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集錦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集錦6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對於學好本單元其他課文,乃至以後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三維教學理念,加上本文作爲寫景抒情散文的體裁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把握重要詞語的音,形,意

(2)體會春景中寓含的熱愛自然,春光的感情,奮發向上的精神

(3)欣賞描寫春的優美生動的語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點組織安排材料

3教學重點,難點

作爲七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年齡小,感悟力還不成熟,結合本文的體裁特點,重點設爲目標的(2,3,4),難點設爲目標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採用問題導引式,啓發式。這是由於七年級學生對於欣賞美文還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完成鑑賞。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種方式的採用,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可以使學生對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視覺效果,增強感染力。

第三、分析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課程標準提出:"要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作爲寫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蘊是不可言傳的,所以這兩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可以使學生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利於加深理解。

第四、教學步驟

1。檢查預習,補充相關知識。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要打牢字詞基礎,加強對字詞,特別是有些多音,多義字的檢測。提問學生課外收集的作者情況,培養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師可以進行補充。

2、學生自由朗讀或默讀全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筆下,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幅圖畫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麼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這兩個問題有利於學生對全文的理解,也較容易,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討論補充把握較好。教師應把發言權腳給學生。

3。在提問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指出喜歡的理由,並做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題是緊扣課文重點中對優美生動語言的欣賞而設計的,同時又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在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體會。如:"鑽""趕趟兒"等詞,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通過幾個學生對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了較爲透徹的理解。對於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段落,組織學生齊讀,增加語感。

4、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如何緊扣"春"組織材料的。以(4)(5)節爲例,使學生認識它們如何條理清晰的組織材料的,這樣可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進行閱讀反思:本文之所以這麼生動,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這是爲下一階段的寫作鋪墊,有了上面的分析,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可以不難認識到:這主要是由於修飾語,疊詞,修辭手法等的運用。

6、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語言優美生動的寫景片段。題材自選,題目自選,着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後相互交流,評價,教師給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勵爲主,使學生做到以讀促寫,使學生在自我表現滿足中結束本課學習。

7、作業佈置:以第六節爲例,緊扣本文重點出題。作到少而精,富有啓發性,難度恰當。

第五、板書設計:(略)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貓》的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1.《貓》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現代散文。本單元選入了五篇描寫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有人類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也有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第一課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字詞教學和對前兩隻小貓故事的解讀,本節課重點剖析第三隻小貓帶給我們的心靈震顫,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而且能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美和作者細膩的描繪、樸素的文采。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和七年級學生心理認知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①用心體會第三隻小貓帶給我的心靈震顫。

②學習抓住特點進行細節刻畫的手法。

③養成嚴於律己,公正待人接物的品行。

3.教情、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七年級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與生活非常接近,這都爲本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是學習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多談自己的看法,這也符合新課改“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的要求。爲此我採用朗讀感悟法、情景設置法,小組組內合作、組間討論等教學方法組織教學。課上主要開展好課本劇表演和課堂法庭兩個活動,完成對文本的解讀。

二、說預習

預習是學生課堂學習必備前提,是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徑,是四模塊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的課改實踐證明缺少了預習環節的課堂註定是低效的。只有進行有效預習才能達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目的,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課堂,實現當堂達標。結合教學目標,我設計以下預習題目,在第一課時結束時佈置給學生。

1.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把第三隻小貓的故事排練成課本劇。

2.把三隻小貓的故事對比,體會“自此,我家永不養貓”的含義。

爲保證預習的成效,我安排20分鐘的自習課讓學生開展預習,目的是培養預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對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依據學生預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環節和重難點。

三、說課堂

(一)激情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網絡流行的虐貓視頻和大街上的流浪貓圖片,帶動學生入情入境。問,在第三隻小貓身上有沒有捱打的經歷?哪小組能展示下你們排練的課本劇?

(二)課本劇表演

通過課本劇表演,真實再現文本內容。

(三)課堂法庭

表演完畢後,組織學生在課堂臨時組建課堂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我”“妻”“張嬸”“劉嫂”等角色,其餘學生組成評審團,針對小貓的死開展法庭舉證,找尋小貓死亡的真正原因。活動的開展能幫助學生理解“爲什麼我的良心受傷了?”的含義。這裏,我還要引導學生抓住“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等重點語句,細細品讀揣摩作者的內心世界。

(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爲達到最佳課堂效果,我趁熱打鐵,要求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五段,“我心裏十分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了傷……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是作者的內心獨白更是心靈懺悔。在同學們入情之後,請大家小組內自由討論,談談課文告訴我們了什麼?

學生能很容易能得出以下觀點:

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能憑個人好惡、私心和偏見加以處置。也可能有的學生查閱了相關資料,得出作者是對當時社會人生的感觸,表現了一個進步知識分子嚴於律己的精神和仁愛之心。

這裏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讀,但我也會把我的觀點和學生一起分享: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動物、植物都有他生存的權利,人類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和諧是我們這個星球生存的永久主題。

四、當堂達標

此環節是以學習目標爲中心、落實“堂堂清”要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外負擔、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我設計以下題目要求學生在10分鐘內完成,3分鐘內檢查,2分鐘修改。

1.綜合能力檢測第一題,完成字詞考察。

2.文中的三隻小貓,你最喜歡那一隻,簡單說明理由。

3.爲第三隻小貓寫篇悼詞,不少於50字。

在這三個題目中,1題90%的同學能達標。2題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即可。3題其實是文本內容的向外拓展,也是表達能力的檢測。當我們的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當我舉起沉重的木棒砸向你的時候,你沒有辯解、沒有反抗,便喵嗚一聲逃到屋瓦上去了。當我知道了真正的兇手時,你卻慘死在鄰居家的屋脊上。你或許是餓了,或許是凍了,還有可能是委屈和對我們家的戀戀不捨。你受了冤枉卻沒有辯解也無法辯解,最終死去。我認爲是自己把你害死的,這個過失永遠無法補救,對不起,小貓,一路走好!

當我們的學生寫出這些句子時,我們能說我們的課堂沒有成功嗎?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與地位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也就是小說閱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小說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的內容最爲豐富,謳歌美好、神聖、莊嚴,鞭撻醜陋、污穢、邪惡。閱讀小說,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一個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僞,批判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小說教學的要求,結合小說《變色龍》具體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認知目標:學習小說通過對話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寫法。

2、能力目標:從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通過人物對話所表現出來的對俄國沙皇走狗的諷刺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導學目標和學生對小說所反映的俄國十九世紀社會現實缺乏解的實際情況,本文導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對話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分析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則本文是導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本文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對小說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小說情節,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對運用表情、對話表演小說的情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並能依據文本評議小說中的人物。

2.教學方法運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文章的特色和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本課的導學過程中,我把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入情地演,盡情扮好學習主人這一角色。

⑴充分地讀:葉聖陶先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因此,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讀書思考。

⑵自由地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給課文另擬的題目、分析奧楚蔑洛夫的形象、性格等環節中讓他們充分交流,自由地議論,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啓發,培養學生的求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⑶入情地演:表演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描寫生動的特點,我將在學生充分領會奧楚蔑洛夫性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分角色朗讀表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小說的語言,領悟文章的主旨。

三、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爲激發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不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節目啊?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段《動物世界》節目曾經播出過的介紹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在播放介紹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後引導:“錄像中的蜥蜴叫什麼名字?變色龍給同學們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通過對話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題目就是《變色龍》,既然小說寫的是人,作者爲什麼要用變色龍這種動物的名字來做爲小說的題目呢?下面請同學默讀小說全文,想一想,根據您對小說情節和人物的理解,重新給本文擬一個題目。”~cd6|<~PX

這則導語,藉助多媒體導學手段,通過觀看介紹變色龍特徵的錄像,形象直觀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分析小說主人翁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旨。E4Q!i%]

(二)、給課文另擬題目,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在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後,讓學生根據各自對小說的初步理解,另給本文擬一個題目,並說說擬題的原因。&`W

由於學生在擬題時着眼點不一樣,有的學生可能從情節角度去命題,有的學生可能從人物角度去命題,有的學生從小說的主題方面去命題,即使是從同一角度去命題的同學,由於學生對小說的理解不一樣,所命的題目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自圓其說,教師都要給予肯定,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另擬題目的目的有三:①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理解並領會小說的主題。②,在學生重新給課文起一個題目,對所命的題目進行解釋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通過另擬題目,教師從中發現可以學生對哪些內容讀懂,哪些地方還不完全讀通,需要教師的進一步指導,爲下一步有針對地導學調查摸底。

(三)、分角色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通過直觀形象的語言,感受到小說的情節發展,品味小說的語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讀結束後,我給學生時間,引導學生去自主評議分角色朗讀的優劣,談談各自對小說的內容的體會和感悟

(四)、啓發點撥,導引學生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我設想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小說的主題:

1、從剛纔同學們分角色朗讀中,我們清楚地看出奧楚蔑洛夫警官在斷案過程中是怎麼變的?

2、他這五次變化的依據又是什麼?從他五次變化的語言中,同學們可以歸納出他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3、小說結尾的這句話“普洛訶爾喊一聲那條狗的名字,帶着它從木柴廠走。那羣人對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誰能說說那羣人笑什麼呢?爲什麼笑呢?8K

4、你們看,狗走,奧楚蔑洛夫也走,從他對將軍家的狗的態度中,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奧楚蔑洛夫也是一條走狗,同學們想一想,他是誰的走狗?是什麼樣的走狗?哪位同學能給這條狗加上適當的定語?

5、那麼,是什麼樣的社會,使奧楚蔑洛夫這位執法者變成一條走狗呢?

這五個層次提問設計,一問把學生閱讀的注意誘引到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的奇特之處——根據主人身份判案上引導學生想象;二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歸納出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性格特徵;三問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當時在廣場上的人較雜,由於社會地位的不同,對所遇見的奧楚蔑洛夫警官處理案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因此,雖然同樣的笑,但笑的內涵卻大不一樣,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奧楚蔑洛夫這樣的警官,他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一幅統治者奴才的嘴臉;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這樣一條狗,如果這狗的主人不和將軍沾上邊,結果就不一樣;有的人可能笑當時窮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等等,因此,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四問引導學生認識奧的走狗本質;五問引導學生聯繫時代背景理解小說所揭示的社會意義。這五個層次的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主題。

四、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爲隨着《變色龍》一文導讀過程,概括小說情節,歸納出其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性格特徵,指出這一形象的走狗本質,爲學生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這一人物的深遠的社會意義提供幫助。我設計如下板書:

《變色龍》

情節: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

變:狗主人不同,斷案結果不同

不變:趨炎附勢、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的性格

本質:沙皇的走狗

整個板書結構簡潔美觀,板面達意流暢,揭示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性格、本質的關係。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簡析

朱自清先生的紀實性散文《背影》是表達人倫至愛的名篇,它在樸素自然的風格中,在平實的述說中表現了中國式的父子之情,蘊涵着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

課文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着力表現深沉的父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的感人。文章構思選材和敘事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傳遞着動人的情感。學習這篇文章,除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從而爲散文寫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總目標中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課標要求從三個維度把握教學目標,本文教學我確定爲:

1、知識和能力: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背影的線索作用;學會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其在語言環境中的涵義。

2、過程和方法:加強朗讀指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顯語文的開放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深情,引領學生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重難點

1、說教學重點

根據課標中 “能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爲: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 ②揣摩“車站買橘”一段中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其意蘊; 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淚的刻畫與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說教學難點:

①理解文中父親的背影的內在含義;

②抓住人物的特徵展示人物內心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我認爲,語文教學要通過閱讀來完成教師、學生、文本和生活之間的對話。語文教學不應忽視人文性,要注重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審美鑑賞,避免對文本的曲解、肢解和牽強附會的解讀。根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課前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激情導入;藉助短片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讀段落“車站買橘”一節,插入電視散文視頻片段,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欣賞現代詩歌《父親》朗讀結課,進行拓展延伸;

2、朗讀激情法:在聽課文朗讀的基礎上,加強情感朗讀指導,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輪讀、變換角色朗讀等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閱讀指導法:採用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略讀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粗略感知所敘之事,所抒之情;精讀主要是對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語句的誦讀,目的在於培養語感,加深領悟和理解。

三、說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爲,課堂教學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通過讀文質疑、篩選問題、討論交流來積累知識、總結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化創新。爲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查詢有關課文的資料,並通過預習,自行解決疑難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閱讀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課外積累。

2、討論交流法:對一些疑難和探究性的問題,或個別暢談,或小組討論,或師生補充,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情感體驗法: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體驗親情的偉大,充分理解父母對兒女的真誠無私的愛。

四、說教學設計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學,教學以朗讀、討論爲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爲核心。第一課時主要進行情景體驗、朗讀訓練、初讀感知;第二課時主要是重點文段的精讀、關鍵語句的品味、文章主題的提煉和情感價值觀的體驗。總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導入

巧妙的導語能營造適良好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採用多媒體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要求學生邊聽邊結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聯想,聽完之後隨意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簡要點評後引入課題。

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順利進入課文情境中,爲更好地理解“父子至愛”蓄足了勢。

(二)走近作者

學生介紹有關朱自清的資料,並播放關於視頻短片,結合課文最後一段中父親信中的那句話,瞭解作者、作品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配樂朗讀,讓學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朗讀技巧。並將自己認爲優美、感人的句子勾畫出來。

2、學生默讀,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重點抓住什麼在寫?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父親爲“我”送行,車站買橘一事,重點寫了父親的“背影”,從而把握住了文章脈絡。

3、再讀全文,討論:課文幾次寫了父親的“背影”?哪一次留給作者的印象最爲深刻?各用一個短語概括出來,並用“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的句式進行評價。

4、讓學生自由談談文章中最感動自己的地方,並闡述理由。 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聽讀能力,學習批註法,爲下一環節的深入研析做好鋪墊。

(四)精讀研析

主要抓住幾個關鍵點展開研讀:

1、品析“四次背影”

“望父買橘”這個片段是本文的精妙之筆,屬細節描寫,它將父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我通過播放有關電視散文片斷,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深入討論,細細品味幾個要點:①父親衣着的三個“布”字與“我”的“紫毛大衣”;②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細節中的動詞品味;③父親買橘與家境的慘淡對比,回過頭去閱讀第二、三段,揣摩把“背影”放在一個特定環境中寫的用意。

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圈點評註,交流討論逐一解決。

2、品析“四次流淚”

這樣引入思考:如果說,文章中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通過父親的外在形體“背影”這一特定意象表現出來的,那麼,作者感念父親的內心活動又是通過什麼體現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全文後,指出這種內在的情感是通過“我”的“四次流淚”體現出來的。

讓學生找出反映作者“淚如泉涌”動情的句子,並說說作者動情的原因,用“______的眼淚”進行概括,瞭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上述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樸實的語言背後的深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3、父親形象分析

引導學生思考:讀罷此文,假如你就是作者,請談談你眼中的父親形象。提示:可以抓住父親在課文中說的五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並結合文章對父親的動作、衣着等敘寫展開分析。體會文章刻畫人物個性的方法,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4、小結,歸納主題

學生自主舉手發言。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本文構思巧妙,選取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瞬間——“背影”作爲文章的觸發點,用淡淡哀愁的筆調,寫出了一對“慈父”和“孝子”形象,父親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淚”都凝聚着一片誠摯感人的愛,讀來讓人動容。 以上回歸文本的環節,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作出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教師主要起引領作用。

(五)拓展延伸

設計了五個課內外任務:

1、說一說:請學生敘述父母最讓感動的一件事或一個片段。比如一次送別、一次談話、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微笑、一個眼神

2、悟一悟:有聲文學欣賞現代詩歌《父親》,進行簡要的賞析。

3、寫一寫:要求學生在課外練筆本上爲父母寫一首小詩。

4、做一做:假如父親節和母親節即將來臨,請爲父母製作一張賀卡,並進行展示、互評。

5、讀一讀:推薦課外閱讀同類美文《父親的花園》和《默讀父親》,和朱自清的詩歌散文集。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即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同時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最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結課。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與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與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着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與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與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與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與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爲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一)、課前準備:主要分爲學生準備與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衆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爲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爲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說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讚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傷仲永》。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學習本文寓理於事及縱向對比的寫法;

2認識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通過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瞭解故事內容,領悟蘊涵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引導學生理解縱向對比的寫法;

爲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及媒體教學法,爲了使教學手段更直觀、更形象,我製作了簡單的課件,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

我的整體教學思路是:複習導入,創設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課文——推究文理,把握目標——小結練習,實踐提高

我的教學環節是: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文章,它啓示我們業精德成關鍵在於勤奮專心。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論天資多聰敏,都需要後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則將一事無成。現在,我們就從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體會一下這個道理。

這樣導入,銜接舊知識,又聯繫新知識,懸念的設置激起學生興趣,爲學好本課創造良好的情境。

二、瞭解作者: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的搶答練習。

這一環節便於學生掌握文學常識,鍛鍊速讀速記能力,搶答練習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師示範朗讀課文,出示教學目標:

這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過程,利於瞭解字音、字型、字義,對讀文的重音、節奏、語氣等都有提示。

四、學生自讀課文,每人2遍,教師出示朗讀標準:字音規範,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

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課文、理解文意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數同學都能活躍思維從朗讀中領悟道理。

五、將學生分組準備疏通文意,並選出兩組代表一讀一評,給大家示範。然後教師給予評價,並指明重點的詞語及用法。(這一環節的設置是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分組法鍛鍊學生合作能力,更調動了中差生學習的興趣,創造性思維,跳躍性使思維得到全面開發。特殊語句的提示引導學生體會古漢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堅定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

六、指導學生跳讀,教師置疑,學生合作,思考下列問題:

⑴幼年時的仲永有何表現?

⑵我兩次“還鄉”,見到了怎樣仲永?

⑶仲永爲何“泯然衆人”?你得到什麼啓示?

這三個問題的設置重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脈落,熟悉課文知識,增強對課文的分析能力。跳讀課文完成問題是學生思維的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問題的討論深入文言文內部層次,扣準教學目標,增進學生的理解力。問題一步步由易到難,有梯度、有層次,讓每個學生都嘗試成功的喜悅。

學生髮表議論之後,我是這樣明確的:仲永幼年聰穎過人,天賦超羣是“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而當我兩次還鄉所見的仲永卻“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衆人”原因在於“父不使學”,這就啓示我們:後天學習教育對一個人的成材具有重要意義。,

七、難點探討

作者寓理於事,是通過什麼寫法揭示文章主題的?

這一問題是難點的提示,激起學生對成功的渴望,培養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師在此處明確答案,並作小結:全文作者運用先揚後抑寫法,把仲永的前後兩個不同時段的情況作了對比,即縱向對比,在敘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現,從而闡述了必須重視後天學習和後天教育道理。

八、設置分層練習,即基礎題和能力題。基礎題側重音、形、義,能力題側重寫作和說話。分層練習全面照顧,既重基礎,又重能力讓各層學生都有成就感,有喜悅感。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環節的安排力求體現語文教學特點,聽說讀寫全面照顧,同時體現自讀課型,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心情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拓展思維。

附板書:傷仲永

幼年:指物作詩立就

長大:泯然衆人——---縱向對比

原因:不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