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根》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根》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根》說課稿

《有趣的根》說課稿1

一、教材。

《有趣的根》涉及的範圍很廣,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大多數人都回涉及根系的區分以及不同根系的作用。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直觀性很強,缺乏分辨能力。我班幼兒更是要求趣味性強,易操作的活動,而他們對於藝術活動的興趣很高,注意力集中時間也較長,而有關根系的知識對於我班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很難實施。所以我選擇了趣味性較強的藝術課,利用各種有趣的塊根作爲操作材料,讓幼兒對這些有趣的根進行裝飾,使幼兒在初步瞭解這些根的外部特徵的前提下,根據這些特點來裝飾根,從而達到開發幼兒想象力的作用。

二、教法

由於小班幼兒現實和想象不易區分,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情境引入法,利用老師收到了禮物的情境,引起幼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小班幼兒的想象力不同於中大班幼兒,他們的想象力還不夠豐富,思維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這堂課我選擇了實物呈現法,給幼兒出示一些成品給幼兒一定的提示。同時,小班幼兒對於操作課缺乏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所以我採取了教師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瞭解基本的操作方法。比如,眼睛在那裏,小動物還要有尾巴等等。通過教師示範一種有代表性的動物的做法,從而解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實際操作問題。如:五官的位置等。幼兒操作時,教師要運用個別指導法進行巡迴指導,,幫助幼兒解決在操作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

三、學法

《有趣的根》是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要求幼兒根據塊根的特點製作漂亮的小動物,這就要求幼兒要先利用觀察法細緻觀察這些塊根,瞭解它們的特點。再運用實踐法進行實際操作。

四、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有趣的根》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些根的外部特徵,學會用皺紙裝飾根。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創造的慾望。

活動準備:各式各樣的塊根:地瓜、土豆、蘿蔔、胡蘿蔔;幾種根制小動物;各種皺紙、膠水等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1、以郵包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教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麼禮物呢?請小朋友找一找,看一看,告訴老師你找到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幼兒:我找到的是地瓜,它的根長在泥土裏,是一串串一塊塊的。我找到的是紅蘿蔔它的根是紅紅的胖胖的圓圓的……。我找到的是胡蘿蔔,它的根是橘紅色的粗粗的。

2、通過教師示範,讓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製作技能

教師:小朋友你們說的很好,我們找到的這些都是植物的根。你們知道這些根可以用來幹什麼嗎?

幼兒:可以吃。

教師:不僅能吃還可以幫助植物吸水、儲水、固土,而且還可以做工藝品,你們看老師這裏就有用土豆做的小刺蝟,蘿蔔做的小豬、小鳥,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可愛不可愛?

師:你們想不想做一個送給好朋友?

幼兒:想。

師:你們就用手裏的這些根做一個你們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好嗎?

教師示範:要給小動物裝上漂亮的五官

幼兒製做過程中,針對個別幼兒實際,在想象和技能上給予適當的指導。

3、互相介紹自制的作品,欣賞作品

師:小朋友你們製作的這些老師非常喜歡,你們能說說自己製作的是什麼嗎?

幼兒:老師我用胡蘿蔔做了一隻小老鼠;我用地瓜做了一隻鴿子;我用蘿蔔做了一隻大公雞……

師:小朋友咱們把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放到展示廳去,讓別的小朋友也一起來欣賞好嗎?

幼兒:好!

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預期指導策略:

我班幼兒由於從來沒有接觸過根的知識,對於活動興趣肯定很高,但對於這些塊根的生長的可能不是很清楚,這些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或者是直接告知。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對於動物的形體把握可能不太準確,可能呈現出來的作品並不“完美”,但是一定會充滿童趣。在活動過程中個別幼兒可能會無從下手,或等待教師來指導,對於這樣的幼兒可能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幫助,教師可以在活動開始前用語言有意識的引導幼兒,事先對幼兒進行鼓勵和肯定,使幼兒有信心,敢於動手操作。對於個別技能還沒有掌握的幼兒可以再次進行個別指導。

《有趣的根》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各種植物蔬菜的根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兒雖然經常看到根,比如幼兒園的種植角,和媽媽一起買菜揀菜時,孩子們都會接觸到一些根。但由於缺乏引導,這些根他們看在眼裏卻並未記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還並不知道我們吃的蘿蔔,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根的正確認識,瞭解根的種類,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慾望。我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爲直根,鬚根,塊根三種,並能按根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類有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根的有趣,主要是根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通過探索發現、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根製品,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根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嘗試活動,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根的外性的不同及分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智慧袋、各種根種在沙盤裏、水盆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根的實物食品、輕音樂

3、經驗準備:幼兒對根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嘗試法操作:嘗試教學理論提倡“先試後導”,強調以學生爲主的原則,這與規程精神是不謀而合的。嘗試性的操作主要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嘗試活動活動。第一次是用智慧袋引起興趣後引出課題,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覺和形態,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嘗試是對根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根,共同體驗根在生長過程中的的作用。由於我加入了音樂,情節,編成了一個根的生長的小音樂遊戲,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根的生長作用,更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根的形態。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根的生長”,讓幼兒對根的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根的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根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嘗試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根的不同種類,引導幼兒按特徵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通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根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根的生長生長中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智慧爺爺的智慧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智慧爺爺的形象,爲幼兒創設了“感受各種各樣根”的語言情境和物質情境,引發幼兒觀察根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智慧爺爺作爲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智慧爺爺的根)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爲每組提供了充足的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根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根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爲了拓寬幼兒對根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根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智慧爺爺菜地分類)

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說一說、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裏主要是按根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智慧爺爺整理根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根送到智慧爺爺的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根的生長作用)

幼兒感受根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根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通過聯繫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課件,幼兒真切地理解根怎樣慢慢蓄水,吸水,固水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個音樂遊戲中自編自演根的生長,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審美延伸(根製品展示)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根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根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製作,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有趣的根》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植物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路邊有茂密的大樹,院子裏有綠油油的草坪,公園裏有五顏六色的花,這些植物是怎麼生長的,於是,我用“有趣的根”這節活動來爲幼兒解開這個謎團,此活動材料來源於生活,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體驗、觀察圖片和事物,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根的作用,針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根,感受樹根與根之間的不同。

2、通過實驗探究樹根的作用。

這兩個目標蘊含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探究植物的根的作用,滿足其好奇心”,難點是:“瞭解植物根的生長及不同”。

我通過之前幼兒的親身體驗及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的瞭解根的形象,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帶領幼兒連根拔掉田地裏的雜草,一起到戶外尋找暴露出來的樹根並拍攝下來。

2、物質準備:根雕作品、各種樹根的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採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操作法,觀察法,交流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於探索的科學習慣。

本次活動打算用2天的時間完成活動目標。

三、說學法

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體驗法、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活動前我先請幼兒把草連根拔起,近距離的觀察到植物的根,通過啓發性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根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等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還有沒有長的不一樣的根”幼兒最喜歡和老師一起參與活動,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着去找其他的根。接着有欣賞根雕作品和各種根的圖片,使幼兒對根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再次啓發性的提問“樹木怎樣才能長得又高又壯,它是怎樣把‘飯’吃到‘肚子’裏的?”討論樹根的作用,最後,用比較法得出結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時間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樂於探究的科學習慣。

四、說活動過程

(一)、提供條件,請幼兒拔草,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問題:說一說拔草時,你看到了什麼?根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拔草時費力嗎,爲什麼植物能牢牢的站在那裏?

這一環節,請幼兒回憶拔草時自己看到的根的樣子,提出問題,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活動一開始就調動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

(二)觀察各種根的圖片,並請幼兒自己提出有關根的問題,說說根之間的不同處。

(三)討論

1、樹木怎樣才能長得又高又壯,它是怎樣把‘飯’吃到‘肚子’裏的?

2、爲什麼樹根和樹根在泥土裏要手拉手呢?

3、請幼兒提出其他關於樹根的問題,供全班幼兒討論。

這一環節,以幼兒討論爲主,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四)欣賞根雕作品

讓幼兒通過看、摸、聞、拍、敲的形式欣賞根雕,比較根雕與樹根的不同,從而瞭解根雕的意義,並請幼兒發揮想象給根雕取名。

這一環節。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及感受大膽想象、思考,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以擴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根與根雕的不同處。

五、說活動延伸

幼兒畫樹與樹根和實驗《樹根的作用》來鞏固所學知識。

實驗:將兩盆同樣大小、高矮的植物作爲實驗對象,煎去其中一盆的根再插入土裏,請幼兒觀察植物的變化,並做記錄,交流實驗結果。

活動暫時結束了,但幼兒的探索慾望和認識興趣卻在延伸,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