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教學的方法分享

一、觀察生活,舉一反三

小學生寫作教學的方法分享

觀察是學生獲得作文材料的主要來源,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和前提。觀察練筆範圍廣,開式多,它對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有着深遠的意義,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就要教給觀察方法,要選擇好觀察對象。我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如書包、儲蓄罐、小玩具等,讓學生知道觀察要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以“文具盒”爲例,我在指導觀察中,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方法。我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按從外到裏的順序,仔細、具體觀察文具盒的特點,交以詳細描述文具盒的形狀、圖案、內部結構和作用爲例,指導學生自覺地、有目的地從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觀察,幫助學生把個別、部分的認識以綜合,把各部分連起來說。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觀察方法,就能舉一反三。

二、積累材料,靈活運用

現在有不少學生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特別是農村的學生,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爲耕,文以爲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穫”。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爲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並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教給修改方法,培養習慣。

葉聖陶老先生曾一再呼籲“能不能把古老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學生“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這也是葉老語文教學思想“教是爲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學上的體現。所以,在作文作文教學中,就必須養成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一方面向他們介紹古人名家錘字煉句的故事,進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道理,提高他們認真修改草稿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學生做好草稿後,老師選擇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指導學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給學生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完後,再讓學生比較修改後的作文和剛纔的作文,使學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確實是改出來的。再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有了修改作文的興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養成了習慣,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大有好處。還可以讓同學之間互相修改,這樣也可以互相學習。

四、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儘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有了興趣,就會樂在其中。要重視講評藝術,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每篇作文我講評兩次。學生作文草稿交上來後,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選一篇,在課堂上評改,表揚好的思想、選材、詞句,指出不足之處,再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寫得不好的還要重寫。最後謄清上交的作文,教師再認真批改、講評。第二次講評,着重表揚改後有進步的同學。特別是對於寫作基礎差的兒童,教師要堅持正面引導,鼓勵爲主,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品嚐成功的喜悅,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這樣,教師雖然辛苦,卻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受到教師熱情洋溢的稱讚,就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