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優秀說課稿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說》優秀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說》優秀說課稿

《馬說》優秀說課稿1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只有遇到伯樂,纔可發揮才幹,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託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培養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三 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 爲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節,以語氣作爲切入點,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蘊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採用了朗讀教學法、討論點撥法、延伸拓展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擡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懷才不遇的經歷。從而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三 ) 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5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6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這個環節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爲課堂的主角

(四 )研讀探究:

提出問題,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章開頭是如何闡述“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的?

2提問:文中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3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4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通過上面的問題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5背誦積累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五)拓展延伸

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爲開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於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後再聯繫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附:板書設計:略

《馬說》優秀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蘊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

3.、指導朗讀,賞析課文。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蘊涵的寓意。

教學難點:

掌握常用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大聲說成語“馬到成功”

2、 作者介紹 :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他25歲中進士後,長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書宰相,都沒有得到賞識。加上當時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這些都讓他感到明主難遇,在這種悲憤心情下,寫下了《馬說》

3、文體知識 : 文體: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 ,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馬說”即談馬、論馬。

二.整體感知

1、 聽讀課文

2、 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

(2)、女生讀第一段

(3)、男生讀第二段

(4)、齊讀第三段

3、對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補充下列詞語的讀音)

祗 槽櫪 石 駢 策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翻譯課文

三.合作探究

1、分析第一段

(1)、本段表達了作者什麼觀點?

明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沒有伯樂,千里馬命運如何呢?

明確: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本段文字說明了什麼?

明確: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

(4)、我來背一背

2、 分析第二段

(1)、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食不飽。

(2)、本段文字從側面諷刺了餵馬者的什麼?

明確:無知、無能、目光短淺。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明確: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諷刺。

(4)、我來背一背

3、 分析第三段

(1)、哪些語言能體現食馬者的無知和淺薄?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 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本段哪句話能體現作者的寫作目的?

明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3)、本段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人才埋沒的憤懣之情

(4)、我來背一背

四、理解分析:

1、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 是說“馬”嗎?這是種寫法叫什麼?

明確:託物寓意。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2、本文用“伯樂” “千里馬” “食馬者”分別比喻什麼?

明確:千里馬喻人才

伯樂喻賞識人才的人

食馬者喻愚昧無知的統治者

五、課堂小結

六、拓展遷移

如果你懷才不遇,你會學下列哪位古人?說出原因。

A.韓愈 懷才不遇寫文學章

B.蘇秦 懸樑刺股發憤成才

C.韓信 另尋明主創大業

D.陶淵明 歸隱田園其樂悠悠

七、大家談:

《馬說》中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如果你是千里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樂的賞識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八、我來寫一寫:

作者認爲“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請以《假如我是千里馬》或《我也是千里馬》爲題,寫出你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