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詩句

元宵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節日,還帶有春節的氛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佳節詩句,歡迎參考閱讀!

元宵佳節詩句

《水龍吟·詠月》

宋晁端禮

倦遊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

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

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

記南樓醉裏,西城宴闋,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

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

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

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搵。

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晁端禮父葬於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爲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於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晁端禮進《並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於是以承事郎爲大晟府協律。黃稱晁端禮"與万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翻譯

香甜的桂花餡料裏裹着核桃仁,

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

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

趁着試燈的光亮在風裏賣元宵。

符曾

符曾(1688—1760)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詩人。字幼魯,號藥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監生。著有詩集《賞雨茆屋小稿》,有仁和吳氏刻本流傳,亦査慎行作序,序中引虞邵庵之言譽之爲“性其完也,情其通也,學其資也,才其能也,氣其充也,識其決也,性情子所自具矣”、又著有《春鳧小稿》及《半春唱和詩》,(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永遇樂·璧月初晴》

宋劉辰翁

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託之易安自喻。

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

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翻譯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東昇。雲色如黛,淡淡飄蕩在遠空。這美好的春景,到底屬於何人?故宮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溫。前度劉郎如今又來這裏,想不到變得如此冷寂岑岑。記得從前的元夜,車水馬龍攘攘紛紛,凝香瀰漫的塵土將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燈,把暗夜照得如白晝一樣明燦。我總是沒有什麼心情,和人們攜手同去賞燈觀看。誰知道,上元夜也會禁止宵行,人稀煙斷,滿城悽風苦雨,愁雲慘淡。

猶記宣和舊日,直到南渡臨安,上元夜依舊熱鬧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書畫,幾乎散失盡淨。元宵佳節也無心打扮,任憑鬢髮紛亂飛舞。寫下感時傷亂的詞章,最令人感到悽苦。如今江南也無路可走,我到處漂泊無寄處。就想起被叛軍困在長安的杜甫,月夜裏思念鄜州的親人,這種悽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誰知否?空自對着昏暗不明的一盞殘燈,長夜無眠,外面又傳來滿村的`社鼓。

創作背景

這首詞,從詞的前面序文裏推知是作於公元1278年。因乙亥爲宋德祐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實爲1278年,宋亡於1276年,這時已亡國二年了。易安南奔,猶存半壁。辰翁作詞,國無寸土。說“雖辭情不及”,是謙詞,“而悲苦過之”,是實情。

《京都元夕》

金元好問

袨服華妝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爲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翻譯

元宵節時,到處都能碰到女人們穿着盛裝,化着美好的妝容來看燈;小孩子們則在街道上歡鬧着。

元好問這個穿樸素長衫的讀書人做什麼呢?也在遊人歡聲笑語的氣氛中賞燈猜謎。

鑑賞

開頭兩句寫京都元夕的熱鬧場面,"袨服華妝",寫出了遊人們穿着鮮明華麗,”六街燈火“寫出了大街小巷到處在舞弄着花燈的景象,前兩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們的裝束和舉動反襯了汴京一派繁華、昇平的氣象,也爲下文詩人這個穿着長衫的讀書人都外出遊玩,沉醉在遊人的歡聲笑語,抒發情感作鋪墊。

而三句一轉,用“長衫”對“炫服華妝”,寫到自己竟然也隨遊人追歡逐樂。一個隱晦的發問,包含着辛酸的自嘲,嚴峻的自責,同時也是對前面所鋪敘的場景的否定。表現了詩人對此時金朝的偏安處境的嘲諷,也表達了對繁華背後危機的擔憂。

此詩展現了遊人在元宵節遊玩的景象,寫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華,手法上,用樂景抒哀憤之情,長衫和炫服華妝的對比,含蓄動人,意味深長。

《古蟾宮·元宵》

明王磐

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裏有鬧紅塵香車寶馬?祗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

詩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簡析

這首散曲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小令描寫了往年元宵節的熱鬧、歡樂氣氛,同時又寫了寫作當年元宵節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對比,反映出明國家日漸衰敗,百姓生活每況愈下的情形,對老百姓的苦難生活深表同情,對官府的殘酷統治表示強烈不滿。

此曲用“今歲”、“往歲”的對比手法, 描寫了元宵節冷落的景象。“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 怨也千家。”正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實況和廣大人民對反動統治的憤懣情緒。據《堯山堂外紀》載:“弘治、正德時,‘高郵元宵最盛, 好事者多攜佳燈美酒, 即西樓爲樂。……後經荒歲苛政, 閭閻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這段話正可做爲這首小令的最佳註腳。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缸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翻譯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裏,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豔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着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着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翻譯

玉漏和銀壺你們暫且停下不要催了,宮禁的城門和上面的金鎖直到天亮也開着。

誰家看到明月還能坐着什麼都不做呢?哪裏的人聽說有花燈會不過來看呢?

《女冠子·元夕》

宋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裏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翻譯

蕙蘭花散花出陣陣幽香,雪後的晴空,輝映着池沼館閣猶如畫景風光。春風吹到精美的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簫管樂齊鳴。琉璃燈綵光四射,滿城都是笑語歡聲。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車水馬龍,萬衆歡騰。何況近年來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歡逛燈。

江城冷落人聲寂靜,聽鼓點知道纔到初更,卻已是如此的冷清。請問誰能向天公,再度討回以前的繁榮升平?我剔除紅燭的殘燼,只能在夢境中隱隱約約重見往年的情景。人來人往,車聲隆隆,手持羅帕的美女如雲。我正想用吳地的銀粉紙,閒記故國元夕的風景,以便他日吊憑。我笑嘆那鄰家梳着黑髮的姑娘,憑倚窗欄還在唱着“夕陽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