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物理說課稿3篇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物理說課稿3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互感自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自感現象是電磁感應現象的特殊情況,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對以後的學習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對通電、斷電自感現象的判斷

難點是:對自感有關規律的認識.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此確定本課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2、能夠用電磁感應知識分析通電、斷電自感現象;

3、知道自感係數是表示線圈本身特徵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大小的決定因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2)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科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體會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我確定的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爲了讓學生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講述、對比、探究,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學法:爲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討論中突破難點。

三、過程分析

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1、複習提問,引入新課

首先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麼?

緊接着我出示這樣一個電路圖並設問: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或向右滑動時,有無電流通過電阻R1?電流的方向如何?

然後教師提出:對於線圈L1來說,當滑動變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動時,穿過L1這個電路的磁通量也發生了變化,會不會在這個閉合電路中也發生電磁感應想象呢?是否有感應電動勢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緊接着提出互感現象,然後多媒體展示常見的變壓器、收音機的“磁性天線”等互感現象的具體應用。

讓學生來了解變壓器、收音機的“磁性天線”都是利用互感現象製成的。知道互感現象在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中的廣泛應用。

2、實驗探究自感現象

首先設計一演示實驗 :讓幾位學生手拉手與一個線圈並聯,電源只需一節乾電池,發現在開關斷開瞬間學生受到電擊,迅速收回雙手。

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一節乾電池怎麼會使學生受到電擊呢?由此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新知的探究渴望,引入自感現象

接着演示兩個有關自感現象的示實驗.要求學生注意演示過程和瞬間發生的現象.

(1)通電時的自感現象(如圖),

首先展示電路結構,讓學生根據電路圖說出需要的器材,連接實物,動手操作並觀察現象,運用已學知識來探究觀察到的現象。

實驗要求:接通電源緩慢調整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兩個燈泡A1、A2的發光亮度相同。

斷開電路後,再重新接通電路,重複幾次.

通過觀察實驗,教師讓學生交流總結斷開電路後,再接通電路時發生的現象。

學生回答後教師提出問題:兩個燈泡穩定發光時亮度是一樣的。爲什麼電路接通時,A2立即點亮,而A1要滯後一段時間?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分析得出通電自感的實驗規律:通過燈A1的電流不是立即變強而是逐漸增強,使A1滯後一點時間點亮.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斷電時的自感現象(如圖).展示電路結構,讓學生根據電路圖選擇器材,連接實物,動手操作並觀察現象。

學生通過親手操作,最後得出的結論更能讓他們信服,印象更加深刻,比講授法效果要好。並且探究的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只是從旁引導,最後讓學生敘述現象並簡單推理:學生應看到電路斷開時燈A閃亮一下,說明通過燈泡有一個強電流.

提出問題:爲什麼在斷開電路時,通過燈泡A的電流突然增大?

在此,我通過幻燈片講述斷電自感過程.

啓發學生畫出斷電時通過燈泡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函數圖線.

最後通過總結以上兩個實驗得出自感現象和自感電動勢的概念 ,根據楞次定律和兩個實驗,可以總結出:自感電動勢的方向總是阻礙電流的變化,由此引導學生分析開始新課時電擊實驗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通電和斷電自感現象的探究和討論,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觀察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3、推理得到影響自感電動勢的因素

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自感電動勢就是是感應電動勢,它是由自身電流變化產生的,它和電流變化有什麼關係呢?師生共同分析研究:

(1)磁通量的變化ΔФ與電流的變化ΔI成正比,即:ΔФ∝ΔI.從而得出自感電動勢與電流的變化率成正比,引入比例係數L。

(2)說明自感係數L的大小的決定因素。

4.自感現象的實際意義.

(1)說明自感現象廣泛存在.凡是有導線、線圈的設備中,只要有電流變化都有自感現象存在,因此要充分考慮自感和利用自感.(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瞭解自感現象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設計適量的練習題,並且將練習題分爲A、B兩組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課堂小結和作業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作業佈置要有針對性,梯度。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總結,真正達到了檢驗學生課堂效果的目的。

作業課後2、3、4題;

板書設計我分兩部分,主板書寫在左側,體現本節課的主幹知識,副板書在右側,主要畫用來輔助說明的草圖。

四、效果分析:

通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1. 能夠使學生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本節課的知識目標。2. 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 變規律的傳授過程爲規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當然本節課的設計還存在着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物理說課稿 篇2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定律,第七節動能和動能定理的內容,此內容爲本節的第1課時。

下面中公資深講師張豔梅將從教材內容、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動能和動能定理等兩部分,屬於掌握的範圍,是在學習了“探究功與速度的關係”的基礎上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動能的概念,可結合初中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動能及動能定理的涵義。動能定理貫穿於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係爲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功能關係這一線索,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概念,能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恆力作用下動能定理的推導;

(2)通過小組討論,體會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學生從中領略到物理等自然學科中所蘊含的嚴謹的邏輯關係,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實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難點: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將詳講動能和動能定理,以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動能定理是本章的重點之一,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之一,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的清楚認識,知道不論外力是否爲恆力,也不論物體是否做直線運動,動能定理都成立,是本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要突破學生思維上的這一難點,設計實驗是關鍵。

分析例題之後,讓學生做一道題,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比較方便、靈活。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一節時,對動能公式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義上理解動能定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真正地理解動能定理,必須要循序漸進,遵循教學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從生活中衆多實例出發,通過分析、感受真正體驗動能定理的內涵,此外,可以通過實驗設計、動手操作等環節,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意義學習。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3、課堂小結:

4、鞏固練習:教材例題

5、作業設置:課後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七節 動能和動能定理

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公式:

3、動能是標量,是狀態量

4、單位:焦耳(J)

二、動能定理

1、定義

2、表達式:

3、解題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及其運動過程

(2)受力分析,並確定各個力所做的功

(3)明確初、末狀態的動能

(4)列方程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討論說明

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電場強度”,下面我對這節課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選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階段電學內容的開始,也是高中階段基礎的內容之一。電場強度描述了電場的力的性質,是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學好電場強度和電場力,纔可拓展延伸至電場力做功、電勢差、電勢能、電流的形成、帶電粒子的運動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電場強度是掌握電學其他許多概念的基礎。因此電場強度概念不僅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也是整個高中電學,乃至整個電磁學的重點之一。要讓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電場的概念,這是學生在學習本節感到最困難的地方。

統觀教學指導意見和教材,不難發現本課的教學有如下的特點:

1.知識點多:電場,電場強度,電場線,檢驗電荷,點電荷的電場,場源電荷,矢量運算等

2.教學內容抽象:電場看不見模不着,學生對於場的感性認識少,電場線是一個理想的模型

3.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完備:關於場沒有完整的知識網絡,在教學中必須重新構建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場是電荷周圍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

2、瞭解試探電荷的作用,理解對試探電荷量和試探電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電場強度,知道它的單位和定義式及方向的規定。

4、瞭解點電荷周圍的電場分佈和電場的疊加,會用點電荷的場強公式和電場疊加進行有關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在通過實驗及類比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2、在理論和實驗論證、猜想環節中培養學生科學論證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過電場強度定義式的得出,讓學生體會到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於“超距作用”的觀點到場的提出的物理學史的回顧,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的協作性和繼承性,法拉弟在電磁學中的重要性。

2、通過電場強度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對於自然、生活中物理現象的好奇性。

3、通過學習電荷的電場分佈,認識到對稱和科學美感

三、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以深刻理解電場強度的物理意義爲重點內容。

確定依據爲本節課的中心是讓學生認識到場的客觀存在,及場的力的性質。由此引入一個物理量並恰當地定義它成爲本節課的核心問題,因此將它定爲重點。

本節課的難點有三個:一場強的定義方法;二場強和電場力的區別和聯繫;三幾種典型電場線的分佈。確定的依據有三個方面:一電場強度的引入過程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二電場強度與電場力容易發生混淆,三學生對電場線的分佈往往只識其形而不解其質。

四、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本節課內容較抽象、理性思維較強的特點,教學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啓發學生思維,如:啓發式教學法、 “發現學習”教學法。

學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協商討論,突出主體性。因爲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同時變學會爲會學,是改革傳統教學的重大課題。

五、教學過程

據以上的分析,教學中以現代教學理論爲指導,以掌握知識爲主線,以培養能力爲中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引入新課:(大約需要3分鐘)

首先提出問題(看幻燈片1)學生解答,之後我這樣導言:力不能脫離施力、受力物理而獨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質性,由此可知在電荷的周圍存在着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節課我們從兩個方面去認識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課題“電場強度”

意圖:這樣處理抓住要害,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發現矛盾,使學生不知不覺開始新的認知體系的建構。

2.新課教學:

首先電場的教學:(看幻燈片2)

讓學生認識到電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並通過類比的方式,克服學生陌生心理。之後強調本節課的知識主線: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作用。

然後進入電場強度的教學(大約需要17分鐘)

創設問題情景:(幻燈片3)

1)兩點電荷間靜電力的產生用場的觀點怎樣解釋?進一步說明場具有何性質?

2)電場看不見、摸不着,我們如何來認識它?

3)引入的試探電荷應具有什麼特點才能真正反映原電場的性質?

4)同一試探電荷在某一電荷形成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通過前四個問題,以電荷在電場中受力爲主線,引出電場力的性質:即電場有強弱又有方向

(看幻燈片4)

1)能否任意選取一個電荷,用它在電場中某位置受到的電場力表示該點的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爲什麼?

2)同一試探電荷在電場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不同試探電荷在電場中同一位置受力不同,說明什麼問題?

3)電場力即與試探電荷電量有關,又與電荷在電場中的位置有關,據此試問:F/Q是反映了誰的量?

顯然我們應引入一個物理量,並對它恰當的定義,使其充分反映場的強弱和方向,引入的物理量就叫場強吧,該如何定義它呢?

意圖:通過以上合理設問,明確思維軌跡。讓學生清晰地掌握場強引入的思路及其物理意義,即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一。而在下面的問題中又順理成章出開始了對場強的進一步的認識。(看幻燈片5)

1) 前面用比值法定義了場強的大小,場強的方向又如何定義呢?

2)由定義式E=F/Q和力學單位制確定E的單位和其單位在數值上含義。

讓學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麼電荷的電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場強E的決定因素又是什麼?

最後讓學生在上述思考的基礎上歸納電場強度物理意義、定義及其特點

電場強度是對電場的定量描述。但電場看不見、摸不着,爲便於我們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達出來,物理學中用一系列的曲線來代表電場。

⑶由此引出電場線教學(大約需要12分鐘)

幻燈片7

在這部分教學中我類比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首先複習初中所學的磁感線的定義,並通過條形磁鐵磁感線的分佈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磁感線的疏密同時反映了磁場的強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畫電場線也需要以一個恰當的規定爲前提,經過這樣處理使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發生影響,從而使學習形成最大的正遷移。

在類比基礎上解決下列問題(幻燈片8)

①讓學生總結出畫電場線的兩個規定

②在瞭解了勻強電場定義的前提下,畫出它的電場線?

③在做完教材41頁例二後,畫出孤立正電荷、負電荷電場的電場線

④不要求畫出等量同號、等量異號點電荷電場的電場線,讓學生觀察教材圖12-7, 找出:

電場線的方向特點

電場線在空間上的分佈特點

之後觀看圖片和動畫:(幻燈片8、9)

最後學生注意觀察幾種典型電場的電場線分佈,總結電場線全部特點

意圖:通過恰當的類比,潛移默化、突破難點教學難點三。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使學生獲得創造體驗的同時把握根本。

3、課堂練習:(大約需要10分鐘)

爲鞏固所學知識,並使知識順利遷移,將安排如下練習:

1)在電場強度教學結束時,練習教材例題一,鞏固F=EQ表達式的應用。

2)在引導學生畫孤立點電荷電場線之前,練習教材例題二,即鞏固定義E=F/Q,又爲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3)通過讓學生填寫場強與電場力的區別與聯繫的表格,即考查、反饋了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突破了此教學難點二。

4、課後小結:(大約需要3分鐘)

在這部分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暢談對本節課知識上的收穫,思想方法上的領悟,教師在評價的同時加以補充。意圖是幫助學生梳理全節知識,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5、佈置作業:

爲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領會研究方法,特佈置作業如下:

1)課後練習⑴⑵⑶

2)閱讀課後的閱讀材料“用比值定義物理量”

6、板書設計

以上即是我的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