們應將它們分別撰寫成兩篇或以上的論文。

一篇SCI論文的宗旨在於揭示同一或不同自然存在或現象之間的客觀關係或規律(圖2)。一篇科技論文旨在對一種或多種自然存在的輸入來耦合或預測另一種或另多種自然存在的輸出。同時,這一耦合或預測過程、方法或規律是透明的、是他人可以理解、掌握、重複和運用的。

迄今,我們已知道和掌握了很多這樣的耦合或預測的過程、方法或規律。例如,牛頓第二定律是耦合質點所受到的力(一種存在-動力)與質點本身的加速度(另一種存在-運動)的。流體在多孔固體中滲流的達西定律是耦合流體的壓力梯度(動力)與流體的滲流流速(運動)的。線彈性體的虎克定律是耦合一個點的應力(動力)與對應點的應變(運動)的。

因此,我們可將一篇SCI論文比擬成文學作品中的一篇短篇小說,在分析和總結人類某一方向已有知識和能力基礎上,來講述一個有頭有尾、有根有據的科技新思想、新現象、新數據、新方法或新規律(故事)。他人拿來就可用。

我們也可將一本科技專著(包括博士學位論文)比擬成文學作品中的一部長篇小說,是由很多既相關又獨立的短篇故事串聯和並聯而成的一個有系統的、全面的、新的科技理論、方法和應用。他人拿來就可發展。

由於這個定義和宗旨,不少科研人員一生可撰寫發表數百篇SCI論文。當然,這些論文中一定會有不少內容是舊東西、是已發表過的。但是,每篇SCI論文都含有起關鍵作用的新東西,使得篇篇SCI論文都不一樣,都值得發表。

我們自己研究撰寫的、經過評審專家們指正後修改而能發表的每篇SCI論文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它是自己、團隊、評審專家們和出版社的勞動、心血、知識和智慧的結晶物。它記載了一件人類創新活動的史話。

二、SCI論文的質與量

在2014年,看到楊樂先生講“科研的靈魂在於質,不在於量”, 我很有感觸。我不禁要問:什麼是科研的質?什麼是科研的量呢?

通常簡單地理解可能就是,質就是創新的東西,量就是工作的數量。對於這樣的回答,我們可再換句話問:

我們怎能知道、確定、判斷我們所做的科研工作哪些是創新的東西呢?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手段、方法和判據來準確地知道,哪一件科研工作成果是創新成果、是質呢?

每一位科研人員,他的最主要科研產品應該是,他根據自己研究而撰寫、發表的科技論文。單篇科技論文在組織、結構和內容上,描述、講述、或論述一個獨立、完整的、又與已有知識和能力有聯繫的、有關科技的新故事(表1)。因此,雖然單篇論文是研究一個極爲具體的科技問題,但是它所包含的內容卻是很豐富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極具生命活力的和時代氣息的。因此,單篇科技論文應有質又有量,有血又有肉。

如同科研的質,單篇論文的質就是該論文的新東西。它應該包括,論文第一部分中提煉出來的題目,第三部分中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第四部分中科研人員的創新結果和數據,以及第四和第五部分中提煉出來的新知識。單篇論文的質也就使得這位作者,成了本專業或本論文研究方向的發展人物。

那什麼又是單篇論文的量呢?單篇論文的量就是論文的東西。它包括論文第一部分中的作者、摘要、關鍵詞,第二部分中的介紹、說明和引用,第三部分中的借用、引用的前人知識和能力,第四部分中的分析、論證、驗證、討論和應用等,第五部分中的小結和建議,以及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單篇論文的量也就使得這位作者,成了本專業或本篇論文研究方向的歷史學家。

可以說論文的質決定了,這篇論文值不值得被髮表。論文的量決定了,這篇論文能不能被評審專家接受發表,和能不能快速容易地被讀者讀懂、認同和應用。科技創新產生質,撰寫和論證產生量(綠葉)、突出質(紅花)。

三、產生SCI論文質與量的最佳途徑

每位剛剛從事科技研究的年輕人,大部分時間直接用在科研的第一線、親身親歷在做研究、同自然直接打交道。因此,創新對年輕研究人而言是相對容易的,他可以成爲本專業再發展的人物。同時,他缺乏的是對該項研究的歷史和背景的廣泛認識。他自己論證他所做出的工作是否是創新工作、是否有質,是相對困難的。

恰好相反,每位多年從事科技研究的年長者,他通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有了大量的知識和能力積累。他可能早已成了他所研究的專業和論文的發展人物、歷史學家或大師級人物。同時,每位有成就的年長者,常常承擔多種職務和管理重任。他難以從百忙中擠出大量時間來直接工作在科研第一線,同自然直接打交道。具體的、實實在在的第一線創新工作對他是相對困難的。因此,論證對年長研究者是相對容易的,他難以成爲本專業再發展的人物。

某些專業有成就的大師們,根據他們數十年的科技經驗和功底,可以判斷和評價出了有前途的科技研究方向,和有創新的科技研究工作。他們很多時候,當上了伯樂,給年輕科技人員的發展和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能夠遇上獲得這樣大師的指點,是年輕科技工作者的最幸運之事。他們任何一個指點都可以快速地增加年輕科技工作者的內功和晉升機會。

因此,科技質與量存在最佳產生途徑。這個途徑就是年輕人和年長者的有機結合和配合。通過這個途徑取得科技研究突破的實際例子是很多的。

再具體一點講,科研導師和工作環境對大多數剛剛從事科技研究人員(特別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就變得極其重要的了。特別是,現在的科技研究是一項求在社會中能夠生存的工作。很多人對某個科研題目的興趣是經過大學和研究生教育才產生的。社會分配給從事科研的資源是十分有限的,是需要競爭纔可以贏取得的。

少數有創新能力和業績的科研人員通常能夠獲得較多的資源。從而,他們可以建立所需要的、優良的、獨特的科研手段和設備。用這些設備,年輕人就可更好地、更清楚地、更定量地看到自然現象,直接同自然打交道了。他就可以站在某一知識和能力的邊界和前沿,來找出、測出、推出、導出、做出或磨出,某一個未知或未解決問題的解答!

在另一方面,應該、值得研究的課題很多。可是,找到一個具體、可行的、而又可存在普遍規律的課題一般是不容易的。這如同大海撈針。好的科研導師可根據年輕研究人員的具體能力、實驗室目前條件和對本專業科研進展的認識,可爲年輕研究人員選一個可有突破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這如同小湖或小盆裏撈針。

好的科研導師也可爲年輕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和進展把關和反饋,可幫助他或同他一道將所做的工作,提煉成一些科學問題來撰寫成論文發表。年輕研究人員應認真閱讀、學習他的科研導師親自撰寫和發表的`論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面對面地向他的導師請教,遇到感興趣的問題也可直接同他的導師討論,以便更好地做進一步的研究(圖3)。

這一途徑的好處很多。年輕人可深入地、具體地向年長導師學習,也可向年長導師提供大量新的工作成果。他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使得,年輕人可以站在年長者幾十年工作基礎上,很快地做出更加突破性成果。年長者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思想,也可由年輕人傳承和發揚光大。

這樣,他們就共創了一段科研佳話、一個新的感人故事。這樣的科研佳話時常產生於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獲得者之中。

四、撰寫SCI論文的心態

高質量科技論文,是將我們自己的創新研究成果,在現在或將來被全世界人知道和應用、成爲人類已知的知識和實踐。因此,我們在撰寫科技論文時要具備一種極其重要的心態。這個心態就是,撰寫科技論文要以讀者爲中心。要將自己所作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撰寫成他人可以立即參考、利用和獲利。要將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撰寫成具有國際性、普適性和可移植性(Portable)。論文撰寫不應以作者爲中心。不應該在論文中體現,任何想通過科技論文的發表,來證明、說明自己的能力特別大、不一般的文字。論文撰寫也不應該以自己工作的地方爲中心。儘量少講對自己工作的地方有多麼好、多麼有利。科技論文撰寫,就是要將我們局部、當地、小地方相關的工作,寫成全球、全人類都相關、都有用的工作。這對我們國家原始創新的科技論文撰寫的要求就更高了、更難了!

五、撰寫SCI論文的佈局

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科技創新成果,對他人來說,是專業性很強的新知識和新能力。同時,又需要通過數年和數十年的努力,纔可理解、發現和搞清楚這個科技創新成果。因此,高質量的論文一定是容易、看明、讀懂的科技論文。在撰寫論文時,一定要把所有相關問題講清楚,把來龍去脈寫清楚,逐節、逐段、逐句地把新東西自然而然地生長在已有東西之上。

圖4顯示了一片樹葉的一個源匯中心與其主次縱橫脈絡的分明與清晰聯繫。如同圖4所示,論文的各個層次(章、節、段、句)一定要脈絡清晰、處處與論文所論證的那一個問題相關。對於擬撰寫的論文相關資料和文獻,撰寫者要有完全清楚的全面瞭解和掌握。要分清什麼是原始數據,什麼是自己的解釋、理論、假設、猜想、方法和途徑,什麼是已有認識,什麼是作者創新研究得到的新知識、新方法、新現象和新能力,什麼是作者或他人的檢驗、驗證、重複、應用和實現。

因此,撰寫者,一定要對論文進行合理佈局。首先,要提練出一個或多個科技問題。再在自己研究資料和成果中找出所有相關的內容。其後,根據圖4和表1來佈局,以完整地講述一個有質有量的、有根有據的新科技故事。

六、撰寫SCI論文的程序

高質量論文的撰寫應該有一定的先後程序,從而有效和快捷。根據單篇論文的組成和結構(表1),這個程序如下。

首先,根據提煉好一個問題,寫出論文初步題目,寫出論文初步摘要。其次,將相關圖畫好和將表做好。第三,將相關參考文獻根據問題和內容分組例好(第六部分)。第四,根據論文問題和參考文獻對比,將第二部分寫好。千萬不要說他人做錯了。第五,對照圖、看圖來講論文第三、四和五部分寫好。第六,再後頭將論文第一部分寫好。

論文題目可修改,題目要小、尖和細,要與論文一個問題密切相關,要向孫悟空的金鋼鑽、鑽出人類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天網,從而形成新的天網。在寫作過程中,可進行精細修改。

特別地,我們要儘早地明確定義任何一個新的專業術語。如果自己創造了一個或多個新的專業術語,我們必須要在它在文中一出現時,就要對這個新術語給出明確的定義或定量的計算方法。這樣讀者也就好讀懂全文了!

例如,牛頓在 1686年發表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專著。專著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定義”。第一個定義就是“質量”: “物質的量是物質的度量,可由其密度和體積共同求出。” 專著開始,就給出了質量這個全新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可以說,質量是牛頓力學的最創意與奠基概念。

中文是我們的第一語文,英文是第二語文。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和創新主要是用中文和在中文環境進行的。中英文語言的產生和發展地點、歷史、文化和時間的都不一樣。它們在表述上是有區別的。掌握好SCI論文的英文基本些作方法,對每位從事科技創新的研究人員來說,是很重要的。

在清楚SCI論文的定義、結構和組成後,我們再需要注意以下二點。第一點,撰寫科技論文的英文一定要多用簡單句子。特別要將每句話的主語、謂語和賓語寫清楚,決不要讓他人猜句子的主語。第二點,每句話之間的聯結要有邏輯。要像我們做數學題和推導數學公式一樣,將每個步驟都寫清楚,不要讓他人做任何猜想(圖5)。更要像我們編寫計算機程序一樣,步步都通、塊塊都有關聯和作用。

一般地,通過單字(Word)組成主謂賓都清楚的一個句子(Sentence)(圖6)。再將數個句子組合成一個段落(Paragraph),來表達一個細小意思。再用數個段落組合成一個小節(Sub-section),來表達一個小單元的意思。然後,再用數個小節組合成一個大節(Section),來表達一個大單元的意思。數個大節就可按照表1的組成與結構來形成單篇論文。

我們撰寫得要準確,撰寫得要像透明水晶體一樣的清楚。不要讓他人,在讀我們的論文時,猜我們撰寫的句子、段落、小節、大節或文章的意思和想法。對不懂中文的人來說,這種猜是件痛苦之事。

七、撰寫SCI論文的基本單元拼盤法

或許可用基本單元拼盤法,來撰寫容易看明和讀懂的高質量SCI論文。它如同中文的拼字,是由基本詞根和邊旁部首來有規律地拼盤組合而成的(圖7)。它又如同英文單詞,是用26個字母按發音來有規律地串聯而成的。它又如同一個句子,是有多個單詞按照主謂賓狀補等組合而成,來表達一個意思的。它又如同一段文章,是有多個句子、按照所表述的一個意思組合而成的。它又如同一節文章,是有多個段落、按照所表述的一個較大的意思組合而成的。它又如同一篇文章,是有多個章節、按照所表述的一個較大的意思組合而成的。它又如同化學元素,是由不同數量的中子和原子組合而成得。它又如同化學分子,是由不同數量、不同種類的化學元素組合而成得。

因此,論文撰寫的基本單元拼盤法可有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第一,將所有相關文獻、前人成果、已有認識、現有方法、現存假設、自己數據、公式、事實、現象等等內容,劃分成最小事實或數據單元。

其次,再根據人類已有公認知識和科學規律,並依照自然邏輯、時間空間序列,將這些最小單元事實和數據根據表1結構要求,重新串聯和並聯地有機組合起來。

第三,用圖表和公式,看圖表和公式,來解釋、說明作者自己,對每一重要議題的新的理解和認識。它們包括新數據、新過程、新方法、新發明、新現象或新發現。

最後,形成一篇論文,以說明自己的某一重大或有益的觀察、發明和發現。或者,證明自己的某一新方法、新理論、新學說或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