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11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11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好,天氣炎熱,各位老師都辛苦了。

希望我的說課能夠給各位老師帶來一絲清涼。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3課《我心中的未來》《我心中的未來》是一節關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想象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以進一步運用繪畫的方法表現未來的藍圖,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爲目標的課程,爲今後學生們學習運用色彩、線條等造型元素進行造型表現奠定了基礎。

基於我個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制訂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聯繫實際生活,想象未來的變化,瞭解想象畫創作的基本表現形式與方法。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多種繪畫的方式表現出想象中的未來,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想使學生表現出心中的我心中的未來,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瞭解我心中的未來淺顯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構思、想象、合理構圖,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心中的未來是我認爲的本節課的重點所在。而嘗試用不同的美術造型表現方式體現心中的未來則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爲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繪畫示範作品,科幻類資料、視頻等。並讓學生課前進行資料的收集,準備鉛筆,白紙,橡皮擦、蠟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以便更好的完成這一次有趣的互動。根據美術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情景創設法、啓發引導法、講解分析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欣賞觀察,合作練習等方式自主學習和掌握本課的內容。

那麼該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呢?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聽音樂引好奇在這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賀瑞斯曾說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更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將以兒童歌曲《種太陽》來引入課題,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幻想過未來呢?在你們的心中,未來是什麼樣子的?”讓孩子們通過音樂的歌詞和討論,對今天的課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心,爲之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看視頻談構思在這一環節講解知識,提出問題,交流討論,解決重點。我會採取欣賞、交流、觀察和思考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到未來的高科技世界裏遨遊。播放視頻和圖片,展示高科技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拓展學生的想象,鼓勵他們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簡單的說說自己對未來世界的幻想和看法,讓學生在欣賞分析的過程中,得到啓發。然後引導同學們欣賞教材上的範圖和老師展出的示範作品,從表現形式、材質、色彩、構思等方面進行仔細的觀察,並提出問題:“這些作品藉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對未來的嚮往?它的構思、構圖以及色彩應用等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嗎?如果讓你去畫,你打算怎麼去表現呢?”這一環節的教學既承擔着激發興趣的任務,又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和創作素材,讓他們對心中的未來有個更準確的想象。

三、畫未來顯個性在這一環節,學生將動手親自實踐,突破難點,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共同嘗試繪製一副我心中的未來,同時老師簡單講解繪製的方法與步驟,之後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表現心中未來的方法及合作方案,各小組討論製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後將本組的合作方法和製作方案向全班同學介紹。我播放夢幻輕鬆的背景音樂,鼓勵學生單獨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積極動腦,有創意的用水彩筆、鉛筆、蠟筆等工具,嘗試以不同繪畫的方式表現心中的未來。在同學們繪製的過程中,我來回巡視,全面觀察學生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同時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作業,做其他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們會形成你追我趕的氣氛,作品的效果和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充分的體會到成功和被認可的樂趣。

四、展覽作品評優缺在這一環節評價學生作品,鼓勵學生介紹表達和欣賞評價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在的潛能,促進其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我舉辦一個故事會,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和描述自己的創作畫面,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推薦,並談談在這次創作中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然後讓所有的同學作爲觀衆,從色彩、構圖、創意等方面以欣賞寬容的態度對作品進行評述。“你覺得這些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地方呢?”這麼做,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最後老師評價:對所有的作品都進行肯定,從作品的美感、繪製方法、設計創意、合作意識等鼓勵和認可學生,同時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的表現給予鼓勵性評價。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是一次創造,就沒有對與錯,只有好和更好了。

五、總結收穫試創新在這一環節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延伸課後知識,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們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主小結: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沒有誰願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嗎?你覺得我們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鼓勵學生課後收集科幻資料和圖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運用的資料,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最後我想說說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爲了便於梳理知識,讓本堂課學習的內容簡明扼而直觀的再現在學生面前,我採用了趣味型和知識型想結合的板書:我心中的未來投影區板書區展覽區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傾聽,希望老師們多多點評,爲我今後的教學設計指出完善的方向。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一冊第11課《畫汽車》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三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汽車》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的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結合學齡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分析,學習概括、表現不同種類汽車的外形特徵。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不同種類汽車的外形特點及表現。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 疑問導入

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奇奇買汽車的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汽車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汽車,爲後面畫汽車做好鋪墊,併爲學生設疑問,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引出本課課題——《畫汽車》。

(二)引導啓發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

(三)自主探究 大膽創作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我的汽車我做主”環節,鼓勵學生自己創作,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四)展示欣賞

評價作品,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做到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五)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課雖盡,但趣無窮”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汽車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潤、滲化、流動、變化,增進對色彩美的審美體驗。

3、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性使美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學生欣賞一組圖片。①張家界風光②一塊奇石③一個樹根

2、師問:這是什麼?像什麼?

小結:對,像老人,像“山峯”,從“山峯”到像“老人”是同學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去想像的結果,使人信服.從這裏讓我們認識到:美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想像。在我們的繪畫中,有時沒有用往常的方法卻在不經意間發現和創造美的形象。

二、認知了解

1、請同學們再看一張圖片,聽老師作簡要介紹。

這是在一塊玻璃板上塗的色,灰紫色濃淡相間,略有變化,然後將畫紙覆蓋上,輕抹,揭起來,玻璃上的彩色轉印到了紙上。

2、師問:請同學們思考,畫面上有什麼具體形象或者說經過稍微加工後,可以成爲一張什麼圖畫?學生討論:……

小結:剛纔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請看第六課加工後的作品《春山》。樹幹挺拔,枝葉斑駁,溼霧繚繞,小鹿乖張,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這種運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機玻璃)抹印色彩,製造紋理的繪畫方法,又好看,又好玩,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玻璃水彩”。(板書課題)

三、方法指導

教師演示,請學生髮現形象或命題。(師生共同完成)

1、在玻璃上塗色,稍濃。

2、點水滲化開來。

3、覆蓋紙張,輕抹。

4、揭紙(運用不同的方法揭紙,會產生不同效果,如一張紙分幾次揭起,邊拖邊揭起,改變揭紙方向都會出現不同效果)。

5、發現形象:

①揭紙後,教師改變紙的方向展示,師生共同發現紙上偶然出現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點染加工。

②如果無任何具體形象出現,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溼採用補救措施製造形象。

向學生介紹幾種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彈水;c.撒鹽。

6、學生爲老師演示的作業命題。

第二課時

四、創作訓練

1、作業要求:

(1)請每位同學按教師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張玻璃水彩作業。

(2)轉印揭紙後同座兩人可以共同討論捕捉形象和命題,相互合作,相互幫助。

2、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

1、請自認作業成功的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自我評價作業。

2、其他同學欣賞臺前學生作業,學會欣賞評價他人作品。

3、教師總結。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規範》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春天來啦》一課屬於“造型·表示”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溢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議的“培養學生多篇、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並結合小學低年級

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發明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 認知目標:感受春天,瞭解春天的色彩,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 操作目標:激活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示春天的色彩。

3、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示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對春天色彩的觀察、記憶和多種表示。

教學難點是:塗色的方法與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

二、教法運用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主要採用下面的教法進行教學:

1.觀察多篇分析法:

老師通過展示有關春天的各種圖片引導學生自身去感受、去體驗春天的美和色彩。通過多篇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作者表示春天時所運用的色彩、資料、方法等,以拓寬他們的創作思路。

2.情境教學法:

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發明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本課中通過美妙的旋律《春天在哪裏》、具有衝擊力視頻《春天的祕密》多篇,把學生帶入到春天的世界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藝術表示欲。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示春天”爲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採用下面的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學習法

其實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一個要重要。因此,我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把疑問、難解答的問題放入教學過程局部,有針對的和啓發性的提問:“你知道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等教學問題。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展示各種春天圖片,增加直觀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規範》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發明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效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需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兒歌激趣,導入新課。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源不時的動力。美術教學也一樣,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才幹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才幹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感受,這樣的觀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深刻。因此,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想不想聽聽?”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隨同而來的兒歌《春天在哪裏》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多篇完畢,趁着學生情緒高漲,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同學們你聽懂了嗎?你知道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麼?(愛表示是小朋友們的天性,相信小朋友們多篇了有聲有色的兒歌片斷後都能清楚地表達兒歌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春天來啦》。

(二)、引發考慮、聯想春天

(1)你喜歡春天嗎,爲什麼?

(2)憶: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春天是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甦、萬樹萌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豔的生機蓬勃的季節。它給大自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美。讓學生回憶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

(三)走進春天的世界

(1)播放Flash《春天的祕密》,適時播放動畫精彩課件。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多篇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春天的景象,直觀又生動,多篇完畢,讓學生說說都看到了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回答,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頂點。

(2)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各種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導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的色彩?

(2)出示一組色彩組合,你覺得上面兩組色彩哪一組比較適合畫春天呢?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春天的色彩,所以要引導學生髮現春天的色彩變化,有意地選擇色彩和搭配顏色,用鮮豔、豐富的色彩表示春天的美麗。

(五)多篇評述,提高審美

通過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展示幾種不同的表示春天的繪畫方式,如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油畫棒畫、水彩筆畫等,引導學生髮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身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以啓發學生採用更多的表示方式,盡情地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六)安排實踐任務

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發明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身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讓展開思路、大膽表示。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身的看法,協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七)展示評價,推薦經驗

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勝利的喜悅。

自評:讓學生把自身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說說自身的畫面內容,覺得自身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用中國畫的形式進行點、線的造型表現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課《水墨遊戲》的內容,讓學生對中國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點等知識有了一定接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而在本節課後安排了《我愛大熊貓》一課學習形體的筆墨造型。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是十分感興趣的,但對繁雜的筆墨技法較爲畏懼。所以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樂趣是關鍵。《跳舞的點和線》說課,就是抓住學生髮展的特點讓學生在遊戲中感悟“新發現”,在不自覺中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課的目標可分爲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中國畫的簡單知識,欣賞及嘗試點、線的各種造型練習。第二課時則用點、線完成有節奏的造型練習。在這裏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爲我的說課內容。

二、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中國畫的藝術要素、基本常識。增強對毛筆運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及感受由此產生的點、線的濃淡乾溼的趣味變化。

操作領域: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現,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造能力。

情感領域:通過中國畫形式的點、線欣賞研究與遊戲式練習,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遊戲中發現彩墨在生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濃淡乾溼變化的趣味性。

四、教學難點。

難點:用水的多少與用力輕重緩急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啓發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點、線、面構成探索。

五、教法、學法分析

在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利用其在繪畫過程中已出現的自發性點、線、面傾向,因勢利導,運用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從而使學生能更爲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

學生對水墨畫充滿了好奇心和表現的慾望,在本課中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次次的欣賞、觀察研究出點和線不同的表現方式,再進行獨立的造型表現。

六、教學流程

1、觀察發現,激發審美期待

(我先請學生在宣紙上畫出一個點和一條線)“小朋友,你覺得這樣的點和線漂亮嗎?想讓你的點和線活起來、跳着舞和你見面嗎?”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課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國畫吸引學生的視覺,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三幅彩墨中國畫,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這三幅畫中的點和線爲什麼會跳舞?分析其中點、線、面構成的疏密、粗細、節奏等韻律變化之美。“原來普普通通的點和線竟然能組成這麼多漂亮的水墨畫,你也想讓自己筆下的點和線會跳舞嗎?”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跳舞的點和線》,從觀察欣賞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的衝動。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點和線都是有規律的。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2、遊戲體驗,學習中國畫的基本知識

由於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畏懼心理,所以在認識繪畫工具後我讓學生用筆在宣紙上自由的揮灑,讓其在塗鴉遊戲中體驗中國畫的筆與墨、色、宣紙的特性。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學生接下來的過程中將畫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實物投影展示辨析,評述水墨的乾溼濃淡變化規律。我將一邊示範一邊讓學生也試着畫一畫以此來認識用筆、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從而讓學生直觀的掌握水墨的變化規律。

3、自主創新,展開創作過程

有了前面的鋪墊和學習,學生都躍躍欲試。在作業之前先讓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激起學生創作的慾望。再提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現你心中的點和線?它們會帶着怎樣的色彩?跳着怎樣的舞來和你交朋友”?

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圖畫貼到黑板上。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纔欣賞過的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創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和別人不同色彩、不同構圖的畫,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4、評畫析畫,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作品,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張畫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點線的組合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5、總結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中國水墨畫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絢麗的瑰寶,那麼作爲新世紀的小主人你應該怎麼去繼承和發揚呢?請小朋友在課後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賞一下我們的國粹!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爲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地位、作用。

《適合紋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七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設計應用類課型。本課和《相同圖案排排隊》、《點、線、面》、《會變的花樹葉》、《鳥的紋樣》、《魚的紋樣》、《人物裝飾畫》等課形成線性脈絡遞進地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

作爲一箇中年段的圖案設計類課型,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什麼是適合紋樣,讓學生尋找、欣賞生活中的適合紋樣,感悟適合紋樣的實用性、美觀性。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定位離適合紋樣高度的嚴謹性和藝術性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從具體學情出發,降低專業難度,將重點放在“適合”的對比教學上,通過觀察、對比、找一找合適的家等趣味活動,引導學生體悟什麼叫“適合”。從而按“適應性”的特點,設計出富有變化的紋樣,爲後面的圖案打下重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欣賞、討論等手段,認識什麼是適合紋樣,瞭解適合紋樣的特點,掌握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

2、操作目標:學生通過創作設計,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富有變化的適合紋樣,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活中觀察美、領悟美,運用創造美的能力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瞭解適合紋樣的“適合性”特點,通過誇張、變形、添加、簡化等表現手法計適合紋樣。

三、教學難點:

運用形式美法則,組合點、線、面、色彩等繪畫元素設計出富有變化的適合紋樣。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範畫、上色工具。

2、學生:上色工具、繪畫紙。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相同圖案排排隊》、《鳥的紋樣》等課後對圖案的設計有一定認識:知道紋樣有規律的重複排列能表現出節奏美、韻律美;同時,學生能夠用點、線、面設計出簡單的紋樣。紋樣的設計是對具體形象的高度概括,而四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讓學生設計紋樣的時候不能要求過高。重點在指導學生運用誇張、變形等表現手法將紋樣安排在一定的幾何形框架內,使學生體悟紋樣必須與外形相適合。

七、教法選擇。

感知新知時,以舊知導入,創設情境法爲主;學習新知時,以引導發現法、示範講解法、欣賞比較法爲主;形成技能時,以輔導法、練習法爲主;評價、拓展時,以多元評價法、激勵評價爲主。

八、學法指導。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在課堂中多處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比較、概括、總結。學生之間能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九、教學設計及依據。

(一)複習舊知,激趣導入。

1、認識、回憶紋樣。

師用課件出示“鳥的紋樣”,今天在我們課堂上來了一些老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學生課堂展開討論,回憶“鳥的紋樣”。

2、創設情境,瞭解適合紋樣。

鳥兒們在森林裏飛來飛去,變換着不同的姿態,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課件出示四種不同幾何形)讓我們來幫助它們吧,他們分別應該呆在哪個家裏面?學生針對情境遊戲,開展活動。

3、探索發現,揭示課題。

當孩子們爲不同形狀的鳥兒找到了自己的家後,教師提問“你有什麼發現”,爲了進一步鼓勵孩子發現紋樣的適應性,教師點擊課件,突出紋樣的幾何形,幫助孩子們發現適合紋樣的特點。

教師小結:像這樣設計在一定的形狀之中,即使去掉了邊框,也仍能顯示出原來的形狀,這樣的圖案被稱爲“適合紋樣”。今天讓我們來走進“適合紋樣”的世界。出示課題《適合紋樣》。

設計意圖:“適合紋樣”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爲了讓學生覺得本節課的內容不難,首先讓學生了解、回憶學過的紋樣,並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適合紋樣的獨特之處,掌握適合紋樣的重要特點。

(二)自主探究、感知體驗。

1、辨別適合紋樣。

爲了檢驗學生是否瞭解適合紋樣的特點,出示幾組紋樣,設計小偵探的遊戲,讓學生辨別哪些是適合紋樣,找出非適合紋樣的圖案,以此來進一步鞏固新知。

2、瞭解適合紋樣的形式。

承接上一個環節,教師提出:適合紋樣千變萬化,但其實它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有什麼發現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以此發現適合紋樣的對稱美。

師小結:圖案按照一定的規律重複排列,體現了美術的韻律美與節奏美,如左右對稱、離心式、向心式、旋轉式。像這一類適合紋樣我們稱爲對稱式。

出示第二組適合紋樣。這組還是對稱式的嗎?它們是不是適合紋樣?它又給你怎樣的感覺?(學生間再次展開討論)

教師小結:這一類紋樣雖然不對稱,變化很大,但是注重整體構圖的協調、平衡,我們稱之爲均衡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發現適合紋樣的組合形式,弄清適合紋樣的構成方法,爲下面的設計打下基礎。

3、學習適合紋樣的繪製方法。

繼續創設情境:森林裏的鳥兒都找到了家,只有小魚沒有找到合適的家。它可着急啦,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它找到適合的家?(小組討論,讓學生嘗試探索發現)

教師出示另一條魚,讓學生進行對比,啓發學生髮現可以用誇張、變形以及添加、簡化的方式讓紋樣適合幾何形。

如果我要畫出對稱式,有什麼好辦法嗎?引發學生討論,教師出示對稱式的畫法,最後得出結論,除了均衡式畫法,也可以有規律的重複紋樣來繪製對稱式的適合紋樣。

最後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完成適合紋樣的繪製。並總結繪製過程:

(1)誇張變形畫主紋樣,使之適合幾何形;

(2)添加背景,使之構圖飽滿;

(3)點線面裝飾;

(4)添加色彩,(可以是和諧色、也可以是對比色、也可以是具有黑白灰效果的單色。)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對比以及示範讓學生學習探究適合紋樣繪製的方法。

(三)欣賞交流、啓發創作。

1、欣賞發現,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

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適合紋樣呢?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感受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師小結:自古以來,適合紋樣就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生活,如我們熟悉的青花盤、漢代的磚瓦、古代的門窗上都大量使用適合紋樣,如今,適合紋樣更加廣泛地裝點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留心一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無處不在。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培養學生對生活美的觀察力、感受力,瞭解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創作,運用方法繪製適合紋樣。

設計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媽媽喜歡什麼禮物呢,絲巾是不錯的禮物,我們來設計一塊絲巾送給媽媽怎麼樣。出示三種幾何形:方形、三角形、圓形,在設計之前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麼設計的,吸取同齡同學作品的優點,尋找靈感。

教師出示作業設計內容以及要求。由於四年級的孩子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提供一些設計素材,以此啓發學生的靈感,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適合紋樣運用到生活中,利用母親節的禮物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課的作業。

(四)展示評價。

創設情境——絲巾展銷會。在展示區分別貼上色彩美、構圖美、紋樣新穎,讓學生分別將自己的作品貼進適當的欄目,完成自評。其他學生則以挑絲巾的形式進行互評,最後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表揚作業亮點,提出改進建議。

(五)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課件,適合紋樣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還有其他的方式來表現嗎?學生欣賞。

師小結:生活中的適合紋樣無處不在,它裝點了我們的生活,美化了我們的環境!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適合紋樣,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可以表現適合紋樣……學了今天的一課,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發現更多的美,也能把這些美再次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六)板書設計。

十、綜述:

以上是我對《適合紋樣》這課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思考。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意識的去關注生活中的紋樣,生活中的美。這一學習過程將強化學生對身邊藝術的審美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瓶蓋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大小,色彩、形狀各異。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瓶蓋的外型,就瓶蓋圓柱體的外型引導學生想象日常生活中具有圓柱體外型的物體,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用瓶蓋排列、拼貼各種圖形,讓學生嘗試用各種瓶蓋及一些輔助材料來組合1-3件玩具。從而培養學生用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學會用瓶蓋排列、拼貼圖形。將各種瓶蓋材料組合起來做成1-3件玩具。

知識與技能:將各種瓶蓋材料組合起來做成1-3件玩具讓學生對用廢舊材料自制玩具產生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在研究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1)利用瓶蓋排列、拼貼各種圖形。

(2)利用各種瓶蓋設計、組合起來自制玩具。

教學難點:用各種瓶蓋自制的玩具是否特別有趣。

三、說教法

教學開始先出示一些用瓶蓋做的玩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導學生了解瓶蓋的外形。用啓發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後演示簡單的裝飾方法,進一步啓發學生的構思,拓寬了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大膽的去創作。

四、說學法

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方式瞭解瓶蓋的外形。接着學生通過做聯想遊戲,動手操作的方法,用瓶蓋嘗試排列、拼貼各種圖形。最後自主探究、完成作品。

五、說教學過程:

1、範作引入,激發興趣。

開始教師拿出一些可愛的玩具直觀的讓學生來欣賞。以吸引他們的視覺,使他們進入情境。在欣賞過程中讓他們說說玩具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學生們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有趣的瓶蓋》

2、觀察比較,激發想象

讓學生以組爲單位把瓶蓋收集在一起展示在桌面上,在欣賞過程中讓他們交流討論:誰的瓶蓋最大,誰的瓶蓋最小,誰的瓶蓋最漂亮……,以及瓶蓋的形狀。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使他們瞭解了瓶蓋的外型。緊接着教師採用舉例啓發的方式讓學生做個聯想遊戲:一個瓶蓋可以像什麼?(娃娃的臉、太陽月亮燈鐘錶等)將兩個瓶蓋放在一起,它可以像什麼?(汽車的輪子、奶奶的眼鏡等)疊在一起,又可以像什麼?將三個瓶蓋放在一起,看一看又像什麼呢……?讓小組裏的同學一邊玩一邊說,最後比一比,看誰想的最多。通過老師的啓發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小組合作與交流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欣賞作品,啓發構思。

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書上的作品,讀讀書上的文字。然後思考交流:每個玩具是用什麼樣的材料製作,怎樣做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補充介紹,同時利用彩紙、、牙籤等輔助材料演示拼貼、粘接裝飾的方法。這樣進一步啓發學生的構思、拓寬了他們的思路。

4、自制玩具,展開創作

教室內播放輕音樂,讓學生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嘗試用各種瓶蓋設計、組合起來自制1-3件玩具。在製作過程中教師要巡迴輔導,解決學生製作中出現的困難。同時教師也要及時將一些有創意的想法、做法進行展示,以便對其他同學有所啓發。其次,由於有的瓶蓋口較鋒利。教師要提醒學生製作過程中注意安全。

5、評價總結,課後拓展

作品完成後都期盼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每組選一名同學到前面來,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談談創作思路和製作過程。緊接着老師談話總結今天我們走進小小的瓶蓋世界,你感到無窮樂趣了嗎?我們用廢舊的瓶蓋來製作了不同的玩具,美化了我們的版面,美化了生活。今後我們再看到一些廢舊的物品應該怎麼做?變廢爲寶。最後老師鼓勵學生課後利用瓶蓋做車輪,試做一輛汽車。收拾整理課桌。

六、說板書設計

有趣的瓶蓋

瓶蓋圓柱形

排列拼貼

自制玩具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讓色彩動起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啓發學生對強烈的對比色及其運用方面展開探索,對色彩對比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引導學生學習用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充滿動感的作品,加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表現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如原色與間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課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知識,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瞭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並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對比色的靈活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發現並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傑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出示具有動感的圖片,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感受到“動感”後,我會緊接着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祕密,從而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認識對比色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設置了“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的環節。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學生往往會從紅色、黃色等鮮亮的顏色回答,我會順勢抓住學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環並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以及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進而總結出在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爲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爲對比色。通過觀察色相環認識對比色,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也設置了一個坡度,降低了難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積極性。

(二)感受對比色

在學生對對比色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後,我會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麼感受?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對比色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運用對比色讓畫面動起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行爲習慣,所以我會讓學生迴歸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通過各種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製作的能力。所以我設置了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的環節。

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先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爲如何用色最合適?強化學生對於對比色的認識。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並用ppt滾動更多作品,給同學們提供創作資料。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從色彩的運用、創作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後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小結作業——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並讓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好!我是東風43小學的翁朦,很榮幸我能參加此次的說課比賽。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小學美術五年級第十冊第六課的資料《喜怒哀樂》。

針對教材資料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美術造型表現課。接下來,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說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喜怒哀樂》這一課要應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十分豐富活躍的時期,結合這一學齡特點,教材要求讓學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樣表達方式,經過觀察與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表演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爲一個課時教學。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樣表達方式。

技能目標:經過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

情感目標:理解不一樣表情下不一樣的經歷,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

本課的重、難點:分析五官的微妙變化所產生不一樣的表情。結合表情特徵,大膽創作出獨具個性的肖像畫。

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離不開必須的教學方法,我說課的第二板塊就是教法。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課堂中的我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遊戲教學法:

(2)示範指導法

(3)引導欣賞法

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學生獲得學習興趣和成就感,讓他們進取投入學習之中。

三、說學法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我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問題討論法

2、自主學習法

我時刻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引導學生進取互動,讓他們充分體會創作的歡樂。

四、說教學過程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麼我認爲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親近學生,遊戲導入。(本環節用時3分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以遊戲的形式簡便進入課題,我出示一幅趣味的故事畫。一隻雞蛋打碎了,旁邊的四隻雞蛋看到這一現象露出4種不一樣的表情。學生觀察故事畫,提出兩個問題:旁觀雞蛋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表情?猜一猜誰纔是這隻碎雞蛋的好朋友?經過學生一翻討論,得出了答案。並藉此機會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

(設計意圖:使用遊戲激趣法,用從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導入課題。更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很快認識到產生的表情和心境有關。)

2、解析圖例、總結規律。(本環節用時6分鐘)

這一環節,我首先給大家出了一道連線題。讓學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對應的簡筆畫表情連起來。學生很快就把對應的表情連起來了。而在簡筆畫人物表情中五官變化的比較十分清晰。使用問題討論法,讓學生根據簡筆畫中出現的五官特徵,討論總結出畫表情的口訣。學生邊讀口訣邊親身體驗做出喜怒哀愁四種表情,同桌之間相互觀察。

(經過本環節的設計,降低了總結五官變化規律的難度,培養學生進取主動的開動腦筋,讓學生敢於說出自我的見解和猜想。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構成共識、而得出的結論更能被熟記和領悟,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3、遊戲測試、鞏固知識(本環節用時2分鐘)

這一環節中,我例舉了產生微妙變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單獨的五官,讓學生先討論後猜,這是哪一種表情中的五官。

(設計意圖:使教師對學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景進行檢測和反饋,爲後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

4、欣賞名畫、感受意境(本環節用時7分鐘)

本環節,我準備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師作品。首先爲大家講解這幅肖像畫當代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自我感受畫面主人爲何有這種神情。然後大家暢所欲言發表感慨,再繼而讓學生討論分析作品中五官變化和規律。讓他們更深刻的體會大師作畫的意圖和情境。這一階段是作爲本堂課情感昇華的部分。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對大師作品的欣賞,讓學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畫面的心境與意境,進一步昇華了學生的情感。爲學生創作時大膽抒發心境奠下基礎。)

5、步驟示範、技法總結(本環節用時5分鐘)

示範前,我先抒發自我的心境,講述今日發生了許多讓我感到開心的事,能夠用一個“樂”字來概括。我忍不住想把“樂”畫出來。在黑板上示範自畫像。邊示範邊提醒學生作畫能夠將五官適度誇張,結合表情口訣。以及用線的粗細、疏密、深淺虛實等,並留出一個五官“嘴巴”,請一位學生上講臺根據我的表情添加。

(設計意圖:經過示範指導法,讓學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畫的步驟,留空示範的方法是爲了讓學生產生合作意識,與教師建立親密關係。也爲他們後續無拘無束的作畫做好鋪墊。)

6、大膽創作、巡迴指導(10分鐘)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階段。

在積累了必須的美術技法和情境之後,學生的表現慾望已經很強烈了。這時我給學生自主創作的機會。以鏡子中的自我爲模特,畫一幅生動的肖像畫。也能夠畫你的同學、父母、教師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表情。

(作業設計意圖:這一階段是對自主學習的體現。讓學生對自我抒發心境後五官的微妙變化產生了興趣。讓他們畫出具有表情特徵的自我,是很趣味的一件事。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也間接教育學生用心觀察生活。)

在巡迴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明白想要表達的心境,但由於拘泥於技法,又害怕把自我畫的不像,導致人物表現的很緊、構圖不飽滿、表情不誇張生動這些問題。於是我立刻當堂挑出一位學生的作品,這幅作品線條畫的不夠流暢、也不是很像自我,但將人物表情表現的很誇張,笑的時候顴骨和下巴也會跟着變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徵,大膽的畫出了自我的感受,我抓住機會大力的表揚這幅作品。這時很多同學不再糾結於畫像不像,都放開手筆,大膽的去創作,隨心所欲的去表達自我的心境。以至於來後出又現很多生動的作業。

7、展示作品、自評互評。(本環節用時5分鐘)

對作品的評價這一環節我尤爲重視,我設置了兩個環節:1、學生自評,給自我作業寫上評語或評分,爲大家講述這張心境背後的故事。2、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猜畫面所表達的是什麼表情,也能夠從美術技法,如線條、構圖這些方面去評價(這樣設計評價方式的目的是讓學生之間加深瞭解、增進感情。)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景,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本事、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8、課堂小結,擴展延伸。(本環節用時2分鐘)

本節課是以線描述生的方式畫人物表情。但其實色彩也能表達人物的心境,比如爲開心的人物肖像加上暖色調的背景,更能襯托畫面的喜感。爲哀愁着的人物背景加上冷色灰色調,更能襯托人物的悲愁感受。

然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提議同學們回家爲自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畫一張肖像,併爲畫面填上適合的色彩。

最終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對大家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祝願大家笑口常開!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課堂。學生回味無窮。

五、教學反思:

本課的目的是經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人的表情變化及規律,並用繪畫表現人物的不一樣神態。我從兩方面入手,人物表情神態中最突出的就是眉毛、眼睛和嘴巴,只要讓學生抓住這三個器官在產生不一樣表情時的變化,就能準確的描繪出人物表情,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

然後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繪畫作品,順水推舟,繼而發展到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明白我們也是未來的大師,增強他們作畫信心。在此基礎上,我再做示範突__決本課的難點。我認爲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所在。

本堂課也存在着些不足:學生的作業代表了一節課的學習成果,我對作業的點評應當從美術技法層面昇華到情感表達層面,讓他們大膽聯想抒發看到作業後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學生到達知識與思想的雙豐收。

美術新課標指出:教學不僅僅關注美術學習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本節課經過合作探討,實現了創新意識、思維、本事的培養,實現了知識與本事的同步提高。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共同體驗表情樂趣的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在玩兒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

我的說課完畢!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標準。這是第五冊實驗教材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無限的感慨。這門藝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兒童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的畫卷。從宋代的《瑞陽寶貝》,到清代的《天倫之樂》,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再到解放後奴隸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現形式包括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和攝影。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藝術的信息,而且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境,一種通過藝術作品來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在那裏,藝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達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給予生活指導和啓迪。鑑於此,我設計了接下來的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在的目標

我將表達我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時期的童年生活狀況,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學會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當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欣賞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生活的差異。

(2)瞭解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寫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的困難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在的三年級學生,並針對發達的特點,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這節課主要採用創建場景的方法,觀察和欣賞、思考和討論,擴展和比較,並使用多媒體課件,一個受歡迎的教學形式的小學生,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願,把枯燥的講解變成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

在藝術作品欣賞中,形象是出發點和關鍵。在這門課上,我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作爲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走進作品,瞭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承運

1、遊戲介紹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邊唱邊玩“丟手帕”的遊戲。遊戲結束後,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並讓一兩個同學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設計是爲了創造一個場景,利用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從而爲進一步瞭解童年鋪平道路。)

2、初步的經驗和欣賞要求

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童年畫面。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畫。

這樣,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審美場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小組學習,交流審美經驗

(1)根據學生喜愛的作品分爲六組。

(讓學生掌握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鋪平道路,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通過志願分組)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1

一、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營造寬鬆自由,熱烈緊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引導學生在掌握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本課從課題到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學習活動的方式等都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友愛、協作的精神。

全課通過觀察比較——討論指導——遊戲表現——賞評啓示四大教學環節實施教學。

教學的第一環節,首先用親切、簡短的師生交談,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探究興趣。接着看螞蟻的錄像,使學生對螞蟻的形體特徵有所瞭解,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然後畫一畫,描述、記錄螞蟻的長相。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積累了對螞蟻的一點感性認識,進而利用形象直觀的CAI課件,與自己感受的“活螞蟻”進行對比,理性、科學地認識螞蟻的外形與結構,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

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討論,增強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通過師生有聲有色的範畫,指導學生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組織孩子們開展集體遊戲和表演活動,行爲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同時引導他們大膽地想象與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讓學生的體驗有情趣,美術課堂生機勃勃。用集體合作的方式開展美術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悅。

賞評啓示環節由教師引導學生主要從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現是否大膽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並通過集體欣賞的方式自由交流,引發思考,從螞蟻搬家的故事裏得到啓示與教育。

二、說課稿

一、教材研究

(一)課題傳遞的信息

1、螞蟻搬家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爲,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師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說她的過程。

2、這個故事體現了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學環節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活動的方式採用小組或集體合作爲宜。

(二)教材引發的思考

1、本課是一節表現性繪畫課,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

2、學習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其中包括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及動態的表現。

3、創設好情境,能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螞蟻搬家的情景。

4、教學評價側重於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如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認知水平、交流表達能力等。

(三)教材的把握與處理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

情意目標: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相互友愛、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開展“螞蟻搬家”的集體美術創作活動。教學通過組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有關螞蟻搬家的活動來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啓發學生把想象的“螞蟻搬家”情景用繪畫語言大膽地表現出來。教學通過創設情境,組織遊戲表演進行螞蟻搬家的行爲模擬,同時展開學習討論來實現難點的突破。

4、教學環節

(1)觀察比較:瞭解螞蟻的外形與結構。

(2)討論指導: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3)遊戲表現:展開螞蟻搬家情節的大膽想象與表現。

(4)賞評啓示: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二、教法與學法

(一)本課較多地通過教師的演示(比如錄像、動畫、音樂等),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二)談話與討論法結合。教師提出富於思考的問題,由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三)通過一些實踐、表演活動,如扮角色活動,讓學生以體驗、表現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交流。

三、主要的教學理念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錄像、電影、動畫、遊戲、表演、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螞蟻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通過動畫、音樂、表演等設置螞蟻搬家的情境,整個教學就象在講述一個動聽的童話故事,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