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課文原文

《九色鹿》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

《九色鹿》

從前,有一頭鹿,身上長着九種顏色的毛,頭上生着雪白的角,時常到一條清潔幽靜的河邊去喝水吃草。這九色鹿性情溫良,和一隻能說會道的白鳥成了好朋友。

一天,河中忽然漂流下來一根木頭;那木頭時而浮在水面,時而沉到水中,上面似乎還附着一條黑色的東西。九色鹿感到十分驚奇,擡起頭向樹上的白鳥說:

“朋友,你站得高,看得遠,請看看那木頭上面還有什麼東西!”

白鳥望了一望,說:

“有一個不幸的人在木頭上面。”

九色鹿十分同情那位落水的人,急得團團打轉。

木頭漂近了,落水者的呼救聲音也越來越近了,九色鹿和白鳥看見那人擡起頭朝天喊叫:

“有靈有驗的天神、龍神、山神、樹神啊,請趕快大發慈悲,搭救我這個苦命的人吧,要不然,我就活不成了。”

悲哀的呼號沒打動天神、龍神、山神、樹神的心,河水流得更急,波濤翻得更兇,好幾次要把那人從木頭上衝下來,那人死命抓住木頭不放,來到了白鳥和九色鹿前面的河心。那人聲嘶力竭地向他們哀求道:

“慈愛的九色鹿和白鳥大哥,你們是愛父母、愛兒女的仁獸義禽,請發發慈悲之心,把我救上岸吧!要不然,我的父母、兒女,就要痛斷肝腸了。”

仁慈的九色鹿和白鳥聽了,心中十分不忍。於是,九色鹿雙腳一縱,跳到河心。白鳥兩翼一張,飛到木頭上面。九色鹿死勁和洶涌洪水展開搏鬥,好久才接近木頭,叫那落水者騎在自己背上,抓住自己的雙角,由白鳥帶路,拼命向岸上游。到了岸邊,九色鹿和白烏累得暈倒在地,那落水者也嚇得昏死過去了。

過了半天,九色鹿先醒過來,看見落水者和白鳥還在昏迷之中,儘管自己四肢無力,還是勉強打起精神,上山銜了一株靈芝草曰來,把靈芝草嚼成汁水,慢慢喂進落水者和白鳥的嘴裏,他們才舒氣、睜開眼,清醒過來了。

白鳥飛上樹去,銜了他爲兒女儲備的果子下來,給那落水者吃,那落水者感動得流着兩行眼淚,掙扎着要向九色鹿和白鳥道謝。

這對仁慈的鳥獸,怕他勞累過度,勸他先吃果子。他吃了果子,又行禮拜謝,九色鹿慈祥地叫他吃靈芝草,說:“好事做到底,你吃了靈芝草,包你百病不生,而且長生不老。”

那人因禍得福,趕快一面吃着靈芝草,一面對天盟誓,願給鹿、鳥永遠當奴僕,一輩子伺候他們。

九色鹿和白鳥聽了,一齊勸他好生回去,免得父母、兒女擔憂。

那人一定要留在這裏報恩,九色鹿和白鳥還是不肯同意,說來說去,說得九色鹿口千舌燥了,纔對那人表示:

“我們冒險救你,不是爲了報酬,更不是要你做奴僕,假如你要報恩,那就請你回去後,不要對人說我在這裏,因爲人們貪圖我的皮角,萬一壞人知道了,一定會來傷害我的。”

那人一本正經地對九色鹿說:

“你對我有救命之恩,我怎會忍心使你遭受殺身之禍呢?”

那人一面說,一面對白烏笑臉相望,樣子誠懇極了。白鳥心裏很高興,就拍着翅膀唱道:禽獸講仁愛,人當重信義,不及禽獸者,枉自披人皮。

那人聽了,連連點頭,才依依不捨地拜別說:“有機會,我自然要感恩圖報。”然後徒步回家。

回家的路程很遙遠,要經過很多城市。那人走了三天三夜,過了六城六市,一路上,他聽到了很多新聞,其中一件重要的新聞說:國王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妃子,得了昏迷怪病,國中無人能醫。後來,有一位喇嘛對國王獻計:“除非找來九色鹿的皮做褥子,角做湯膏,才能使妃子睡了褥子醒神,吃了湯膏去病,否則必死無疑。”

國王立即令那喇嘛,帶着人馬去找九色鹿,碰巧就遇上了這個被九色鹿救過性命的人,他經不起喇嘛的再三引誘,就起了貪利負義的念頭,於是同那喇嘛去見國王。

國王許他報酬說:“找來九色鹿,金盤滿銀粟,銀盤滿金粟,還分一半國土給你享福。”

那人利慾薰心,便把信義拋到九霄雲外,對國王說了真情,並且同國王帶了御林軍飛奔而去。

白鳥在樹上望見滾滾煙塵,看清是那人帶了人馬飛馳而來,知道大事不好,馬上招呼九色鹿趕緊躲避,他自己飛進山林向飛禽走獸求救。

九色鹿生性忠厚,心中還有點懷疑白鳥的警告,沒來得及躲避,就被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住了。

九色鹿擡頭見了自己捨命相救的那個人,現在竟然帶着人馬來殺害自己,非常氣憤,他挺身走到國王馬前,唱起山歌,義正詞嚴地指問那個忘恩負義的人。

九色鹿唱得山河變色,問得人馬無言,那個忘恩負義的人羞得滿臉通紅,無地自容。喇嘛的僞善面目被當衆揭穿,國王也成了被告。國王惱羞成怒,下令向九色鹿放箭。

在這緊急的時刻,天上地下,忽然響起風暴呼嘯的聲音,無數飛禽,急衝下來去啄弓箭手的眼睛,無數野獸,猛衝上來撕咬御林軍的戰馬。啄的啄,咬的咬,一時三刻,把兵馬掃蕩得乾乾淨淨,剩下國王、喇嘛和那忘恩負義的人,跪在禽獸當中。

九色鹿做法官,白鳥做律師,百禽百獸做法誓,在山林中開起正義法庭。

不說那審判經過,只說那隻心地仁慈的九色鹿,到最後,還下不了把那些衣冠禽獸處死的決心,氣得白鳥沖天大叫,百禽百獸義憤填膺。

結局是:百獸吃了衣冠禽獸,山中又有了和平生活。

《九色鹿》教材分析

關於九色鹿的故事大概有這麼幾個來源,一是敦煌的莫高窟的壁畫,一是印度民間故事,還有就是佛經裏的佛祖本生故事(鹿王本生)。來自莫高窟壁畫的'九色鹿故事流傳較廣,有八十年代動畫電影《九色鹿》,也有寓言故事《九色鹿》。其中寓言故事《九色鹿》被蘇教版選爲教材。

本文(《九色鹿》)根據印度的民間故事改寫。與蘇教版的《九色鹿》相比,它們故事梗概大致相同,但本課故事更加精簡,脈絡清晰明瞭,九色鹿和被救的“那個人”形象鮮明。學生在閱讀這篇課文時,能很容易理清頭緒,通過對文中兩個主要形象的分析,懂得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課文整體可上分爲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講九色鹿救落水人,後一部分講被救的“那個人”出賣九色鹿。前兩個自然段交代了九色鹿的生活範圍和特徵(名稱由來),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還有它的一個朋友。這兩段話精簡到了極處,沒有一句贅語。交代九色鹿的特徵,爲以後的“災難”埋下伏筆;“每天到河邊吃草喝水”成爲救起落水人的條件;好朋友烏鴉是後來報信的使者。隨後被救人出場了,沒有交代他是由於什麼原因落水的,那原因在本文中也並不重要。之後九色鹿“不顧危險”地將落水者救起。“那個人”爲了感謝和報恩,請求留下來爲九色鹿做事情,這是人之常情。而九色鹿沒有接受他的請求,說“我救你,不是爲了叫你謝我,也不是爲了叫你給我做事”。只是對“那個人”有個要求:“只要你不告訴別人我在這兒,這就行了。”“那個人”滿口答應着離開了。故事到了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九色鹿的品質(見義勇爲、施恩不圖報)。

接着進入到後一部分。西方有句諺語說: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這裏,在“那個人”身上,這句話得到了驗證。王后夢見九色鹿,夢中見到的九色鹿形象和文章開頭出對九色鹿特徵的描述一模一樣,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王后醒來後就讓國王把它的皮拿來做坐墊,於是國王就告訴全國的老百姓,重賞能找到九色鹿的人。在利益的誘惑下,“那個人”放棄了承諾。被圍的九色鹿來到國王面前,陳述了救那個人的事實,和那個人的承諾。國王生氣地質問了那個人,放走了九色鹿,並下令:以後,誰也不許來捉九色鹿。最後將“那個人”扔進了恆河。這部分裏,先講述了“那個人”的見利忘義、背信棄義。隨後“那個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那個人”在獲救後,要求爲九色鹿做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知恩圖報。但是對可能得到的利益的貪婪,使他像魔鬼一樣,放棄了知恩圖報,做了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的小人。他得到了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