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籽的驚喜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在上週我們中班“好吃的蔬菜大餐”主題活動中,小朋友的媽媽和奶奶來到幼兒園與小朋友們一起動手製作蔬菜美食。小朋友們負責擇菜、洗菜,媽媽和奶奶們負責切菜、炒菜。在穎嫺媽媽切菜的過程中,昕妍問道:“爲什麼西紅柿切開后里面有一粒一粒的,馬鈴薯切開後沒有?”穎嫺媽媽說:“有的蔬菜裏面有菜籽,有的沒有。”穎嫺媽媽這麼一說引起班級其他小朋友的興趣。有的提出質疑:“真的嗎?”有的則進一步提出問題:“到底哪些蔬菜裏面有菜籽?哪些蔬菜裏面沒有呢?”

蔬菜籽的驚喜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看到孩子們對菜籽的問題這麼感興趣,我們創設條件讓孩子們進行科學觀察。

第一次操作觀察

在這一週週一的科學區中我們投放了黃瓜、油菜、豌豆、花菜4種蔬菜,還有航空塑料刀、盤子、小砧板以及記錄表等材料。分區活動開始了,昕妍和學愷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科學區。學愷拿起一整棵油菜,把油菜葉一葉一葉地翻開來找,沒有發現菜籽,然後他拿起筆,在記錄表油菜的一欄畫上“×”的記號。可是畫完“×”後,他又把“×”整個塗掉。接着他摘下一片油菜葉,先橫着切開油菜的菜葉和莖,發現這個切開的位置沒有菜籽,又把油菜葉和莖都橫着切得細細的,沒有發現菜籽。切完一片油菜後,學愷又摘下另一片油菜,這一次豎着切,照樣切得細細的,邊切邊找,還是沒有找到菜籽。最後,他把油菜根的部分也切開,確定沒有菜籽。這次,他在記錄表的油菜一欄畫了一個大大的“×”。昕妍則很輕鬆地剝開豌豆,找到了豌豆籽,又在切開的黃瓜裏也找到了菜籽,她很高興地在記錄表黃瓜和豌豆的一欄分別畫上“√”。

花菜則讓孩子們在尋找菜籽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花菜太硬了,塑料刀切不開,一用力切就把塑料刀弄斷了,換了一把塑料刀還是切不開。他們主動尋求我的幫助,請我協助他們切開花菜。我切花菜時幾乎是按照學愷的指令切的。切好花菜之後,他們倆仔細地尋找,沒有發現菜籽,就在記錄表花菜的一欄畫上“×”。

分區活動結束時,學愷、昕妍拿着裝有黃瓜和豌豆菜籽的盤子和全班小朋友分享了他們在科學區中尋找菜籽的活動。昕妍介紹完活動過程之後,又接着說道:“我和媽媽去菜市場的時候看到兩種黃瓜,一種是皮上面有刺的,另一種是皮比較光滑的。今天我在科學區切開的是皮上面有刺的這種黃瓜,不知道另外一種黃瓜裏面有沒有菜籽?”

另外,昕妍和學愷從遇到的難題中發現了一個問題:用塑料小刀切比較硬的蔬菜不好切,力度不易掌握,塑料刀容易折斷。我問孩子們:“這個問題除了請老師幫忙,還有其他解決的辦法嗎?”孩子們一時陷入了思考中,但是又提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於是我進一步提出:“昕妍爲什麼切不開花菜?”他們倆開始尋找原因:“花菜太硬。”“塑料刀太軟,不夠鋒利。”“媽媽切菜是用大菜刀,大菜刀比較鋒利。”一聽到大菜刀,昕妍馬上提出質疑:“用大菜刀容易切到手指,我媽媽不准我拿菜刀。”“大菜刀很重,不好拿。”我又接着提出:“家裏除了大菜刀,還有什麼工具可以切東西?”“水果刀。”學愷脫口而出。昕妍馬上附和道:“對,水果刀比大菜刀小多了,我們拿得動,可以拿來切蔬菜。”我又順勢提出:“怎樣使用水果刀切東西才安全?”昕妍說:“不能拿着刀玩。”考慮到孩子們沒有使用刀具的經驗,又考慮到使用刀具的安全,我沒有馬上答應。學愷則表示回家向家長詳細請教這一問題。分區活動結束了,並不代表孩子們的學習也結束了。他們在活動中遇到了問題能大膽地提出來,並努力尋求老師、家長的協助,以取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這也是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能力逐漸得到提高的最好表現。

從昕妍和學愷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科學區就能看出來所投放的材料是受到孩子們歡迎的。這些材料原本就是源自孩子們對“菜籽”的興趣而投放的,因此,能滿足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探究的願望。

另外,從活動的過程也能看出孩子的學習能力。學愷平時就喜歡動手操作,在數學活動、手工活動中都能大膽、積極地動手操作材料,而且很投入、很認真。在科學區的活動中,他不僅在菜葉中尋找菜籽,而且橫着切、豎着切,甚至把菜根都切開了,從探索的過程中能感到他是個細心並且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他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動手操作表現出來,從而在不斷的操作中尋求自己想要的探索的結果。學愷從第一次在記錄表上畫“×”又塗掉,到第二次很肯定地在油菜一欄畫“×”,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在操作中探究、發現的結果從質疑到完全確定的態度變化,也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學習成果的自信。昕妍也是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她能針對不同的材料採取不同的操作方法,除此之外,她的觀察能力也比較強。她在活動中切開的是表面有刺的黃瓜,她馬上能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想起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看到過另一種表面光滑的黃瓜,並且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不知道另外一種黃瓜裏面有沒有菜籽?”這就引出了她對黃瓜籽的後續探究和學習。

第二次操作觀察

在週二的科學區中,我們除了按計劃投放與週一不同的菠菜、四季豆、南瓜等蔬菜之外,還增加投放了表皮比較光滑的黃瓜和一把小的水果刀,昕妍也和媽媽一起去買了一根這樣的黃瓜帶來班級。分區活動時,昕妍和學愷又迫不及待地進入了科學區。昕妍一下子就拿起黃瓜來切,切開後發現裏面有好多的菜籽,她把菜籽從切開的黃瓜小段裏掏出來放進盤子裏。把黃瓜裏的籽掏完後,她興奮地對學愷說:“這種黃瓜的籽一下子就掏出來了,比昨天那種黃瓜的籽還多,而且比較大顆。昨天那種黃瓜的籽扁扁小小的,是跟黃瓜的肉連在一起的,要用手指頭把它摳出來。”

學愷先用塑料刀切南瓜,又遇到跟昨天一樣的問題——不好切、切不開。於是,他問我:“曾老師,我可以用水果刀切嗎?”我說:“你昨天回去問過媽媽用水果刀切東西要怎樣使用才安全嗎?”他點點頭,說:“媽媽告訴我右手拿刀,左手按住菜,左手的手指頭要縮回來一點,這樣就不會被切到。媽媽昨天在家裏還教我用水果刀切香蕉呢。”看着他自信滿滿的樣子,我同意讓他用水果刀試着切南瓜。只見他用媽媽教的方法,慢慢地、小心地切開了南瓜。學愷把找到的南瓜籽也放進盤子裏,和裝着黃瓜籽的盤子並排放在桌子上。他仔細地看着兩種不同的菜籽說:“南瓜籽比黃瓜籽還大,黃瓜籽是白色的,南瓜籽是咖啡色的。”在學愷的帶動下,昕妍也嘗試着用水果刀切南瓜。

分區活動結束後,昕妍和學愷又興奮地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他們的記錄表,分享他們在科學區的發現。學愷還向大家介紹了他在家裏和在科學區安全使用水果刀的經驗。最後,全班的'孩子達成了共識:在科學區切蔬菜時,先用塑料刀切,切不動再用水果刀;使用水果刀時不隨意比劃;分區活動結束後水果刀由老師收進小備課室高處的櫥櫃裏,等到第二天的分區活動纔拿出來(爲了保證孩子使用水果刀的安全,每天的區域活動都有一位老師在科學區蹲點)。有的孩子表示想在科學區用學愷的方法試着使用水果刀切蔬菜;有的孩子則表示回家後,要讓爸爸媽媽教自己使用水果刀。

在週二的區域活動中,昕妍和學愷繼續選擇了科學區,因爲科學區裏投放了與前一天不同的蔬菜,他們又可以開始尋找菜籽的活動。雖然操作的方法基本與昨天一樣,是在重複地操作,但是重複正是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對於年幼的孩子是很重要的,成人認爲沒意思的“重複”,對孩子來說,卻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們也正是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他們照樣大膽操作、細心觀察,並且能在觀察中比較、發現南瓜籽比黃瓜籽大。昕妍的細心還讓她發現兩種不同黃瓜的菜籽的大小不同、取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學愷也發現了南瓜籽與黃瓜籽大小、顏色的差異。在學愷用水果刀切南瓜的過程中,他的右手用力地按住南瓜,手指頭始終保持縮回來的狀態,看來他把媽媽教給他的方法牢牢地記在心裏了。雖然他用水果刀切得很慢、很小心,但是他在家裏和科學區兩次使用水果刀的過程中初步積累了經驗,並且他很高興地把這種經驗與同伴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不斷地建立起學習的自信。

持續的觀察探究

在這一週五天的區域活動時間裏,學愷和昕妍共有三次進入科學區,可見他們對探究蔬菜的種子非常感興趣。興趣是幼兒持續、自主學習的最大動力。作爲老師我沒有多加干涉,而是欣喜地看着他們在尋找蔬菜籽的過程中,靈活地運用了操作、觀察、比較等方法探究學習,培養了細心、專注、大膽、自信等良好的學習品質,並且看到了學習的持續和延伸。

孩子們把找到的各種蔬菜籽晾乾後,用密封袋裝好,展示在主題進程牆上。教師也把孩子們在科學區尋找菜籽的活動照片展示出來。孩子們一有時間就到進程牆去看照片、觀察蔬菜籽,每到這時昕妍就會自豪地說:“這些蔬菜籽是我們自己發現的。”經過一週的科學區活動,孩子們發現食用部位是葉子的蔬菜都找不到菜籽。學愷又產生了疑問:“這些蔬菜真的沒有菜籽嗎?那農民伯伯要怎麼種出這些菜呢?”昕妍說:“我們回去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在電腦上查一下資料,看看這些蔬菜的種子到底在哪裏?”蔬菜籽的話題還在延續,期待着孩子們在這個話題中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