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白菜說課稿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運白菜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白菜說課稿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2課時(第一課時)。

2、教材編寫特點

教材運用主題圖的形式,創設了“運白菜”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倡方法的多樣性。

3、教材內容的核心數學思想

在一年級下冊“乘船”一課,學過百以內數的連減計算。當時學生體驗到從一個數依次減去兩個減數所得的差與從這個數減去那兩個減數之和所得的差是一致的。可是當時還沒學過小括號,所以還不能用一個綜合算式表示從一個數減去兩個數之和的運算。教材注意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並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減計算的實際問題。

本課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連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以及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及數量關係。教學難點是敘述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4、我的思考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習者要將正式的知識與自己日常的直覺經驗聯繫起來。缺少生活經驗的課程,將是不完整的課程;缺少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關注,將是不完整的學生關注。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工作,使知識的呈現形式更貼近於學生生活的經驗。在教學中要注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這樣做,更有利於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技能、學習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意識。本課將運用好“運白菜”這一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發解決問題,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爲課程資源超水平的發揮。

本課題教學活動的三個特點:

我認爲這個學習活動有三個特點:一是生活化。所提出的問題是生活中時常會遇到的。二是具有挑戰性。需要學生認真調動和組織原有知識才能解決問題。三是開放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因此,這個學習活動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本課題教學設計的一些想法:

南師大課程與教學論專家楊啓亮教授說過:“教材不是供傳授的經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記憶的知識倉庫,而是供教學使用的材料。面對新課程標準,教師和學生不是“材料員”而是“建築師”,他們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學智慧創生的主體。”這段精闢的論述,指明瞭教學中師生對教材開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現行實驗教材儘管在編寫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以及教育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實驗教材仍可能存在有待完善之處。

比如“連減問題”在生活中有很多題材,教材採用“運白菜”這一題材創設情境,我認爲是合適的。學生在一年級下期學過“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及其應用”,本冊剛學過“三位數的加減運算及其應用”,這些都是學習“三位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我們應當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或舊知識的延伸點,突破常見的“購物情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採取遷移訓練,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但我認爲,本課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探索連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我認爲對三位數的加減法的計算能力,可以訓練但不是重點,教材在“運白菜”這一情境中出現的三位數過繁(第一車運走256棵,第一車運走288棵),我認爲不利於學生對兩種解法的探究,以及不利於對今後減法運算性質的學習認知,達不到對學生簡算技能的培養。因此,本課在設計時,對“運白菜”這一情境中出現的三位數進行了改動:第一車運走255棵,第一車運走245棵。這樣做我認爲有以下幾個好處:

(1)同樣是三位數的連減,但學生在計算的時間上、難度上會大大降低。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多地移到探索連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上來。

(2)可以讓學生對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的不同、必要性、最優解法產生更好的認識,滲透簡算意識,提高計算技能。

(3)讓學生對習題的解決有了知識的依託,這樣做有利於因材施教、鍛鍊和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比如:①436-179-21=436-(179+21)=436-200=236 ②368-(168+127)= 368-168-127=200-127=73

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已有經驗爲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學習過“100以內數的連減”,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習過“三位數的加減及其應用”。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許多孩子對“連減問題”已有初步的瞭解,特別是在購物中有很好的經驗和體現。用兩種方法解決連減的問題,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現在學生可以把兩種方法都掌握,而且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檢驗計算的是否準確,培養學生靈活思維和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學生對三位數加法、減法的計算不夠準確,運算速度慢,導致在連減計算中,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