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數學實驗教課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也就是課本47頁到48頁的內容。

本節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二、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1、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2、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採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年齡及新課改要求,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等進行教學。

四、學法選用:

結合本節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觀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交流探索,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在第一環節用3分鐘,直接出示遊樂園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爲學習新知做好準備。我打算用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學生理解了乘法含義後,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那麼第三環節估計要用15分鐘。剩下大約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下面我詳細說一下每一個教學環節。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一上課我將創設這樣情景:出示課本情境圖,讓學生看看遊樂園都有哪些項目?然後用觀察 —— 提問題——列算式的方法解決小飛機裏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車裏一共有多少人,過山車裏一共有多少人。通過數一數活動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相同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爲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後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時,下面讓學生用算式把幾個幾相加表示出來,剛開始可以說一些短的如:5個3相加、4個6和7個2相加讓學生輕鬆完成,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乘法和我們的加法算式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 號,後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麼,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裏的x。想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法。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加深理解。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7個2相加,相同加數是2,在乘號的前面寫2,相同加數的個數是7,在乘號的後面寫7,7個2想加得14,然後老師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7個2相加等於14,所以2×7=14,也可以寫成乘法算7×2=14。讓學生試着讀出乘法算式。葉聖陶先生曾說:“當老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手”。學生對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認識後,可以讓學生嘗試把3+3+3+3+3=15和6+6+6+6=24讓學改寫成乘法算式,最後進行反饋矯正。接下來出示旋轉木馬圖,解決“旋轉木馬上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觀察並列算式:3+3+3+2=11,教師提問:這個算式你們爲什麼不寫成乘法呢?那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引導學生說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環節結束,下面進入第三環節的教學: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爲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四個層次的練習。第一關看誰讀得最響亮,採用個別讀、集體讀練習,儘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熟練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後面三關讓學生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爲了加深學生對乘法理解,我將設計了第四環節的教學:及時總結,深化新知。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教師不要急於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他對乘法的認識,也許語言不是那麼準確,表達不是太確切,只要孩子能正確說出他對乘法的理解,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我的教學過程已全步結束,下面說一下板書設計。

六、板書設計

簡潔而又提綱領的板書不僅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精縮,而且也會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瞭然,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我把課題寫在主板書的最上面,它告訴了孩子們本節課的中心內容,下面是連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對照,不僅美觀,而且有層次的呈現了知識產生的過程。這樣的板書簡潔、清楚、明瞭。

七、“誘思探究教學論”在本節中的具體體現:

本節課,我運用“誘思探究教學論”和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去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創設森林運動會開幕式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並讓學生觀察遊樂園的圖片,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同時雙基得到落實,能力得到發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獲得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又感受到數學的妙趣、知識的價值。

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乘法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認知的內容,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意義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了。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學生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遊樂項目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法和學法

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後獲取成功。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爲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數,感受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麼樣呢?”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願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個層次是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在這環節中落實乘號、乘法算式中各數字表示的意義、算式意義,感受乘法計算比加法計算簡便,突出加數相同情況下才能寫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接着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後由學生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訓練。因此,在練習時我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做一做,從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出示遊樂場圖時,引導學生觀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是教師把問題強加於人,而是開放教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着通過拍手遊戲、找朋友遊戲等練習,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在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