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總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總9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五冊第七課的《最受尊敬的人》,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這個學習領域,是集人文性、欣賞性、互動性、創造性等特點爲一體的美術課。

《美標》提出:“美術作爲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濃郁的人文精神。我深挖教材中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魅力,引導學生去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描繪對象形象神態等特徵,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寓教於樂,讓課堂成爲學生的學習樂園,也讓自己成爲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好夥伴,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爲主動,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愛好。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中,讓學生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現在我就《最受尊敬的人》一課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敬請指教。

準確把握,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最受尊敬的人》雖然是小學第二學段造型表現領域裏表現人物肖像的課題,但它並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學生切身感受聯繫的一條線:從一年級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的《我的新同學》,二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特徵的《我心目中的老師》,到三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等特徵的《最受尊敬的人》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順序。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學生描繪形象的精準度,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大膽表達自己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熱愛,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學會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特徵,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爲四年級的人物畫:瞭解人的基本結構——《我的新同學》;五年級:瞭解人物大體比例和不同姿態——《我和我的小夥伴》、《爲解放軍叔叔畫張像》等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礎,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課前鼓勵他們結合曾學過的人物肖像畫方法預習、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爲什麼?儘可能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另外設置懸念導入以及寓教於樂,聯發想象的教學方法也有助於學生抓住不同職業的人物的外貌特徵,對肖像畫有一個較爲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並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徵。

能力目標:欣賞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學生會運用繪畫、拼貼等方法來表現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抓住不同職業人物的外貌特徵;感受色彩、線條的表現力。

難點:能用繪畫、拼貼等多種製作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徵。

四、教學具準備

師:名家作品、VCD片斷、繪畫工具、學生作業用紙

生:課前預習觀察人物特徵,水彩筆、油畫棒、鋼筆等繪畫工具

有機滲透,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懸念設置法。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說過:“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好奇激發起興趣,所以才引起了探究反射,思維也就隨之活躍起來了。因此在教學的導入階段設置一些懸念,在最短的時間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懸念的設置也是演示法的運用,讓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時學習肖像畫的畫法,一舉兩得。

2、直觀感受法。

觀看VCD片斷,感受解放軍、醫生護士在人們最危難的時候依然堅持在危險的最前線,加強學生對他們尊敬之情,並對他們的形象特徵有更深刻的印象。

3、問題引導法。

“老師在畫的時候是通過哪些特徵的描繪,讓你們一看就知道我畫的是解放軍叔叔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還有哪些人也值得我們尊敬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問題設置的針對性是很重要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難點問題。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思考不同職業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徵,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又讓學生挖掘出不同職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4、遊戲聯想法。

“貪玩”是學生的“天性”,而遊戲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我把這些內容融入課堂,可以增加學生的心智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5、引導欣賞法。

通過不同畫種的作品欣賞,積累美術表現方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畫家是怎樣抓住人物最顯著、最令人記憶深刻的特徵,以及色彩、線條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安排。

自主發展,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本課教學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遊戲學習法。

通過生動的舉例和有趣的小遊戲,帶領學生走進課題情境之中,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爲主動,讓同學們通過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創作能力。

2、互動交流法。

學習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說:“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不同的想法,從而也激發了自己的創造思維,也培養了口頭交流能力。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情趣示範、合作體驗

1、老師提供給每個製作小組一個卡片(整幅圖片切開的),每小組一份。然後講授,毛線剪切,豆類拼鑲,糧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貼方法!(師生合作),思考自己組內的卡片,應該使用什麼合適的材料,用來粘貼。

學生總結。

2、想知道老師怎麼做道具的嘛?請學生參與制作道具的過程,使用實物投影,讓學生們瞭解的更清楚。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操作粘貼,教師提醒大家可以藉助其他工具,並注意安全。)

教師巡迴指導時,放舒緩音樂可以使師生情感得到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體現的新課標的倡導理念,對於中高段學生有着示範的必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作精神的培養。這是學生的感覺由體表轉向了內心,感覺的體驗得到了昇華。

3、本課高潮:變一個大型魔術。孩子們大概10---15分鐘就可以製作完成領導的卡片,並粘貼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時間,讓孩子們分別吧自己製作的卡片貼在教師已經準備好,並且貼在黑板上的另一張大卡紙。原來,所有的紙片,粘貼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聖誕老人。

二、多爲評價、個性表達

1、自評、互評:當學生小組基本完成作品時,讓他們把自己貼的卡片給好朋友或者周圍同學看,並說明自己使用的是什麼材料,說說比較經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當。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教師對自己的感覺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製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貼畫給在場老師們的感覺,這又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

2、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會給予鼓勵和評價:“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這副糧食粘貼做的真好。”等,我相信這些激勵性的評語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而且,

3、總結評價拓展:快聖誕節了,這幅同學們親手製作的聖誕老人,大家想送給誰啊?(學生說,送老師,送同學,送爸爸媽媽等等。)老師提議這幅畫是4.2班所有同學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裏,送給在場的每個老師。讓他們感覺到,不但能製作出漂亮的粘貼畫,還能表現的很美,很有藝術感,看這些作品非常夠味。

感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還能體驗到別的感覺嘛?感覺又是很奇特的,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場合給人不同的感覺,如一塊冰冬天給人冷的感覺,而在夏天就給人以涼爽的感覺,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課後拓展讓學生積極的去體驗觀察身邊的事物,自主參與探索過程。

學生的自主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

1、貼近生活、服務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

3、移情聯想、張揚個性、創新實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要我們都多想一想,試一試,就一定會有收穫。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以體驗爲靈魂,讓學生在各種遊戲中探索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使用遊戲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兩次合作嘗試製作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潛移默化的展開教學遊戲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技能。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變體美術字》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設計應用”中的一個主題活動。本單元以設計製作板報爲線索,以美術字設計、版面設計爲主要內容。變體美術字應用廣泛,實用價值高,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說學情:

初一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小學美術課上接觸過變體美術字,在生活中也見到過不少變體美術字,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黑體、宋體美術字的基本特徵和書寫方法,這些都爲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說方法:

1.圖例的蒐集與斟選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

2.知識要點的講解,採用提出問題──欣賞實例──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方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由理性認識指導設計實踐。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總結,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作業的佈置結合製作元旦和聖誕賀卡設計變體美術字,體現時效性,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樣學生既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也爲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說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變體美術字的藝術特徵、造型特點和實用價值。

2.技能目標:掌握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和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變體美術字的形態美和意蘊美。

教學重點:變體美術字的變化範圍和變化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變體美術字的設計規律設計出變體美術字。

教具準備:

1.變體美術字圖例。

2.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變體美術字。

2.繪畫本、鉛筆橡皮、直尺、水彩筆等。

五、說過程:

我在上課前走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是否收集了變體美術字圖例,工具是否帶齊,與學生簡要交流是否瞭解變體美術字。

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爲你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認不認識它們?(打開課件,伴隨音樂播放生活中學生常見的變體美術字圖例:可口可樂、金絲猴、夢幻西遊等)

學生紛紛回答:認識。

教師啓發:它們屬於什麼美術字,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這些美術字屬於變體美術字,看起來形象、生動、活潑、很吸引人。(部分學生能回答出來)

教師總結:回答的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變體美術字。

講述新課:

活動一:展示與交流

每小組選一位學生上講臺在實物展臺上展示自己收集的變體美術字字例,並講解其特點。學生講完後,教師帶頭鼓掌,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同學們蒐集的資料非常豐富,講解的也非常精彩,說明大家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並引出概念: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筆畫和外形進行變化裝飾而形成的美術字,它形象、生動、有趣,廣泛的應用在商品包裝、廣告宣傳、報紙雜誌等方面。

活動二: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範圍

本活動採用:提出問題──出示典型圖例(觀察、比較、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步驟開展。

1.提出問題: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進行變化?

2.出示典型圖例:星星詩刊(變筆畫)、羣星爭豔(變字型)、音樂會(字型筆畫一起變)

3.學生回答(教師此時可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

4.教師總結:A、筆畫變 B、字型變 C、筆畫字型一起變

5.檢驗檢測:舉出字例,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變化方法

活動三: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

出示多種變化方法設計的變體美術字例,由學生討論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出變體美術字變化的規律:

1.筆畫裝飾

2.背景裝飾

3.連筆

4.折帶

5.象形

6.陰影、倒影

活動四:我當小小設計師

(經過活動二、三,學生已經理解了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活動四即是對前面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打開學生思維,最終完成設計作業的必要過程)

以漢字 “雪山”爲例,啓發學生思考怎樣把它設計成變體美術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設計,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最後出示“雪山”的變體美術字設計方案之一,學生對這個方案可能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對於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並鼓勵其他同學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設計方法,以拓寬思路。

活動五:設計實踐

佈置作業:運用剛剛學過的變體美術字的知識,把“元旦快樂”“聖誕快樂”設計成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元旦賀卡和聖誕賀卡製作上。

(多媒體上出示與元旦和聖誕相關的圖片素材,讓學生作爲參照。)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表現。

(臨近元旦節和聖誕節,根據學生的要求,加入了賀卡製作的教學內容,本次作業的設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情緒很高,非常樂意完成)

活動六:評價與拓展

學生完成作業後,在四人小組內展示交流,進行自評和互評,並推舉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由設計者講解設計構思,並由全體同學評議,教師以鼓勵爲主,給予相應的評價。

課堂小結:同學們,大家設計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設計的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的賀卡製作中,也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設計出更多更好的變體美術字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爲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爲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傳統藝術。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爲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誇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錶現新奇的思維。除此以外,臉譜中明顯的對稱裝飾,對幼兒創作思路中的邏輯性作了進一步的要求。將臉譜進行裝飾能夠從臉譜的選色中逐步讓幼兒感受主色與配色的映襯效果,爲幼兒在今後作畫中有選擇地安排色彩表現主題情感作了一個鋪墊。因此,活動設計《五彩臉譜》是一個較綜合性的活動,它將美術目標中對色彩、線條、裝飾等多個要求較自然的揉進一個內容中,使幼兒通過一個主題內容獲得了較好的發展。

2、目標定位:

新《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幼兒與衆不同的表現方式,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體驗。”因此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我指出了以下目標:

(1)、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誇大表現臉譜特徵。

(3)、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願望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力和創作力。

3、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對對稱圖案特點的感知與理解。

(2)指導幼兒以鼻子爲中心,左右畫上對稱的線條、圖案或色彩。

(3)探索臉譜配色的有效方法。

4、活動準備:

(1)家長工作:跟幼兒一起欣賞京劇演唱的VCD或錄音,如:《京劇聯唱》,收集臉譜工藝品、掛飾等。

(2)資料收集:收集與中國戲曲相關的資料,京劇文化素材的整理。

(3)環境創設:在教室裏佈置各種京劇臉譜的畫面,小圖片、掛飾供幼兒欣賞,加深幼兒對京劇的認識。

(4)物質準備:提供多種形象的京劇臉譜、面具供幼兒欣賞製作。

(5)心理準備:體驗京劇臉譜藝術美,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說教育對象:

大班幼兒曾經接觸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如:人物畫《我的自畫像》、《我的好夥伴》、折剪畫《魚的一家》、《美麗的大公雞》、拓印畫《秋天的水果》、《樹葉寶貝》等,但對於對稱圖案畫涉及較淺,最近在開展的《中國娃》主題活動中,我們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感受我國的國粹——京劇,其中京劇臉譜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引起了幼兒的關注,因此,我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求,展開了以下一系列的活動。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在引起興趣後操作,主要是對京劇臉譜的輪廓描繪,幼兒在此活動中能夠對京劇臉譜有更感性的認識。第二次操作是對京劇臉譜的構線畫,瞭解臉譜的部分對稱特點。

2、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觀看京劇花旦的表演錄像與圖片,讓幼兒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下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並真實的感受這一國粹藝術。

3、情境教學法:在活動中適時的加入幼兒表演的過程,幼兒充分的欣賞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教師對幼兒賞識的激勵,使幼兒對此活動有了更快樂的體驗,活動《京劇花旦戲》讓幼兒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4、互動法:讓每個幼兒都動起手來,有師幼兒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索活動,選擇方法很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對京劇演出錄像及臉譜圖片的觀察,提高了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想象思維的發展。

2、操作法:讓幼兒通過構線畫了解京劇臉譜的輪廓描繪過程及臉譜的對稱特點。

3、展示法:讓幼兒在展示自己的作品過程中真正體驗京劇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使幼兒在表現、交流中分享探索繪畫的過程和結果。

五、說活動程序

(一)觀察討論導入:

你們知道以前的臉譜可以分幾種?(4種)哪4種?(黑臉、白臉、紅臉、藍臉)臉譜是一種神奇的化妝,你們知道臉譜是什麼時候化的妝?(唱京劇的時候)討論:

1、臉譜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畫家把它做成藝術品掛在家裏,所以現在的臉譜有非常多的顏色。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你們根據它的顏色給臉譜取個名字。

2、教師逐一出示紅臉、藍臉、綠臉、黃臉。臉譜是一種化在臉上的妝,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左右對稱,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塊面,五官有了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如何變,五官有些什麼變化,臉上的塊面是如何分的,爲什麼要這樣分?)

(二)聯想創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提示:

1、心裏先想好,今天你要畫一張什麼顏色的臉。

2、化妝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要把臉畫得兩邊對稱。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麼地方要塗眼影,什麼地方要塗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麼?(相互欣賞幼兒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三)引導評價

教師隨機抽取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你畫的是什麼臉,請其他幼兒說說同不同意,爲什麼同意,爲什麼不同意?(從主要顏色上進行講評)

(四)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運用設計的各種京劇臉譜進行戲曲表演,體驗中國戲曲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

2、舉行京劇臉譜化妝會。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爲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爲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於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徵以及它的象徵。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爲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麼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後,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觀察認識:向日葵

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於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認識凡高

生活經驗

美術經驗

種植向日葵

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後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徵及作用和象徵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

活動幫助幼兒瞭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瞭解凡高的作畫特點、瞭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爲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誇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豔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誇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瞭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

(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並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瞭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爲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

(2)是能力目標,我認爲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爲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

經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於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環境創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具體流程見圖:

環節一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爲什麼?”(見附圖1)

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爲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節二

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爲主、其他色爲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着生命的力量。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爲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

構圖的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通過和幼兒的對話: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爲什麼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通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纔會漂亮。

教師通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環節三

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區別。這一環節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節四

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最後通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美麗的煙花》是幼兒園藝術領域課程。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煙花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她的美麗在於瞬間的開放以及各式各樣的形狀,如果抓住這瞬間的美麗,讓幼兒進行表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因爲煙花綻放時火光條紋是四處散開的。所以在活動中利用毛線的線形狀來表現煙花綻放時的特徵,抓住煙花瞬間開放的美麗,從而體驗放煙花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依據幼兒園美術教育大綱中對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要求,以及學前幼兒美術教育大班年齡段的培養目標,結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以下兩點。

1.瞭解煙花的形狀、色彩,感受煙花的形態。

這是一條情感目標是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內容中要求“和幼兒一起發現沒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他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所設計的。請幼兒欣賞圖片以及視頻,激發他們對本次活動的興趣以及想要創作的慾望。

2.嘗試用毛線拖畫的方法表現煙花的特徵,體驗拖線畫的樂趣。

這是一條技能目標,在幼兒接觸過毛線拖畫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再次運用的這一繪畫方法表現煙花的特徵,從而毛線拖畫技能得以提升和充分運用。並從中體驗快樂。

三.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都是幼兒對畫面的安排。通過講述、交流、欣賞,幼兒看見過的煙花形狀,顏色很多很多,不會安排畫面,會使畫面出現亂、髒的現象,這裏老師要引導幼兒選用長短不一,各中顏色表現煙花形狀和顏色。

四.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水粉顏料(每個顏料瓶中放一支毛筆) 每組一套,鉛畫紙人手一張 ,毛線若干,乾毛巾,歌曲<新年喜洋洋>,輕音樂,PPT,煙花視頻,幼兒已經學過毛線拖畫方法。

五.教學法設計:

基於幼兒的情況,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音樂匹配法:選擇適宜的音樂能幫助幼兒打開心靈的窗戶走近作品,他是有效提高幼兒藝術欣賞水平的通道。在活動過程的第一部分,我用《新年喜洋洋》這首歌,導入新年放煙花。 對話法:是教師,幼兒與美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相互交流的一種方法。整個活動過程主要採用對話法。

觀察法:啓發幼兒觀察物象的形狀,顏色,結構以及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相互關係。在活動過程觀察煙花圖片,我主要運用觀察法,引導幼兒觀察煙花的形狀,顏色。

聯想法:就是引導幼兒積極大膽地對作品進行想象,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表達的情感。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通過看看煙花的圖片,想象煙花像什麼。

情境法:教師根據美術活動的需要爲幼兒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使之身臨其境的感覺,並引發相應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幼兒學習的方法。活動開頭的歌曲爲幼兒創設一種過年的熱鬧氣氛,視頻中五彩的煙花創設夜晚的煙花美景。本活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將結合下面的活動過程詳細闡述。

六.活動過程:

一.聽《新年喜洋洋》歌,導入新年放煙花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小耳朵仔細聽,一會告訴我你聽到了什麼,聽了這段音樂後有什麼感受,想去幹什麼?

老師:小朋友們,音樂好聽嗎?你們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

老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過年了,我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說:拜年,穿新衣服,晚上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放煙花,看煙花。放煙花呀是最開心的事情了。

二.觀看煙花課件,感受煙花的多姿多彩

老師:今天呀老師帶來了幾張煙花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老師:誰來告訴我們大家,你喜歡那一張圖片,它像什麼樣子?有些什麼顏色?給你什麼感覺?

老師:除了上面這些煙花,你們還看到過什麼樣的煙花呢?在什麼時候看到的呢?

老師總結:(我們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會放煙花,煙花只有在晚上的時候放纔好看,有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五光十色;煙花有的像絨球形、扇子形、蝴蝶形、數字形,它們的造型各不相同,七彩的顏色在夜空中顯得很漂亮!)

三.觀看煙花視頻,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放煙花的情景,激發幼兒畫煙花的興趣 老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夜晚放煙花的視頻,小朋友們要睜大眼睛看哦。

老師:煙花好看嗎?你們都看到了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煙花呀?

四、幼兒學畫煙花,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主題繪畫;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老師:小朋友的眼睛都很亮,這麼多漂亮的煙花,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放在我們的教室裏呀?

老師:昨天我們已經學會了用毛線拖畫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用毛再來畫我們喜歡的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煙花吧。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五、作品欣賞,評價總結。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掛在教室四周,供幼兒欣賞,並請幼兒一起說說顏色有哪幾種?線條是什麼樣子的?拖畫的“煙花”像什麼?想象力豐富等方面進行自我、相互講評。。

七.活動延伸:

讓幼兒相互之間猜想畫的是什麼形狀的煙花,像什麼。

八.活動反思

過節時,最熱鬧的要數夜晚的煙花了,煙花總是隨着一絲絲線、一點點光爆發出來,隨着科技的發展,煙花不僅顏色變多了,形狀也變得各式各樣,給節日增添了許多光彩。孩子們對煙花並不陌生,他們經常在晚上,電視上、過年時看到繽紛的`煙花。因此,本次的繪畫活動我以具有過年氣息的歌曲《新年喜洋洋》導入,引出多姿多彩的煙花。也特意選用了一些形狀,顏色都奇特的煙花來給孩子們欣賞,引導幼兒發現每張圖片上的煙花的形狀及顏色特點,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倫敦奧運會時的煙花視頻,讓幼兒體驗夜晚煙花壯觀的場景,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

在繪畫工具上,我選用了毛線拖畫取代了用筆畫的方法表現煙花散開的形狀特點。

在繪畫之前我出示圖片,視頻及一些啓發性的問題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繪畫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是想象的過程。以幼兒的發展爲前提,讓幼兒在興趣中使學習任務變得積極、主動,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注重加強幼兒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活動中沒有出示範畫,目的是改變以單純傳授知識和模仿爲主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動腦動手實踐中觀察、思考、想象,鼓勵幼兒努力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幼兒也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愛好,培養了興趣,並形成相應的技能,整個活動從而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整個活動還比較順,通過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我發現我的導入部分過長且不是很直接。應該聽完音樂後利用音樂帶來的氣氛直接引出過年會放煙花的主題。整個活動的目標應該重點放在觀察煙花形狀特點上,激發幼兒對煙花形狀的創造。由於教師素養不高,活動過程比較緊張,有些表述部分不夠簡明透徹,教師語言不夠精確。我會好好利用平時的機會鍛鍊提高自己。

美術說課稿 篇7

教材解讀:

《小扇子》一課是人美版小學二年級美術第三冊第十四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扇子各異的形象,魅力的圖案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選材等製作過程可以充分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教學中強調知識技能在美化學生生活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以現實生活中形象多變的扇子爲基礎,使學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製作出漂亮的扇子,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製作出形象各異,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來達到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好生活,提高學生手工製作的技能及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第二段內容標準設計領域,嘗試使用不同工具,材料或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教學活動建議以觀察和觸摸各種實物進行感官體驗,並做簡單的組合造型,本課用動畫片引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記憶中扇子的各種形象,並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出來使學生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歷史,種類,以及不同材料的扇子等。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波可愛,思維獨特,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本課以現實生活中形象多變的扇子爲題材,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獨創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信,大膽,自由的通過美術形式表達想法和情感。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簡單瞭解有關扇子的文化、種類及欣賞價值,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嘗試用多種材料來製作形狀各異,圖案不同的小扇子。

2.隱性內容與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能力目標:能用各種不同的製作方法,製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異美觀的小扇子,作品體現出實用性,觀賞性。 情感目標:在學習和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種類及欣賞價值中激發學生的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習材料: 初步瞭解扇子的文化,學習小扇子的設計與製作。 小扇子的構思設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設計一把外形各異,圖案新穎美觀的小扇子。

課件、具有典型特徵的扇子實物、彩筆、各種卡紙、彩紙,膠棒等。 講授新課:

1.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不過動畫片不是無條件送給同學們的,一會老師有很多的問

題要同學們多動腦踊躍回答問題,同學們做的到嗎?(播放動畫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滅火焰山的片段)。2說說孫悟空大滅火焰山使用的是什麼扇子,誰能說說芭蕉扇的外形有什麼特點。3生活中你還見過或使用過什麼形狀的扇子。4今天老師就要帶領同學們認識更多的有特色的扇子,讓我們一起去學習第十四課《小扇子》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片引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講授新課:

1.要想對扇子有更多的瞭解,老師現在就帶領同學們去扇子博物館參觀,那裏會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參觀之前發給各小組同學幾個寫有問題的紙條,希望同學們認真觀察,認真聽講解,一會將你找到的答案分享給同學們。

2播放小扇子課件(學生行賞,教師講解)我國是扇子的發源地,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烈日下勞作便隨手摘些樹葉片進行簡單扎綁用來扇風取涼,這就是扇子的起源,我國的扇子有實物圖片記載的是遠在3000年至4000年前的商代,那時的扇子看起來有些像現代的雨傘,用於貴族高官出行時遮日避陽使用,多捆綁於馬車後座上,或者是隨從撐打給主人。這種扇子被稱爲扇汗。

3出示馬王堆時期出土的漢代長柄扇圖片,這個扇子圖片顯示的扇子看起來有些像現代的菜刀,但它已經相對於商代的扇子在外形和使用功能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革。這是有實物可以考證的資料。

4商代後期“扇汗”演變爲長柄的大扇,被稱爲障扇,這種扇子多用於皇族使用作用於皇族高官出行時儀仗隊裝飾使用。其實扇子發展至今扇子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家族,但歸結起來就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屏扇,一類是後面我們將要看到的摺扇,這種長柄扇也屬於屏扇家族中的一員。 5西漢以後扇子用於取涼使用,多由於名門貴族,這時期的扇子以羽扇居多,多用於禽雉飛鳥的翎毛製作而成,稀少而又貴重。

6東漢後期扇子廣泛使用,十分發達,這時期扇子的形狀也大有改觀,這樣圓圓的形如圓月的扇子叫做團扇,後將

形如葵花,方圓,梅花,六角,葵花等形狀的扇子都統稱爲團扇。團扇在東漢時期更是一些閨門名媛手中的最愛,有如畫中所示。

7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這種攜帶方便的摺扇,同時扇面文化也大放異彩,這時期最盛行的便是我們國家傳統的中國畫表現方法,集詩,書,畫 ,印於一體的完美結合,許多書法家,畫家都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摺扇上。使扇面藝術更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8扇子發展至今它的材料使用和形狀已經異常豐富了,我們常用到的有草編扇子,塑料扇子,布藝扇子,竹扇子,檀香木扇子等等,不勝枚舉。

9欣賞了這麼多的扇子誰來說說扇子有那幾部分結構組成(教師歸納總結扇子分爲扇面,扇柄,扇墜和扇架)

10.我們都知道扇子是用來扇風納涼使用的除此之外誰知道扇子還有什麼用途。(教師總結扇子還可以用作裝飾品和收藏品,同時還可以用來配合文藝表演和影視劇中人物形象手中的飾物等等)

設計意圖:本過程的講解避免了刻板的講解傳統文化總是容易使孩子喪失興趣的弊端。通過新穎的多媒體可以化解這一矛盾,保持興趣,聯繫到生活實際學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

11.欣賞各種扇子圖片及學生作品,觀察、分析、扇子有什麼特點。你喜歡哪把扇子,爲什麼? ①材料(塑料、絹布、羽毛等)。

②外形(多種多樣,主要由扇面、扇柄組成)。 ③圖案(風景、卡通圖案、動物、文什麼字等)。 ④色彩(鮮豔、諧調)。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通過回憶與觀察,讓學生感受到扇子材質與表現形態上的豐富多樣。

12.扇子博物館參觀完了,現在請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請各小組選派一名成員將小組的問題讀一下並把答案分享給全班同學。(問題1:扇子總體可以分爲哪兩大類。問題2:扇子由那幾部分結構組成。問題三:扇子的製作材料都有哪些。問題四:扇子有哪些用途。)

設計意圖: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的培養,鍛鍊學生的 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同學們對扇子的瞭解已經比較全面了,那麼怎樣才能製作一把新穎,獨特的扇子呢,老師展示自己製作的扇子,請學生說說老師製作的扇子使用了什麼材料,您能看懂我的製作方法嗎

14.評價學生的回答,教師現場示範扇子的設計步驟(講清製作要點)。

15.鼓勵學生創作出獨特新穎,又富有個性的扇子。(學生操作,教師巡迴輔導)

學生作業:設計一把精美的小扇子。

作業要求:扇子外形多樣,圖案新穎美觀。

16.學生作品展示、交流、點評, 總結。(隨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雖然我們現在使用了空調和風扇來取涼散熱,但是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 了小扇子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和藝術感染力,所以以後我們要繼承祖國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把我們的扇面文化推向世界。

(四)拓展階段

發放愛心卡,您想把扇子送給誰,(爸媽,還是長輩,同學還是老師,)在這張卡上寫上溫馨的話一起送給他吧. 設計意圖:讓孩子學會讚揚,學會欣賞,學會關心,這些正式孩子們應該從小就有的優良品質。

(五)宣佈下課。

美術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過切割移位的方法,感受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移位作品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進行切割。

教學難點:進行有序的排列。

教學過程:

1.欣賞:

(1)選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通過欣賞使學生認識到經過切割後重組的畫面有特有的神奇。

(2)組織學生尋找規律:有規則的間隔,可以橫向切割排列也可以縱向切割排列。

2.發現:這樣的作品會產生變形的效果。

運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做什麼?動物形象、風景畫面等。

3.動手切割要點:

方法指導:先用尺子良好尺寸,做到均勻;然後用尺子對起上下兩點,注意手要按緊,不使尺子移動,用工具到進行切割。

4.重新組合要點:

方法指導:將切割好的圖片擺在作業紙上,拼擺好間距後再用膠水粘貼。

5.佈置作業:根據自己所帶的圖片經過切割後再重組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6.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重點:關注有困難的學生,適當給予指導;

注意學生的用刀的安全指導;

粘貼方法的指導。

7.學生的作品展評:根據本節課的要點開展點評。

美術說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級美術上冊第五單元《物以致用 求藝尚美》,我採用六說法: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來說明我對本課的理解,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本單元屬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與前面各單元不同的是,本單元沒有進一步下分課題,而是以一個單課爲一個單元的形式呈現。

在第一單元“走進美術世界”的第2課“美術家族成員多”中,我們已通過作品欣賞,瞭解了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新媒體藝術等八大類別。在“設計”這一大類別中,曾將其粗略分爲“爲信息交流的視覺傳達設計、爲生活與工作使用的產品設計、爲居住與活動空間優化的環境設計”三類。本單元所欣賞的內容,則是從上述中選取了“產品設計”作爲欣賞內容。

本單元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選取了學生最爲常見的少量品類的設計作品供學生欣賞學習。教材的五個頁面:第36頁主要是餐飲用品;第37頁是家居用品,主要欣賞的是座椅,也包括室內裝飾構件(門鎖、門把手);第38頁是電器,包括燈具和電子產品;第39頁和第40頁,是自行車、電動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設計作品的欣賞。由於欣賞作品內容較多,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見過的有創意的設計用品不是很多,所以要選用學生比較常見的生活用品欣賞,這樣能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另外,本節課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有自己的創意,設計出比較有新意的作品,而六年級學生,剛從小學上初中,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時候,所以一定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不要給學生太多的提示,儘量全部以引導爲主,讓學生自己動腦。

三、說教學目標

瞭解什麼是產品設計;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關注生活中的設計的習慣,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設計效果,認識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教學重點:使學生基本掌握教材提供的幾類設計作品的欣賞方法,認識產品設計的原則。以教材上的傢俱和用品作爲欣賞重點。

教學難點:創造思維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敢想、敢做,同時也要學習前人的經驗,做到融會貫通。讓學生習慣於運用設計術語並正確地對設計作品進行語言評述。

四、說教法學v法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採用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實習作業法來完成本次課程。

課前準備:

教具:經過編輯的有關產品設計的視頻資料、產品設計圖片資料等多媒體資源;蒐集精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如餐飲具、文具、小電器、手機、鐘錶等;另備一隻多功能筆,作爲課後拓展的提示。

學具:平時攜帶的書包、文具等日用品實物;用於構思繪製草圖的鉛筆和作業本等。

五、教學過程

(一) 上課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走下來從學生那拿兩個筆袋

師問:

如果你去文具店買筆袋,看到了這兩個,你會選哪一個?爲什麼選這個,舉手回答

生答:

喜歡這一個,因爲喜歡它的顏色

生答:

喜歡那一個,因爲喜歡它能裝很多的東西

師總結:

看來同學們都有選擇自己喜歡商品的標準,那麼這個標準來源於什麼呢?來源於產品的設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產品設計

2、 發展認知、講授新課

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

下面我們來觀看一組攻玉產品的設計,思考以下兩個問題,在觀看之前,先找個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攻玉產品,找一個朗讀好的學生來給大家讀一下:

攻玉設計,源於一羣熱愛設計、熱愛生命的年輕人,對設計的執着與夢想的追逐,攻玉人對設計有着深刻的理解,關注生活,關注消費者,關注市場,關注每個細節,傾情致力於爲客戶提供產品工業設計和品牌設計的深度整合化的設計開發服務

攻玉設計,每一個成功的作品,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反覆推敲

您爲楚人懷中的璞玉,攻玉願爲惡石,與您共同打造美之和氏璧

《詩經》裏也有記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師:現在我們瞭解了攻玉設計,我們是不是很期待看攻玉設計的作品,我們在看的過程中還要思考兩個問題:問題在屏幕上

視頻結束,第一個問題,這是個什麼產品?看誰舉手最快就找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優點有哪些?

生答:汽車,污染少,環保,自然能源

師:好,我們同學說的都非常好,列舉的也非常全面

那麼,我們來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什麼是產品設計

設計的原則是指產品的什麼和什麼特性,所謂設計的原則就是我們要判斷一件產品是好是壞應該從哪兩方面入手?比如我們去選擇產品,主要考慮產品的什麼呢?

下面小組討論下這兩個問題。一會兒找同學起來回答,可以寫在紙上

學生討論中……

討論結束,什麼是產品設計,看看我們同學是怎麼總結的?

設計的原則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起來回答,老師將這些列在黑板上

對照着同學總結的,自己默讀一下產品設計的定義,看看和自己總結的一不一樣,自己想到的這些詞有沒有體現出來

下面是有獎問答時間,哪個小組答的問題最多,哪個小組就有獎品,找舉手最快的同學起來回答

我們來看第一件產品,首先這是一件什麼產品?你覺得它的功能和外觀怎樣?

學生一個一個起來說,重點給學生介紹一下維納·潘頓的椅子

老師鼓勵,並且在黑板上記下小組的成績,課下發獎

3、學生練習

這節課的作業:從實用功能和美觀追求兩方面出發,嘗試以勾畫草圖的方式設計一把椅子或一條連椅,或者是一件學習用品,要求簡略勾畫,以能看出設計意圖爲原則,並且輔以少量文字說明

學生開始設計製作

4、 作業展示評價

結束,找學生上來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介紹構思過程,評出獎項,頒獎,鼓掌

一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創意獎;二等獎,工業設計最佳製作獎;三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展示獎

5、 課堂小結、課後拓展

拿出一隻多功能的筆,這隻筆是自動鉛筆和中性筆的結合,設計非常巧妙,引出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關注周圍環境,關注生活,留心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有哪些不足和缺點,嘗試設計一件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

最後送同學們一句話:

迴歸生活 尋找設計靈感

6、 板書設計

1、學習目標: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

2、設計的原則{產品的實用性

產品的美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