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山島景色句子句段摘抄

【第1句】啊,太湖三山島,你靚麗的湖光山色,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是飽覽吳中山水的天然和幽雅,你就是太湖千景中的仙境;你就是一首雋永的長詩,你就是誦不盡千年之文明的散文,你就是太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描寫三山島景色句子句段摘抄

【第2句】都說太湖的三山島很美,於是便動了想去看看的念頭。春日清晨,趕到了美麗的東山。從隔水約七公里的太湖古鎮東山的陸巷碼頭登上快艇,在浩瀚的太湖上擊浪穿行,不到一時就來到風景如畫的三山島。只見眼前的島嶼像水上的大盆景,錯落有致,揚起了一片閃亮。

【第3句】春光明媚的三月,登上三山島碼頭,只見綠色長廊般的環湖路一直伸向島的四方,眼前的風光美不勝收。綻芽的柳樹沿湖伸延;湖水盪漾,水天一色,給人以一種無比舒心的感覺。

【第4句】三山島歷來又是周邊城市水上交通的要道,是爲過竹船隻提供航運補給,躲避風浪的港灣,從前還是官方水路傳遞文書,借道中轉,歇息的地方,有“太湖驛站”之稱。三山還有“水中佛國”之稱,島上有古剎名寺十餘座,寺廟密度,可與普陀山媲美,仙宮梵宇,瑤臺瓊閣。暮鼓晨鐘,高梆篤篤,鐘聲悠揚,身駐一胸謐的山水之間,使人有一種遠離浮華塵囂,必靈淨化昇華的感覺。

【第5句】登上三山島,在小島住一夜也別有情趣。夜晚,小島上亮起了點點燈火,四處呈現出一幅幅流動的風景。黑黝黝的山崗鑲嵌在灰淺的天空下,清晰的輪廓線把天上人間連在一起。湖水抹着忽明忽暗的月光,閃閃爍爍,不時勾勒出湖邊花樹芬芳的身姿,停在岸邊的漁船依着波浪在搖晃,村口池塘早春的蛙聲劃破了長夜的寧靜,傳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寧靜中蕩着悠悠的“太湖美呀太湖美”……

【第6句】當陽光把太湖繪成了一張金色的畫,綠色的三山島就成了這張畫中的翡翠。三山島因島上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峯相連而得名,一點八平方公里上居住着八百餘人,四季飄香的果樹覆蓋全島,農舍點綴其間,門前屋後的盆景舒展着奼紫嫣紅的顏色。

【第7句】三山有成羣的明清古建築,有吳妃祠、水葬臺、蠡墅山,與春秋歷史,與西施有關。傳說越滅吳以後,范蠡偕西施,西出姑蘇,隱居太湖。這個偏僻的小山,蠡墅山因而得名。古人詩云:“數落謀夫越女事,遙指扁舟沒斜陽。”西施在這裏梳妝、彈琴、垂釣……

【第8句】步入這片與陸地相隔的世外小島,欣賞雲蒸霞蔚的湖光山色,真是如詩如畫。春天的三山島,山美水美,你不見那山林裏、溝渠旁、湖濱邊,處處飄逸着盎然的春意?從柳枝條上傳遞着的春趣,鵝黃色的柳芽都掛在那些嫩黃色的柳條上。在這片世外桃源的土地上游覽觀賞十分方便,可以時而乘車,時而步行。在徐徐春風中賞花踏青,尋春訪古,借春抒情,會是充滿充滿的樂趣!

【第9句】三山島上很靜,時有蟲鳴入耳,卻被飛掠而過的鳥啼淹沒,和風微起,就能感受到波浪松濤般的節奏。島上人講吳語,都是軟軟的,連買賣的吆喝也慢聲細語,柔和的像哼唱着的江南小調。小島的知名度很高,每年數十萬遊客給它平添了許多熱鬧,爲美麗的圖畫抹上了喜慶的亮色。

【第10句】三山這裏的山頂,是觀看夕陽的最佳地方,當太湖水被絢紅的晚霞裹住,就像一條寬闊的紅紗巾盪漾在太湖的水面上起伏飄逸,令人心曠神怡。在斷山的南麓,還有北宋文豪秦少游後代建的秦家祠堂,其中有正廳,客廳,磚雕門樓,石雕花臺等,古色古香。

【第11句】三山島東北部還有一個小村名東泊堡的,人稱東泊小山。在山壁之處還有一個古溶洞,經考古挖掘出了遠古“三山島人”製作的數千件舊石器,是一塊寶地。沿山道向上,山頂還有關帝廟,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謁拜者無數。

【第12句】三山島上民風淳樸,至今夜不閉戶、道不拾遺,這裏的農家沒有養狗的習俗。因爲遠離塵囂,善文字、好藝術的人去得就多:當代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先生生前曾帶夫人在島上悄悄地度過了十餘天,他用西法入畫的江南村落,常常隱含着小島美麗的倩影

【第13句】三山島由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峯相連,面積一點約八平方公里,此島又稱筆架山、金龜山。她歷史悠久,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這裏就成爲了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的前沿陣地。此後,它從唐宋開始慢慢興盛,成爲太湖深處的典型世外桃園。千百年來,它又是往來於太湖泛舟江浙之間的天然驛站,被稱爲蓬萊或小蓬萊。這裏別看島小,卻有着一萬二千年以前的舊石器和古脊椎動物化石,被考古學家稱爲“三山文化”,證明太湖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樣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第14句】值得稱道的還有三山島的歷史文化。一九八四年島上出土的一萬二千年以前舊石器和脊椎動物化石,使學術界爲之震驚,它印證了太湖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改變了傳統的太湖成因的學說,使太湖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成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

【第15句】三山行山西側的下面,是一個巨大的石峯,筆直地立在山谷之中,峯冠猶如五個手指並列,直直升向天際,這就是三山島著名的景點板壁峯。板壁峯旁有一座“仙”橋,過橋就有蓬萊亭,站在上面觀賞三山和太湖風光,無論是遠處的湖光山色,或是山下的田園風光都一覽無餘。在板壁峯的南麓,也有一處奇石坡。這裏的奇石坡佔地約有十畝,剔透玲瓏的灰白色的太湖石蹲伏在地上,這些石歷經千百年的風雨雪蝕,已經變得風情萬種,十分珍貴。

【第16句】夜晚,三山小島亮起了點點燈火,四處呈現出一幅幅流動的風景。黑黢黢的山崗鑲嵌在灰淺的天際,清晰的輪廓線把天上人間連在一起。湖水抹着忽明忽暗的月光,不時勾勒出湖邊蘆葦窈窕的身姿,停在岸邊的漁船依着波浪搖晃,田間的蛙聲劃破了長夜的寧靜,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第17句】三山被譽爲“觀石聽濤”的小姑山是在島的南端,這裏是一處欣賞太湖的絕妙景觀。此山不高,古風猶存。這裏的村名爲小姑堡,乘船的碼頭叫小姑浜。登上小姑山頂,遠望太湖水面,不時有水鳥飛鳴而過,漁帆點點,真是別緻的水鄉風光。

【第18句】三山有異洞,考古地質學家在東泊清風嶺沿湖,石灰岩古溶洞裏挖掘出稀世珍寶,首次發現萬年以前的化石,說明了島上很早就有人類居住,填補了我國長江下游,歸石器時代史前文化的空白,說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三山有保存完好的地質地貌,隕石和角礫岩的發現,爲考察大湖成因的學說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因而稱三山是“太湖之魂”,“欲知太湖成因說,須從三山島上尋。”把三山列爲“地質公園”,教育基地。

【第19句】三山島上的人習慣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在希冀的暮鼓晨鐘中生生不息,惦蕩着《太湖美》那支人人會唱的歌,悠閒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孤寂的長夜是編織夢想的天堂,天堂裏滿載着歷史和文化,充滿了陽光和希望。

【第20句】三山島能繞道的周長約爲十里,蘆葦淺灘上鋪着細膩的沙石,風平浪靜,一片白色,這裏的浪不大,水不深,夏季特別的`涼快,是有名的白沙灘和天然的浴場。三山島有十景,依然靚麗。姑亭,傳爲梳妝檯,對着太湖,忽如有了天然鏡臺;板壁峯,稱爲行山,它石峭陡立,恰以一天然的水石盆景;疊石以石爲勝,傳爲當年吳王和愛女之別的宮殿所在;十二生肖石,面臨太湖,玲瓏嵌空,十二生肖栩栩如生;香爐石、牛背石、白貓石等等都是不能不看的風景。

【第21句】播滿綠色的三山島是一首雋永的詩,就像農戶門上的對聯:“湖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讓人久久難忘。

【第22句】徜徉在三山桃色的花海中,讓人有一種掩飾不住的喜悅和幸福。桃花盛開了,景色就顯得格外迷人。“千朵穠芳倚樹斜,一枝枝綴亂雲霞;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寫的讚美桃花的詩句。誦讀賞花,更是賞心悅目。瞧,那盛開的桃花一片片,一堆堆,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紅了整個山坡,又像是一團團雲霞,映着充滿生機的山村。

【第23句】遠遠望去,世稱“小蓬萊”的蘇州三山島真是名不虛傳。它位於太湖之中,全島有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峯相連,所以稱之爲三山島。湖中盛產白魚、白蝦、銀魚,人稱“太湖三白”,真想馬上嚐嚐!

【第24句】登上三山北麓,眼前的石壁之下有連綿數十丈的石羣。其中有的巨石浸潤在水中,有的經過千年的沖刷,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姿態,這就是聞名的十二生肖石,栩栩如生。太湖浪在陽光下輕拍峭壁,朵朵浪花飛濺,聲音時輕時重,重時似鐘鼓轟鳴,輕時似馨鈸奏鳴。攀上行山的絕頂,還可以觀看三層六角塔亭,這裏是三山島最佳的觀景臺,風靜中萬頃碧波盡收眼底。

【第25句】我的家鄉三山由三座山峯組成,而名“三山”,是太湖中的島嶼。詩人讚美它是太湖“白玉盤”中的一顆“綠寶石”,湖島雖小,但很精美,小中見大,它是我偉大祖國的一個縮影。

【第26句】陽春三月的三山島,又是桃花盛開的時節,春日的桃花把三山島襯托得更加妖嬈,各色桃花在這個溫暖愜意的季節裏競相開放,美得讓人心醉。小島的中部比較狹長,那裏的各種桃花開得格外燦爛,人們有拍照的,寫生的,攝像的、誦詩的,散步的,嬉戲的,都在桃花叢中尋找各自的樂趣。島最東面的桃林也把那裏裝扮得豔麗迷人。

【第27句】我愛家鄉,“三山島”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神奇是它有奇洞異石,四面環湖,與世隔絕,山中有蟒蛇而獨無毒蛇,有獐免而沒有黃鼠狼。美麗是它湖島風光,青山碧水,風景優雅,如詩如畫,沒有污染,生態平衡,是一方難得的淨土,是理想的“世外桃源”。山上物產豐富,氣候溫和,是富饒的江南魚米鄉,太湖花果山,季季有花果,天天有魚蝦。村民過着美好的生活,小島被人譽爲“小蓬萊”仙境。

【第28句】傍晚時候,三山島的夕陽浸潤在太湖水中,像一個淡淡的紅球慢慢下沉,把遼闊的太湖水染得胭脂般紅豔,把太湖三山島妝點得更加端莊靈秀,盡顯旖旎風韻。島上民風淳樸,至今夜不閉戶、道不拾遺,這裏的農家沒有養狗的習俗。當代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先生生前曾帶夫人在島上悄悄地度過了十餘天,他畫江南三山村落,小島美麗的倩影一攬無餘,一直成爲遊客追逐的蹤影。

【第29句】“三山”之勝在於石,石是三山之魂。三山石以石灰岩爲主,還有隕石和角礫岩。石灰岩被風雨和湖水的長期衝擊與侵襲,便成了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太湖石“皺、瘦、漏、透、奇”的特點,歷來受人青睞,無論皇宮貴族,文人墨客,競相蒐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