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說課稿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的第六課時《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

通過學習上一課《食物在體內旅行》,學生知道了食物在體內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本課的教學將學生引入到口腔的結構與功能的認識。口腔是消化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內部的結構又是一個小系統,能夠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作爲口腔的一部分——牙齒,又可以分爲三類,也是相互協作的關係。教材通過呈現這樣一個系統化的人體結構,主要是讓學生逐步建立系統的認識。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牙齒、舌頭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裏的消化過程,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食物在口腔裏會經歷初步的消化過程。

2.瞭解牙齒有三種,門齒、犬齒和臼齒,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保護好牙齒,利於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

1.進行食物在口腔內部變化和牙齒形狀特徵、分佈的觀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認真細緻地觀察牙齒的形狀特徵。

2.願意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明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牙齒的分類和作用。

2.牙齒、舌頭和唾液在消化食物過程中的不同作用。

難點:1.牙齒的分佈、形狀及作用,尤其是犬齒的作用。

2.食物在口腔裏變化時,舌頭和唾液的作用。

下面我重點講一下我是如何圍繞重難點來展開教學的。我的教學活動五個環節,分別是問、觀、悟、品、拓。

問,就是問題導入。

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在哪裏?自然地導入到《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

我着重說下第二個環節,觀,是觀察牙齒。

觀察牙齒是這節課的.重點,因此,我把教材安排的第二個活動調整爲第一個活動。這樣的調整改變了以往按教材順序教學的模式,也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課改理念。牙齒的分佈、形狀是這個環節的難點之一,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藉助了兒童牙列模型,並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牙齒的形狀、分佈、數量,並根據形狀給牙齒命名。

實 驗 報 告 單

實驗項目:觀察牙齒

第   實驗小組 組員共 人 組長

牙齒的形狀

(每種形狀畫一顆)牙齒的名稱牙齒的數量牙齒的作用

實驗日期:爲了讓學生理解牙齒的作用,我給學生吃一根果丹皮,因爲果丹皮是一種長條形的食物,必須經過門齒切斷,臼齒磨碎,所以學生通過體驗都能說出門齒和臼齒的作用。而犬齒的作用是難點,因爲人的犬齒並不發達,學生大多無法體驗到犬齒的作用,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藉助了一段“獅子捕食”的視頻。視頻的最後一個畫面定格在獅子尖尖的犬齒上,我順勢提出了一個問題:獅子是什麼食性的動物?肉食性動物,經過這樣整合資源,學生就能理解犬齒是用來撕裂肉食的。

悟,是領悟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和方法。

保護好牙齒,對於學生一生的身體健康都很有意義。“生命科學”的教學目標在這就得到落實。現在的學生的牙齒存在着許多問題,其中“蛀牙”就是非常普遍的問題之一。蛀牙俗稱“蟲牙”,因此學生會認爲蛀牙是蟲子蛀出來,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見過牙齒裏的蟲子嗎?我相信學生都沒見過,都說不出什麼來。於是我就播放了這樣一段視頻,學生看完之後一定會恍然大悟,原來蛀牙是被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所形成的酸性物質而導致的。明白了蛀牙形成的原因,學生自然也就知道了正確刷牙能夠有效地防止蛀牙,保護牙齒。

品,是品嚐食物,感受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牙齒、舌頭和唾液相互協作,共同參與了食物的初步消化。舌頭和唾液的作用是這個環節的難點,爲了突破難點,我給學生準備了饅頭、餅乾和花生, 這三種食物的形狀和軟硬度都不一樣。通過咀嚼、對比,學生髮現這三種食物都變碎、變溼了,學生可能會因此而產生質疑。我相機引導學生思考:食物怎麼會變碎、變溼呢?學生很容易理解是牙齒和唾液的作用。對於舌頭的作用,學生只能理解品嚐味道,而舌頭的攪拌作用,學生很容易忽略。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口腔左邊的食物是怎麼到右邊來的呢?經過學生討論得出是舌頭翻動了食物,引出舌頭的攪拌作用。瞭解了牙齒、舌頭和唾液的作用,我隨即出示這幾個問題(出示),引導學生理解牙齒、舌頭和唾液是相互協作的關係,位學習下一課《相互協作的人體器官》做好鋪墊。爲了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我給每位學生準備了一面鏡子,讓他們對着鏡子觀察食物的變化,並設計了一張這樣的表格,

實 驗 報 告 單

實驗項目:觀察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

第 實驗小組 組員共 人 組長

食物名稱

(饅頭、餅乾或花生)食物原有狀態咀嚼5次後有什麼變化咀嚼15次後有什麼變化

實驗日期:

這張表格的設計把“短時間咀嚼”、“長時間咀嚼”量化爲“5次”和“15次”,讓學生知道咀嚼次數不同,食物的變化狀態也不一樣。

拓,是拓展延伸。

我讓學生選擇吃飯時是細嚼慢嚥還是狼吞虎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會很快選擇細嚼慢嚥。這樣既能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小結提升,也將科學知識延伸到了學生的生活之中,體現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

板書設計

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

門齒 切斷

牙齒 犬齒 撕裂 咀嚼

臼齒 磨碎

舌頭 攪拌 相互協作

初步消化食物

唾液 溼潤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它能突出這節課的重點,主要內容一目瞭然。

理想的科學課堂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超越模式,擺脫束縛;超越教材,整合資源;超越課堂,關注生成;超越教師,尊重主體。這樣的科學課堂境界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我也着力在這堂課的設計中體現我的這份追求。希望能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