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樂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音樂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版 第 冊第 課,題目是 我準備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爲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表現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並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 、 學情分析:小學段的孩子在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上:能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聲音對它們進行模仿。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在創造方面能夠自制簡易的樂器。在評價方面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簡單的評價。

三 、 教材分析:本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它以生動的歌詞,輕快的節奏、流暢的旋律爲我們展現了一副美好的畫面。表達了孩子們純真的感情和充滿快樂自豪的情感。

四 、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通過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鑑賞力。2.通過音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主動的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鍛鍊他們的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羣體意識、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教學中應適時的發展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創造潛力。

五 、 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難點應是: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難點是:發展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六 、 爲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採取用了律動、遊戲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七 、 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

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2.利用教法克服難點3.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創造5自評互評培養鑑賞力。共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

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並在聲像一體的課堂氛圍中導入了新課。通過對音樂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悅,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

第二環節:利用教法克服重點和難點。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 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我採取了聽唱、律動、遊戲等教學方法來克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節奏難點的解決方法:四分音符用雙手拍肩,八分音符用雙手拍腿等律動比一比看誰表現的最好並獎勵小紅花。如:音準難點的解決方法:可以引導並帶領學生做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做一做遊戲。(具體的方法應根據教材而定,隨機應變)還可以通過師生接龍演唱遊戲解決難點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的過程中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對錶現進步的同學應及時的給與獎勵。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歌曲是小學生最易於接受和參與的表現形式。爲了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適時的創設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並通過觀察比較採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學法(舉例:應根據教材進行舉例)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的有感情的演唱並多給學生鼓勵。這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課的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創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從而形成創造思維。老師可依據本課的內容及情緒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創編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創編一些與課本情緒一致的節奏、詩歌、故事、遊戲、音樂表演等。(創編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根據教材而定)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多關心多鼓勵。構建和諧團結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共同參與,培養學生樂觀的學習態度和友愛的精神。鍛鍊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羣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第五環節:自評互評培養鑑賞力

本課的教學評價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爲主,隨時引導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開展自評互

評和老師的隨堂評價,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的重點是能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能否與其他的同學協作配合、在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感想如: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歌曲中你最喜歡那一句?在課堂上對那些有創意的學生我還及時的發給他們小獎品。

小結:以上是本課的總闡述,不到之處請評委指正。

說 課 內 容

一、說教學內容

1、單元主題分析(文性、知識技能方面)

2、歌曲、欣賞內容分析(出於何種考慮把這幾項內容放在同一課。)

二、結合學情說教學目的

1、情感與態度

2、知識與技能

3、過程與方法

(這三個維度無需很清晰)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實物

四、結合理念設計流程與方法

1、突破難點的方法要重點講

2、環節之間的過渡也很重要

3、在每一環節中自己的設計理念要滲透着講

說課注意點:語速、語感、體現學科特點、詳略得當。

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春雨濛濛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濛濛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讚美春雨,對春天充滿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2、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

(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3) 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啓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3、教學安排: 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難以掌握二聲部合唱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劃分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三度音程聽辨訓練,熟悉旋律,律動。第二課時:感受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下面重點說一說本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能用優美舒展的歌聲表達歌曲情感。

(2) 提高學生兩聲部合唱能力,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教學重點: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教學難點:

(1) 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4、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實物投影儀學生:有關春景的詩詞、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繪畫工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2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爲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了場景佈置,將關於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製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佈置幾棵柳枝,牆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並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閒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 上課開始,教師聲情並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欣賞春雨,學生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

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的學習慾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爲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於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慾望。 2、模唱歌曲 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後,引導學生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薰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 這首歌曲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爲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範讀一遍,和學生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 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學生因爲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後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採用讓學生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 如何使學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昇華 爲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裏的插曲,並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瞭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懂得歌曲以濛濛地春雨象徵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徵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昇華,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後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願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表現、歌唱春天,學生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並有感情地演唱,採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最後,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

最後學生在歌曲《春雨濛濛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爲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理念,力求爲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粉刷匠》是人教版小音第九課。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巧巧手。《粉刷匠》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波蘭兒童歌曲。通過由五個唱名(do、re、mi、fa、sol)組成的短小嚴整的一段體式,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小粉刷匠勞動時喜悅心情以及忘我勞動的精神。根據本教材的編寫意圖,我想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體現"勞動最光榮"這一人文主題思想,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感受外國歌曲中勞動類歌曲的情趣。通過唱歌、表演和即興創編,體驗外國民族音樂風格,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根據新課標思想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認知目標:理解歌曲《粉刷匠》的內容,能準確、有表情地演唱《粉刷匠》這首歌。

2、能力目標:在共唱共演中交流情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能夠按照圖形譜,準確地朗讀歌詞,能夠聽音模唱旋律,並瞭解其組成音。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領悟"勞動最光榮"的道理,樹立"愛勞動"的意識。

二、說教學方法:

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教學中,我採用演示和討論等教法,以視覺帶動聽覺。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啓發引導學生思考、創編,同時用活潑有趣的體態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學生律動《我有小手》。師生問好。

2、遊戲導入、師生律動。

(1)猜謎語。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猜猜看:“兩棵樹、十個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是什麼?

(2)猜猜看。師把和勞動有關的具體事情:如掃地、洗衣服、拖地等寫在紙條上,通過摸紙條學生的動作表演,讓大家一起猜一猜他在做什麼。然後發散到生活中,讓學生們說說小手還會做什麼?

(3)即興律動《我有一雙萬能的手》。師:掃地、寫字、刷牙……都離不開我們的手。讓咱們跟音樂,一起來展示我們這雙萬能的小手吧!

3、合作學習、培養能力。

這一環節從聽錄音範唱《粉刷匠》入手。教師介紹一位叫"彼得"的小朋友,設置問題:"他的小手在幹什麼?",引出粉刷房屋的人叫——-粉刷匠,師板書課題:今天學習的歌曲爲《粉刷匠》。從虛擬的"彼得"引入課題,拉近學生和歌之間的距離,有種親切感。在"交友"中導入新課。

(1)圖形譜

a、探討聲音

b、跟着老師的手勢做聲音節奏練習

c、跟着教師的畫筆做聲音節奏練習

d、學生再次根據節奏,用“刷”練習節奏。

e、師逐句帶讀歌詞。

(2)師唱譜,生唱詞。

(3)生獨立演唱

(4)教師唱譜,生找歌曲組成音

(5)生聽音唱譜

(6)跟琴獨立演唱曲譜

(7)學生跟伴奏獨立演唱(錄音)

本環節中,教師在學生讀出節奏的基礎上,加上歌詞。通過由淺入深、趣味演示的方法,解決了練習歌曲節奏和讀歌詞的枯燥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4、活動"巧巧手摺一折"。

5、歌曲的處理。

有感情的歌聲,永遠是音樂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爲此,在歌曲處理中,我採用了談話法,啓發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感受思考:

a、如果你是那位粉刷匠,你看到自己鼻子上有油漆,你心情怎樣?

b、看到粉刷好的房屋,你的心情怎麼樣?從而完成對歌曲的創編,即在每個樂句的最後加入襯詞。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勞動時的辛勞與快樂,並能通過多種演唱形式抒發自己愉快的心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造意識。

6、拓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通過談話,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的勞動歌曲,並齊唱這些歌曲,從而明白"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勞動"、"勞動創造了生活"、"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音樂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

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爲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裏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爲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爲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

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在分段時,爲突出重點段,將末節單獨爲一段,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

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

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

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 說教法、學法

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

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去圖書室、上網查找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我課前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

己的個體感受與羣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

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 說教學程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

彙報交流,積累內化

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以下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藍色多瑙河》,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爲什麼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你認爲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爲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奇妙。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

課堂伊始,通過播放《藍色多瑙河》,讓學生置身於音樂之中,跟着老師暢遊音樂之都。並帶着問題,帶着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1、自讀課文,理清層次

(1)請大家把課文打開,快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體現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把主要語句劃下來。

(2)學生自學: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啓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4)電腦出示總分關係結構圖。

(5)這篇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楚,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6)爲什麼將末節單獨分段呢?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爲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爲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爲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爲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爲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討論末節單獨成段的設計是爲了體會末段對中心的作用,掌握重點內容單獨成段的常用方法。)

2、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着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爲下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的?

方案一:學生回答是抓住關鍵詞句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製作課件,結合下列三方案教學要求適時點擊凸現相關詞句)

(2)你認爲這兩節的關鍵詞句分別是什麼?

A、第三自然段:用“音樂裝飾”這個詞你是如何理解的?→維也納人用了什麼來裝飾音樂之都?→“連……也……”說明了什麼?→想象一下你還準備怎麼裝飾?→所有的這一切,說明了什麼?(音樂的氛圍很濃)→你能讀出來嗎?

結合討論教師適時點擊展示圖片,學生進行欣賞,感受這濃濃的音樂氛圍。

B、第四自然段:“摻和”什麼意思?

混合、混雜,音樂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又

能給人以嗅覺上的美好享受。→當你漫步街頭,聽,輕快的華爾茲圓舞曲響起來了,聞一聞,晚風中飄蕩着花草的芬芳,此時此刻,你感覺怎樣?請你帶着輕快、舒暢的心情來讀好這段話。→看聚會時演奏的音樂圖片。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點詞句後進

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背誦的訓練。葉老曾經說過“凡是技術的,沒有不需要練的。”我國的俗語: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在自主的讀書活動後,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維也納的音樂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方案二:學生回答是抓住這兩節的結構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討論:這兩節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學生根據前面的教學已經知道這兩節的中心句,通過中心句均處於每個自然段開頭而得出這兩節也爲“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此問題的難點在於如何通過討論理清兩段中句羣聯繫:第三自然段:概述→具體點的描寫;第四自然段:按時間、地點推移介紹。

方案三:學生回答是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別對這兩節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

A、第三節:(點面結合)概括→具體

B、第四節:(選擇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裏、街頭、工作場所……例問題:選擇寫哪些內容說明維也納人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設計意圖:這三個方案的設計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背誦方法而確定的,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成了教學資源。爲了使學生參與得更多,充分利用了個體、小組、集體等課堂組織形式,自學、同桌互學、小小組助學、集體交流等形式,通過分析、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語句句羣關係的寫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完善個人獨特的思維,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同時也增加了語言訓練頻率,激發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從不同方面寫了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原因,爲什麼只要求背誦第三、四自然段呢?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構段方式類似於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爲典型。你能找出與第三、四節類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此步驟重點複習、鞏固、初步運用通過學習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時間不多,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兵的機會。)

3、間奏——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可以從構段方式、寫作方法、抓重點詞句等方面來體會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同時也學到了三種理解內容、背誦課文的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到的方法自學最後一段。

(1)出示最後一段。

(2)指名一學生配樂朗讀,其餘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書上批註,可以和同桌、小小組成員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A、寫作方法: 外→裏、整體→部分、下→上

(選材、順序、詳略)物→人、靜→動、詳→略……

B、重點詞句:美觀大方、色彩和諧、金碧輝煌、金光閃閃……

C、結構特點:總——分

(4)欣賞圖片,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介紹。

(5)課堂拓展:國家歌劇院金碧輝煌、宏偉壯觀,給維也納戴上了璀璨的光環,讓音樂之都名聲遠揚,她無愧爲“世界歌劇中心”。簡介中國在此舉辦七屆音樂會。

(6)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

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爲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纔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爲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下面,請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讀一讀,待會兒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你喜歡的有關維也納的知識介紹給同學和聽課的老師聽。

3、學生當小導遊解說。

4、作業: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聽聽音樂,看看圖片,一起感受了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美妙。課後,請大家完成一個作業: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可以組成研究小組,自行選擇。選題內容如:在維也納生活過的音樂家調查;誕生在維也納的著名音樂作品調查;在維也納用了哪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園、禮堂、劇院、會議大廳等。開展相關的課外閱讀,撰寫研究報告,在彙報會上交流。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如果說這節課是一首交響樂的話,那讓學生當導遊、開展專題研究就是那繞樑的餘音,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板書如下:

音樂之都維也納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六冊第四課<音樂會>裏的一首歌《我是小音樂家》。這首歌歡快活潑,富有情趣。因爲這學期一直在研究自制打擊樂器在音樂課堂上的作用,所以在本課的設計裏,我也是讓孩子們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爲歌曲進行打節奏。我讓學生在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受和表現音樂。同時,體會創編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說學法

1.綜合運用示範法、講解法、聽唱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主動性。

3.以正確的範唱和伴奏,用藝術形象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使之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瞭解"吉他、提琴、法國號"幾種樂器的形狀,音色和倫敦、柏林、巴黎及歌地區所在的國家。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並在教學中領會到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就必須好好學習文化課,長大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服務於社會。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喚起學生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導入環節我先帶領學生複習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然後對學生說:"同學們真棒。今天老師決定帶大家去參加一場音樂會。但是每個進入音樂會會場的人都必須要有一張這樣的入場券才能進入,如果你們想得到音樂會入場券還必須經過一個考驗。你們有信心進行挑戰拿音樂會的入場券嗎?"從而引出難句旋律的模唱,爲等下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通過這一設計,創設開音樂會的情境,輕鬆課堂氣氛,更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又如在聆聽歌曲前我提問設置懸念:"今天,我還請來了三位外國小朋友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會,他們還爲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歌表演。現在我們一起在歌聲中聽聽他們是誰?"接着播放吉他、小提琴、法國號的演奏片段,讓學生猜猜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2、搭建舞臺,展生風采

《音樂新課標》強調:"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歌表演這種形式就爲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在本課教學中當學生學會了歌曲,我請學生用動作表現自己喜歡的樂器的演奏。有的學生選擇表現演奏圓號,有的學生表現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現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們賦予創造性的自我表達,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臺中,從而發展孩子的個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注重創編,培養能力

在新教材中,幾乎每課都增加了編創活動,本課中我設計了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樂器改編歌詞來表演唱這首歌曲。以往到創編環節,往往會因爲學生缺乏創編的素材而使創編流於形式,所以在本課的一開始,我讓班級小樂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創設情境外,還是爲完成爲歌曲創編歌詞教學任務提供素材,打下基礎。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達到了學生能獨立創編歌詞的教學目標。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總結這堂課優點的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歌曲教學中,有不少節奏難點,如"0 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砰 "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音符節奏的弱起襯詞"勃隆",是比較難處理的,雖然通過反覆的聽唱,學生掌握得比較到位,但是我覺得是缺少解決方法的。課後我在思考,如果爲了不讓學生將"勃隆"兩字常到強拍位置而讓學生只唱"砰砰砰",將八反休止符及"勃隆"放在心裏默唱,這樣,更能確定"砰砰砰"的準確拍位,同時在默唱時也能聆聽"勃隆"兩字的弱起感覺。又比如在"跳?喲 唱 喲" 這一字多音的樂句,處理最不好,儘管我進行了多次範唱,節奏仍有錯誤,學生還是很明顯地將"跳?喲 唱 喲"唱成了"跳 喲 唱 喲"。課後我思考在教學生唱"跳"字時做一個伸懶腰的動作,並在"5 3 1|2 1|"中的"3"音處加個"ao"音,節奏,那麼難點解決了嘛!

我相信,在課堂教學中作爲老師多想想怎樣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有趣,這樣的課一定會更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音樂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或毆打能夠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小小雞》是一首外國歌曲創編而來的一首幼兒歌曲,小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所選擇的音樂將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節奏鮮明,形象性強的音樂引起幼兒活動的願望,另外,活動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音樂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多種感知通道參與,特別是大肌肉運動的參與,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興趣和感知音樂的效果。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遊戲《小小雞》。

皮亞傑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遊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脫班幼兒很喜歡一邊哼唱一邊做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及感興趣,並好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對這首歌有強烈的興趣成了遊戲的基礎,目標2是目標1的基礎上進行,又是目標1的突破口,而遵守遊戲的規則幽將是成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爲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對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加強節奏感等,我適當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隻,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流程

一、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二、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並學做小小雞。

託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展時期,聽覺的發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節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五、聽歌曲,講解遊戲規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遊戲)

六、幼兒遊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遊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反思

今天,我組織了小班音樂遊戲《小小雞》。在活動前,我認真的揣摩教材,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的設計了教學環節,併爲此次活動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所以本次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說說本節課的收穫和感受。

一、目標的完成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幼兒與同伴愉悅的玩音樂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和美,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這個目標順利完成。

二、教學亮點

本節課我利用課件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和幼兒在看課件的過程中讓他們想各種辦法學習不同動作的小雞,並想辦法藏起來。通過這一環節,充分的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並且幼兒對動物的模仿非常感興趣,所以本環節對之後的學習遊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首歌曲的第三樂句是讓幼兒把自己藏起來,通過課件及教師的引導,幼兒能想象到不同的辦法進行躲藏。

三、教學啓示

1.帶孩子聽音樂,做律動入場。我利用《小雞走》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爲下邊的活動做準備。

2.看課件,學習“小小雞”歌詞,這是本節活動的重點。因爲課件的形象直觀,幼兒對這個活動的特點特別感興趣。並積極的參與模仿小雞的不同動作。

3.讓幼兒根據圖譜學唱歌曲。我首先以清唱並拍打節奏的形式讓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然後和幼兒一起邊拍邊唱歌,加深幼兒的記憶。在本環節中重點引導幼兒邊唱最後一句邊回到座位上,在這裏給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加上了遊戲規則,這樣就爲突破難點,也爲下一環節的遊戲進行做了充分的準備。

4.交待遊戲規則,學習完整的做遊戲,因爲小班的控制能力差,所以我覺得這個環節是此次活動的難點。應該怎麼來解決這個難點,我就抓住了孩子比較好動,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告訴幼兒:“你們藏起來的時候能不能說話?”幼兒回答:“不能”“爲什麼?”“說話會被抓到!”這樣的談話形式讓幼兒自己講出遊戲規則。所以在進行的時候大部分幼兒都能遵守遊戲規則,也會在最後一句時邊唱邊回到座位上。

5.活動結束的時候,在音樂《小雞走》中帶領幼兒走出活動室。選擇的這個音樂又與本次活動的主題相呼應。

四、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本次的教學展示是我第一次參加,在說課的時候因爲緊張而說的不夠完整。之後就是在活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時間把握上有點欠缺,到最後的玩遊戲時結束的有點倉促。

五、參觀完整個活動後的個人感想

通過本次活動,我認爲要想上好一節活動課,之前的各項準備都很重要。要提前瞭解幼兒的各項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環節,設計出有趣的情景。讓孩子快速的融入活動中去,充分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孩子們也更加喜歡這樣的活動設計,更加喜歡這樣的幼兒教師!

音樂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次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第九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本課1課時,本課的教學內容是:歌曲《木鼓歌》。

《木鼓歌》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音樂綜合課,歌曲《木鼓歌》表現了佤族人民歡樂歌舞的場面盡情抒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歌曲運用了很多重複的手法,襯詞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天性的歌聲演唱《木鼓歌》,表現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技能目標: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培養學生感受、聽辨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歌曲、合作學習的愉快。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天性的歌聲演唱《木鼓歌》,表現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難點是: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與人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爲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音樂教學特點注重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創設情境爲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歌曲內容中去,我用觀看課本上的插圖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歡快。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在導入新課時通過觀看插圖讓學生感知佤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在學會唱歌曲後,我通過學生用打擊樂器、自編律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運用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啓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學生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啓發,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中這種方法我主要用在學生打擊樂器和律動上。

六、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爲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合作學習體驗創新、拓展延伸、。

七、教學反思:通過爲歌曲用打擊樂器伴奏和簡單的舞步,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他們積極探索,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音樂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爲我的新秀課進行評審,下面我對<<誰在叫>>這節課進行簡單的說課: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音樂一年級下P60—61,學唱歌曲《誰在叫》。

[教材分析] :

本單元教材內容是《汪汪與咪咪》,在歌曲中出現的形象都是同學們喜歡的小動物形象。在這學期的歌曲中,有很多歌曲都是有關小動物的,比如:《小燕子》、《放牛歌》《杜鵑圓舞曲》、《數鴨子》、《我的小雞》、《貓咪別淘氣》等等。《誰在叫》這首歌曲中又多了一些動物形象,教學中,我結合教材並聯系生活實際,開發學生想象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活動,使學生在今後生活中更加喜歡和保護動物,美化了學生的心靈。

[學生分析]

上學期,我通過與學生的接觸,互相瞭解,我面對的一年級小朋友年齡雖小,但天真活潑,在課堂上已經能大膽唱歌、跳舞,師生能互相配合,同學們已特別喜歡上音樂課。因此,在該課中,我便結合學生情況,設計說一說、唱一唱、演一演這些學生興趣濃厚的活動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學好音樂、表現自我的慾望。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歌曲《誰在叫》,並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

及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教學中結合唱、編、演多項活動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以及創新能力。

[教學設計意圖 ]

1、在音樂課堂中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精神,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學會唱新歌,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的多項活動貫穿整個課堂,設計理念突出一個“新”字。

2、音樂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體現一個“動”字。

3、教學內容圍繞主題,結合生活實際,採取說、唱、編、演、畫多項活動使音樂知識生活化,體現音樂課堂中的“情”、“樂”、“美”。

教學流程

一、課前複習先前所學歌曲<<數鴨子>>,目的是爲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種寬鬆愉悅情感氛圍,同時也爲導入新課起到一個過度的作用。

二:在授新課的環節中,課件出示課題<<誰在叫>>後, 讓學生聽一聽,是哪種小動物在叫?它們是怎樣叫的?學生通過聽,說,培養了他們的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敢於大聲說話。然後播放歌曲錄音《誰在叫》前半部分,讓學生對這一部分有個整體的認識,這也體現了低年級以聽唱爲主這一要求。分句教唱是爲了讓學生能更準確地唱準歌曲旋律,在教唱”啦”部分,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更易於記住歌曲的旋律,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歌曲時,我讓學生自編動作,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緊接着學習歌曲後半部分,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先理解歌詞, “小貓想捉老鼠”、“小雞找媽媽”、“還有小魚”、“……”,瞭解了動物之間的生態關係,教育學生細心觀察事物,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歌曲的教唱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句子,學生找一句,跟鋼琴學唱一句,既學會了歌曲,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學生邊唱邊隨音樂做小動物可愛的動作。教唱過程中,師可採用師生地唱、分組對唱、學生領唱,打擊樂伴奏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儘快熟悉歌曲。

三、激發學生寫一寫,小組合作編創歌詞,使課堂充滿活力

1、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聯繫動物生活習性,模仿其動作,創編各角色舞蹈動作,再分組表演。

2、分小組編創舞蹈動作。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對小雞、小貓、小鴨、小豬、小老鼠、雞媽媽、小魚各角色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想象,編創可愛的舞蹈動作。

3、分角色表演。

(1)小組內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表演。教師對有困難的個別小組的活動給予及指導。

(2)開展各小組比賽活動。教師對每個小組成績都予以表揚,對編創得較好的舞動作師生共同學習、借鑑。

最後小結本課所學內容,並教育學生從小保護小動物,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體現音樂審美教育這一功能。

音樂說課稿 篇9

(1)認知目標:學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體會二拍子歌曲活潑、跳躍的音樂情緒。

(2)技能目標:以豎笛爲輔助教學工具,幫助學生視唱、歌唱,用甜美清脆的歌聲表現童年的幸福生活。

(3)情感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出發,通過童謠、歌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回憶並感受朋友之間純真友情的可貴。

2、根據音樂新大綱指出,學歌不是目的,要把音樂知識、情感、審美滲透到音樂中去,因此我確立了本課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運用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學習、感受歌曲中不同的休止節拍

3、教具準備: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準備的教具有電子琴、豎笛、歌譜

4、按照流程說策略

(一)師生豎笛問好,齊吹《剪羊毛》

(二)談話、練聲進行歌曲鋪墊

1、師:剪羊毛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勞動,你們回想一下,在你們現在或以前的童年生活中,還有哪些令你難忘好玩兒的事呢?(生答)

2、師: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和小夥伴兒們一起猜謎語了,我們不妨來玩一玩猜謎吧。(師出謎語學生猜)

3、師:除了猜謎,我們城裏的孩子還喜歡傳唱兒歌童謠,一起做遊戲,一起講故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多麼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啊!而鄉下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呢?(師介紹滾鐵環、跳橡皮筋、抓螃蟹、捉知了等等,有時還替父母打豬草,放牛羊,多麼無憂無慮的童年啊,聽,一位放牛的孩子手裏拿着樂器吹起了動聽的小曲兒(播放《小放牛》)請學生聽後說說樂曲是用什麼樂器吹奏的?(出示圖畫,簡單介紹樂器“笛子”,音色:清脆、高昂)

下面我們就把豎笛當作竹笛吹一吹玩一玩吧

4、吹一吹,唱一唱(採取歌曲中的難點小節進行吹奏練聲)

(三)導入課題

1、師:畫上的牧童一副悠閒自得的樣子讓我想起一首古詩《牧童》.牧童唱的什麼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錄音,學生聽後說說歌曲的情緒,速度)

2、揭題《童年的小竹笛》(出示歌譜)

(四)歌曲新授

1、曲譜學習

A、視唱曲譜 ,注意休止符的停頓並說說休止的作用

B、師完整吹奏樂曲,說說樂曲在節奏上有什麼特點。

C、請學生用豎笛練習吹奏歌曲第一部分 ,

D、集體吹奏,個別吹奏,師生合練

E、全體跟隨伴奏帶完整吹奏一遍

2、歌詞學習

A、學生分組自學歌曲,一部分吹一部分唱歌詞

B、請會唱的唱一唱

C、師彈琴,全體一起演唱

D、聽原唱,學生小聲跟唱

E、生兩人一組跟隨伴奏音樂邊拍手邊演唱

F、師生對唱、分男女生演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演唱

G、玩遊戲請個別同學吹奏或演唱歌曲

(五)師唱歌曲《童年》,小結下課

五、說預期教學效果

本課我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藉助圖片、實物、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學生能感受歌曲歡快跳躍的情感,但不知能否用歌聲表達,我分析可能有兩點:一、對聲音的觀察能力不強,因此要培養學生聽的習慣。二、學生缺乏歌唱技巧,它們不知道跳躍的聲音怎麼去表現,我想用模仿的方法把每一個字都唱得短一些就可以了。三、不知課的內容安排是否過多,環節是否清晰落實,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等等,所有的預想有待在課堂上解決落實,並請同仁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音樂說課稿 篇10

一. 說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學會聆聽》的第一節《音樂與人生》.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這一課的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和《長江之歌》,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因爲內容比較多,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由於學生普遍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時候會結合音樂作品來分析.這兩節課我都會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貫徹思考,體驗,表現的原則,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四.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五,說重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在音樂作品中體會音樂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難點是能對比聆聽出在不同的餓音樂作品中音樂要素所發揮的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在這有環節中我用的是談話法.

2) 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這一部分總共分爲兩個部分,首先是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

通過集體讀導言來開始這一部分,下面請語言課代表來解釋:"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最後教師做總結,這裏應用了課堂提問法.接下來請全班同學來朗誦散文,並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能聽懂音樂的人,這裏也應用了課堂提問法.整個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提高學習鑑賞音樂的能力.學完導言之後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首先請學生來朗讀所要學的知識,並先提問學生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音樂知識,並從學生的餓回答中總結出知識,最後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這部分應用的是課堂提問法.這部分的餓設計意圖是爲今後學習鑑賞打好基礎.

3) 鑑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爲兩個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第一部分由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開始,問題是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這裏應用的是談話法,接下來就是完整聆聽.這一部分應用的都是談話法,下面的提問:獨奏樂器是什麼?由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着重講琵琶協奏曲是什麼等等.接下來的提問分別是從音樂中你聯想到什麼場景和音樂要素各發揮了什麼作用,又學生回答後教師做總結.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並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並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後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後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4) 拓展.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完成拓展與探究第一,二,五題.完整播放音樂後,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補充.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餓進步,從而提高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