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學六年制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

《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豔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魚翁的啓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喜愛翠鳥的思想感情。教學本文,旨在讓學生感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三〉課時安排:

本課準備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翠鳥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愛的自然段;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難點: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

二、說教學理念

〈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本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一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一定的情境與文本,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二是關注學法指導,着重導讀第一段,相機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合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閱讀能;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教具準備:插圖、教學課件)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讀

1、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2、展示翠鳥圖,引導觀察,感受外形美。

3、圖文對照,閱讀感悟。

(1)讀一讀第一段課文中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文中描寫的翠鳥是什麼樣子的?

(3)說一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4)品一品文中那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裏。

4、指導感情朗讀。

5、小結學法。

[通過電教媒體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特點的方法指導,爲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自讀2—3自然段。

1、出示自學提示,引導自學:

(1)自由讀2—3自然段,劃出描寫翠鳥捉魚動作的語句,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想一想,這些詞句突出翠鳥的什麼活動特點?那些詞句用得準確、生動?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1)學生自由發言;

(2)相機導引,學習佳句。

4、指導朗讀。

[本教學環節通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擊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個體閱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自讀4—5自然段。

1、默讀4—5段內容,想一想,老魚翁的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

2、交流明理。

[本環節着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思活動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三〉誦讀

1、配樂,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迴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1)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1)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2)蒐集其它鳥類的資料,準備編輯手抄報。

[作業的設置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並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其敘述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

小壁虎剪圖、課文錄音、課文幻燈片4框、CAI課件、魚模型。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爲主”原則,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

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

3、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4、課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

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1、導語:上課開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麼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隻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2、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3、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後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二)先扶後放,逐層精讀。

1、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怎樣借,借到了沒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出:一隻壁虎在牆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掙斷尾巴後,心情怎樣?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強調?“多難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由於抓學法來學習,設計出“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爲主,學習第四自然段採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爲主。採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1)以扶爲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裏?看見什麼?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着尾巴在河裏游來游去,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小魚爲什麼能在河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學生回答是因爲小魚搖着尾巴)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麼要寫爬呀爬?(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爲後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麼說,小魚怎麼答。學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學生分組讀對話。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這麼說:“你把尾巴借給我。”小魚這麼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把書上的“對話”跟以上“對話”比較一下,找出不同處,畫上圈。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稱小魚爲“組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嗎”不是命令,而是徵詢,小魚也不是蠻不講理,她也是實在沒辦法,很爲難,並適時指導學生做到與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較好地收到教育、教學效果,體現文道統一的原則。

C、出示句式:小魚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壁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是因爲小魚要用尾巴撥水。“撥水”是什麼意思?演示魚模型,理解“撥水”意思。

總結學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們學習第三自然段,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麼;再學習小壁虎怎麼說,小魚怎麼答;最後想想:爲什麼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這樣的總結,既對小學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經過起強化作用,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A、教師出示句式引讀本節,幫助學生理順序。

B、指導朗讀。

C、討論老黃牛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爲老黃牛要用尾巴趕蠅於。

(3)放手自學第五自然段。

A、讓學生自出讀這個自然段,根據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寫什麼,第三、四句寫什麼。

B、討論:燕子爲什麼都能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爲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採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於輕鬆、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藉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問:你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麼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麼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小壁虎爲什麼難過?因爲它向水裏的魚、陸上的黃牛、空中的燕子都沒借到尾巴。爲什麼高興?因爲它又長出一條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再生的特點對它有什麼用處?重放CAI課件:一條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掙不斷會發生什麼後果?

(會被蛇吃掉)從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研究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這種由事物的個別現象,總結出事物一般規律,再由一般基本規律去解釋事物個別現象,即“個別,一般。,個別”,完成好兩次推理,給學生滲透一點認識事物的一般方法,整個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可以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同步發展的目的。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扣住“傻”字問:“同學們,壁虎媽媽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的氣氛熱烈極了。有的說:“小壁虎肯定傻嘛,連自己長出一條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說:“小壁虎不傻,因爲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時候,他知道掙斷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時候多有禮貌,根據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稱呼。第三,‘傻孩子’是媽媽對它的呢稱。”

(2)學習了26課,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麼用?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鳥、狗四種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我就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盪鞦韆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板書設計(略)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二、說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爲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爲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祕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爲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分頁標題#e#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着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通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三、教學程序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4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裏?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裏?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相機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相機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相機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相機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相機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爲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着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祕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打開這座神祕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教版三年級下冊第9單元中的《母親的賬單》這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德國男孩小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帳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開給他的一份帳單,這份帳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情深,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私、無價表現得極爲動人,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文章。

二、說教學目標: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這個寫他們同齡人的故事,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文中的人物,會讓他們感到可親;2份賬單的描述,會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而真摯感人的情感,又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洗禮。鑑於這些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理解“主意、索取、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閱讀課文,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三、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要讓這個對話的過程更加流暢,充滿精彩,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提高,本課的教學,力求體現這一理念,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出發,喚醒學生生活中真實的體驗,激活他們生活的記憶。讓閱讀成爲學生的個性化活動。讓學生在讀中多角色、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在讀中實現多元思維、多樣感悟、多情共振,讓心靈在碰撞中飛揚,讓生命在閱讀中成長。在聽、說、讀、想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說教法學法:

1、朗讀品味法 2、想象法 3、討論交流法

五、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孩子留心生活,感受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關心和愛。

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檢查反饋

1、揭題直接導入。提醒“賬”的寫法,釋“賬單”。

2、初讀課文,隨文關注生字詞, 提醒同學注意難寫的字詞,難讀的語句,自主識字。

3、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4、研讀賬單,引導想象,喚醒生活的記憶,讓學生看賬單想象,回憶生活中的真實,喚醒那份真摯、偉大的情感。這一設計不僅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注重了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5、自己設計作業,抒發情感,昇華課文主題。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9課《讓貓頭鷹好好睡覺》。

一、說教材

《讓貓頭鷹好好睡覺》是本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是圍繞科技環保這一專題編寫的。本課則是一篇小朋友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故事主要介紹了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告訴了小朋友貓頭鷹是捉田鼠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目標要求,教學重點應落實到識字、寫字和讀。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認識12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同時,通過讀,讓學生明白我們應該關心愛護小動物,懂得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二、說學情

喜歡讀童話、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教材收編這篇課文正好滿足了這一年齡段孩子的願望,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興趣地去閱讀並能從優美、有趣的文字中體會到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3、瞭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教育學生要學會關心他人,相互理解。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新課標指出:低年級應以識字教學爲重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並逐步培養閱讀能力。w

教學難點:

體會小黃鶯的心理變化,懂得要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

1.分角色朗讀法。新課標強調“讀”,因爲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文中對話多,語言也很有特色,因此我主要採用 “分角色朗讀”。做到“一法爲主,多法並施.”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本課我設計了兩組課件,幫助孩子直觀瞭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從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3.鼓勵欣賞法。老師的點評將鼓勵欣賞貫穿始終,從而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希望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同時,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兩種學法的指導:1、自主學習法。2、合作學習法。

五、說教學程序

(一)動畫激趣引課題

第一組課件展示(森林裏,小黃鶯,山雀,小百靈---他們早就起牀了,在林間歡快地飛舞,歌唱;只有貓頭鷹還在不遠處呼呼大睡----)

老師設疑:貓頭鷹大白天還在睡覺,爲什麼不叫醒他,反而讓他“好好睡”?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動畫”能很快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懸念,有強烈探知的慾望。

(二)情感朗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戴紅帽的生字多讀幾遍。( 讓學生圈出生字,自主探究,爲後面識字教學奠定基礎。)

2.做連字成詞的找朋友遊戲( 在遊戲中鞏固生字,激發興趣,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3.教師鼓勵試讀課文中的難句子。採用多種方式檢查自讀情況。

4. 再讀課文:你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把你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 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受閱讀的樂趣。)

(三)合作交流,精讀感悟

整個這一環節我的設計主要圍繞“課文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爲什麼?”這一話題展開學習,讓學生自由地把讀後的看法和感情表達出來。先說給同桌聽,再告訴全班同學。( 我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交流: 1.有的孩子說喜歡老黃鶯。

抓重點詞語“急”“輕聲叫”體會老黃鶯關心他人的品質。板書:關心他人。

2. 有的孩子說喜歡貓頭鷹.

此時展示貓頭鷹夜殲田鼠的課件,(質疑):貓頭鷹爲什麼白天睡覺?讓孩子邊讀邊勾畫相關的句子。學着勾畫圈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板書:保護莊稼 ) 同時用“保護”一詞練習說話,學以致用。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如果鳥兒們繼續唱歌會產生什麼後果? (力求培養孩子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這是新課標低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

其中,重點指導這段話裏三個生字:“消,滅,班 ”。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感受字的形體美。

3. 有的孩子說喜歡小黃鶯。

教學時,抓住動物的動作、神態體會小黃鶯的性格特徵。( 板書:活潑,懂事 ) 這幾段以讀代講,先自由練讀,再加上動作,帶上表情在小組裏分角色讀,然後抽讀,評議。

4.最後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黃鶯心理變化的過程。

這一環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拓展實踐,情感昇華

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拓展活動共設計了三種形式:

1.小黃鶯以森林小記者的身份採訪貓頭鷹。

2.像貓頭鷹這樣爲人類作貢獻的小動物還有哪些?請舉例說說並寫下來。

3.表演課本劇。

以上活動涉及“說”,“寫”,“演”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從旁觀者成爲有情感的事中人,積極進行角色體驗,在實踐中得到語言的薰陶,情感的昇華。

(五 )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師談話: 生字娃娃從課文裏跑出來集合了,你還認識他嗎?學生讀生字,口頭組詞語.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形,與同桌交流.最後描描寫寫課後的8個生字:學生先觀察描紅,然後我再範寫,重點指導“班”,“晨”兩個字。(強調寫字姿勢要正確,注意字的形體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六)說板書設計

9.讓貓頭鷹好好睡覺

老黃鶯(圖) 關心他人 !

貓頭鷹(圖) 保護莊稼 !

小黃鶯(圖) 活潑,懂事 !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集中體現。我這樣分三行板書,形象、直觀、希望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總的來說,我希望40分鐘的課堂能成爲影響孩子一生的課堂。以上是我的說課,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緻,鳥雀隨處鳴叫,顛末一夜的風雨,地上隨處是落花。可以說字裏行間都流蕩着春晨的濃濃氣味,表露着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爲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爲人們建立了光顯的聽覺形象。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⑶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⑷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並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具】

課件

【說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爲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爲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說學法】

1、合作法:

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我再設問導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導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爲學生們範讀。因爲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爲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出示課件)接着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後齊讀,再指名讀。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幫生字寶寶找家。(出示課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爲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後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彙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爲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出示課件)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着我採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後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明白詩意的底子上背誦古詩。

然後引導門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講授我接納兩種要領: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出示課件)

2、發起學生用本身機靈的小手畫一畫本身心中所想的“春曉圖”。(出示課件)

陪同着美好的音樂氣氛,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裏,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壯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刻畫着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造就了學生的繪畫本領。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處於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從體裁看,這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思想縝密,論說有力。初一學生剛剛接觸這類文章有新鮮感,也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激發學生探究未知,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豪情。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內涵,提煉文中關鍵性語句。

2.能力目標: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歸納整理文中作者所列舉的事例及材料並分析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理解把握全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文中引用遇難人數和萬戶傳說的作用

三、說學法

學生閱讀這篇議論文要反覆讀,理清作者的思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提挈全篇的主旨句,本文宜採用學生分組研討的學習方法。(讀懂文章一直是閱讀的關鍵,所以我採用默讀跳讀朗讀的方法來提煉關鍵性語句)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請同學展示課前蒐集航天探索的有關資料(激發學生興趣)20xx年10月15日,航天史上發生了一件令中國人振奮的大事,哪個同學知道這件事?(學生回答)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十多分鐘後,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由此踏上了中國人期待已久的太空之旅。

這一事件,標誌着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在此之前,美國和俄羅斯多次進行了載人航天飛行,在這過程中也經歷了嚴峻殘酷的考驗。迄今爲止,在航天事故中遇難的宇航員已有22人。

面對着種種危險,爲什麼還有這麼多國家在繼續進行載人航天的探索與實驗呢?他們追求的是什麼?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的認識。

(學生回答),

在楊利偉成功返回地球的當天,《中國青年報》的編輯李方發表了評論文章《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讓我們來看看作者對此有什麼看法。(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關於載人航天的討論中,反對派們提出質疑的理由是什麼?載人航天過程中宇航員面臨哪些危險?簡要概括,(感受人類對航天探索的艱鉅性。這種探索並不浪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犧牲爲代價。那麼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難的數據和萬戶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說明:引導學生去文中篩選信息併爲探索研究的原因做個鋪墊。)

探索浩瀚宇宙,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的信念鼓舞着越來越多的宇航員離開地球家園,走向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請同學們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2、細讀課文,思考:邊讀邊思考:人類不間斷地對載人航天進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爲爭取人類更大的自由是人類探索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人類這個豪壯的夢想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但每當重大的航天災難發生總有人置疑)

說明:此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對全文的中心有個把握

三、問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學生互動解決。然後梳理出共性的關鍵語句和疑難問題)。

出示要理解的關鍵句子,提出問題:(分組討論,閱讀探討。)

說明:抓住文章的關鍵詞,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進而理解中心

1.總有一天你要離開家,去外面的世界,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家指什麼?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指什麼?)

提示:家指我們居住的地球。那個終將屬於你的世界是指浩瀚的宇宙太空。

2.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裏,更不知道將會遭遇何種命運,但是他們出發了。沒有這種氣質,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裏。(這種氣質是什麼?怎樣理解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裏的意思?)

提示:這種氣質是指航天史上那些宇航員不畏艱險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價,爲爭取人類更大的自由而勇於探索宇宙奧祕的精神。也許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裏的意思是指如果沒有那些勇於探索未知奧祕的英雄,人類不會有今天的文明富饒,而只會停留在原始野蠻的狀態中。

3.他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付出了生命代價,不知道當時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應該沒有人會嘲笑他的做法了,因爲我們都已經能夠很好地理解那個夢想的價值。(你認爲那個夢想的價值是什麼?)

提示:那個夢想的價值就在於鼓舞着人類的後來者爲了能夠克服自然的束縛和禁錮,以獲得人類更大的自由,從而實現人類生命最大的解放,永不停息毫不畏懼地繼續着對載人航天的研究,對宇宙太空的探索。

四、積累拓展

關於人類宇航史上的第一(藉以豐富學生的航天知識積累,激發學生探究宇宙奧祕的興趣和豪情。)

五、佈置作業

1、課下繼續收集了解有關人類探索的資料。

2、寫一篇讀後感。

說明: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加深對文章中性的理解,對科學的熱愛。

六、結束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內心涌動着一種渴望,從地球出發,飛向浩淼的宇宙太空。爲人類實現一個又一個宇宙探索的宏偉夢想。

板書:

利用太空資源

追求人類更大的自由 克服自然的束縛與禁錮

擴大生存空間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展開想象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感悟語言的美,能仿照句子說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語言的優美,能仿照句子說話。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三、教法和學法

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圖文結合反覆品讀、深究、討論,感受秋雨的美。

 四、教學過程

第一、通過詞語積累,遊戲導入課題,利用有感情的朗讀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這過程中,我覺得達到了我要的效果,學生的熱情激情都有了。

第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我利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利用範讀讓學生體驗課文情感,抓住課文線索,讓學生讀課文,說對秋雨的印象,找作者對秋雨的印象,最後品讀句子。

第三,品賞朗讀,領悟情感。第一自然段我略帶過了,只是和學生合作讀了一遍,然後很快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因爲第二自然段是精讀部分,所以把第一自然段看作是過渡部分。在講第二自然段時我重視“讀”的語文特點,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讀課文達到品讀的效果。其中我抓住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細讀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劃出表顏色的詞引出課文內容,然後利用課件圖畫,抓住關鍵的詞指導學生的朗讀,也隨機讓學生說了說課文的比喻句。第四,發揮想象,仿寫句子。主要是讓學生用“…….像……”仿照課文說比喻句,但是由於時間原因,就省略了,留到下節課學習。

我覺得在這節課中我進步最大的是:時間的把握。以前我心裏沒有時間的概念,往往是前面鬆後面緊,到最後急。而這節課,在時間方面我顯得比較從容。

五、教學反思

第一、我覺得自己很多地方沒有準備得很充分,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句子時我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設計到老師要說什麼,過渡語也只是臨時發揮,很多都用的不好,如本想說:女孩子更喜歡花,就女孩子來讀菊花仙子這句吧,結果像平時上課一樣,說得很死板,最後齊讀第二自然段也是這樣,想用詩意一點的過渡語,結果卻機械地過渡了。所以朗讀指導的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而後面的教學也顯得有點胸無成竹的感覺。又如我沒有精心做課件,做得比較單一,上的時候發現有些缺陷,如出示水果圖時,不夠多,不夠誘人,田野圖也沒有找到很好的效果圖。楓葉圖如果能加上動感就更形象了。另外,圖片上的最後一排字被擋了一半,這是課前沒有發現的。從這裏我體會到:充分的準備,詳細的教案對於上好一節課是多麼的重要。

第二、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這節課,我很多地方都不夠體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如在讓學生畫出作者寫對秋雨印象的句子時,本想多讓幾個學生回答的,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畫錯了,所以就叫了一個較好的學生全說完。在劃出關於顏色的詞時,我沒有多讓幾個學生說,使得一些學生想說沒機會說,如一直這樣就相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指導銀杏樹這副圖朗讀時,我沒有先讓學生說說: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而是我直接告訴了他們。上完課後我總覺得還是在上二年級的課一樣,還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去解決的教學模式。三年級是低年級跟高年級的過渡年級,要開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他們的要求要高過於二年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怎麼過渡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在平常教學中我也在嘗試給學生提高的要求,但是一問不知,最後還是我提問題,學生答。在這裏我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就這麼問題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

第三、設計的難度不高,我覺得唯一有點難度的是在拓展上,仿照課文用“……像……”說句子,可是因爲時間原因,我就沒講了。或許這個是一大不足吧。

下面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提出的寶貴意見。

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第二部分 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課需用兩個課時完成。下面,我着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教學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爲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二、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爲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簡析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緊扣教學之源——文本,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情,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走進文本,立足基礎工具,使語文教學有時效;走出文本,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弘揚人文精神,達到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三教學目標: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覆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並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4個二類字,1個多音字。這個智能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法學法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以放爲主,教師適當點撥,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先識字後學文,分3課時完成。以下是我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請到我們的教室,你來跟它打個招呼吧!接着我問:你知道這隻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也已進入課文情境,於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於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導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着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二)自主合作,立足工具教師應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教法上採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1、指導學好第1—3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種果樹過程中沒有耐心和急切的心情,爲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抓住“天天澆水、施肥”一詞,讓學生對猴子初步評價,可以說明小猴很勤勞,也可以說明小猴很心急等等,評價可多元化。並相機指導朗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請你把小猴勤勞的樣子讀出來”等。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爲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爲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所以我接着創設情境:就這樣,在小猴子的期待中,梨樹苗慢慢成活了。這天,猴子又來給梨樹澆水、施肥,突然,耳邊傳來了說話聲,是誰來了?圖片的相機演示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聯繫上下文理解了“梨五杏四”後指導學生朗讀烏鴉對猴子說的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梨樹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要讀出烏鴉的擔心。需要重點指導的是朗讀猴子的想法“對,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通過朗讀時拉長聲調,加快語速,體現出猴子的心急,沒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