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初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方面

鑑於初三的特殊情況,我沒有選課文來說課,而是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構思難、內容空洞等實際問題,結合中考考點,收集有關資料,自編教材。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理清範文的思路,把握幾種議論文的結構類型。

2、學會設計作文的架構,學會擬寫議論文的提綱。

教學重點:學會設計作文的結構,學會擬寫議論文的提綱。

教學難點:學會擬寫議論文的寫作提綱。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黑板、幻燈機

三、教法和學法設計

爲了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的方法:

教法:提問法、演示法、巡視指導點撥法、練習法、當堂評定法。

學法:範例法、歸納總結法、競爭法、修改法

四、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步導入:鄭板橋說到“畫竹必先成竹於胸中……”引出我們作任何事情都要“胸有成竹”,即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謀劃打算。寫作文亦如此,寫作之前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總體構想,寫作過程中實現這個構想,才能寫出好文章。而這種構想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作文提綱。

第二步檢查預習:寫出所給範文的寫作提綱,課前精心挑選了三篇優秀考生作文,佈置學生寫出每篇文章的寫作提綱。提問三個學生,之後歸納:以上三篇文章都是在取得高分的考場作文,它們得高分的共同原因是什麼呢?——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這樣的文章怎能不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那麼如何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呢?——學會擬寫作文提綱是關鍵。

第三步學習如何擬寫作文提綱

(一)作文提綱的模式及其要求(板書):

要求學生根據資料歸納

議論文提綱的模式要求

1、標題(提出論點)①包含中心;②出新

2、引論部分(引出中心論點)正面、鮮明亮中心。

分論點一(論據)①要是一個明確的句子。

3、本論部分分論點二(論據)②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

(論證中心)分論點三(論據)③要有論據

4、結論部分①歸納總結②深化中心③有現實意義

論據的要求:

(1)論據可以是名句、格言,也可以是事例。

(2)要典型,有代表性,衆所周知(閱卷老師知道),纔有說服力。

(3)每個分論點至少需要一個論據,多多益善。

第四步舉例說明(爲了使學生更加直觀更加深刻地掌握模式和要求):

以”勤奮”爲話題擬寫作文提綱。成纔有路勤爲徑

一、引論部分由“書山有路勤爲徑”引出:勤爲徑——提出中心論點(成纔有路勤爲徑)。

初三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3篇課文。它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着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第二點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後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看註釋後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後,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後,做口語複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說學情

我任教的對象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於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

三、說教法

本文教學我採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複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爲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爲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纔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四、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爲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爲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爲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溫故知新,激趣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爲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爲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