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一、 說教材

四年級《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第三章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中的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啓發式進行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到達新知識的制高點。其中適當的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法指導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採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讓學生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回顧前面學習過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用字母來表示。

2、師:(指導觀察主題圖,理清圖中的數學內容)同學們植樹多麼認真啊!他們爲綠化祖國做出自己能做的事。這節課我們接着來探究關於其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同事們能夠有興趣解決嗎?

(複習舊知識,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時下正是植樹節,以這樣一個情境引入新課比較自然)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教學例3。

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算,然後小組裏交流。生彙報。

B、讓一學生上黑板寫。

(4+2)×25

=6×25

=150(人)

師:你是怎麼想的?

C 、師問:還有同學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嗎?

生:上黑板寫。

4×25+2×25

=100+50

= 150(人)

師: 你是怎麼想的?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題思路,與其他同學共享)

師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生小組裏交流。生彙報。

引導學生髮現:1、(4+2)×25=4×25+2×25

2、第二個算式比第一個算式簡便。

3、師適時引導總結出乘法分配律

。。。。。

師:誰能給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起個名字?(乘法分配律 師板書)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觀察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開課本齊讀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師:課本上用符號來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沒有寫完整,你能補充完整嗎?(師巡視指導)

師板書: (a+b)×c=a×c+b×c

D、你能例舉出類似的例子來嗎?

生:在練習本上寫,然後師指名說一說。

(由於前面學習交換律、結合律的時候都有這些環節,所以這部分內容學生很熟悉,放手讓學生做。)

E、師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結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讓學生對比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對比它們的異同,讓學生說一說。

(在這一章內容裏學習了好幾個運算定律,學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讓學生區別它們。)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第36頁“做一做”。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師: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計算:101×13 40×65

指名兩生上黑板做,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 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這部分的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運用能力,可能當時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的巡視指導。)

師:表揚鼓勵學生。

(四)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認識了什麼新的運算定律?你會將它敘述一遍嗎?它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六、說板書: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簡潔,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