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奇妙二氧化碳》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年級化學《奇妙二氧化碳》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化學《奇妙二氧化碳》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節課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九年級(上),這一節課是上冊課本第二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完成本節課內容需要2課時)。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氣、氧氣之後,水之前,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對今後學習物質的性質、用途和製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選取我們身邊最熟悉的物質二氧化碳作爲學習素材,讓學生學會怎樣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生學起來親切,易於理解和接受。

2、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1)、知識目標: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好化學必備一種宏觀現象比較明顯的理論基礎,它可以用一些經典實驗驗證其轉化規律,獲得感性認識,所以通過學習,達到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瞭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達到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和生活實際的教育,貫徹“學以致用”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學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良好學習品質,正確對待實驗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①重點:沒有元素與化合物知識作基礎,缺乏較豐富的感性知識,致使其它化學知識的學習難以進行,因此,本節的重點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認識化合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②難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材是通過實驗來驗證的,要求描述實驗現象,本節的難點是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究竟生成了什麼物質?要求學生用實驗來探究,這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和思路。

4、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利用上節學習氧氣的方法來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和製法。並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和生產實際,學會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具體需要,採用如下過程:出示問題→學生互動及討論→用實物投影儀投影來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不同點→演示課件對比→練習探索→鞏固提高,達到教學目的。

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面氧氣的學習,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上來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瞭解了很多有關co2的現象和知識,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產生等,因此聯繫生活來學習二氧化碳顯得很重要。如何記憶和應用,重新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效率,這就要求發揮教師“導”的主體功能。

2、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心理特徵上來看,初三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外界事物及現象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對化學充滿濃厚的興趣,往往想通過實驗探究來了解一類物質的性質,甚至要求進行一些創造性的實驗和觀察活動。在課前把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解答相關問題,通過自學學案,使學生明確複習的重點和方向,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知識構建的方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堅持從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通過實驗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發現。使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身邊物質的學習體系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重點、難點、方法,並及時地對學生活動的結果作出評價,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在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同時從學生活動中得到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雙邊活動。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本節課採用實驗探究法、觀察討論法、課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性質、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探索意識。先簡要介紹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環和物理性質,然後重點講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爲了突破二氧化碳與

水反應這一難點,指導學生通過二個實驗來探究,然後通過學生交流討論得出這一性質;同時結合適當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將重點知識的與提高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習題的選擇與講評,遵循大綱,用好課本,側重雙基,通過研究課本習題,挖掘其潛力,改造習題,增強課本習題的輻射功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觸類旁通。具體方案如下:

①課前預習學案,明確學習的重點和方向,激發學習動機。

②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把二氧化碳和氧氣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構建物質知識的學習體系。

③通過例題的講評,引導學生質疑、分析歸納、總結,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展學生的思維。

④應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點和難點,有效實施雙邊互動,提高學習效益。

四、教學過程設計:

爲了達到教是爲了不教,使學生從中悟法,會中用法的教學目的,因此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

(一)預習:課前分發的“學習學案”其目的是:

1、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2、回顧梳理知識,通過填寫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知識,對相似的問題,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比較、歸納,有意識的讓學生進行聯繫,使知識達到系統化,通過課前預習掌握每個知識點。

3、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了解教師的教學思維體系,明確學習目的,同時知道自己在某些知識點上存有疑問。

4、可優化教學過程和結構,使教學節奏明快,節約時間,提高效益。

(二)課堂引入: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課題,發動學生課前查找有關二氧化碳的資料。說明本節課是在同學們自學了“學案”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對比氧氣的性質,重點學習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設計:(過程:出示問題→學生實驗探究→觀察、交流討論→演示課件對比→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多媒體展示: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樣產生和消耗的?

2、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

3、利用一瓶汽水講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試液中

5、碳酸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6、化合反應還是分解反應

7、歸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8、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四)課堂練習(見多媒體)

(五)小結、佈置作業

五、綜述(評價分析):

整個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單是爲了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而且還在於向學生展示一種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注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表現。整個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活動中及時給學生以鼓勵,肯定,指導和督促。在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由易而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實驗中採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學生得以每個人親自動手操作,營造一個活躍的氣氛,解決各種問題,圓滿地完成預定的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