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使用顯微鏡說課稿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練習使用顯微鏡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練習使用顯微鏡說課稿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中的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五方面,對這節課的教學總體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學分析

(一)地位、作用

因爲本章內容比較抽象,必須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胞的結構。而且,能夠熟練地使用顯微鏡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生物學基本技能。所以,練習使用顯微鏡這節課,在生物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規定,以及新課程理念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能力——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練習使用顯微鏡。

2、過程與方法——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物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三)重點、難點:

1、重點:顯微鏡的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依據:學生能夠獨立操作使用顯微鏡,是必須具備的生物學能力。

2、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物象的同時,右眼睜開)。

依據:這是個“習慣養成”問題,需要反覆強化練習,所以,是難點。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剛剛升入中學,他們還沒有上過生物課,生物實驗能力差,但是,上實驗課的熱情卻很高。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通過讀第二單元開篇語;

(2)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3)講授新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爲主,教師演示輔導和“小先生”輔導爲輔;

(4)小組競賽;

(5)練習;

(6)小結。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學方法、

1、教學方法:實驗指導法。

2、教學手段:本節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爲主,並採用多媒體導入、教師演示與輔導、“小先生”輔導爲輔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一)走進新單元

指導學生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提出問題、引出主題:生物是細胞構成的,要了解生物就必須瞭解細胞。

(二)導入新課:播放多媒體教學片,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藉助顯微鏡。

(三)講授新課

1、取鏡和安放

教師指導學生看書37頁,動手取鏡和安放。注意:取鏡時,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並引導學生說出,我們用的是光學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倆人一組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學生都很興奮,躍躍欲試)。教師要隨機抽測。達到人人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爲練習使用顯微鏡奠定基礎。

(2)顯微鏡的使用

學生早有迫切動手的慾望了。教師在進行鼓勵的同時,引出顯微鏡的使用。教師首先介紹四種觀察標本:A、寫有“上”字的'玻片;B、印有數字的透明紙;C、動植物的玻片標本;D、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後指導動手觀察。學生會帶着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教師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補充對光、觀察時的注意事項:

2、對光

教師強調並演示:A、對光時,要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B、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C、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右眼睜開。D、轉動反光鏡時看到明亮的視野,對光完成。

3、觀察

教師強調:E、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F、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鏡。鏡筒下降直到接近標本。G、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後,學生再次動手操作,觀察。教師和小先生巡視,幫助。

在反覆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A、物象是倒像。B、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也不同;C、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歸納:播放多媒體展示顯微鏡使用的過程,請學生討論歸納出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

小組竟賽:教師明確評價標準,限定2分鐘內找到物象。

按座位分成四大塊,每一快內隨機抽查一組起立操作,其他同學按着操作規範指出問題,進行評價。

練習:教師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後應怎麼辦?

學生思考:看書39頁注意事項後,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小結: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給予評價,並啓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並鼓勵學生利用課後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課後實驗室開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因爲本章(觀察細胞的結構)內容比較抽象,必須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胞的結構。而且,能夠熟練地顯微鏡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生物學基本技能。所以,練習使用顯微鏡這節課,在生物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規定,以及新的課程理念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

1、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練習使用顯微鏡。

2、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物像。

3、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瞭解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及其作用;

2、根據教材中提供的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通過練習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並初步形成利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1、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依據:學生能夠獨立操作使用顯微鏡,是必須具備的生物學能力。

2、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像(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物像的同時,右眼睜開)。依據:這是個“習慣養成”問題,需要反覆強化練習,所以是難點。

二、教材處理:

1、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剛剛升入中學,他們還沒有上過生物實驗課,本節課是他們首次進入生物實驗室,雖然生物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差,但是上實驗課的熱情卻很高。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閱讀第二單元開篇語。

(2)、利用生物教學掛圖導入新課。

(3)、講授新課。

(4)、小組競賽。

(5)、練習。

(6)、小結。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實驗指導法。

2、教學手段:本節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爲主,並採用掛圖導入、教師演示與輔導爲輔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一)、走進新單元:

指導學生閱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提出問題、引出主題:生物是細胞構成的,要了解生物就必須瞭解細胞。

(二)、導入新課:展示生物掛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藉助顯微鏡。

(三)、講授新課:

1、取鏡和安放:

教師指導學生看書37頁,瞭解取鏡與安放的步驟,並明確取鏡和安放的要點:右手握,左手託,略偏左。在取鏡時,教師要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在這一步時,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記憶並能說出要點。教師再進行演示,取鏡和安放的過程中故意做出一些錯誤,讓學生找出,從而加深他們的印象。

(1)、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分組(課前分組時要注意每組人數不能太多,太多則沒法保證在實驗課上每個學生動手做一遍)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在學生學習認知的過程中要注意記憶的順序,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便於學生認知和記憶。教師要隨機抽測學生,達到人人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爲練習使用顯微鏡奠定基礎。

(2)、顯微鏡的使用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鼓勵的同時,引出顯微鏡的使用。教師首先介紹四種觀察標本:A、寫有“上”字的玻片;B、印有數字的透明紙;C、動植物的玻片標本;D、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後動手觀察。

學生會帶着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教師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補充對光、觀察時的注意事項:

2、對光:左眼看,右眼睜(不做強調,哪隻眼睛能看清楚就用哪隻眼睛)。

教師強調並演示:A、對光時,要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B、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當對準時,手能感到咔噠一下)C、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右眼睜開。D、轉動反光鏡時看到明亮的視野,對光完成。演示時動作一定要慢,讓學生上來看並說出對光結果,可邊對光邊講解,方便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教師的操作。

3、觀察

教師強調:E、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F、鏡筒先下降後上升。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鏡,防止物鏡與玻片相撞。鏡筒下降直到接近標本。G、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後,學生再次動手操作,觀察。教師巡視,幫助。

在反覆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A、物像是倒像。物像偏左,往右移玻片。要想物像往左,往右移玻片。B、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也不同;要讓學生能說出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個數越少,細胞越大;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個數越多,細胞越小。C、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薄而透明)原理不做強調

歸納:請學生討論歸納出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

小組競賽:教師明確評價標準,限定2分鐘內找到物像。

隨機抽查一組起立操作,其他同學按着操作規範指出問題,進行評價。

練習:教師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後應怎麼辦?

學生思考,看書39頁注意事項後,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小結:學生自主總結,教師給予評價,並啓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