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課的設計:

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是本課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動物跳躍來主導,使教材童趣化。本課的“導入”把聽音樂、看圖片和模仿練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視、聽、本體感覺一起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使學生一入課堂就感到生動有趣,既能保證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能幫助學生培養手、足、腦並用的能力,滿足了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協調性等素質的練習。另外,在以遊戲爲主導的同時,還引進了音樂和舞蹈,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我按此制定了這節體育課,嘗試採用情境教學模式。

二、教學內容:

(1)快樂的小兔子。

(2)遊戲:揪“狐狸”尾巴。

三、教學流程:

隨音樂跳兔子舞(熱身)——師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創想跳躍動作——兔子雙腳連續跳比賽——遊戲——放鬆——小結——師生告別。

四、教學目的:

1、通過主題式情境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簡單的跳躍動作和遊戲的方法與規則。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力量素質。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團結友愛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要求:

學會簡單的模仿操,並能發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動作的能力。加強學生的上肢鍛鍊,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節奏感。

六、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生的想象、創新和表現能力。

(2)單腳前腳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輕巧落地的方法。

(二)教學難點:

學生動作協調、優美大方,節奏感強。

七、教學任務:

1、使學生掌握兒童模仿操的動作,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

2、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身體各器官的正常發育。

3、發展彈跳力和團結合作、集體配合的良好作風。

八、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教學法,集體練習法。

九、教學原則:

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生理原則,適應心理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十、教學過程:

因爲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興趣和愛好非常廣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對單調持久的動作容易感到疲勞和厭倦,爲了能把這節課上的更好,我運用了電教手段,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通過音樂進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我通過五個部分來加以說明這節課的內容。

情境一:

(1)全班成散點站立,閉上眼睛跟老師同聽一段音樂,聽完音樂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說出音樂裏所唱的是什麼動物?

(2)教師出示圖片(兔子)

(3)引出課題後,師生跟音樂同跳兔子舞。

要求:學生自由發揮,大膽去想去嘗試。

預期目標: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熱身的效果。

說課稿 篇2

一、 設計理念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願望,。數學活動應該是以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或得對數學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經驗。

二、 設計思路

“認識角”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新課標中提出了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從“立體”到“平面”再到“立體”的過程。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係,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爲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針對以上思路 ,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認知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教法與學法:

⑴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電腦動畫演示,突出“角的樣子”這一重要概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⑵動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擺出很多個角,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觀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室的引導下,能總結概括出與角大小有關的因素。

⑷教法採用情景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現代數學教學觀念要求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本課從定理的發現到定理的應用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爲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能主動地去觀察、猜測、發現、驗證,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三個注重:

1、 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樂趣。

2、 注重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協作、共同提高。

3、 注重知能統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應用。

三、 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爲優化教學過程,本着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體現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思想。

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由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導入新課

1、觀看鬧鐘,三角尺,數學書三種物品,說一說都看到了哪些圖形,從而引入角。

2、觀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狀。

[設計意圖]好奇心是孩子的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角,儘量體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先尋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對角的認識。利用課件顯示生活中的物體中的角。這樣通過直觀的具體實物,使學生在觀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對角的認識由實物到半抽象,再讓學生觸摸角的各部分,學生可以感覺到尖尖的頂點和直直的邊,然後讓學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狀。

第二環節:提出問題,共同探索

1、利用課件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的實物圖,讓學生獨立找出其中的角,並畫出來。

2、指出一名同學到電腦前展示畫的角,並說說是怎樣畫的。師板書畫角。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學寫角的記作和讀作並說說角的符號像什麼。

4、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角的組成這個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進而給學生出示課件“判斷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這個練習,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加以鞏固。

[設計意圖] 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爲主線,通過巧妙運用多媒體、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種感官協調下初步認識了角,在實踐中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學生真正成爲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第三環節:深入探究

1、課件出示:兩個角,猜一猜: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2、全班交流彙報,從而總結出:A、角的大小區別明顯時,直接比。B、角的大小不明顯時,把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也重合,然後進行比較或用量角器。

【設計意圖】比較是認識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別是在幾何圖形教學中,運用比較方法,加強形體間的聯繫和區別,提高識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研究探討

1、拿出活動角,拉動角的兩邊後,觀察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2、集體彙報交流,總結出A、兩個角,邊不一樣長,但角一樣大,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B、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口的大小有關,開口越大,角越 大;開口越小,角越小。

【設計意圖】在比較角的這個環節中,我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親自去實踐體驗,讓學生用準備好的活動角,隨意扯動角的兩條邊,觀察角的變化,並在小組討論。倡導學生在“觸摸”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

第五環節:拓展運用

1、數出圖形中的角的數量。

2、動手操作題,用三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角.

3、拓展提高題,把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橋、金字塔、中央電視臺新聞大廈等圖片對學生進行直觀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設計意圖】側重於知識點的落實,鞏固新知。加強動手操作實踐,豐富學生感知,積累空間觀念,形成能力。積極引發學生的爭論,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

第六環節:說板書

這節課我設計了簡潔、明瞭形式的板書,畫出角,並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讀作和記作、以及影響角的大小的有關因素。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這篇教學設計,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對角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角的特徵、角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作進一步的探究,並加以理解。基於以上認識,我確立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使駕馭課堂生成資源,促進教師教育機智的發展。

說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股票、債券和保險》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說課。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課內容是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六課的第二框題。作爲與生產密切相關的金融投資知識,它是現代經濟生活重要的內容。積極投資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有利於社會穩定。在學習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後,懂得如何合理的選擇投資,對中學生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習本課內容有助於提高學生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理性的理財觀念。

接下來是學情的分析。

高一學生雖然對現實生活中的股票知識有所知曉,,但還未成爲經濟生活中的主要涉足者,對抽象的股票、債券和保險的含義較難理解。從思維特點看,好奇心強、表現慾望強,但是一些知識和看法較零碎,需要教師引導。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識記股票的基本含義、特點。識記債券和商業保險的基本含義、種類、特點。

2、理解股票、債券、保險等各投資方式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個人生活中的意義。

(二)過程方法目標:

學生能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在不同條件下如何投資更有利,能正確選擇投資方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從國家角度、經濟建設角度認識投資的意義。

2、引導學生逐步養成積極進取的意識和精神,要積極學習投資的相關知識。

當我們全面分析了教材、學生並確立教學目標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了。

教學重難點都是:股票、債券、商業保險。這是由於學習股票、債券、商業保險的有關知識有助於提高學生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幫助他們規範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爲,所以,這些內容是本框題的重點。由於大多數學生對股票、債券、商業保險瞭解較少,這些內容又是本框題的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立足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取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

2、討論法:針對某些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3、講授法:通過教師對教材有邏輯的分析,引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纔是真正的主體,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指導學生的學法主要採取:體驗式學習、交流合作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

下面,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環節:

(一)導入新課部分。

多媒體展示材料:“張老漢我今年53,可是我最近有點煩,有點煩,我有現金20萬,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辦?怎麼辦?”(這樣設計:1、PPT 場景展示營造課堂學習的氛圍,2、設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講解新課部分。

由學生自主學習書本上關於股票的含義,並對含義的注意點進行圈點、分析。教師提供相關的實例,引導學生分組對股票的特點、股價收入以及股票的作用進行討論。

高風險、高收入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義及性質。

(2)股票的收入及股票投資的特點。

(3)股票的作用。(板書)

(這樣設計:1、以實例分析的方式貼近學生實際,易於學生通過現象的感性材料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原因。2、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結構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3、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圈點,給予學生以相關學法的指導。)

(三)採用學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對債權的含義、分類進行總結羅列圖標,結合相關實例進行理解鞏固。

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事例進行思考,參與學生討論,給予必要的提示。進行歸納形成最終表格。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補充。

穩健的投資——債券。

(1)債券的含義

(2)債券與股票的比較

(2)債券的分類(板書)

(這樣設計:1、學生合作探究和自我探究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以現實中的事例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提高,更易於學生理解。3、用表格形式對相關類型的分類進行彙總,一目瞭然,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易於學生識記。)

通過引入知名保險的標語,引入保險的教學,讓學生結合前面學習股票、債券的方法。自主探究學習保險的相關知識。在學生討論時,給予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學習保險的分類以及訂立原則。整理提煉總結出重點知識,加以強調。

爲風險投資——保險。

(1)保險的含義。

(2)保險分類。

(3)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板書)

(這樣設計:1、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並給予相關學法指導和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意識。2、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根據板書鞏固知識。

(這裏我運用的是提綱式板書:這種形式的板書能夠突出課文的重點,便於學生抓住要領、把握內容、加深印象,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五)佈置作業:也就是教學評價環節。

引導學生課後進一步查找有關投資的知識,下節課和同學分享。(作業設計起到了減負作用,同時有擴充了學生知識面,進一步拓展知識。)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就到這裏。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板書設計:

股票、債券和保險

1、高風險、高收入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義及性質

(2)股票的收入及股票投資的特點

(3)股票的作用

2、穩健的投資——債券

(1) 債券的含義

(2)債券與股票的比較

(2) 債券的分類

3、爲風險投資——保險

(1)保險的含義

(2)保險分類:

(3) 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是《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上冊,適用於八年級學生學習使用,此說課分四部分: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是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開篇章節,交通運輸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着經濟的發展,因此,本節的學習在本章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與人們的生活聯繫緊密,是學生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夠着力體現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並結合學情等教學實際,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認識交通的重要性,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B、知道我國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鐵路分佈的“三橫五縱”及重要的交通樞紐。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鐵路運輸線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讀圖、析圖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審美能力以及分析歸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

讀圖掌握鐵路分佈的命名方法及其規律

二、說教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學會爲會學。

2、分析講解法:對地理原理和難點教師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採用的手段和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方法,以利於終身學習。

四、說程序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欣賞歌曲《天路》,並配以青藏鐵路圖片讓學生感覺到我們中國交通事業的飛躍發展。

(二)通覽教材

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限5分鐘時間讓學生帶着目標通覽教材,做到對本課內容整體把握。

(三)基礎知識梳理

(1)首先明確“什麼是交通運輸”這一概念,可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明確交通運輸所運送的是“人”和“物”。

(2)以欣賞圖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古代交通運輸和現代交通運輸的差別,並補充地鐵、管道也屬於現代交通運輸。

(3)以長白經濟的發展爲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並交流“交通運輸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交通的“先行官”作用。

(4)交通運輸網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讀圖總結出我們中國交通運輸網東密西疏的特點,那麼爲什麼西部稀疏,可引用李白的詩《蜀道難》中的“蜀道難,難於上表天”和“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兩詩句讓學生結合圖片認真體悟。

(四)重、難點內容解析

本課的重點應是“鐵路幹分佈的三橫五縱“,我國鐵路幹線比較繁瑣,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的困難,基於這一點,教師總結了便於記憶的歌訣:

鐵路建設譜新章,

三橫五縱織成網。

五縱

京字打頭南北向,

除去京包特殊項。

寶昆中間成字放,

加上焦柳南北向。

三橫

亞歐陸橋東段線,

隴海—蘭新數最長。

滬杭—浙贛東西放

湘黔—貴昆緊跟上。

京包—包蘭想一想

還是三橫裏面放

關於“三橫五縱”的學習我主要設計如下環節:

1、看圖:看教材91頁圖4.6“我國鐵路幹線的分佈”,瀏覽我國主要鐵路幹線的分佈和名稱,對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說圖:大屏幕出示關於我國主要鐵路幹線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按鐵路走向和排列順序依次說出我國主要鐵路幹線的名稱、起止點城市的名稱,並歸納出“三橫五縱”鐵路幹線的分佈格局。

3、描圖:學生用兩種顏色的彩筆在課本的圖上把我國鐵路幹線按走向分別描粗,邊描邊記鐵路名稱。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我國鐵路幹線的“三橫五縱”的前提下,教師大屏幕出示表格以京廣線、湘黔線、蘭新線、北疆線爲例引導學生總結鐵路幹線的命名方法及命名規律。

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談出本節課的收穫。

說課稿 篇5

《用水測量時間》是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時間單元第三課。在前兩課,學生感受了時間存在及流逝,瞭解了一些時鐘發明之前的計時方法。這課也是《我的水鍾》這一課的前期準備,旨在激發興趣,奠定理論基礎。

說重點與難點:本課教學重點與難點我定位在滴漏實驗,因爲這個實驗是學生理解怎樣用流水來製作成計時工具,瞭解水鐘的製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對流速影響的重要基礎。

說學情:本課教學的對象是經歷了兩年多科學探究學習的五年級學生,經歷過一系列與水有關的探究活動。從三年級到五年級上冊,本套教材涉及有關水的活動多達21個。學生已經瞭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質,認識了溶解、折射等現象,知道了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水對生物的意義等。從探究技能上看,學生已學會了量筒的使用,進行過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經歷過多次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說教學過程:

今天我上課的教案預設是第四次試教後的一份教案。資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預設,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前後兩次的預設有着很大的差別。之所以要把兩次不同的教案同時放入資料夾中,我的想法是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課的過程。這兩份教案有着本質的區別。在此先謝過屠老師、郭秀中老師、王平中老師和周春建老師,謝謝你們在我磨課的過程中給予我的幫助。

今天上課我採用第四稿的預設。不是說這樣的預設有多麼的出彩,只不過這樣的預設真正地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就來說一說這節課的預設流程。

本課我採用複習導入,組織學生說說古人的一些計時方法,一來複習之前所學過的一些內容,二來爲本課的學習拋磚引玉。當學生說到用水來計時的時候,我就出示一個古代水鐘的圖片,讓他們通過初步觀察,對水鍾是如何計時的進行猜測。這時候的猜測允許學生盡情發揮,我並不把正確的答案公佈出來。學生的猜測越多越雜,就說明學生的前概念中對水鐘的相關知識是模糊的。這樣一來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從而揭示這節課的研究主題“用水測量時間”。

在前幾次的試教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如何從認識水鍾類型過渡到滴漏實驗。3次試教過程中的過渡都不是很自然。第四稿中的設計我把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修改。教材上是先組織學生認識泄水型水鍾和受水型水鍾,然後再進行滴漏實驗。今天我將試着先組織學生進行滴漏實驗,也就是“測量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測量完組織討論實驗數據:三次測量100毫升水爲什麼時間不一樣?學生會順其自然地想到誤差造成的。那麼,如果不考慮實驗中的誤差,同一個水鍾在相同條件下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時間是一樣的,從而引出泄水型水鍾。

之後我將組織學生去比較不同小組間的實驗數據,會發現不同的小組測量100毫升水的時間會不一樣。然後帶着學生們去尋找導致水流速度不一樣的原因。學生們會很快地說出“孔的大小”。說到這,我會選擇兩個孔的大小差不多的小組進行比較,學生會發現影響水流速度的因素不是孔的大小,然後會繼續尋找原因。此時的.他們可能不會想到“水位的高低”影響着水流的速度,最多可能會說到“水的多少”。此時,我安排了一個演示實驗(教材是安排測量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的時間):從300毫升水中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得出在孔的大小相同,同樣測量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時間不一樣的原因在於水位的高低不一樣,從而知道水鍾裏的水在流出來的時候是“先快後慢”的。然後在指導學生如果給泄水型水鍾畫上時間刻度線該怎麼畫,應該是上疏下密。

泄水型水鐘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又被拋出新的問題:泄水型水鍾由於水流速度不均勻,在製作時難度很大,你有沒有辦法讓水鍾裏的水均勻的流下來?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尋找保持水流均勻的方法,從而認識受水型水鍾。

到這裏,可以說這節課的新授內容已經完成,最後以平時評價中所用的學分卡爲獎勵,要求學生製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水鍾,以此激發學生的製作興趣,給他們提供一個學以致用的機會,使課堂向課外延伸成爲可能,也爲下一課製作水鍾積累經驗。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爲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學生可以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體會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荷葉圓圓》這篇散文詩輕快活潑,充滿童真童趣。特別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課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其中二至五自然段結構相近,是重點部分,要注意激發想象,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訓練。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針對如何激發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我設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朗讀,自讀自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教師應充分發揮文本潛在的價值。讓學生學習文本就是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支撐點,有了這樣的支點,他們纔能有“千里之行”的語文學習與研究足跡,也纔能有“行千里”的語文素養髮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大量朗讀的時間和朗讀的形式,有自讀,齊讀,指名讀,挑戰讀,到最後的邊做動作邊讀,一系列的朗讀層層遞進,從讀通,讀懂,品讀,情感也得到昇華。

採用 “圖片式”板書,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中讀懂課文,在讀中體會荷葉帶給四個小夥伴的快樂,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學寫“朵、機”兩個字。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如何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成爲教學中的一大問題。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很重要,爲理解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首先就設計帶着問題自由朗讀全文。能解決問題,就說明對全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課文充滿童真童趣,段落結構相同,因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讀自悟,個人朗讀、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讀後評價,使學生朗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夥伴讀文,邊讀變想,邊讀邊演,抓住不同小夥伴的不同表現,隨機認讀詞語,根據重點詞語自編動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會了朗讀,在他人的評價中產生了信心,就會自然而然的喜愛朗讀

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降低了背誦的難度。鼓勵學生背誦別人背誦的段落,激發了他們超越他人的信心和勇氣。小組表演競賽,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朗讀訓練,學生一定會對朗讀產生興趣。長此以往,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變成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爲,閱讀的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藝術活動:紙盒造型房子。

本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在開展我家和我家附近主題活動的時候,經常要到小區裏去參觀。孩子們對小區裏的建築物也很感興趣,會講起“我住幾幢,他住幾幢。”“誰是住在我家樓下的?”“我們兩家的窗戶和門都是一樣的。”等等。我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房屋。而在藝術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創造,自由表達,手腦並用,情緒十分愉快,各種能力能得到有效發展。綱要也要求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中班幼兒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剪紙技能,能夠剪出比較平整的直線和弧線了,同時中班的孩子又特別喜歡動手操作的活動,所有這些都爲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

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認知、技能等三方面內容的目標。1.能在活動中感受建築物整齊一致,統一和諧的美。2.運用折、剪、畫、粘等多種技能設計製造房屋。3.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喜悅。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感受建築物整齊統一的美。也就是能用相同的窗戶來整齊的裝飾各個樓層。難點是大膽創造美,讓幼兒獲得成功體驗,在創造美的過程中提高折、剪、畫、粘等操作技能。幼兒沒有豐富的感性經驗,就不能很好地進行創造活動。課前我引導幼兒觀賞各種住宅小區,初步感受建築物的美,在活動中展示圖片,繼續欣賞小區住宅的整齊、一致的美,從而激發幼兒創造美的強烈願望。在技能方面使用雙面膠粘東西較難,用過的次數不是很多,要重點指導。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設計,自由創造,並引導幼兒獲得成功。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各種建築物圖片、窗戶圖形片、各類盒子、瓶子、幼兒用的彩筆、剪刀、膠水、雙面膠、彩色紙等大量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說一說我家的房子。

開始的時候我以老師搬新家引出話題,相互介紹自己的家。

你家住在哪裏?你家的房子屋頂是什麼形狀的?你家的窗戶是什麼形狀的?你家的窗戶和你樓上或者樓下的窗戶一樣嗎?(這個問題就是要幼兒感知每個樓層的窗戶同意和諧的美。也爲後面解決重點埋下伏筆。)你還見過什麼樣的窗戶?

2.討論如何製作房子。

今天我們也來做建築師,用這些費舊的瓶子盒子設計建造自己喜歡的房子。怎樣來建造房子?(把盒子豎起來,粘上窗戶和門,就成了樓房)怎樣製作窗戶和門?(將彩色紙剪成自己需要的窗戶和門的形狀,粘到盒子上,再畫上窗格)怎樣使我們建造的房子更整齊、更美觀?(這裏引導孩子和圖片上的住宅進行比較,掌握每一層的窗戶不管是從形狀上還是顏色、大小上都相同這個重點。)怎樣製作一樣的窗戶?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他們一定會說,畫好剪下來再印製一個。可能也會有幼兒說先將紙折幾層,然後再畫、剪。(這裏我請幼兒來操作示範,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提供幼兒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爲了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也爲了表現建築物統一中透着差異的特性,我會在這裏提出自己的建議:我家那幢樓前面牆上的窗戶是長方形的,側面牆上的窗戶是這個形狀的(邊說邊出示窗戶圖片),那該怎麼辦啊?(通過幼兒討論得出一面牆上的窗戶是應該統一的,但是整幢房子的窗戶不一定要統一。這裏既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也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窗戶的外形,使建造的房屋更加美觀。)接着教師有必要通過簡單操作來幫助幼兒掌握使用雙面膠的技能,提出要求窗戶要平整,粘貼窗戶時注意上下對齊。這裏使幼兒在操作的同時提高折、剪、畫、粘等操作技能

3.幼兒操作活動。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一些有

創意的作品,即時的請幼兒進行簡單介紹,在相互交流的形式下幫助一部分孩子向前邁進。同時教師始終以欣賞的語氣講述誰的窗戶美觀平整,住在裏面心情舒暢,誰的窗戶牢固整齊,住在裏面非常安全。在講述的過程中潛在的提醒幼兒主義剪紙的技能和粘貼的技能。

4.作品展示。我請幼兒將自己製作好的房屋放到建築區域中,佈置成一個住宅小區,並可以爲小區起名字等。創造一個分享成果、表現自我、體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悅的情境。

說課稿 篇8

首先談一下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在前面學習了《農業的區位選擇》之後,講述“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穀物農業”兩種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對這兩種種植業做具體分析,是對前面內容的加深和昇華。同時本節與下一節《以畜牧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在內容的安排上是並列關係。從宏觀上看,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加深和昇華,又是後面知識的對比和參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並以美國商品穀物爲例歸納商品穀物農業地域的特點及其區位因素。加強讀圖分析能力,提高歸納和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通過了解我國在解決糧食問題上的巨大成就來增進愛國情感。珍惜糧食,樹立科技興農意識。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有:其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課標要求。

在本節課中,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什麼這麼說呢?其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和生活經驗不足,而歸納總結能力又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其二,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域特點必須結合具體的區域實際,內容比較複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構成本節的難點。

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對於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大家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打算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比較法。之所以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因爲如果將問題分解爲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展示季風區水稻生產的場景,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而比較法是我們地理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對於新課的講授,我是這樣安排的。

談話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其中之一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另一幅爲“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請學生對這兩幅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農業分類。學生會歸納爲“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爲了快速、高效地把學生引入將要學習的知識點中,二是爲下一堂課《以畜牧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接下來探究學習新課內容,探究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有適當的階梯性,我們本地的學生對水稻種植沒有生活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的分析,階梯太大,會給學生造成過大的障礙。對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課堂延伸,增加體驗。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找水稻種植的相關資料或向長輩詢問水稻種植的生產過程,去市場調查大米的產地。

第二步,步步設問,搭架攀梯。引用幾條水稻農諺,如廣東農諺“清明穀雨時,插田莫遲疑”,四川農諺“立夏小滿正栽秧”,江蘇農諺“立夏浸種,芒種栽秧”,問“爲什麼這三省的水稻插秧時間會不一樣?”引出各地氣溫條件的不同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水稻的生產還需要哪些自然條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你認爲水稻的種植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回憶,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表層的、感性的認識。

第三步,讀圖分析,訓練能力。(多媒體演示)四幅地圖,分別爲“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佈”“亞洲氣候類型分佈”“亞洲人口分佈”“亞洲地形分佈”,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在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讀圖分析後,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後得出結果。讀圖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

第四步,閱讀思考,拓展思維。多媒體展示三段資料,分別爲“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我國南方居民的飲食習性”“我國人口與耕地對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具有直觀、形象、典型等特點,利於學生感知認識的深化,有助於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加深了對抽象地理知識和原理的理解。由於涉及面擴大了,掌握並超越了課本知識,知識面大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資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組織歸納,把握重點。由學生小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避免出現課上熱熱鬧鬧,學生課後心中空空蕩蕩。

第六步,學以致用,內化知識。對比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商品穀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同時,多媒體展示美國的地形、氣溫、降水、土地等自然區位因素的相關資料,由學生運用上述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說明問題。並聯系鄉土地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學生“演員”和教師“導演”的作用。即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成爲課堂的探索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作用有機結合。預期學生能達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