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飛奪瀘定橋》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飛奪瀘定橋》說課稿範文

《飛奪瀘定橋》說課稿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紅軍抗日途中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壯舉,表現了紅軍戰士 英勇 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氣概。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樂於表達和交流,但要完全透過文字感悟文本背後蘊含的情感還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本課我將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析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程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技能目標

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象,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理解“妄想,狼狽,震耳欲聾 ” 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價值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啓發學生(學習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爲了落實本科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抓住“飛”和“奪”,理解紅軍奪取瀘定橋的過程, 教學難點定爲:體會紅軍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法與學法:

教是爲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節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朗讀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體輔助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讀、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本文,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獲得思想啓迪,在讀中享受審美樂趣。

爲讓學生自然而然走進文本,更好地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從而產生共鳴,我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個成功的導入,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所以開課伊始,我首先用多媒體出示現在的瀘定橋圖片,讓學生觀察這座橋是由什麼組成的,讓學生說說走在這種橋上,你有什麼感覺?讓學生暢所欲言,得出瀘定橋就是一座讓人心驚膽寒的橋,在1935年5月29日,發生了一場讓人至今難忘的戰鬥,順勢讓學生找出課題題眼並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 整體把握,感知全文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我將讓學生先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哪些段落寫了“飛”?哪些段落寫了“奪”?讀後,讓學生彙報交流,這樣爲接下來的第三個環節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三、 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於這一認識,我將根據上一環節學生的反饋交流,引導學生讀課文描寫“飛”的段落(2—5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自然段,說說從哪些詞句裏面能感受到紅軍搶時間的?引導學生抓住“28日早上”、“29日早晨”來感受時間緊、任務急,抓住“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全身淋透”、“翻山越嶺”、“雨大像瓢潑”“飢餓、疲勞”等詞句來感受紅軍所遇到的困難極大。再抓住“一整天沒顧上吃飯”“仍舊摸黑冒雨前進”“與敵人對話”等語句來感受紅軍是怎樣克服困難和機智,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激發起學生對紅軍的熱愛之情,並讓學生帶着這種熱愛之情再讀讀課文第

四、五自然段。

接着我還將引導學生讀課文6—8自然段,來了解紅軍奪取瀘定橋的經過,我將通過這樣的過渡語“當紅軍29日清晨趕到瀘定橋時,卻發現”,讓學生齊讀第6自然段,讀後讓學生說說:瀘定橋給你的感覺是什麼?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13根鐵鏈,木板被抽掉,河水濺起“兩米高的水花,水聲震耳欲聾”來感受瀘定橋的險要。接着我將抓住守城敵人瘋狂的喊叫,引出課文7—8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默讀這兩個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讓你感動的場景句子。預設學生劃出“22名戰士——————一邊前進,一邊鋪橋”和“英雄們聽到——————搏鬥”這兩段話,讓學生齊讀這兩段話,找出第一段話中描寫動作的詞和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並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和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從英雄們的動作詞語中和對英雄的描寫中,感受到英雄們的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激發學生對紅軍的無比崇敬之情,並讓學生再通過過渡句“正因爲紅軍的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精神,才能飛奪瀘定橋,順利渡過大渡河。”他們爲什麼要渡大渡河?結果怎樣?讓學生齊讀第一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順序。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課文學到這兒,我將設計這樣一段結束語 :同學們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紅四團的高大形象一定會永遠 矗立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老師希望你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像紅軍叔叔一樣堅強勇敢。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飛奪瀘定橋

接命令

搶時間

飛奪瀘定橋 攻天險 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奪勝利

《飛奪瀘定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飛奪瀘定橋》是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敘事體課文。本單元以“紅軍與長征”爲主題,課文都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光輝業績、崇高品格使學生深受教育和啓發,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紅軍戰士北上抗日途中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壯舉,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氣概,學習長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四:

一是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飛”、“奪”的含義,理解課文內容;

二是學習掌握本課生字,;

三是能夠在重點的詞下標註並理解感興趣的詞語。

四是弄清作者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三:

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是畫出重點詞語,品味詞語;

三是理清文章的順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情感,繼而學習紅軍不怕困難、忠於革命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各有兩個:重點一是抓“飛”“奪”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主要想體現以下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

重點之二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由於概括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最高體現,但與學生實際概括能力尚有距離,所以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本文教學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紅軍的崇敬之情,讓學生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主要依據是文中故事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差太遠,較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情況,我確定本課的學法主要爲以下三點:

①注重學生讀書的個體情感體驗,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爲本,注重讀的效果;

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橋的“險”,紅軍的“勇”;

③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六、說教學方法: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爲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爲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以情帶動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爲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七、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飛奪瀘定橋》影片片段和本課幻燈片課件;學生準備收集到有關飛奪瀘定橋的的課外資料

八、教學時間:

1課時

九、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以體會紅軍英勇無敵的精神爲主線,主要從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學習目標。

(一)生動引入環節

教師先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接着通過激情談話引出課題。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見過橋嗎?你見到的橋是什麼樣的?那你見過這樣的橋嗎?(課件出示)橋下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橋上只剩幾條來回盪漾的鐵索,對面的敵人還架着槍對我們叫囂:“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就在這樣的條件和環境下,我們的紅軍戰士勇往直前,奪下了瀘定橋。引出課題。這一設計主要是爲了感染學生情緒,爲本文教學確定情感指向。

(二)解題設疑

然後指導學生讀課題,要求讀出紅軍英勇、一往無前的氣概。

教師設問:看了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淺層次的問題如“誰飛奪”可以立即解決,對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價值的問題,留下疑問。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三)學習“搶時間” 環節

首先,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和課文內容瞭解爲什麼要“飛”一樣地奪下瀘定橋?學生會初步談出瀘定橋險和當時的敵我雙方的情況。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必須“飛”速行軍的原因。

然後,讓學生分別畫出描寫紅軍戰士遇到的困難的語句和克服困難的語句。採用對讀的方式,請一名學生讀標出的困難,另一名學生跟着讀出標出的克服困難的方法。教師邊訂正,邊進行朗讀指導,從中體會紅軍克服困難,按時趕到瀘定橋簡直就像飛一樣。這一設計我主要想體現分層訓練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規定時間裏各取所需。這種承認學生差異的訓練方式,目地就是爲了讓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高,使學生在形成良好語文能力的同時,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機制。

(四)學習奪橋部分環節

這個環節我注重了以讀促悟、以情促悟。首先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終於,我們的紅軍提前到達了瀘定橋,同學們,大家看,這橋到底什麼樣?”這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天險瀘定橋的圖片,配上震耳欲聾的流水聲,給學生一個形象的感知。體驗到:橋險、水急。

然後體會敵人兇。同時提出質疑:“敵人說:看你們飛過來吧!我們的紅軍能夠飛過去嗎?”爲下面英勇奪橋做好鋪墊。

再後,繼續將學生帶入情境中:“面對這兇險的鐵索、湍急的流水、狂妄的敵人,紅軍能奪下瀘定橋嗎?” 這一設計我認爲有兩個功能:

1、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2、訓練語感的功能。

(五)學習奪橋的戰鬥

引導學生朗讀第7、8小節,讓學生弄清紅軍是怎樣飛過去的?這節教學主要讓學生注意體會作者對動詞的準確運用及作者敘述的順序(發起總攻、突擊連衝、三連鋪橋、橋頭激戰。

隨即讓學生思考:

①在奪橋戰鬥中哪個詞最能說明紅軍英勇頑強,在課文中,畫出表現紅軍“奮不顧身”的語句和詞語?談談從中體會到什麼?

②黨的號召是什麼?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這說明了什麼?通過交流,然後帶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讀紅軍的英勇表現。

師生評價指導。

隨後播放飛渡瀘定橋的影視短片,讓學生形象感知紅軍奪橋經過。感受紅軍的英雄氣概?這一設計我想體現以下三點思想:

1、推動教學體現學法的延續性;

2、體現訓練的彈性策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

3、通過推敲、比較、聯繫等方式,訓練學生理解、思維、表達等能力。

(六)全文總結

帶着勝利的喜悅齊讀結尾。師生小結紅軍英勇無敵奪下瀘定橋的意義。

(七)作業拓展:

課下收集有關長征和解放鬥爭故事,引入課外資源,加深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

十、說板書設計:

本課在設計板書時,緊緊抓住“飛奪”二字展開。板書設計重點突出,脈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師的教路,又體現了學生的學路,對文章的內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還體現了文章的敘事順序,對學生理解文章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板書設計

起因 飛

定橋 險經過

橋奪 急

敵 狂

士 勇

奔赴前線結果

紅軍英勇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