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謎底是月亮的燈謎

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謎底是月亮的燈謎,歡迎閱讀。

有關謎底是月亮的燈謎

有關謎底是月亮的燈謎

1.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風, 人人說我三十壽, 二十八、九便送終。(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2.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 (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3.小時兩隻角,長大沒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兩隻角。 (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4.小圓鏡,亮熒熒,掛南天,照北京.(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5.一面鏡子亮晶晶,走遍天下照古今.(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6.小時有牙,老來有牙,半老不少,反倒沒牙.(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7.白玉盤,滴溜圓,青色板上滾一晚.(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8. 小時兩隻角,長大沒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兩隻角。 (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9. 一天一個樣,之後又重複。(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10、小時兩隻角,長大沒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兩隻角。 (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11、 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風, 人人說我三十壽, 二十八、九便送終。(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12、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 (打一天體)

謎底:月亮

13、 一個藍藍盤,兩個圓圓餅, 一個火火熱,一個冰冰冷。(打兩種天體)

謎底:太陽、月亮

擴展閱讀:燈謎的'起源

早在夏朝,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廋辭”(亦稱“隱語”)。當時由於列國分爭,有不少遊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啓發。《國語·晉語》記載“有秦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可見那時的這些“廋辭”和“隱語”,就是中國燈謎的雛形。直至南朝宋學家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並以《字謎三首》收入他的詩集後,纔有了“謎”字一稱。

開始的謎流行於口頭說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學士爲了顯示才學,常在元宵花燈之夜,將謎條貼在紗燈上,吸引過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燈謎”一稱,《武林記事·燈品》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1]

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涌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羣衆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謎語》古稱“隱語”,“廋辭”。今通常指傳統民間謎語。中國著名古典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諧隱》中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之嘲隱,化爲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像物品,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他對謎語從理論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對謎語發展的歷史,謎語的定義及其特徵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闡述。

在燈謎文化源頭,應該是人類遠古的神話。神話時代是人類文化發生的時代,而所有文化的發生都源自於人類的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