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人生哲理故事

五分鐘人生哲理故事1

“今天是你餘生的第一天。”在維爾瑪丹尼爾的書《歡慶快樂》中,她給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一個全新的解釋。她曾經採訪過一個去阿拉斯加拜訪愛斯基摩人的人,那人的話使每個人有所領悟。

五分鐘人生哲理故事

“永遠不要問愛斯基摩人他多大了。如果你問,他會說‘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他們中的一個人就對我這樣說。

“當我第二次問他的時候,他說:‘不到,就這樣了。’這對我來說還不夠。於是我問他‘不到多少?’然後他說:‘不到一天。’

“愛斯基摩人相信到晚上入睡時,他們就死了,對世界來說是死了。

“然後當他們在清晨醒來時,他們重新復活,獲得新生。因此,沒有哪個愛斯基摩人能活過一天。這就是愛斯基摩人說他不到一天大的意思。那天還沒有結束。”

“北極圈裏的生活是嚴苛殘酷的,起碼的生存成了主要的奮鬥目標,”他解釋,“但是,你永遠看不到一個面帶擔憂焦慮的愛斯基摩人。他們學會了每次只面對一天。”

你學會了如何把擔憂和焦慮拋到一邊,生活在每一天裏嗎?

今天是你餘生的第一天。

五分鐘人生哲理故事2

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着我。母親攔着我:“孩子,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的?”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爲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走……終於走了過來。坐下來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了,我爲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碰壁,不摔跟頭,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過來人”的“攔路癖”,無非是想讓後人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但人性的發展,卻無視這些,它按照人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不會因爲長者的經歷,而廢除後來人的成長過程,沒有這一過程,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這是規律。

所以,明智的長者,會在叮嚀之餘,微笑着關注這一切的發生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