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通用10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通用10篇)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1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圖形寶寶找朋友》。

一、說教材

《圖形寶寶找朋友》出自甘肅省示範性幼兒園科學保教實驗課程資源包,小班上冊主題五,第三冊第4頁。這一活動屬於操作型活動,關於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二、說活動目標:

通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爲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遊戲讓幼兒熟練掌握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點。

情感目標:主動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圖形的形狀,把圖形送回家。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本着《綱要》的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遊戲讓幼兒熟練掌握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圖形的形狀。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幼兒能夠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

四、說活動準備

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正方形寶寶教具各一個,圖形卡片若干。

五、說教法和學法:

1、關於教法:運用準備好的圖片及教具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理解在這一活動中,我們要認識新朋友,用猜謎語引導的方式進入主題,然後幼兒與圖形寶寶打招呼,與圖形寶寶找朋友、送圖形寶寶回家,這樣既認識了圖形寶寶的形,又根據圖形寶寶的特點給圖形王國的圖形寶寶分了類。最後再以郊遊的方式認識教室內外的圖形寶寶的形狀結束課堂。所有活動都是以遊戲的形式呈現,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參與性與積極性。

2、關於學法:根據《指南》精神,幼兒的學法與教師的教學是相互照應的,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組織遊戲,幼兒與教師共同遊戲,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設目標。

六、說活動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通過猜謎語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猜謎語,說圖形寶寶的特點,讓幼兒再次鞏固記憶圖形寶寶的樣子,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第一個環節是:遊戲《找朋友》。通過小朋友之間找朋友,互相抱一抱;小朋友與多媒體出示的圖形寶寶找朋友,與圖形寶寶揮揮手,抱一抱,親一親,一方面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爲幼兒創設了參與活動的機會。加大了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活躍了師幼關係。

第二個環節是:《圖形寶寶找家》這組活動是最接地氣的,圖片上都是幼兒見過的'實物圖片,更接近生活,不知不覺中就把幼兒引入到生活中來,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圖形王國,更好地爲拓展延伸做好了準備。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延伸。我帶領幼兒一起去圖形王國遊玩,幼兒邊遊邊說出自己碰到的圖形寶寶是什麼形狀的。這點就充分體現了知識與生活不分家的原則。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華。

七、說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幼兒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幼兒更深刻地認識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並且逐漸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特別。

八、結束語

各位評委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幼兒園小班幼兒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幼兒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每個幼兒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軸對稱圖形》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二章的內容。是在一年級認識簡單的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併爲五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的在認識做準備,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本節課對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時,對稱現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結合民間藝術的剪紙圖形,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

二、說學情

接下來,我來談談我班學生情況。接下來,我來談談我班學生情況。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好表現。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爲主,處於抽象思維的初步形成時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具備軸對稱性質的圖形,這也爲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感性基礎。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精心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能夠判斷軸對稱圖形,能夠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過程,培養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或者圖形的對稱美,培養審美情趣。

四、教學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

【重點】

能夠判斷軸對稱圖形,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難點】

製作軸對稱圖形。

五、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採用啓發式、探索式教學方法,意在幫助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而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出示圖片,美麗的花叢裏,飛來了一直小蝴蝶和一直小蜻蜓。仔細觀察,交流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簡單交流之後,再出示經過電腦修改的,一半被修改過的圖片。再讓同學們交流,和之前相比,有發現了什麼?讓學生用之前學過的知識來描述你的發現。通過對前後的對比,發現對稱美。很多圖像不再對稱,也就沒有那麼美。進而給出課題。

通過具體情景,讓學生自己經過對比,發現美的奧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爲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新課開始,讓同學們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剪刀和A4紙,把A4紙進行對摺。拿出剪刀進行裁剪創作。要求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摺紙進行裁剪。小組之內交流自己的交流自己的作品,每個小組選取一個最優特點的作品,在班級內交流。

分析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共同的特點:沿着某條直線對摺,圖形兩邊相互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教對稱軸。教師板書。

通過動手操作,把同學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發揮到極致。在創造中學習,在審美中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深化新知

教師出示在ppt上出示太極圖、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圖形,讓學學們辨識那些是軸對稱圖形,那些不是軸對稱圖形,並說明理由。以此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強調定義的關鍵字“對摺”“重合”。

(四)鞏固提高

影子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叫做作爲人的身份,另一部分作爲影子部分。人做出各種動作,影子保持和人的動作一致。

通過這種遊戲,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發現數學的趣味性。實現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

(五)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讓學生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主要內容?(2)還存在哪些問題?

而作業環節,我會要求學生在複習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基礎上,做好多邊形外角和知識的預習工作。

七、板書設計

爲了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採用圖表式的板書,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

對稱軸: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3

一、說教材。(7個方面)

1、說課內容

新課標西師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軸對稱圖形》

2、教材的編寫意圖

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前面所學的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

3、學情分析

軸對稱現象是學生新接觸的一個知識點,這種現象廣泛蘊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A.通過折、剪、畫等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B能準確判斷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

C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⑵、能力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操作、表達、思維能力與探索意識,激發學生的審美觀點,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鼓勵他們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

5.教學重點:

⑴、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⑵、能判斷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

6、教學難點:

掌握辨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7、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

⑴、多媒體課件

⑵、正方形、長方形紙片等

學具準備:⑴、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紙片

⑵、剪刀等

二、說教法:

⑴.設疑誘導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多媒體教學法——把知識化難爲易

⑶.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學習變得簡單明瞭

三、說學法:

⑴、觀察發現法——在情景中提出問題

⑵、動手操作法——在操作中解決問題

⑶、分組討論法——在探索中理解問題

⑷、表演法——在實踐中內化問題

四.說教學程序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5分鐘)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4分鐘)

(三)演示導學,形成概念(6分鐘)

(四)動手操作,加深認識(10分鐘)

(五)綜合練習,發展思維(10分鐘)

(六)課堂小結,再賞美麗(5分鐘)

五、教學過程: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出示課件) (5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軸對稱圖實例,讓學生欣賞並體會軸對稱,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更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4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注意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點?)通過觀察得知:這些圖形的兩側分別對應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基本的感知,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三)演示導學、形成概念(6分鐘)

讓學生同步進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在摺好的一側畫出圖形,把它剪下,再把紙打開,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摺痕兩側的圖形完全重合,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認識對稱軸。(教師板書概念)指導學生閱讀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這些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大膽讓學生做一做,試一試,培養學生應用性技能和創新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獲取新的知識。】

(四)、動手操作、加深認識(10分鐘)

1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之後,彙報結果。通過操作得知: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2、分組討論:平行四邊行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接着指導學生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幾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逐個演示操作過程。)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每個學生親自實踐,積極思考,體會活動的樂趣,在樂學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並且學會應用新知。】

(五)、綜合練習、發展思維(10分鐘)

1、遊戲。全體起立,每人做一個姿勢,從正面看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再請三人上臺表演。

2、搶答:觀察周圍哪些事物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

3、看圖回答。(出示課件)

4、剪軸對稱圖形比賽。(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彩色紙用對摺的方法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後貼在白紙上。並把剪得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引導學生觀察:哪些圖形比較美?爲什麼?把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軸對稱圖形的美。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以及練習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鞏固,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六)課堂小結。(5分鐘)

設問:今天學了什麼?

什麼叫軸對稱圖形?

怎樣判斷軸對稱圖形?

什麼叫對稱軸?

下面我們在一起來看一看課前的軸對稱圖形,好不好?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出時間回顧梳理所學知識,讓學生暢所欲言,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業設計師

1、動手:用你獲得的知識設計一個優美的圖案

2、收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爲學生布置了開放性的課後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教室,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的實用性和生活化】

七、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邊的圖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它的對稱軸。

【設計意圖:這個板書的設計簡潔明瞭,使學生看後一目瞭然,它用準確簡潔的語言將事物的本質揭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明確重點,把握要領。】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4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相似的圖形”(華師大版九年級上第24章第一節課),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材處理、教學手段、教學程序及三點說明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的圖形》是華師大版九年級(上)第24章的第一節的內容,本章是繼“軸對稱、平移、旋轉”之後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本節從實際問題引入,通過對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圖形的相似,讓學生理解圖形相似的概念,讓學生體驗圖形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體會圖形相似與圖形全等等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學習本節課,使學生認識圖形除軸對稱、平移和旋轉之外的另一種變換——相似.這節課爲全章後續學習相似三角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圖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圖形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實踐、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生活中的相似,進一步發

展學生的幾何直覺。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觀察、欣賞、創作,進一步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感受數學之美。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例感受、理解相似圖形。

難點:對形狀相同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鑑於教材特點及初三學生模仿能力強,思維信賴於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選用的是引導發現教學法,充分運用課件的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思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利用圖片的不同顏色的對比來啓發學生,運用課件提高教學效率,動態演出直觀生動的教學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

三、教材處理:

1、把課後練習1(課本P43練習1)安排在相似圖形定義之後讓學生完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練習2的講解結合平面鏡與哈哈鏡成像圖片,使學生直觀發現。

2、對課本P43頁圖24.1.3和圖24.1.4中的六幅圖做了動態的變換,使學生更直觀的認識;

3、針對本節課內容少、簡單的特點,增加了適當的“問題競猜”練習,使學生鞏固知識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

4、課堂上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通過自己的動手設計,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採用了以課件的動態演示,直觀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相似圖形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同時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從學校的風景談起,在自然親切的交談中引入新課,教師出示兩張不同大小的“鎮風塔”圖片。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圖片,自然走入相似圖形的世界。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很熟悉的話題引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感知歸納

【教師活動】

列舉出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藉助多媒體設備一一加以展示,引導學生觀察、感受相似圖形。

【學生活動】

觀察相似圖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質,自己歸納出相似圖形的概念.並舉例說明幾個相似圖形的例子。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相似圖形的本質特徵,從而從實際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數學概念。

(三)解釋應用

【教師活動】

通過課件引導學生感受相似圖形,探索相似形的特徵。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進一步體會相似圖形。

【設計意圖】

實現概念教學的第一重目標:理解概念,形成正確的心裏特徵。此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了相似形.

1、 學生觀察圖24.1.3中的三組圖形,判斷它們是否相似。

2、 想一想:放大鏡下的角與原圖形中角是什麼關係?

3、 觀察平面鏡與哈哈鏡所成的象圖片,判斷鏡中的圖像與本人是否相似。

(四)問題競猜

【教師活動】

通過幻燈片展示競猜問題,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遊戲,並對答對的學生進行“獎勵” 。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思考,積極思考並進行搶答。

【設計意圖】

通過遊戲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應用拓展

【教師活動】

1.試一試:在指定的網格將圖形放大;

2.學以致用.

【學生活動】

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

實現概念教學的第二重目標:應用概念做事,使概念的本質特徵支配學生的行爲。

如圖,左邊格點圖中有一個四邊形,請在右邊的格點圖中畫出一個與該四邊

形相似的圖形,和你的夥伴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快又好。

(六)知識昇華

觀察下面的圖形(a)~(g),其中哪些是與(1)(2)或(3)相似的?

(七)小結反思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反思,概括提高:

1. 相似形的含義:具有相同形狀的圖形;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

【學生活動】

各抒己見,交流提高.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談感受,不作一言堂,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八)佈置作業

1.蒐集具有相似形圖案的實物;

2.利用相似形的有關知識設計一幅圖畫.

【設計意圖】

此作業是創新性學習的延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六、三點說明

1、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爲兩個部分:(1)定義;(2)相似圖形與全等圖形的區別與聯繫。

2、時間的大體安排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大約5分鐘,感知歸納大約8分鐘,解釋應用大約7分鐘,問題競猜大約10分鐘,應用拓展大約4分鐘,知識昇華大約6分鐘,效果評價及佈置作業約5分鐘。

3、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

(1)力爭改變概念教學的舊模式;(2)以數學與生活的關係爲主線。

以上是我關於“相似的圖形”這一節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5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第二冊數學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簡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認識一些常見的重要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是高年級繼續平面圖形特徵學習的重要基礎。“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該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活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經過上冊的學習學生對體上有面已有了初步印象,而且這幾種平面圖形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學生在不經意間或多或少了解到一些,認識圖形的名稱已不成問題。本課通過大量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其特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感受數學給生活帶來的美。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體會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情感與價值: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求知慾望。

在教學大綱指導下,結合本班學情,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認這幾種圖形。教學難點是:通過各種活動,體會“面在體上”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採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學法2、引導探究法3、愉快教學法

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主我採用了以下學法:

1、自主探究法2、動手實踐法3、合作學習法

四、設計理念: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觀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礎上,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實際觀察和動手操作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必備環節。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發展,交往互動的`過程。本節課我安排了豐富的觀察、操作活動,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組織適當的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的語言交流;引導學生把操作與數學思考結合起來,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

五.教學過程:

(課前老師準備各種圖形,印泥,紙,課件;學生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實物等)本節教學我分爲四個活動環節:

一.描印中認圖形

首先我激趣導入:你們喜歡魔術嗎?想看老師表演一個嗎?

老師先擋住學生視線,用三棱柱占上印泥印在白紙上印一個三角形。把紙粘在黑板上問:咦!爲什麼會有三角形?

(用創設的魔術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學生會馬上進入角色)

你能想辦法用手中的物體變出長方形來嗎?(同桌合作,描、畫或印出長方形)接着再描或印出正方形,圓。並引導學生互相看看同學的圖形,進一步認識到這幾種平面圖形各有大有小,多種多樣,各有各的特徵。根據學生的描畫我把準備相應的圖形粘在黑板上。

(在我提出問題後,學生積極參與。有用物體印的,有用物體直接描的,還有照着物體直接用尺子畫的……這些可貴的思維亮點充分表明了他們進行數學思考的成果,並在操作中體會到“面在體上”。在合作中,學生的觀察、動手實踐、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認識完平面圖形後,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認識圖形”我們一起來齊讀2遍它的名字吧。然後結合課件動演示,引導學生回憶面”和“體”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再次融化本課的難點。

二.分擺中找圖形

1、師:淘氣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願意幫助他嗎?出示一些圖形讓2名學生合作上臺進行分類,彙報時說說爲什麼這樣分。

(動手分的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機會,迸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相結合。)

動手摸一摸實物的面,並說一說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平面圖形是平的,只有一個面)

2.用小棒擺自己喜歡的平面圖形(一種或幾種都行)

彙報時,讓學生口述圖形名稱和小棒數目

有人擺出“圓”嗎?爲什麼?

(在動手操作環節中,學生進一步對平面圖形有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練中鞏固圖形

(1)師拿出一些漂亮的圖形組成的圖案做爲獎品:誰能最完整的數出每種圖形的個數就獎給誰。

(發獎品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既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與細心的好習慣,又複習了所學知識)

(2)誰是火眼金精。這個環節是搶答題,鍛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四.生活中說圖形

1.說說交通標誌表面形狀,並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2.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地方藏了許多今天學習的圖形,你見過哪些?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把的學知識再回歸到生活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清晰明瞭,能體現本節課教學重難點。

認識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圓 三角形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

2,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能將軸對稱圖形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並瞭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1,瞭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2,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對稱圖形的課件:剪刀,尺子,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聽說同學們都喜歡畫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幾幅畫,和我們一起來觀察,認識一下.

出示課件

生:回答(蜻蜓,樹葉,蝴蝶,臉譜)

師:誰能說說這四幅圖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如果我們把每幅畫對摺起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二,探究新知.

1,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對稱圖形.

師:它們的左邊和右邊是不是一樣呀

生:回答

師:小結.我們把這種對摺後左邊和右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對稱圖形.

師:板書:對稱

師: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我們教室裏面有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呢

生:分小組討論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生: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其實對稱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我們的衣服,鏡子,剪子,人等.

2,教師展示自己手剪的對稱圖形的作品.

3,學生動手操作,剪出對稱圖形

a小朋友想不想也得到一個這麼美麗的對稱圖形呢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7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說課的題目是《剪切圖形》,《剪切圖形》是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的“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其他畫圖工具後,對菜單工具的更深入的學習。其中的複製、粘帖命令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形狀圖形,爲創作繪畫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爲:

1、(知識和技能)掌握圖形剪貼,複製的技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和態度)在同學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編輯菜單中“複製”、“粘貼”命重難點的使用。

教學難點: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理論和指導思想)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學習資料,能通過自己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爲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設計時準備以學生“任務驅動”爲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過程,分別說出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在說每一個環節的同時說“怎麼做,爲什麼要這麼做”)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知道孫悟空有什麼本嗎?學生知道,有七十二變。那麼今天我們也就來在計算機上讓它變一變。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

二、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基礎知識背景,否則就只能盲目嘗試。所以本對畫出一個月亮,“月亮”、“複製”、“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修改”菜單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完成任務提供基礎。

三、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可以通過對1、教材的閱讀,2、同學之間的幫助,3、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爲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爲了自己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學習慢的同學。

四、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種創作慾望。這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創作一幅作品,充分利用本節課學習內容,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然後教師引導同學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評。

評價本着發展學生特別和創新精神有利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教師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2、結果的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

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說出好在哪裏,,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結果多樣化。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在我們信息技術所致力求的目標。

(突出說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1、被動接受變爲愉快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2、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3、創造學習,即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貼近生活,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8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一樣的結果,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繪圖能力。(2)會畫立方體及其組合體等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如何畫好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的數學活動中,學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增強數學交流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全面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進行人文教育,滲透辨證唯物主義價值觀。

2學情分析

教材第四章是學生進入中學以來首次接觸幾何圖形,是一個由“數”到“形”的過渡章節,本章的內容是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互相轉化的學習來建立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建立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圖形與幾何學習的核心目標之一,能由實物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相互轉化是培養空間觀念的重要方面。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通過生活情景導入,讓學生經歷從不同方向看物體的活動過程,學會畫簡單物體的三視圖,讓學生在獲得感知經驗的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廣泛性、實用性、重要性、趣味性,從而形成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會辨認從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幾何體以及它們簡單組合所得到的平面圖形;

難點:會畫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認知難點的突破方法是:(1)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中認識圖形,發展空間觀念;(2)用課件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視圖。

關鍵:抓住實例,從感性認識逐步提高到理性認識.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三、教法、學法

教法:採取“創設問題情境——組織數學活動——觀察發現得到概念——引導自主、合作學習、問題解決——歸納小結、鞏固延伸”的教學模式。

學法:學生採取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目的`: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增知、益智、染情,真正實現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的統一協調發展.

四、教學過程分析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此節課設計成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畫圖質疑引出概念

3、親身感受體驗新知

4、實例探究培養能力

5、小組探究動手操作

6、歸納小結鞏固延伸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和方式

設計意圖

環節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投影出

《題西林壁》的詩詞和圖片。

2、設置問題:

哪位同學能說說蘇軾是怎樣觀察廬山的嗎?

(引出課題、板書)

1、學生齊讀《題西林壁》這首詩。

2、思考蘇軾是怎樣觀察廬山的?

3、積極回答問題,由幾名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4、學生列舉生活實例。

1、媒體顯示廬山遠近景圖片。

2、學習方式:個別學習,獨立思考。

通過不同角度的廬山圖片展示,在欣賞優美自然風光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蘇軾的詩把同學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再從詩中提煉所含的數學知識,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最後通過列舉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環節二、畫圖質疑引出概念

1、對於一些立體圖形問題,常把它們轉化爲平面圖形來研究和處理。例如:這是一個工件的立體圖,設計師常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圖形來表示它。

2、要求學生畫出這個工件的圖形出來,並設置問題:(1)畫出來的圖形有什麼問題?(2)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呢?(3)明確、引導學生學習三視圖的概念。強調:在正面面對物體的情況下,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叫正視圖(主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俯視圖,從側面看到的圖叫側視圖。

1、學生觀察、思考、並嘗試畫圖。

2、由一名學生到講臺前畫出自己所得到的圖形。

3、對畫出來的圖形進行思考、討論。

4、先獨立思考問題(2),然後討論解決方法,由幾名同學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由一名學生上講臺前畫出自己的方案或圖形。

1、工件三視圖展示

2、學習方式:親身體驗、獨立思考、同伴交流。

通過學生畫出這個工件的圖形,使學生體會到他們由於所處的位置不同畫出的結果也不同,但畫的實際物體是一樣的。突出這一矛盾,激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興趣,引出三視圖。

從學生自己探索中發現畫圖中存在的問題,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9

感知—探索—發現—賞析—創作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軸對稱圖形》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對稱既是數學概念,又是美學常用的概念。現實生活中,如在建築、造船等行業和各種包裝的圖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對稱美。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

2.自然界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礎。

3.學生是中心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好。

4.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序地開展討論,具備一定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

1、使學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規律的過程中,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對稱軸的含義,並能正確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它所帶來的美。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

4、經歷與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創作的過程,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學習方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爲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本課內容和以上教法,採用的學法如下: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階段

教師收集與軸對稱有關的各種信息,並製成課件。

二、整個活動過程敘述。

1、創設情景,初步感受美。

1出示CAI課件伴音:同學們,正是金色五月,讓我們一起去擁抱在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動畫呈現):在美麗的大自然有房子,蝴蝶、草地、嬉戲的孩子…一片迷人的景色!

(2)自由走進美的世界。讓我們一路盡享美景;學生欣賞教者提供的圖畫。(包括動物、花、草、水果、生活用品等)

交流感受:你有什麼感受?這些圖形爲什麼如此美?你有什麼發現?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圖形,它們的美有着共同之處:板書軸對稱圖形。同學們想知道軸對稱圖形方面的什麼知識?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共同來學習探究這方面的知識。(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再現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探究美的慾望)。

2、探索軸對稱圖形美的規律。

(1)出示小組探究目標:怎樣的圖形纔是軸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小組討論,制定探究計劃。

1提供蜻蜓沿對稱軸對摺、重合的動態演示過程。

2動手操作:用自己所帶的學具(樹葉、圖片、剪刀、紙片)折一折,剪一剪,自己探索。

(2)小組分工合作,開展探究。

(3)整理信息:小組通過分工、合作對信息進行篩選、分析,整理探究結果。

(4)交流研究結果,發現美的共性。各小組派代表彙報結果,結合實例講解。

小結: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設計意圖: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爲主導,將問題激勵、研究指導和小組學習三者緊密結合。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目標,研究的建議,有利於學生用較短的時間開展有效的研究,促使人人都有發現,人人的發現都有價值。在自主欣賞、參考動畫的同時,也可以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體現自主化,活動化,學生成爲課堂學習的自主參與者,自主探索者。在說到探究計劃時對於小學生不是專題研究只是一些基本的東西。在教者提供的'材料學生基本能知道什麼,然後通過知識遷移達到運用訓練目的。)

3、發現、賞析各種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1)軸對稱圖形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並說一說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如平面圖形,數字,字母,生活中的圖形…

(2)小組確定探究主題,通過多種途徑(畫圖,寫出字母、數字,找生活中的圖形等),選擇一組作爲小組的探究主題。

(3)小組分工合作,操作圖形,找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

(4)小組彙報情況。同時運用多媒體演示。

可能有的情況:

平面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圓等都是軸對稱圖形。有的對稱軸不止一條。

有一條對稱軸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長方形有二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數字中的軸對稱圖形:0、3、8等。

字母中的軸對稱圖形:B、D、E、Y、H、E、V等。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門窗圖片、廣告圖片等等。…(設計意圖;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去尋找、賞析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這樣,能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軸對稱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創作美麗的軸對稱作品。

我們已經欣賞了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那你們能不能用軸對稱圖形創作一幅作品呢?先小組討論一個主題,再分工合作,可以通過剪一剪、畫一畫、貼一貼等方式。在古典音樂《春江花月夜》背景中學生完成作品,師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評價作品。(設計意圖:讓學生創作美麗的軸對稱作品,這個任務是極具挑戰性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才能。對作品的品評、欣賞,又能體驗成功的愉悅,因爲這個作品裏麪包含着創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對自身的肯定和自己價值實現的體驗。同時用古典音樂作背景,培養學生的樂感,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進行欣賞美的訓練。)

圖形寶寶找朋友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體會點、線、面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進一步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某些特徵。

教學重點:

體會點、線、面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之間的關係,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事實。

教學方法:

觀察法、總結歸納法

教學工具:

扇子、筆、常見的立方體

準備活動:

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常見的幾種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1、通過創設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學生常見的.高速公路和海浪),並由此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圖形例子。

2、拿出具體的模型讓學生觀察立體圖形除了面以外,還有那些組成部分,從而引出線和點,由此讓學生得到這樣一種認識,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

3、先讓學生想象面面相交,線線相交會得到什麼?再板書畫出,面面相交得到線,線線相交得到點。

4、思考:平面與平面相交得到什麼線?曲面與曲面呢?

5、讓學生找找具體模型的面和線,頂點,(例如長方體,正方體等)讓學生得到面與面相交得到線,線線相交得到點的初步認識,通過筆來演示加深這個認識。

6、通過動畫演示,舉例下雨,水籠頭,以及扇子的展開,幾何畫板的演示讓學生得到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初步認識。並通過舉例進一步加深這種認識,做課本上相應的習題。

7、練習:課本P7第2題

小結: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