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在座的數學老師都很清楚,“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建立“乘法”概念較爲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並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紮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爲以後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們都知道,新概念的建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就更爲困難。因此,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爲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並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說教法、學法

因爲乘法的意義是最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而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就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參與學習。基於這一點,本節課我準備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大量的觀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同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各種情境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學習數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爲“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整體設計。

在長期的教學中,大家都能體會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善於記憶具體事物。所以,我將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啓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着帶路人嚮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啓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一)、聯繫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後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爲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二)、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聖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四).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複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師:剛纔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爲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麼?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採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繫。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遊戲。

2×6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4×3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知識擴展:

第一學期上冊教學期末工作總結|年終總結第二學期下冊教學期末工作總結|年終總結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3

1、教材簡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和意義,爲解決相關的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後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體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圖中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爲引入乘法的意義做準備。然後,例1 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學生用小棒擺出的作品。這樣編排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爲以後繼續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及新課改要求,我採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爲“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的愉快,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第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究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乘法的含義和讀寫。第三環節是引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思路,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在開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場景。“看,遊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說出有坐摩天輪的,玩過山車的,還有坐火車的後,這時我再問“誰能觀察的更仔細些?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從數量上觀察。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個車廂坐3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3把椅子。最後再提出 “兒童樂園裏藏着許多數學問題,誰能試着提一個?”

(二) 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過看圖提問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對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爲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後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並舉出這樣的例子,比一比看誰說的長,教師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說得越長越好,假如學生說5+5+5……等學生說完後老師馬上拋出問題:誰能完整地重複一遍!學生可能說着說着停下來,因爲他說得太長只記得加5,卻不知道幾個5相加,可能有的學生會重複,教師可以趁勢利導問你是怎樣記住的,學生要想記住必須數一數他說了幾個5。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後,老師和學生一起寫20個5相加,然後交流寫算式的感受。學生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會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很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啊”的想法,這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創造簡單形式來表示20個5相加。然後交流、評價各種寫法,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6個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間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然後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麼,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裏的x。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號。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6個3相加等於18,所以3×6=18,也可以寫成乘法算6×3=18。讓學生試着讀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驟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發揮主體圖的作用,再次回到主體圖,讓學生說說前面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一起改寫前面的加法算式,並重點說明什麼樣的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最後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被我們抽象概括出來了,此時須有一個及時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我在這一環節主要採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練習九的第二題,用於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課前我製作了卡片,並適當豐富內容。採用“開火車”形式練習,儘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接着完成46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一題。這兩題都是情景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慾望。教師通過提問:“求什麼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注意什麼?按什麼順序讀乘法算式?”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並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繫,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本節課我將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於課程標準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基於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於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乘法並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於什麼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麼,意義是什麼,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係,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樑,創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會把同數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二、說評價任務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爲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並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說學習流程:

爲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爲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遊樂園裏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第三步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裏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裏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裏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節(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爲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爲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裏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裏的數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 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裏的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突出個數和相同加數。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裏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裏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 6+6+6+6=24

7個2 2+2+2+2+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麼?再次突出個數和相同的加數。爲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共同點?(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後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麼?7表示什麼?教師小結加數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和個數相乘。

第三步:認識“×”並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範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並讀出。

環節(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樂在活動”中。

?總結全課,點明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知道了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並能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認識了“×”,還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讀法。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即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板書它比較簡潔、清楚、有層次的精縮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瞭然。

乘法的初步認識

例1、加法: 5個33+3+3+3+3=15

4個6 6+6+6+6=24

7個22+2+2+2+2+2+2=14

乘法:2× 7=14讀作:2乘7等於14

7× 2=14讀作:7乘2等於14

乘號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5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乘法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認知的內容,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意義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了。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學生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遊樂項目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法和學法

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後獲取成功。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爲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數,感受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麼樣呢?”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願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個層次是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在這環節中落實乘號、乘法算式中各數字表示的意義、算式意義,感受乘法計算比加法計算簡便,突出加數相同情況下才能寫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接着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後由學生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訓練。因此,在練習時我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做一做,從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出示遊樂場圖時,引導學生觀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是教師把問題強加於人,而是開放教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着通過拍手遊戲、找朋友遊戲等練習,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在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