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科學說課稿

教材分析: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科學說課稿

這是本單元最後一課,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他們所熟悉的綜合運用簡單機械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將自己所學的機械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通過本課教學,可以評價學生綜合運用簡單機械知識的能力。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自行車已經很熟悉了,但真正深入去觀察它的構造、研究運動原理還是頭一次。因此,就會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但是學生剛剛對簡單機械有所認識,對發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並加以解釋會較難。

《科學》課教學越來越提倡動態教學,在教學本節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動”起來的。

一、認真分析教材,研究學情,確定“動”因。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幾種常見簡單機械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觀察自行車的結構,運動情況,分析自行車的機械原理,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而六年級學生幾乎沒有不會騎自行車的,他們大多也愛騎、經常騎,但很少有學生去主動觀察研究。因此,必須想辦法讓課堂“動”起來,才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

二、做好課前準備,尋找“動”點。

在分析教材、學情的基礎上,我開始精心準備“教學設計、教具、學具”,爲課堂尋找“動”點。首先在教學設計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盡力減少教師的講解,每個環節都以學生活動爲主,學生分析、討論、交流在前,教師總結在後。其次,在教具準備上,考慮到學生(農村)不容易找到變速車,我就準備了一輛三檔變速自行車,只讓學生分組(8個組)準備一輛小自行車(便於攜帶搬動)。用實物代替圖片,給學生“行動”的支點。

三、解放學生的腦、口、手,讓學生“動”起來。

在科學課堂上,要想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就必須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1、解放學生的腦,讓學生的思(路)維活起來。上課一開始,我用談話的形式問學生,“自行車是怎樣動起來的”,這個問題對學生並不難,加上每個小組又準備了一輛自行車。學生很容易聯想到自己騎車的`情形,並進行初步的思維加工,有了想說的慾望。再如,在研究鏈條和齒輪前,我向學生提問:“在自行車上的各個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個部分?”用“好奇”兩字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很快在頭腦中思考並搜索自己的騎車經歷或者去主動觀察眼前的自行車。

2、解放學生的口,讓學生敢說能說。本節課我多次讓學生自主地談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給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機會,這不僅爲學生提供了發表個人見解,傾聽他人意見,相互交流相互比較的機會,而且表現了個人的自信,發現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長處,比如在讓學生觀察前後兩個齒輪中,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發現,然後記錄,再到全班交流。再如分組觀察自行車上的各個部件,發現“簡單機械”後的小組交流和全班彙報,都是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學習交流的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提升。

3、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動手做“科學”。只有讓學生動手做,通過他們的實踐和親身經歷去獲取科學知識,去體驗科學,感受理解科學,才能使學生學科學,愛科學。本節課安排了3處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第一是研究鏈條和齒輪的運動情況,第二是研究變速車的原理,第三是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每一次探究活動,我都做到保證給學生探究時間,前兩處我重點給予指導,到各小組觀察學生如何動手的,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方法,提示思路,比如有的學生在數齒數時容易數錯,我就提示可以做記號,對於第三處活動,主要以學生相互交流補充爲主。比如有的學生說車把是槓桿機構,我就請學生動手指一指“支點、用力點、阻力點“分別在哪兒。學生就會在找“三點”的過程中,逐漸改變想法。

總之,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理解科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紮實進行“行動”研究,真正處理好讓學生“動”起來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實現讓課堂“動”起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