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有多長》說課稿

設計理念

《鉛筆有多長》說課稿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依據這一理念,本課設計側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數學學習活動:

1、利用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在情景中生疑探究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應包括“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和方法經驗”等。新課程改變單純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學習的途徑,變暗示性複習鋪墊“遷移”爲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探究學習。本課針對學生對1分米、1毫米長度的無意識感知狀態,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米、釐米等有關知識,運用估計與測量等方法,讓學生在兩次測量不同長度鉛筆的活動中產生內需,萌發探究動機,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體驗成功。

2、遵循學生認知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還處於初級階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認識事物注重整體感知。遵循這一特點,本設計以學生活動爲主線,讓學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畫一畫等具體操作活動中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初步建立分米與毫米的長度觀念。由於學生親身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礎,印象深刻。本課還通過學生喜愛遊戲的特點,利用遊戲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對已學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和毫米進行再認識,從而促使知識之間的聯繫。設計有梯度的課堂練習,使學生逐步的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價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處理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第二冊時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能體驗1米和1釐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這節課是有關長度的第二階段的學習,通過教學使學生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過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畫一畫、說一說、做一做等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教學中,教師儘量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目標設置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態度幾方面出發,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概念。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正確運用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並提高估測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法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依據這一理念,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米、釐米經驗,在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以操作活動爲主線,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設計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生疑從而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讓學生通過估一估、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學法指導

本課設計側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數學學習活動:

(1)利用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在情景中生疑探索。

(2)遵循學生認知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教學過程設計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結合本課特點,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有一次課間,幾個小朋友在一起討論什麼兵器最厲害。明明說:“我覺得寶劍最厲害。”紅紅說:“不,我覺得孫悟空的金箍棒最厲害,你看它能伸縮,可長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釐米,也可以伸長到1米,甚至幾百米、幾千米,還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在剛纔他們的談話裏,你能找出一些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嗎?(米、釐米)

2、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嗎?1釐米呢?

另一方面複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爲探究新知識做好鋪墊。然後教師再出示謎語:“身體細又長,身穿花衣裳,要想寫好字,請我來幫忙”,讓學生猜出“今天的學習夥伴”――鉛筆,這時請他們拿出自己最喜歡的鉛筆,問:你知道自己的鉛筆有多長嗎,進而揭示課題。創設這樣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將學習用品帶入學習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建立1分米的表象

教師拿出一枝10釐米長的鉛筆,請學生也來估一估老師的鉛筆的長度,接着請學生拿出來量一量它的長度,同時讓學生到展示臺前實際測量。當量出是10釐米後,教師告訴學生10釐米還可以用1分米來表示,即1分米=10釐米,分米用字母dm來表示,1分米=10釐米還可以寫1dm=10cm。然後感知1分米的長度,要求學生找一找尺子上從哪到哪之間的長度是1分米,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分米。最後引導同桌研究、討論米、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討論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正確的答案。教師配合課件展示:1米=100釐米 1分米=10釐米 1米=()分米加以引導。

利用學生已有的測量經驗,以活動爲主線,設計了估一估,量一量,說一說、認一認、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體會到數學好學,數學真有趣。這時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數學學習不是知識的堆積,而是探索的魅力、發現之餘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慾。

活動二、建立1毫米的表象

用課件出示不是整釐米的鉛筆讓學生觀察,當學生髮現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數時,引導其說出具體是幾釐米多幾小格,並問每一小格是多長。有的學生可能懂得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及時給予表揚,同時告訴全班學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還可以寫成1mm。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鉛筆實際測量進一步認識毫米,讓學生親身體驗1毫米的長度。然後請學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尋找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這樣把毫米與這些熟悉的物品聯繫起來,毫米這樣一個抽象的長度單位就變得具體了。

活動三、瞭解毫米和釐米的關係。

先讓學生觀察直尺並思考:1釐米中間有幾個小格,1釐米等於幾毫米?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模擬放大鏡把尺子放大,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在1釐米的中間有10個1毫米的小格,引導學生說出1釐米=10毫米,即1cm=10mm。

(三)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裏教師設計了不同層次的三道練習題

1、小馬虎日記(找錯糾錯)

小馬虎的日記

2011年3月10日 星期一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釐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釐米的樹被風颳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釐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2、完成填一填(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7m=( )dm 3cm=( )m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3、填合適的單位名稱

練習本長約2( )。 小明身高是135( )。

一棟樓高約24( )。 數學書厚約5( )。

課桌寬約4( )。 一拃長約15( )。

有梯度的練習設計,使學生逐步的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全課小結,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利用好朋友鉛筆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都知道些什麼?你認爲自己表現怎麼樣?(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