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輞川莊作》原文及譯文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積雨輞川莊作》原文及譯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積雨輞川莊作》原文及譯文 篇1

《積雨輞川莊作》原文:

王維〔唐代〕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積雨輞川莊作》譯文:

連日雨後,樹木稀疏的村落裏炊煙冉冉升起。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的啼聲。

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我已經是一個從追名逐利的官場中退出來的人,恐怕連海鷗也不會猜疑了。

【賞析】:

詩意在描寫積雨後輞川莊的景物,敘述隱退後閒適生活。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連雨時節,天陰地溼,炊煙緩升;農家早炊,餉田野食,怡然自樂的農村生活。頷聯寫自然景色:廣漠平疇,白鷺飛行,深山密林,黃鸝和唱,積雨後的輞川,畫意盎然。頸聯寫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觀木槿,食露葵,避塵世的幽居生活。末聯連用兩典:一是《莊子·寓言》載的陽子居學道歸來後客人不再讓座,卻與之爭座。說明詩人與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

二是《列子·皇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親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來只與他相遊。一天,他父親要他把海鷗抓回家去,他再到海邊時,鷗鳥都在天上飛舞、不肯停下。說明心術不正,就破壞了他與鷗鳥的關係。兩典正反結合,抒寫了詩人淡泊的心志。這首詩唐人李肇《國史補》說王維: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李嘉佑詩也。據傳李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句,但李集中無此。明人胡應麟《詩藪·內篇》說:摩詰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

《積雨輞川莊作》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閒情逸致的生活。《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貶官濟州時已經有了隱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的政局變化,他漸漸覺得仕途生活壓抑、黑暗,理想也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無能爲力,儘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沒有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深了。王維是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於是,後期的王維就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甚至對於他個人生活有很大影響的安史之亂,在他的詩歌裏面也幾乎沒有什麼積極的反映。他後期對現實基本是抱着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爲悠閒,“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唸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爲事”。這首詩就是作於王維隱居輞川藍田時期。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積雨輞川莊作》原文及譯文 篇2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譯文】

連日雨後,樹木稀疏的村落裏炊煙冉冉升起。

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

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的啼聲。

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

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我已經是一個從追名逐利的官場中退出來的人,

而鷗鳥爲什麼還要猜疑我呢?

【韻譯】

久雨不停,林野潮溼煙火難升;

燒好飯菜,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水田廣漠,一行白鷺掠空而飛;

夏日濃蔭,傳來黃鸝宛囀啼聲。

山中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村夫野老,已經與我沒有隔閡;

海鷗疑心,爲何不信飛舞不停。

【註釋】

⑴積雨:久雨。輞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⑵空林:疏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

⑶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爲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裏幹活的人送飯。餉:送飯食到田頭。菑: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農田。

⑷漠漠:形容廣闊無際。

⑸陰陰:幽暗的樣子。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囀(zhuàn):小鳥婉轉的鳴叫。鳥的宛轉啼聲。黃鸝:黃鶯。

⑹“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槿(jǐn):植物名。落葉灌木,其花朝開夕謝。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榮無常之理。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⑺清齋:這裏是素食的意思。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爲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

⑻野老:指作者自己。爭席罷:指自己要隱退山林,與世無爭。

⑼“海鷗”句:古時海上有好鷗者,每日到海上從鷗鳥遊。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鷗鳥飛舞而不下。這裏借海鷗喻人事。何事:一作“何處”。

【鑑賞】

《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品,被選入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編的《唐詩三百首》。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溼,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着送往東菑──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裏勞作了。詩人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閒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廣漠空濛、佈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閒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甜美快活。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繫着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佈,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國史補》捲上);明人胡應麟力闢其說:“摩詰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祐用摩詰詩。”(《詩藪·內編》卷五)按,嘉祐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然而,從藝術上看,兩人詩句還是有高下的。宋人葉夢得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爲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采數倍。”(《石林詩話》捲上)“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濛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如果說,首聯所寫農家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已引起詩人的濃厚興趣和欣羨之情,那麼,面對這黃鸝、白鷺的自由自在的飛鳴,詩人自會更加陶醉不已。而且這兩聯中,人物活動也好,自然景色也好,並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而是經過詩人心靈的感應和過濾,染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體現了詩人的個性。對於“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於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哉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下面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採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不啻天壤雲泥。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詩人自謂。詩人快慰地宣稱:我早已去心機,絕俗念,隨緣任遇,於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於山林之樂了。《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係。這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兩相結合,抒寫詩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這種心境,正是上聯所寫“清齋”“習靜”的結果。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從前有人把它推爲全唐七律的壓卷,說成“空古準今”的極至,固然是出於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認爲“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讚賞這首詩的深邃意境和超邁風格,藝術見解還是不錯的。(參看趙殿成箋註《王右丞集》卷十)

王維詩的特色

1、山水田園詩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爲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爲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爲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傳爲王維作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2、邊塞軍旅詩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爲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觀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爲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竹裏館》則以比興手法,寄託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臺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爲樂曲,廣爲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作品特色

作品風格關鍵詞: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1、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爲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他的山水詩關於着色取勢,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輞川別業》)“白水明田外,碧峯出山後”(《新晴野望》)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鬆含風裏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裏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徵。如《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仰天長嘯,一吐胸中鬱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着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2、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閒適生活和恬靜心情。如《田園樂七首》其六曰:“桃紅復言宿雨,柳綠更帶青煙。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曰:“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在優美的景色和濃厚的田園氣氛中抒發自己沖淡閒散的心情。還有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從細微處入筆,捕捉典型情節,抒發無限深情。

王維寫情還多言及相思別離和朋友間的關懷,慰勉之情。在《淇上別趙仙舟》一詩中寫道: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濃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維詩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襯情的手法,使他寫景饒有餘味,抒情含蓄不露。如《臨高臺送黎拾遺》:“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寫離情卻無一語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楊長史赴果州》:“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既是景語,也是情名,將道路的荒涼之景與行者的悽楚之情融爲一體,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長。

在王維的詩歌中,有不少採用了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且往往顯得自然流暢,蘊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關懷體貼之情溢於言表。

王維寫情之處妙處還在於對現實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寫中,蘊含深沉婉約的綿綿情思。其《相思》一篇,託小小紅豆,詠相思情愫,堪稱陶醉千古相思的經典之作。

王維寫情,又多隱喻比興。如《雜詩二首》: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躍然紙上。

3、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與上述相反,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幾度隱居,使王維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有些詩尚有蹤跡可求,如《過香積寺》雲: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有些詩顯得更空靈,不用禪語,時得禪理。有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充滿一派親近自然,身與物化,隨緣任運的禪機。又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一切都是寂靜無爲的,虛幻無常,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生的喜悅,沒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恆的,還像胡應麟《詩藪》和姚周星《唐詩快》所評: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王維影響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襯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種內在的對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園詩着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如《竹裏館》、《辛夷塢》情走淡薄,旨歸靜趣。這無疑會對後世山水詩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