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說課稿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政治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政治說課稿

政治說課稿1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單元第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爲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政治說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如何在本學期教授《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課程。

首先,我對本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8月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德育課程、文化基礎課程和部分此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並經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第二版教材。《經濟政治與社會》是提高現今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必修課程,本教材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創新,對於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爲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教材,本書內容與國家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發展、人民羣衆生活聯繫緊密。一方面,該教材用最新的數據資料更新教材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教材能夠盡全面的反映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現今中職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主要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基本觀點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有關知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瞭解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積極投身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中去。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課程內容及其重點、難點

本課程內容包括五個單元總共十四課內容:第一透視經濟現象;第二投身經濟建設;第三擁護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第四參與政治生活;第五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課程的教學重點屬於:第三單元和第五單元,教學難點屬於第四單元。

(二)課程內容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中運動大量的實例、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等進一步強調經濟政治與社會常識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對於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以課程教授爲主,多媒體教授爲輔,達到化抽象爲具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於教學難點問題,主要採用討論式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再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現狀,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教學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也將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適時選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同時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5、佈置作業。

【我爲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政治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換位思考,與人爲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主要內容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採取什麼方式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係”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爲善。”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瞭解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實質。

2、能力目標:在生活中、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爲善;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多一分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生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換位思考的實質。

2、教學難點:領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爲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聯繫實際安排教學,有利於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爲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讓學生結合課本105頁虛框內容和生活中給別人取綽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和這樣做的危害,讓學生直接進入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分組準備一個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並談感受,在活動中去掌握知識,領會做人道理,提高語言表達、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課本108頁的虛框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與人爲善。

六、說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直接利用課本105頁的虛框內容和學生中給別人取外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2、講故事,談感受,學習新課。

老師或學生講別人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自己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感受,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及這句話的實質,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交流幾個準備好的關於“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小故事,並討論主人公的感受,從中掌握課本知識“換位思考的含義、實質”領會做人道理。

3、自己動手,完成課本所設活動。

先讓學生朗讀課本108頁的《相關連接》並討論長者的話給大傢什麼啓示?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

察、感受,完成課本活動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賞他人,與人爲善。

4、新課鞏固,展示所學知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難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總之,對本節課的設計,我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中的“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我的說課結束了,如有不對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政治說課稿4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解決“爲什麼生產?”

即爲了消費!在講完神奇的貨幣和多變的價格之後,第三課開始涉及消費的內容。第三課第一框講了消費及其類型,瞭解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和類型以及消費結構等知識。本框題則是從影響人們消費的主觀因素方面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費心理,知道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第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經濟生活”模塊中“生活與消費”部分“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爲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準中的有關規定,結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從衆、求異、攀比和求實消費心理的基本特徵,知道如何評價這幾種消費心理,理解量入爲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基本消費原則。

2.能力目標: 正確評價和對待各種消費觀及消費行爲的能力,提高科學理財的意識與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對待消費。能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樹立和增強環保意識,自覺落實環境保護行動。

第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爲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能力,根據教材與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並能正確評價從衆、求異、攀比和求實消費心理。

重點的依據:這是學生日常消費行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多數學生消費心理存在誤區,需要重點講解。

2. 教學難點: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懂得應該堅持怎樣的消費觀念。

難點的依據:旨在結合前面內容,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過渡):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講清疑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既定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第四,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既需要規範性,又需要創造性和實踐性。高中新課程標準倡導這樣一些基本理念:如“構建以生活爲基礎,以學科知識爲支撐的課程模塊”以及“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着眼於學生髮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在引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爲表現。

因此,考慮到本校高一學生及自身實際,主要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2.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影音資料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過渡):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作用,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的能力。

第五,說學法

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是我們從事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過渡)最後,我再具體來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第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3分鐘)複習導入—提問上節課知識(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的類型和消費結構)

2.講授新課:(30分鐘)結合教材內容重難點和學生實際,設計生活中的兩段生活場景,通過設問的變化分別講解形形色色的消費心理,知道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踐行科學的消費原則。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得知識興趣化。

3. 課堂小結:(2分鐘)強化認識

4. 板書設計:注重系統直觀清晰,把內容主幹知識書寫

5. 課堂練習與佈置作業:(5分鐘) 《學案與測評》,鞏固所學。

政治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法律規範經濟行爲"是八年級思想政治第三課的第二框題,本課第一框題主要從理論(法律、法制)的角度講了憲法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規定,第三框題主要從實踐的角度講依法打擊經濟犯罪的幾種類型。本框主要介紹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以及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它主要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說明如何規範經濟行爲在全課中具有承上啓下、前後銜接的作用,學好本框對理解全課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使學生初步瞭解經濟常識,對學生今後參與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我國規範經濟活動的幾個重要法律法規的名稱。

理解:各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能力目標

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爲,對照有關法規,具有初步的正確判斷多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是否依法規範自己行爲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關於法律對經濟建設起重要作用的認識,使學生懂得在經濟活動中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爲。

確立依據:經濟建設需要良好的經濟秩序,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依法自己的行爲,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經濟秩序,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所以把它確定爲重點。

教學難點: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

確立依據:概念抽象,學生的知識容量較少,思維能力不強,涉及經濟活動的範圍較小,所以把它確定爲難點。

二、說學情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電視、購買消費商品、參與經濟活動、接觸一些經濟現象,併產生一定的思考,對經濟活動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感到需要和興趣。但八年級學生沒有直接參與經濟建設工作,只參與一些簡單的經濟活動,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對理解經濟活動的規則、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題在教學中遵循啓發式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採用指導閱讀法、講授法、討論法,通過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結論,並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進行。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爲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對本框的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結合教師歸納講授掌握知識並提高分析判斷能力。

四、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

我選擇了多媒體展示以下資料:材料一:課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課本P39小天鵝公司重信譽。讓學生思考並討論: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麼?你的感受如何?教師歸納並導入新課:任何人從事經濟活動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買賣才能生財,贏得人們的信任與稱讚,你的行爲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課--法律規範經濟行爲。

這樣的新課導入:能使學生從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認識:經濟行爲需要法律的規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引導學習,解決目標

(一)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

首先我提問: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華等人的行爲是違法的,受害者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依據那些法律判斷經濟行爲是否合法?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判斷經濟活動主要根據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

投影:

1、規範我國經濟活動的幾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則

經濟合同法

產品質量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投影:

2、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

平等

公平

誠實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鵝公司重信譽,引入法律規定的經濟活動規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

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是本課的難點,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分組討論的活動。

討論活動的內容:應該如何理解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各種規則(要求: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聞目睹,前後座同學分組討論。)

教師點評,並依據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我通過舉一些現實經濟活動中人們深惡痛絕的欺騙性交易行爲的例子,即:"反面實例".由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規範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是"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例如:當前市場上的"虛假廣告"、各種形式的"打折狂潮"、"降價風暴"等。

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法律規定經濟活動的所有參與者必須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投影:

1、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

銷售者

消費者

結合材料一,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參加經濟活動的人們有三類: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

2、經濟活動參與者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它是本課的重點,我採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產者"、"銷售者"時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產者、銷售者的違規之處及其危害,然後我根據上述材料,讓學生說說生產者、銷售者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哪些要求?學生回答後教師作簡要說明,然後請學生根據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違法經營者,並談談體會。對"消費者",我結合《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說明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可請學生適當舉例說明消費者受保護的一些例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教師歸納小結。

◎課堂小結

再以幻燈出示時政:我們國家的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規範經濟活動行爲上又有重大舉措,爲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爲我們每一個公民,既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規範自己的經濟行爲;同時也要敢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於同各種經濟犯罪現象作鬥爭。下一課我們將專門介紹如何依法打擊各種經濟犯罪。

政治說課稿6

2011年10月25日上午,朝陽中學到新江中學就行支教活動。我聽了一節九年級思想品德課《中華文化》(田錦蓉老師),聽了之後我受益匪淺,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談談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 評教學目標:

田老師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課中能緊緊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去選取材料和開展活動。如活動“中華文化的表現形式”、“分析中華傳統美德”的設計都體現這一點。

二、評教學重、難點:

田老師藉助新教材提供的平臺,根據初中生好奇善動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有條理、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難點,基本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

三、 評教學方法:

田老師的這節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學中將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融爲一體,通過觀看圖例、情景分析 等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擴大了知識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中掌握或接觸了更多的知識。

四、評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中,田老師創設情境,通過複習八年級上冊《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題,這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兼顧了複習與新課的關係。

2.田老師在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她能圍繞學習目標,出示了精心設計的六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閱讀教材,學生的閱讀要圖文結合 ,邊讀邊思,讀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標記。

3,田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內基礎知識與課外熱點相融相通,堅持理論聯繫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真正讓學生走向社會,把時事請進課堂。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體悟,激發學生

關注社會現實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輕鬆的理解了中華文化的影響。例如用熱點“玉樹地震”揭示中華傳統美德課題,引發起學生的共鳴,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田老師因勢利導、引入新課的學習,爲後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

以上是我認爲田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所呈現給我們的閃光點,更是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處提幾點本人的粗淺認識:

1. 個人認爲導入新課部分如果能緊湊些就更好了

2. 在學生自學時,田老師進行了自學督查,行間巡視,但我覺得做得還不夠,我認爲老師應該全身心的融入師生自學合作這一環節。

3. 學生活動面還不夠廣。 在課堂反饋上要多鼓勵讓學生大膽講,有疑難的地方可讓學生補充講,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4,教學語言顯得略多,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還留有傳統教學的影子。

5.還不能完全與學生實現換位思考,提出適切的問題;

6. 板書設計不夠嚴謹。

政治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

下午好!按照要求,我就《做誠信的人》這一課的教學思路向各位進行彙報,敬請批評指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做誠信的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十課第二框的內容,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係"中"交往的品德":"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的基本要求,瞭解生活中誠實的複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不難看出,這一框是這一課、這一單元乃至這冊書的最終落腳點,在本冊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二、學生情況

作爲十四五歲的中學生,他們正處於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需要對他們進行誠信教育。另外,他們思維活躍,有一定分析問題能力,也願意展示自己,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自我反思等學習方法,使他們感知、感悟並願意踐行誠信守則。

三、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涵養善良之心,展現誠信問題上的智慧,把誠信的道德作爲爲人處世的準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判斷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景中自覺遵守誠信守則,能運用誠信的智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3)知識目標:知道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理解誠信和謊言,隱私的關係,把握誠信的核心。

四、教學重難點

爲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在根據學科特點,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爲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即要學生知道怎樣做一個誠信的人。教學難點是運用誠信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案例分析法:引導學生通過一個案例的層層分析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 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4.在教學手段上,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易於理解。

六、教學過程

第一,故事導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個故事情節: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教師停頓一下,讓學生猜測一下故事的發展,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好奇心,之後再展示結局: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

故事說完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麼教育?1-2名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誠實是信任的基礎。維修店老闆的誠實,爲他贏得了汽車公司老闆的信任!可以想象,兩家企業今後的合作一定會高效和諧。同樣,對於一個社會來說,誠信度越高,社會管理成本就越小,人與人之間就越和諧。所以,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提出了“誠信”的要求。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到誠信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至此,教師板書課題:做誠信的人。

這個設計意圖是:由故事導入,增強趣味性。由這個故事,提煉出誠信是個人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自然地滲透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自然引出了本課課題。

第二:展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學習

多媒體展示學生學習目標:

1.知道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

2.學會運用誠信的智慧處理誠信與隱私、誠信與謊言的關係。

出示學習目標,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內容。之後,要求學生閱讀課本,並完成相關填空題。意圖是爲了讓學生找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爲進一步分析案例打下基礎,同時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分案例

教師展示歐典地板的案例:

在20xx左右,中國地板市場出現了一個品牌——“歐典地板”。它的廣告宣稱:“歐典”是德國擁有百年基業的地板品牌,公司位於萊茵河畔的維爾茨堡,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羅森海姆市擁有佔地超過50萬平方米的辦公和生產廠區。其原材料樹木的年齡是60至80年,直徑要求在80cm至100cm,德國製造、德國品牌、選材苛刻,因此歐典地板賣到每平方米20xx元的天價!幾乎與當時房價一樣。而其他高檔地板的價格在200-300元每平方米,某些頂級產品最多賣到800元每平方米。

然而,央視記者調查結果卻是:德國歐典總部根本不存在,歐典地板就是中國製造!這一消息在20xx年“3.15”晚會上一公佈,輿論一片譁然!

學生討論1:

(1)如果你是歐典消費者,你聽到這個消息,會有什麼感覺?

(2)這家公司的行爲違反了誠信守則的哪一條?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比較容易的得出第一個結論: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

學生討論2:

歐典地板已經號稱暢銷了8年,歐典的不少員工,對於歐典德國身份的真相和其中的奧祕應該比外人都清楚,但是在這8年時間內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揭露歐典騙人的把戲。如果稍具社會良知的員工勇敢的站出來向公衆揭露歐典的謊言,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不明不白的上當受騙了!那麼,爲什麼這些員工沒有人站出來揭露真相?這給我們什麼啓示?

老師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員工沒有站出來指出真相的原因:一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二是覺得自己舉報自己所在企業,在情理上說,有些爲難。當然,也可能是害怕報復等原因。在此基礎上,分析應該怎樣做誠信的人,誠信守則2和4就容易理解了:

在涉及利益衝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在情與法衝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學生討論3

歐典企業和員工希望得到利益,然而,他們得到了嗎?繼續深入推進案例:

20xx年4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豐臺分局對北京歐典木業有限公司下達處罰決定通知書:處以高達7473776元的罰金。之後,這家企業在地板市場上很難立足。

至此,你又得出什麼結論?

這時,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衝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這個結論水到渠成!教師再展示央視記者的感想作爲昇華

沒有整個社會和顧客利益的保障,企業的利益如何保證?沒有企業的長遠利益,又從何談起個人的利益。因此只有每個人徹底的擯棄一私之利,整個社會的利益才能夠得以保全。否則到頭來,落得一個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下場!

歐典事件,對於教師來說,可能有些陳舊,但是對於學生來說,知道的很少,而且用這一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能較好地印證誠信守則的內容,另外,案例集中,分析透徹,這對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的達成,都有幫助。

第四,說還是不說?

以課本中小健和小奎的事例,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得出誠信與隱私的關係。

第五,課堂辯論:誠信該不該說謊?

以課本中醫生對病人的回答爲例,組織學生辯論,得出誠信與說謊的關係。

教師最後抓住誠信的核心“善”,進行點評。

第六,對照目標,總結反思

要求學生結合本課學習目標,複述知識要點,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本課內容概括說就是“114”:1對關係(誠實和信任)、1個核心(善)、4條守則(誠信守則)。這樣總結,是爲了便於學生識記,幫助他們“說得出”。之後要求學生拿出紙筆“寫一寫”。內容是對自己某件不誠信的事進行自我反思,或者自己撰寫一條關於誠信的座右銘,再或者分享一條關於誠信的名言等。目的一是鍛鍊學生反思和概況的能力,二是繼續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另外,之所以有三個內容,是爲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的分層練習。

各位評委,以上就是我對《做誠信的人》這一課的教學思路。期待您的批評指導,感謝您的辛勤工作!

政治說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爲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着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後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容結構:

本框是按照什麼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三)教學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爲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爲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 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着重培養學生的)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四)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爲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爲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爲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爲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爲重點來處理。

(五)教學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爲教學難點,是因爲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於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通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啓迪思維,層層設問,啓發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爲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並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繫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展史。以此來導入。我認爲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後,我緊接着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髮展的,那麼三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裏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髮言後我作適當的記錄,並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政府等)。然後我讓學生區分哪些屬於內部原因哪些屬於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以三中的發展爲例,並設置幾個問題:學校是什麼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麼方向發展的?爲什麼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爲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的例子,並分析企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通過這樣的示範,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麼作用呢?爲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展能離開區委區政府、區文教局等的支持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爲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爲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爲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爲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於淮南則爲桔,生於淮北則爲枳",並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爲這樣通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了文科綜合的特點,並以此突破本節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通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後,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爲此我爲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後來獅子的出現,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爲什麼剛開始在猶豫,後來又爲什麼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後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於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後面出現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於不想跳,於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通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

這樣通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鬆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也爲了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言後,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瞭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五、作業

爲了培養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爲學生設計的課後作業是:通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爲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政治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人教版高一年上冊年商品和商品經濟第三節價值規律第一框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內容所表述的文字不多,但其所包含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點甚多,特別是只有對價值規律有較深刻的理解,才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這一框內容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對第二、七、八課知識的理解。因此,這一框既是經濟常識基本部分的重點,又是整個經濟常識的重頭戲。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高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認識的規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並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以及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並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學會分析其他一些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由於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實際生活中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要使學生正確認識這一現象,就必須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提高學生對我國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幫助學生克服錯誤的認識。

3、教學重、難點:價值規律的含義,等價交換原則是怎樣貫徹的是本框的重點。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是本框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講授、啓發、討論、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熱情參與、樂於觀察實際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課本上靜止信息加工成生動形象的動態信息,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和密度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的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顯示漫畫《趕不上趟》,老師講解漫畫並設疑:當雞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時,漫畫中的老漢辦起了養雞場;當老漢將雞蛋投放市場時,蛋價卻一跌再跌,老漢無可奈何地舉刀殺雞;當蛋價又迅速回升時,老漢留下的是追毀莫及的嘆息。這幅漫畫包含了經濟學的哪些原理?養雞老漢爲什麼總是跟不上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啓示?

(二)、新課教學:

1、提問:什麼是價值規律?商品經濟的含義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總結。通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看書思考,利用多媒體顯示判斷題:

(1)、價值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共同的規律;

(2)、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3)、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4)、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5)、價值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通過此練習,使學生明確價值規律與商品經濟的關係。教師根據學生的判斷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總結。

2、提問:①“想一想”貨幣出現以前的物物交換是不是等價交換?爲什麼?②貨幣出現以後,等價交換的原則有什麼要求?現實中價格與價值不會總是相一致,這是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爲什麼?

第一點較容易回答,第二點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由教師講解。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

師生共同看漫畫,教師分析引導總結出:

①雞蛋的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是由供求關係的變化引起的。②從雞蛋市場的變化可以看出: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着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

多媒體顯示“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係”的圖表

3、引導學生思考:價格與供求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顯示“價值規律表現形式”的圖片。

4、引導學生觀察“ 價格曲線圖” ,進一步思考:價格 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僅不違背價值規律,反而是價值規律 的惟一表現形式?

教師結合“ 價格曲線圖”講解並得出 結論:①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會偏離價值太遠表明價格由價值決定。②價格偏離價值是受供求關係的影響。③從長遠的角度看價格與價值趨於一致。

(三)課堂小結: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應該從動態中去理解和把握價值規律。

(四)佈置作業:

根據佈置作業要具有目的性、反饋性、應用性、發展性的原則,設計作業如下:俗話說:“一分錢買一分貨”,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分錢不止一分貨或買不到一分貨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是爲什麼?

五、板書設計

板書採用圖表的形式,使學生便於掌握本框的知識要點,也使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簡單明瞭易懂易記。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基本內容

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

價格與供求相互制約

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政治說課稿10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如何講禮貌》是北師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6課第2站的內容。學會如何講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學生在文明禮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課的學習會對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具有正確的引導作用,這將爲學生今後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這一課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講禮貌》的上一站內容主要向學生說明了禮貌是什麼?爲什麼要講禮貌?這一站內容則從不同角度說明如何才能做到講禮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內容。同時,講禮貌也是平等待人,與人爲善的前提與基礎。因此,本站內容在教材編排上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如何從態度、語言、行爲、儀表方面做到講禮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講禮貌中對態度、語言、行爲、儀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並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禮貌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樹立文明禮貌的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課內容的學習及學校、家庭的教育,學生對禮貌知識有一定認識基礎;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七年級學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別能力;另外,七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過渡時期,思想行爲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爲此,根據七年級學生還具有樂於表現、擅長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本節課內容。

而七年級學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謂不定性包括兩方面:

①七年級學生還未深刻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導致上課時定力不足,容易開小差、走神;

②當今社會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現象,加上家長對禮貌教育的忽視,致使一些學生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如何在語言、行爲方面做到講禮貌。

確立依據:

語言和行爲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易受影響,也是能最快從課堂教學上得到實效的方面。

2、教學難點:

針對學生在生活中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的情況,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確定爲: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爲實際行動,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將對學生身邊不禮貌的案例進行分析,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開展課堂活動,進行情境表演,讓學生獲得切身體會;並通過課後作業,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在課外生活中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以此爭取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方法:

1、教法:

基於本節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爲體現“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解爲輔”的教學原則,結合學情,本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法:

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學法;

③直觀教學法。

2、學法: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課內容,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

①自主探究法;

②總結反思法。

以上教學方法也將體現在我的教學過程當中。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3—4分鐘)

課堂討論——《“變質”的牛奶》

一名顧客來到餐飲店,要了一杯熱牛奶、一杯檸檬汁。他在熱牛奶中加進檸檬汁,發現牛奶結了塊。他大發雷霆,責問服務員:“怎麼是變質的牛奶?”服務員很有禮貌地將“變質”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對客人說:“熱奶加檸檬會起反應,您最好分開喝。”客人聽了,面露愧色,連聲道歉。

提問:①這位客人爲什麼會面露愧色,連聲道歉呢?

②你喜歡這位服務員嗎?爲什麼?

③這位服務員從哪幾個方面做到了講禮貌?

設計意圖:運用有趣的故事導入,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到禮貌的魅力;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得出結論:要從態度、語言、行爲方面做到講禮貌;鍛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也爲後面知識點的具體展開做了鋪墊。

(二)講授新課(約35分鐘)

☆態度應誠懇(板書)

案例分析——《志強與志輝的故事》

志輝因爲別人的誤解而鬱鬱寡歡,爲了排解心中的煩惱,他向好朋友志強訴說自己的苦悶,希望能得到志強的幫助,可是志強卻態度冷漠,因爲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幫助志輝解決問題,還不如對他敷衍了事。志輝見他如此態度,只好黯然離去。以後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對志強無話不說了。志強也覺得很委屈。

提問:①志強與志輝兩人漸漸疏遠,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輝,你能接受志強的態度嗎?志強應該是什麼態度?

設計意圖:這個案例貼近學生生活,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明白態度誠懇的重要性,達到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語言應文明(板書)(重點)

1、漫畫欣賞——《買書》

提問:①爲什麼李明先到書店買不到書,而後到的那位同學先買到了書呢?

②李明和後面那位同學用的稱呼有什麼不一樣?聽的人感受有什麼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車上芳芳同學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腳……

提問:是什麼原因導致兩種情況的出現?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設計意圖:漫畫很形象、直觀,符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很容易理解;漫畫中的故事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設計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馬上意識到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更加生活化,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及我的點撥,達到對知識點的鞏固與強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爲應得體(板書)(重點)

1、視頻觀看——你有過這樣的行爲嗎?

提問:

①平時生活中,你是否看到過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行爲?

②這些行爲對嗎?它們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③我們應該怎樣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況怎麼辦?

①遇見同學時,應該……

②回答老師問題時,應該……

③進入別人房間時,應該……

④家中來了客人時,應該……

⑤同學走上頒獎臺領取獎品時,應該……

⑥上課遲到了,進教室前,應該……

⑦在圖書館看書時,應該……

⑧立正時,應該……

⑨坐時,應該……

⑩行走時,應該……

設計意圖:這兩個活動的設計意圖在於通過視頻可以讓學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體的行爲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意識到行爲得體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將意識轉化爲行動,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爲。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儀表應大方(板書)

1、案例分析——《有個性》

初一學生小強自認爲有個性,長時間不理髮,不洗澡,牛仔褲穿三個月不洗,甚至連每天刷牙洗臉都嫌麻煩,他認爲這纔是男子漢的象徵。可是正當他洋洋得意於自己的與衆不同時,卻發現周圍的朋友開始遠離他,班裏沒人願意和他同桌。

提問:

①故事中的小強是真的有個性嗎?

②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

2、大家來找茬——錯在哪?

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儀表規範和不規範的圖片,讓學生對比找出錯誤,再由學生對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儀表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這兩個步驟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分析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也能從中能得出儀表要大方的知識結論;第二個步驟則是對這個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找出圖片中的錯誤,並引起反思看看自身儀表是否符合規範,不符合的要怎麼改正,從而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課堂小結:(2—3分鐘)

以學生爲主角,讓他們說說自己在這堂課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最後,以一首歌曲《我們從小講禮貌》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同時在總結感悟中使知識在學生心中得到昇華。

(四)作業佈置:(1—2分)

①請自己的爸爸媽媽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禮貌的地方,把它們記下來,並思考自己將怎樣改正?

②觀察生活,分別舉出兩個你所看到的講禮貌的例子和不講禮貌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課後作業,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對別人的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也有利於突破本課的難點。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更好地理解教材觀點。也有助於學生今後的複習。

八、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案例分析、觀看圖片視頻、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應該能學會如何講禮貌,但課後仍有一些學生不會自覺地約束自己。這些可能都需要通過今後的課外實踐來逐步完善。

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粗淺的認識與構想,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