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樹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水墨畫樹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墨畫樹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課是畫畫樹木單元的最後一課。學生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對樹木的基本結構以及它們不同的形態特徵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在此課中教材以水墨的眼光,引領學生感受水墨的表現力,用筆墨的濃淡乾溼畫出樹木的最美姿態,體驗水墨創作的樂趣。

學情情況:

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敢於大膽表達,形象思維活躍,對於水墨工具和“筆墨”學習興趣濃厚,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同時,由於學生知識經驗和欣賞水平有限,且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弱,對水墨畫獨特的繪畫語言和意境之美瞭解不多,也爲本課的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教師準備:

毛筆(狼毫、羊毫)、墨汁、各類宣紙或毛邊紙等、中國畫顏料、調色盤、毛氈、筆洗、抹布、鎮紙、PPT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

毛筆、調色盤、洗筆桶、毛氈、抹布、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掌握筆墨的基本技法,並學會用合適的筆墨表現樹木。完成一副以樹爲題材且有水墨韻味的水墨畫。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體驗、討論、遊戲等活動,進一步掌握水墨畫的基本技法,並通過各類活動提升學生水墨的眼光。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水墨的獨特繪畫語言,體會中國水墨畫獨特的審美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和實踐練習,讓學生掌握用毛筆的粗線細線、濃墨淡墨、枯筆溼筆來畫樹。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水墨的獨特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畫出樹木的姿態和精神。

 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導入

一、筆墨熱身

1. PPT課件出示:“墨點、墨線和墨塊”玩一玩。

2. 學生嘗試筆墨練習,教師巡視,並展示筆墨效果較豐富的作業。

注意:教師選擇效果不同的作業進行展示,便於學生觀察,發現筆墨異同。根據不同的學情,也可提出行筆中鋒、側鋒的問題。

3.PPT課件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設置問題:仔細觀察這些墨點、墨線和墨塊,說說怎樣畫的?

水( )【多、少】

墨( )【多、少】

筆( )【幹、溼】

注意:本環節可以根據學情不同,安排不同難度的導入環節,如果學情基礎較好的學校,本環節採用出示筆墨作業展示提問,複習筆墨基本知識的方法快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二、嘗試練習(筆墨小挑戰)

1.PPT課件出示:

樹由哪幾個部分組成?(枝、幹、根、葉。)

你能用這些“筆墨”畫一棵樹嗎?

2.學生嘗試筆墨練習,教師巡視。

提問:這張作業滿意嗎?說說理由。

3.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注意:教師有意識選擇典型作品,實物投影展示。讓學生討論對這些作品的直觀感受,對自己的作品是否滿意?學生自評互評,引發思考。教師根據生成,抓住重點,適時啓發導入揭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2個練習,導入新課。第一個筆墨練習,複習水墨基本筆墨。熟悉學情。第二個練習,嘗試水墨畫工具畫樹,並引導啓發學生,表現好水墨畫樹,必須要通過良好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爲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第二環節:揭題

想一想:

1.PPT課件出示:【樹完整圖片】——【水墨畫樹圖片】(動畫演示)

2.揭示課題“水墨畫樹”,並板書。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通過局部圖片——完整圖片——水墨畫樹的動態演示,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感知,培養良好細緻的觀察方法。

3.提問:掌握【樹的結構】和【筆墨技法】,要畫出生動的水墨樹,還需要什麼?

【板書圖示】: 水墨 (如何)畫 (好) 樹? (水墨眼光)

4.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板書。

注意:本環節根據每個學校不同的硬件設施和不同的學情,可以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基礎較差的班級可以利用導入環節多觀察現實樹木圖片,同時設計恰當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表現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引入學生嘗試作業,直觀觀察,引發學生思考,同時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

第三環節:新授

1. 觀察比較:PPT課件出示【圖1】。

《古樹》任伯年(1840~1896)

出示問題:

用一個詞來表述欣賞這幅畫的`感受。

畫家分別用了哪些筆墨來表現樹的各個部分?

師生互動討論,簡介畫家,教師板書。

2. 出示:【圖1】和【圖2】師生互動,對比欣賞,發現筆墨之美。

【圖1】韻味 【圖2】逼真

設置問題:

比一比相同(相似之處)?

比一比不同之處?

【圖1】和【圖2】給人感受?

3.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利用【圖1】和【圖2】的直觀比對,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畫家如何用水墨的眼光觀察表現樹。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啓發學生如何用水墨的眼光和表現方法來畫水墨畫樹。

三、走進博物館、兒童美術館

單幅欣賞。

1. PPT課件:出示各類大師以及學生作品,逐個欣賞。

設置問題:

枝幹、樹葉、樹皮用什麼筆墨?

樹皮的紋理怎樣表現?

2. 學生邊欣賞,邊回答問題,師生互動。

對比欣賞。

3.出示【圖3】和【圖4】,欣賞比較,並回答問題。

【圖3】《大樹》傅抱石 【圖4】《水墨樹》黃賓虹

設置問題:

【圖3】用了什麼筆墨?有什麼感覺?(水墨淋漓—茂密)

【圖4】用了什麼筆墨?有什麼感覺?(枯筆勾勒—蒼勁)

4.學生並思考,回答問題。

5.師生互動,簡介畫家。

6.教師小結:同樣是畫樹,卻有不同的表現方法,呈現不同的樹最美的姿態。枯筆勾勒可以畫出樹的蒼勁,水墨淋漓可以畫出樹的茂密。

注意:本環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視頻簡介,也可根據學情,佈置學生課件瞭解各個畫家的簡單生平,上課時請同學互相介紹,教師適時補充。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等活動,層層遞進,體驗、探尋畫家面對樹木如何取捨,表現出富於美感的樹。通過系列作品(大師作品和兒童美術作品)觀察、比較,學會用不同的筆墨表現不同的樹木。

探尋古畫:

1.PPT課件出示【圖5】及其簡介,學生欣賞,觀察並回答問題。

【圖5】壁畫 魏晉 這是迄今爲止能見到的最早仔細描繪樹木的繪畫原跡!

2.說一說這幅畫表現的古樹有何特點?

四、教師示範

注意:教師示範時,一定要關注和學生互動交流,關注生成。

五、互動討論

1. 學生觀察討論,評一評老師的畫,有建議嗎?

注意:根據學情,還可鼓勵學生幫老師修改,關注構圖、樹幹的質感(皴法),樹枝的穿插等。

2. 教師小結小竅門,並板書。

PPT課件出示:

小竅門:

(1)先從主幹或大枝條畫起,再添加小枝條和樹葉,這樣更容易表現。

(2)細線勾畫枝幹、樹葉,再染上淡墨和色彩,會顯得更加鬱鬱蔥蔥。

3. 想一想:兩棵樹如何表現?

4.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或演示。

注意:本環節示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機動示範,既可以在學生作品上進行添加,也可以根據情況多示範些樹幹的畫法。教師通過設置觀察、比較、示範、互動討論等活動,啓發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探尋表現樹木的筆墨技法。並在演示環節,解決筆墨技法中較難的部分,教學時,要關注學生課堂生成及其師生之間互動,靈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