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師德的朗誦稿

朗誦,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爲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下面是 幼兒教師師德的朗誦稿,請參考!

幼兒教師師德的朗誦稿

幼兒教師師德的朗誦稿 篇1

羅伯特。歐言文說:"人類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身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在求得個體生存的同時,也在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更從中獲得到真切的幸福,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和孩子們共同生活的樂趣,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幼兒教育的幸福。我愛我平凡的幼教工作!我工作着,我幸福着!

也許有人會說:幼兒教師就像一個小保姆,日常工作又繁瑣又勞累,有什麼幸福可言?!甚至還有人看不起幼兒教師,認爲幼兒教師不需要什麼技能,曾有這樣的論調:教不了中學的教小學,教不了小學的去教幼兒園。事實上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她所具備的技能必須是全方位的,除了要具備教師基本功之外,還要有美術,音樂,舞蹈。體育等多方面的才能。身爲一名幼兒教師,我一直在努力提升着自己的多方面素質,在素質提升中體驗幸福,在幼兒教育中感受幸福。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海灘上,一個窮人躺在那裏舒適地曬着太陽,一個富人匆匆走過,窮人問:"你在忙什麼?"富人回答:"我在忙事業!"窮人說:"你還忙什麼?你已經這麼有錢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富人從金錢的積累和事業的成功中感受幸福,而窮人則爲悠閒的生活而感覺到幸福。幸福的關鍵全在於個人的舒暢心境。身爲幼兒教師的我,幸福就在於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個細節。

走在街上,遠遠地聽到孩子們親親的一聲"老師好!",我頓時感覺幸福;被孩子們包圍時,這個摸摸我的臉說:"老師,您臉上的疙瘩好多了!"那個拉拉我的衣角說:"老師,你穿上這件衣服真漂亮!"我頓時覺得自己成了童話王國中的公主,美麗而又幸福!

看到孩子們因我真誠的誇讚而笑靨如花時,我的內心也鮮花盛開。

幸福,是孩子母親遇見我,一個勁地說個沒完,而孩子卻藏在母親身後,調皮地和我交換臉色,做出一個個滑稽的鬼臉;幸福,是爲孩子擦去委屈的淚水;幸福,是孩子從衣兜裏掏出爲我保留的小食品;幸福,是撫摸着孩子送給我的一件件自己製作的小禮物;幸福,是翻閱相冊看我和孩子的合影的時候。

幸福時刻陪我左右!

每天早晨我都會得到孩子們最真誠的笑臉和問候,如果我哪天沒去上班,孩子們會反覆唸叨:王老師怎麼還不來?正高爾基所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幼教工作就是一份愛孩子的工作。

做幼兒教師的這四年,我深切地感受到愛的力量。愛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我和所有平凡的幼兒教師一樣,用心實踐着愛的教育,學習着愛的方式。

每到孩子們入園離園的時間,我都會微笑着站在教室門口迎送班裏的每一個小天使。不時地蹲下身子親孩子們一口,順手幫他們拉拉衣角繫系鞋帶。平和的微笑,自然的舉動,卻讓家長感動於我工作的細心和對孩子的關愛。真誠地微笑迎送,既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真切的關懷和陽光般的溫暖,也讓家長感染到我的快樂情緒,分享我的愉悅心情。在迎送孩子的簡短時間裏,我微笑着和家長交流,彼此間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樑。微笑就如春雨,點點滴滴滋潤着孩子們的心靈,也讓家長感覺放心,舒心。

在愛的嘗試中,我一天天地改變,變得越來越像孩子們的母親。有時孩子們不經意間會將老師叫成了"媽媽"。

藍天因爲有了白雲的依偎才如此澄澈,高山因爲有了山花的依戀才這樣巍峨,大地因爲有了綠草的點綴纔有了生機盎然,而我,因爲有了可愛的孩子們才如此幸福!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感覺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了。"行走在幼教路上,我感覺我的生命真的是越來越精神化了,我的內心充溢着幸福。我享受着幼教工作帶給我的點點滴滴的幸福。

我愛我平凡的幼教工作。

我工作着,我幸福着。

幼兒教師師德的朗誦稿 篇2

一百種語言讓我以新的視角解讀兒童文化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遊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瞭解的喜悅……在瑞吉歐人的眼裏,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社會的一分子,是社會文化的參與者,是人類歷史舞臺的演出者,同時也是自己文化的創造者。瑞吉歐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尊重兒童自己成長的權利,尊重他們自己創造文化、適應同伴羣體文化的權利。

記得在一次“娃娃家”的區域活動中,我班有個小男孩,既不想當爸爸,也不想當寶寶,更不想當爺爺等任何一個男性的角色。我本想去幹涉,告訴他社會角色的分工,但想起瑞吉歐的教育理念,想起孩子的一百種語言,我停止了行動,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這個遊戲羣體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時,聽見一個小女孩說:“女孩才能當媽媽,男孩要當爸爸,要不你就當爺爺。”這個小男孩不同意:“我只當媽媽”。這個女孩又強調“女孩才能當媽媽”。又有幾個孩子加入了討論,他們讓要當“媽媽”的男孩子說一說,媽媽都應該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說:“媽媽要燒飯,要洗衣服。”“那爸爸做什麼?”“不知道。”“我爸爸會和我下棋。”“我爸爸會燒菜。”“我爸爸也會洗衣服。”其他的男孩子七嘴八舌地講他們的爸爸都在做什麼。原來,爸爸也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呀。小男孩同意讓小女孩當媽媽。由於他缺少與爸爸一起生活的經驗,不知道爸爸該幹什麼,經過同伴之間的討論,他獲得了以前沒有的社會經驗,同時他也認同了這個同伴羣體文化:“女孩子要當媽媽,男孩子要當爸爸”。正是基於相信孩子是有學習能力的,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問題,正是基於尊重孩子自我成長的方式,我纔沒有盲目“指導”。孩子的一百種語言讓我明白,要學會傾聽,要尊重並相信兒童,要從新的視角解讀兒童,解讀兒童文化。

一百種語言讓我以“夥伴”的方式傾聽兒童聲音

一百種語言告訴我,教師的重要角色就是傾聽孩子。“關注孩子,並以行動來傾聽他們的聲音,是教師角色的核心。”傾聽孩子就是尊重孩子,就是關注孩子,就是讓孩子敞開心扉表達意見,這也是孩子與教師對話的最好方式。“傾聽”不僅是一個詞,它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一種態度。聽,要調動所有感官;聽,是把時間分給別人,聽別人說話,同樣別人也會把時間分給你,聽你說話。傾聽是對孩子的尊重,是對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尊重。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我以客人的身份,叩響了娃娃家的門,孩子們熱情地招待我,有的拿水果,有的拿點心,婷婷給我拿了一個“冰淇淋”,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吃。”這時,娃娃家一個很少說話、性格內向的小男孩明明一把奪過“冰淇淋”,對婷婷說:“不能給老師吃。”婷婷和娃娃家的孩子都很吃驚。我也愣了,是我哪裏做錯了,讓明明不開心了?還是他不喜歡我參與他們的遊戲?我想聽聽明明是怎麼想的,於是我蹲下身來,輕輕地拉着他的手詢問:“爲什麼不給老師吃呢?”明明低着頭小聲地說:“媽媽說,吃涼東西會肚子疼。”原來明明是怕老師肚子疼,是出於對老師的愛而不讓老師吃。我很感動,孩子行爲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善於傾聽才能打開孩子內心世界那一扇門;只有善於傾聽才能發現孩子思想的閃光點和那無限的創造力;只有善於傾聽孩子,才能更加了解孩子,才能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才能爲孩子的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學習環境。

一百種語言讓我以“參與”的方式支持兒童探究

瑞吉歐教育告訴我們,教師是孩子的夥伴,要以平等的.方式參與、支持孩子的活動。瑞吉歐人喜歡一種隱喻,即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是完全平等的,教師要聽、關注孩子,並且以真誠的態度與孩子對話,就像一起參加乒乓球遊戲一樣,一方把球拋出去,另一方把球接回來,然後再把球拋給遊戲對方。雙方是平等的合作關係,雙方都是主體,彼此沒有地位的高低差別。

無論是在集體教學活動,還是小組區域遊戲,我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每一次主題活動都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區域遊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織美麗的王冠,一起就建築區如何建築展開討論。在搭建了高樓和街道後,我們討論街道上都有什麼;有了汽車,孩子們就要搭建紅綠燈,有了紅綠燈,孩子們就想到了高架橋;又想到了汽車如何從高架橋下來纔不會撞車。我和孩子們一起解決一個問題後,再延伸到下一個問題,就這樣,我們把建築區的活動不斷地引向深人。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法更多了,我們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更加融洽了。

一百種語言讓我以“鼓勵”的方式接納兒童差異

一百種語言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對待每個孩子我們都要以平等的態度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開朗還是內向,無論是活動的主動發起者,還是在一旁默默的旁觀者。教師要尊重他們不同的個性,同時根據他們的需要給予鼓勵、給予支持。

敏敏是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不哭也不鬧,吃飯、睡覺都很好,不和小朋友爭執也不參加遊戲,每次都是按照老師要求的去做,她總是安安靜靜的。在一次室外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丟沙包的遊戲,很多孩子都在我的周圍跑來跑去,很開心地玩着。他們願意和老師一起遊戲,願意老師跟他們一起跑呀躲呀,只有敏敏站在旁邊一個人拿着沙包,笑着看着我們。我隨手將沙包丟到了她的身上,並對她說:“敏敏快跑呀,沙包要打到你了。”她只是衝着我笑笑,並沒有參與遊戲的願望。我用鼓勵的眼神望着她,又說了句:“敏敏,快跑啊,沙包又過來了。”這次她沒有退讓,也慢慢地跑了起來,參加到我們的遊戲中。事後我總結,其實敏敏也很想參加我們的活動,只是她膽子小,缺少主動性,當她知道老師也能注意到她並喜歡和她遊戲的時候,她就願意參與進來。一百種語言讓我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孩子們的活動中,既能鼓勵那些膽小的孩子,同時也給更多的孩子帶來了快樂。老師就應當有一顆博愛的心,尊重、接納、鼓勵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