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集合8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硝酸及其應用。本章的核心內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識,而高中階段學習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鎂、溴、碘等衆多的物質。硝酸作爲含氮物質在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學化學中的三大強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質及其應用是必要的。本節的教學在瞭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濃、稀硝酸與其他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生成物不一樣。

2、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瞭解隨着硝酸濃度的變化硝酸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物也發生變化。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根據所學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知識來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度,對學生進行辯證法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創新意識。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硝酸的不穩定性、強氧化性是本節課的重點;

硝酸的強氧化性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和教法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見的氧化劑,而且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實驗的能力。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從硝酸的應用入手探討硝酸的性質。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運用化學研究的方法論爲指導,採用“提出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研究討論——結論——應用”的邊講邊實驗的實驗探索方法進行施教,主要側重於實驗探索、對比分析、歸納概括。

三、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應該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一些富於啓發性的思考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的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簡明扼要地從解釋諺語“雷雨發莊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質: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硝酸的物理性質

讓學生根據實驗提綱進行實驗操作,簡單描述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2、硝酸的化學性質:重點學習硝酸的不穩定性和強氧化性。

(1)不穩定性

通過對比實驗,設疑引導學生分析久置硝酸呈黃色的原因,得出硝酸的不穩定性的結論;由學生推導並完成化學反應方程式,利用氧化還原的知識加以理解,“有降必有升”,貫穿辯證法的教學;同時提問硝酸如何保存?及時反饋所學知識,讓學生掌握“性質決定保存”的規律。

(2)酸性的通性

讓學生溫故知新,利用已學知識,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舉例說明硝酸的酸性;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強氧化性:重點是與金屬的反應。

①硝酸與金屬的反應

【設疑】濃硫酸能與銅反應,那麼濃、稀硝酸能否與銅反應呢?

讓學生根據實驗內容進行操作,改進實驗裝置,啓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環保意識。分析實驗現象,配合軟件演示,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推導化學反應方程式。

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得出濃、稀硝酸在反應中均起到強氧化性和酸性的作用;同時繼續設問:“比較濃、稀硝酸的氧化性強弱?”讓學生深入討論,通過比較濃、稀硝酸與銅反應時的激烈程度,得出結論:濃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強,硝酸的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同時糾正學生用價態變化多少來判斷濃、稀硝酸氧化性強弱的學習誤區,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總結出硝酸與不活潑金屬反應,濃硝酸被還原成NO2氣體,稀硝酸被還原成NO氣體,均沒有H2生成。

設問過渡:“比銅活潑的金屬能否與硝酸反應?”

引導學生類比濃硫酸的性質,演繹推理,得出結論:活潑金屬能與硝酸反應,而且沒有H2生成;同時強調:在常溫下,鐵、鋁在濃硝酸中鈍化;加熱時溶解。接着指出金、鉑不能溶於硝酸,但能溶於王水;簡單介紹王水的成分及巧記方法。

最後師生共同小結硝酸與金屬反應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並進行辯證法的教育。

②硝酸與非金屬的反應,通過設疑:“濃硫酸與碳能反應,那麼濃硝酸呢?”引導學生類比,寫出濃硝酸與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提問:“在反應中濃硝酸起什麼作用?”同時指出其它非金屬如S、P等也會與濃硝酸反應。

③讓學生討論硝酸能否與H2S、SO2、Br-、I-等還原性物質反應。教師小結得出正確結論,這樣使所學知識有一定的完整性,讓學生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途徑和方法。

④及時設置課堂練習進行反饋。

五、說板書設計

爲了突出重點,板書硝酸的化學性質,書寫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以及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配平講解。

說課稿 篇2

《獨果》是三年級下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小榮一家在面對一個百年未遇的獨果時三代人互相禮讓,都不肯吃“獨果”的事,體現了一家三口的濃濃親情。全文是按“發現獨果(起因)――互讓獨果(經過)――共享獨果(結果)”的順序安排材料的,開頭敘述簡潔生動,事件的主體部分寫得詳細而生動,特別是對話部分個性鮮明,親切自然,讓人感受深刻,結尾含蓄雋永,耐人尋味。我設計教學過程時緊緊圍繞“情”字,着重滲透多種朗讀方法,指導學生讀出人物的“情”,感受人物的情,期間創設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板書來幫助學生梳理關係。依託文本語言,爲學生架設語言坡度,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過程設計說明

(一)揭示課題,瞭解獨果通過果實累累的橙子樹畫面來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獨果”的第一層意思:獨果,一棵樹上唯一的一個果實。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感知獨果的第二層意思:獨果,在傳說中具有獨特神奇的功效,同時培養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三年級的學生連貫說一段話的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這裏的板書架設了坡度,可以幫助他們把話說清楚,在學生完整介紹獨果傳說中神奇功效的時候,教師可以注意引導學生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來介紹。

(二)研讀“發現獨果”,感受驚喜怎樣才能讓學生讀出我和奶奶的驚喜呢?這裏着重滲透了一種朗讀方法,也就是通過提示語裏的動作、表情,以及對話中的表點符號來讀好句子。

(三)研讀“互讓獨果”,感悟謙讓這裏創設了一個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個部分人物關係比較複雜,怎樣才能讓學生說清楚呢?架設了三個坡度:第一步是讓學生靜心默讀,在默讀中整體感知,第二步是指名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梳理請關係,第三步再是讓學生根據板書來完整概括地說。5-11節寫了三代人之間是怎樣互相謙讓獨果的,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展開敘述的,怎樣讓學生理解故事、讀出人物對話時不同的語氣呢?主要採用了給人物語言添加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的辦法,讓學生走入課文情境,進行角色體驗,然後再輔以演一演、想象說話等形式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從而讀好課文。

(四)研讀“分享獨果”,昇華情感“從此,屋子裏流淌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先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飄逸”的意思,理解了句子表層的含義後,通過範讀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一個小小的橙子所散發出的香味真的能充滿一個屋子?真的能一直保持這樣濃的香氣嗎?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自己就能體會到,屋子裏飄逸的更是家人之間濃濃的關愛之情。

(五)板書設計上述板書按以下步驟出示:

1、在揭示課題,瞭解獨果階段。學生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獨果神奇功效的詞語,適時板書:聰慧過人、延年益壽、能治百病。同時,點撥學生用上這些詞語連貫地介紹獨果的神奇功效。(作用:三年級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這樣的板書假設了坡度,可以幫助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2、在梳理全文,把握脈絡階段,師生配合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用精簡準確的詞語概括出圍繞着這個神奇的獨果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交流後板書:發現——互讓——共享。(作用: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爲有條理地複述課文作鋪墊。)

3、在重點研讀,感悟謙讓階段,啓發學生讀讀相關內容,說說一家人究竟是怎麼互讓的?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隨機板書:我 奶奶 媽媽 (作用:這裏創設了一個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個部分人物關係比較複雜,這一板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清關係,同時也讓學生根據板書來完整概括地說,無形中掌握了複述的技能,)這一板書的整體外觀是一個橙子,緊扣了課文中獨果是橙子的含義。同時,又像一顆紅心,象徵着小榮一家人與人之間真摯的關愛之心,傳達教學的情感目標,直觀地顯現文章的脈絡,精當地突出教學重點,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和整體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藝術性與實用性達到統一。

二、重點難點突破

1、強調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一個互讓獨果的故事,故事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來讀懂它,因此,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強調了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輕聲朗讀來讀懂獨果傳說中的神奇功效;通過靜心默讀感受三代人是怎樣互讓獨果的。再如對詞語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詞素組合、情境表演等多種方法來進行自主理解。

2、依據文本語言,進行紮實的語言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學科的特定任務,因而語文教學必須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教學設計時,依據文本語言,創設了較多的語言實踐活動。比如兩處“概括表達”,一處是學生找出獨果的神奇功效後,讓他們根據板書來進行完整介紹,這時候就引導學生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來進行表達;另一處是讓學生概括地說說互讓獨果的故事,由於人物多關係複雜,學生不可能一下子表述得很清楚,所以通過板書來幫助學生梳理清關係。這樣依託文本語言,架設一定的坡度,就能比較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尋找課文的空白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教師要精心鑽研文本,善於發掘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儘可能地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說多想多練。本課教學在兩個地方創設了想象說話的訓練:一個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猛地,奶奶想起了什麼似的”,那麼奶奶究竟想起了什麼呢?這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進行想象說話的很好契機,既可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可以反饋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三、教後反思 我分析了教材,發現這篇課文在對話的描寫上,有着明顯的提示語,如:在描寫奶奶的語言時用了“驚奇”、“叨唸”等詞語,能不能運用這些“提示語”來進行朗讀訓練呢?教學中,許多學生在朗讀訓練中體會出了人物的品質,也感受到了語言之美。我想,在有着明確的提示語的課文,就可以根據提示語進行朗讀訓練比較理想。方法是首先要先讓學生深入理解這些提示語的意思。若在沒有理解這些提

說課稿 篇3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下冊的課文《找春天》,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策略、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找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下冊的第一篇課文。學習這篇課文的主旨是帶領學生“找春天”,讓學生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二、說學生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重點,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我會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輕鬆學習。本課是一篇重欣賞和感悟的文章,學生應該在識字的基礎上,能夠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並學會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春天的美麗,探索自然的美好。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認知目標:會認會寫9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建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識字寫字。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來想象和感受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四、說教學策略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課程導入(情景教學法)

首先我會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關於春天的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同時運用語言解說: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裏?大家想不想跟着老師一起找春天啊?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跟着老師一起發現春天的美妙,找尋春天的腳步。

整體感知(自主識字法) 這一階段我會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上符號,在他們的朗讀中對於難讀準的字音我會進行範讀和教讀,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我的帶領下完成識字任務。同時我會將比較難的字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讓學生不止會識,還會記和寫,比如“躲”,我會解釋爲把身體藏在幾棵樹後面,這樣的通俗解釋,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正確識記和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3)領悟細節(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低年級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

①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孩子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自由朗讀)

②並讓孩子抓住“脫”“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悅,興奮的心情。(針對性閱讀)

③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爲什麼把小草說成是春天的眉毛呢?(交流性閱讀)

④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要求學生細細體會,並且通過師生間的比賽閱讀來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比賽閱讀)

⑤接着我說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說“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仔細品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在細細地品味課文後,同學們就能感受到春天來臨的喜悅心情,我會鼓勵同學們一起齊唱兒歌《春天在哪裏》,從課文和歌曲中共同感悟春天的美好,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春天。(仔細研讀)

課內延伸(合作探究法) 歌曲唱完之後,趁着同學們興趣高漲,我會告訴學生:

①可讓小朋友先說說課文中哪些句子寫得好,爲什麼?特別是一些擬人、排比的句子,可採用邊讀變體會,邊讀邊說,邊讀變仿照的方法,讓小朋友掌握這些句子的好。比如:小草短短的,那是春姑娘挺着的鼻樑吧?……風兒輕輕地吹着,那是春姑娘的小手吧?……小雨輕輕地下,那是春姑娘薄薄的紗衣吧?……最後再讓小朋友說說讀完課文後,你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並延伸到課外,春天還是什麼樣的。作業是準備默寫生字,背誦課文。

②以小組爲單位積累描繪春天的詞語。這些都是孩子們可以脫口而出的: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冰雪消融、桃紅柳綠、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百花齊放、鶯歌燕舞……不僅可以擴大學生們的詞彙量,還能在具體情境中對這些詞語進行更深刻的理解。

③春天的景色美不勝收,音樂中的春天充滿幻想,在大家的朗讀聲和歌唱聲中春天好像就在我們的眼前,大家動動手,把自己眼裏的春天畫下來吧。

五、板書設計(清晰明瞭)

找春天

9個生字:羞 遮 掩 躲 探 嫩 符 觸 鵲

美好

春天在哪裏 可愛 春天在我們的心裏

溫暖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及目標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回家路上》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這是一節綜合應用學過的25的乘法口訣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練習課,教材由看圖講故事、練一練兩部分組成,看圖講故事主要是通過小動物放學回家的這一情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練一練這一環節設計了形式各異有趣的算一算、填一填等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與應用。 目標確定分析:本課是學生學習了2---5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而設計的一節練習鞏固課,教材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生活情境圖,目的是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獨立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並且能將獲取的數學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數學問題來,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學目標之一;其二,就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並且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目標三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法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願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並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供機會,主動參與實際操作,深化理解實踐應用,形成本領完善認識,體驗成功。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讓學生親自感悟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對枯燥的訓練往往不感興趣,但對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呈現信息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先創設了小動物放學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有關乘法數量關係的數學信息,並通過3個問題,給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學過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與應用。問題1: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在具體的情境圖中能夠迅速而全面地發現數學信息,對於正確解題是非常重要的。這裏讓學生看圖找出數學信息,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老師適時加以引導,使信息更加明確化,爲後面的列乘法算式打下基礎。問題二: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在此,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提名彙報交流,讓學生在說自己的問題聽同伴的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問題三: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乘法算式,並說出問什麼這麼列式,計算時應用了哪句口訣?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2--5的乘法口訣,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應用意識。之後的練一練通過故事串將這些不同形式的練習題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故事中始終以飽滿的精神、濃厚的興趣投入到練習中更深一步提高利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形成自己的本領。

存在問題:

本節課由於教室光線有點亮,多媒體課件效果並不好,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沒有完全的提起來,再由於實際把握的不好,課後的練習題處理的較少。

說課稿 篇5

本節課我以新課程標準爲依據,以學生髮展爲本,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活動與遊戲爲載體,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在所喜愛的活動中學習一定的知識,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我在教學中,運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把學生自主學習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神奇的報紙》一課我從教案的設計上進行改變,使課的目標更具體細化、更有針對性,通過用舊報紙創設做紙飛機、放紙飛機、投紙團的故事情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共同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神奇的報紙》一課,從教學內容上看體現了知識性、趣味性、實效性的有機整合。我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組織形式,讓學生散點自鍛、分組創新嘗試練習,如:教師通過言語啓發、鼓勵,讓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積極創想、合作探究,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了各種自創投擲紙飛機的練習,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創想也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最大的調動。

本課亮點:一物多用、遊戲貫穿、輕鬆愉快

今後我在教學中還有待改進的地方是:

1、由於在學生練習時間上的把握不是很準確,結果在自由創想練習與教師引導後的發展練習這個主次環節上有些不平衡,給我留下了不小的遺憾,也使整節課顯得不夠完美,所以在課堂練習時間和環節分配的把握上,我今後要更加註意。

2、再就是在組織教學上,對於任務安排和語言表達上我還有一定的欠缺,特別是在學生分組練習時對各組的場地、任務安排要明確到位,在此次課中學生在分組練習時有些對劃分的場地不是很清楚造成次序有些混亂,着實讓課堂時間緊了許多。

3、在講解正面投擲時,我一味的強調手上動作,卻忽略了下肢的動作。此時解決的方法應該是,教師在強調上肢動作的同時,讓學生明白下肢動作的重要性。

修改的方法:

1、講解時重點突出,通俗易懂,面帶微笑,增加肢體語言,示範時,動作優美到位,生動活潑,從規範走向高效。

2、動作講解要全面,不能因爲本節課的重點而忽略整個動作技術。

3、教學方法多樣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效的引導學生,尊重學生。

在《神奇的報紙》一課的實踐教學中,我感到對教材的目標把握還要更深究,要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運用學生自主學習這個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引導、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了什麼,感悟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收穫了什麼,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昇華?還得實踐、反思、實踐、反思、再實踐。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中心幼兒園的#。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方法、說教學過程、說反思等五個方面來完成此次說課:

一、說教材:

語言是人類交際和拓展生活的工具,是啓迪智慧和靈敏思維的法寶和武器,語言能力是人類智能結構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是未來許多能力得以發展,成熟的先決條件,尤其是語言能力與人的思維能力有着最直接和一致的發展關係。因此,語言教育成爲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來說,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學習的對象。語言使幼兒實現了與他人的溝通。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

《小土坑》講的是關於小動物的故事,而中班的孩子對小動物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這個故事幼兒很喜歡聽。而且不僅幼兒喜歡聽,裏面還隱含了社會和科學兩方面的內容,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故事裏的小動物們互相幫助,體現的是友愛互助的美好情操,屬於社會領域的內容;小動物在小土坑裏看到自己的影子,是鏡面成像的原理,屬於科學領域的內容,體現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綜合性。

二、說目標

根據故事內容及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第一是情感目標,通過故事表演感受同伴間友愛互助的情感。這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地促進教學活動朝產生最大成效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內部需求,制定難易程度適中的目標,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才能使他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動機,引起持久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是:通過提出疑惑——觀察分析——解決疑惑,讓幼兒瞭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現象。這也是我的教學難點。

第三是知識目標:通過觀看故事表演,瞭解故事的基本內容,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三、說方法

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了情境表演法、觀察比較法。

1、情境表演法

通過環境創設,觀看大班幼兒的故事表演,給幼兒以視聽結合的感受,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既增強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最後,進行故事表演,讓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感受到同伴間的友愛互助,達到我的情感目標。

2、觀察比較法

首先我請幼兒比較下雨和晴天兩張圖片,觀察小土坑的不同變化;其次,我請幼兒觀察兩組臉盆,一組臉盆裝滿水,一組臉盆沒有水,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發現水面成像的現象,來完成我的能力目標,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以設疑——思考——觀察比較——解疑爲活動的主線。

第一部分:觀看錶演,提出疑惑。

通過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導入。在大班幼兒表演、教師講述旁白時,我配上輕音樂,渲染活動氣氛。表演結束後直接提出疑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在幼兒的心中設疑,激起幼兒想繼續探索的願望。

第二部分:傾聽故事,思考疑問。

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讓幼兒邊聽,邊看,邊想,理解故事內容,思考疑問。而後教師提問,把幼兒的思索引向深入。

第三部分:觀察比較,解決疑惑。

通過對下雨圖片和晴天圖片,裝滿水的臉盆和沒有水的臉盆的兩次觀察比較,理解水面成像的現象。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探究——討論——解決。

第四部分:故事表演,體驗情感。

幼兒自由結合,通過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中友愛互助的情感體驗,完成情感目標。

五、說反思

本次活動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一)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因爲我帶的是大班,這次活動是借班上課,事先我沒有對本班幼兒進行了解,只是憑自己的主觀意願準備了這次活動。認爲這麼簡單的故事,裏面的對話幼兒聽一遍肯定都會了。於是,在實際操作時我忽略了強調故事內容,把重點都放在幼兒對水面成像現象的理解。因此,到最後請幼兒自由表演故事時,只有個別幾位能幹的小朋友勉強表演,大部分幼兒顯得很茫然,不知道怎麼表演。情感目標和知識目標都沒有很好的完成。

(二)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爲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而在本次活動中,我忽視了這一點,大部分時間都是幼兒在聽我說,出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多,幼兒的主體性體現不夠的現象。我想這也是造成最後一個環節請幼兒說的時候,幼兒不會說的原因之一。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通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間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協調有序走搭石、相互謙讓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如畫的風景圖,體現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人、家鄉事無限而深刻的懷念之情。

課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述了搭石的由來。第二—四自然段分別通過“擺搭石” “修搭石” “走搭石”的情景描述,向讀者展示了鄉里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第五自然段講搭石聯結了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說學生】

中年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繫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1、學會本課生字詞,認清形,讀準音,並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3、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搭石”所折射出的人們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展開教學活動,理解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說教法、學法】

1、1、引導探究,質疑激趣。愛提問是學生的天性,老師要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需要。“搭石”,對我們城市裏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不太熟知的話題,通過讀題質疑,老師再用讚賞的目光、鼓勵性語言給予肯定,這無疑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更爲自由、自信、舒展的平臺,保持良好的朗讀興趣。

2、以“讀”爲主線,緊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通過“讀通—讀懂—誦讀”三讀,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保持學生那份“讀”的熱情。在以讀爲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樂趣。

【說教學流程】

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爲五部分:啓發情感,揭示課題——初讀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充分誦讀,巧破疑難——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一、啓發情感,揭示課題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自己的家鄉,說說心目中記憶最深的家鄉景。

(我們的學生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長久離開家鄉,對家鄉都有一種莫名的親熱勁。讓學生在閉眼的一刻彷彿回到了久違的家鄉,親熱的家鄉情便涌入心口,爲學生的閱讀打下了情感基礎。)

2、2、揭示課題,質疑探求

在作者劉章的心裏,搭石,卻是他家鄉一道美麗的風景。誰來讀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搭石”,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不太熟知的詞,學生就會有提問的衝動,解疑的意願,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質疑、設疑的能力。學生會問“搭石是什麼?搭石是什麼石頭?”等問題)

二、初讀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1、1、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2、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汛期”“脫鞋綰褲”“譴責”等詞語,便於學生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

3、3、讀完課文後交流: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閱讀的體會和感受得到及時交流。

4、4、分小節指名讀課文,想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通過初讀感知,學生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讀懂課文。

三、充分誦讀,巧破疑難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出各種疑問,老師主要拎出兩大疑問:

疑問一: 人們爲什麼要擺搭石?

疑問二 :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疑問一:人們爲什麼要擺搭石?

1) 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想想人們爲什麼要擺搭石?

2) 學生交流,教師總結:正是由於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的交通要道無法通過,所以秋涼後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巧破“搭石”由來。

2、 學習課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緊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請同學們讀2—4自然段,哪一道風景深深打動了你,談談你的感受,做適當記錄。

(抓重點詞句,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中年段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讓學生讀讀想想寫寫,既是學生感悟課文語言文字與作品交流閱讀感受的需要,更是學生體會作品內涵,提升閱讀興趣的需要,這將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1)品讀第2自然段,人們是如何擺搭石的?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抓關鍵詞“早早的”,“無論”,“只要”,“一定”,“幾個來回”,“直到”,“才肯離去”等詞,體會鄉親們早早搭石,特別是上了點歲數的人毫無怨言,埋頭修搭石的可敬精神。

(2)品讀第3自然段,抓住重點句“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這幾句,通過讀—談感受—想象說話:你彷彿看見了什麼場景?—再通過指名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感悟鄉親們走搭石的那種無比愉悅的心境,真是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

(3)品讀第4自然段,拓展想象:除了書上相互謙讓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還會有什麼情景?讓學生想象說話,如遇上小孩走搭石,城裏人走搭石等。抓“理所當然”點明鄉親們之間鄰里和睦,老幼相敬的美好鄉里氛圍和良好人文修養。

(通過三次品讀,三次感悟,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平臺上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得到了閱讀的精神洗禮。)

3、最後教師引讀第5自然段,板書總結:正因爲鄉親們一心爲他人着想,擺搭石,修搭石,聯結了故鄉無數的小路,聯結了鄉親們美好的情感。這實實在在地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也構成了作者心中的一道風景。巧破疑問二: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四 拓展延伸,作業佈置

選擇課文中的一道風景,寫具體,寫清楚。課後小練筆,把學生讀說寫有效結合,使得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訓練。

五 板書設計

搭石 一道風景 爲他人着想

擺搭石

修搭石

走搭石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分析:

童話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

《愛唱歌的小麻雀》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故事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着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爲內化的行爲,讓幼兒通過活動理解要關心別人,個人的行爲不要影響別人,培養幼兒初步的關心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2、在情感體驗中,感受小動物間的關愛之情。

三、說重、難點:

我原來把活動的重、難定在一起爲: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聲音響亮。這樣難點沒有突出,現在我把難點定爲:能體驗到動物之間的關愛之情。

四、說活動準備:

原來我只是物質準備爲:

1、麻雀媽媽胸飾一個、大樹一顆。故事中的角色圖片:小麻雀、貓頭鷹、猴子、蝴蝶、小松鼠、小花狗。

2、錄音機、錄音帶。

現在我增加了經驗準備爲:瞭解小動物的本領。

通過完整欣賞培養幼兒注意傾聽打下更好的基礎,幼兒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雖然小麻雀很喜歡唱歌,但看見小狗在睡覺時就不在唱了,而是安靜的等着等着。孩子們就會覺得小麻雀多麼了不起。將這一情感教育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是解決重點以及重建後的難點突破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四、結束部分:

1、遷移故事。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引導幼兒說說“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本想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但我發現孩子對故事的理解與實際生活有脫節,原因一是小班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不足。二是他們實話實說。把這一環節滲透到前一個環節“小狗睡覺時我們該怎麼辦”後就引發孩子討論“你覺得還有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運用“乘熱打鐵”的方法能促進幼兒的發散思維。而不是回過頭來“硬邦邦”地把這種知識強教給孩子。

反思性說課還是第一次,接下來就會有第二、第三……在一次次的磨練中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肯定是:反思+說課=效率!

2、說教學過程:

第一、角色遊戲法,抓住小班孩子的心裏特徵,用角色遊戲讓幼兒進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來扮演‘麻雀媽媽’,你們當我的‘麻雀寶寶’好不好?”幼兒回答。教師:“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你們唱歌給媽媽聽吧。”激發全體幼兒參與學習的慾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第二、情景教學法,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當幼兒唱得正高興時,放錄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同時教師和幼兒停止歌聲。我故意說“是誰在說話?爲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呀?”並出示貓頭鷹,引導幼兒主動發問:“貓頭鷹,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我以貓頭鷹的口吻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

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設置懸念吸引孩子,鼓勵幼兒猜想、模仿學說對話。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間的對話,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故事、理解故事。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也讓幼兒更好的體驗這種環境所帶來的語言交流樂趣,從而爲幼兒的語言發展、注意傾聽打下更好的基礎。

然而當看到小花狗在睡覺時我放低音量說:“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大都說:“拿棒打醒小狗。”這讓我感到很意外,直接把答案給了孩子。其實,這不是意外,孩子是很現實的,他們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驗”。這說明我對教材的把握不夠透徹,準備的不充分,缺乏活動前的經驗準備。當孩子說:“拿棒打醒小狗。”我應與孩子展開討論如:爲什要打小狗,小狗每天晚上爲我們做什麼,使孩子懂得小狗晚上爲我們看家剛剛纔睡着,好辛苦,我們不能吵醒它。真正領悟到關愛之情。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情感目標。

3、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啓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的情節。“故事中都有誰呀?”“小麻雀是怎麼問它們?(按故事中順序逐個問)”“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它爲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小麻雀是怎麼做的?”“你們喜歡這隻小麻雀麼?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