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午餐教育的隨筆

進餐是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但是,幼兒在進餐中卻形成了吃飯挑剔、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以及良好個性的培養。現把這學期對午餐習慣培養方法小結如下:

關於午餐教育的隨筆

一、少盛多添、增加信心。

從上學期開始,我們堅持少盛多添。堅持給孩子少盛飯少盛菜。因爲,以前的經驗讓我們知道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會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責備。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還有千萬不能在進餐時對幼兒說:“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給你添一碗。”“不吃完就別想玩”以免讓幼兒形成一種觀念——吃飯是阻礙活動自由的負擔、吃飯是懲罰的工具。

二、尊重意願,個別化對待。

進餐時,個別食慾不好的幼兒應爲他們提供清淡可口的飯菜,不要強迫他們吃掉全部的食物。應尊重幼兒本身的意願,能吃多少就吃多少。我班華諾瑩小朋友每餐都是菜湯澆飯,其他二個炒菜一概不吃。這樣過了三個星期後,我們試着給她吃點炒菜。沒想到竟然能吃完,我們心裏是說不出的自豪。可以這份自豪還沒落定,好景不長,才三天,聰明過人的華諾瑩發現了老師給她的加菜,每到吃飯的時候她就哭。開始老師不明原因,還是給她加點炒菜。三天後,老師忽然明白過來了,是否給她加炒菜的原故呢?試着不加菜了。這樣二天後,華諾瑩吃飯時不再哭了。直到現在,我們再也不敢給華諾瑩加炒菜啦。

再如我班常海鑫小朋友午餐習慣一直不好,給他盛一小口飯和菜都不能吃完,大都時間是老師在最後喂他才能吃完自己面前的一份飯菜。但是老這麼餵飯肯定不好,讓他自願進行午餐纔是高明之舉。有一次沒有給他盛任何菜,就給他弄點菜汁,不過也沒有吃乾淨。真的很傷腦筋。後來受到華諾瑩小朋友午餐問題的啓發,也給他盛了菜湯,沒一點點菜葉。常海鑫看到老師這麼給他盛飯,臉色馬上好轉,不再苦着臉了。也能排在前幾名,吃完飯還走到我面前誇耀:“老師我吃完了,老師,我吃的快嗎?”看着常海鑫充滿自豪的神情,我再次爲自己給尊重孩子的意願而收穫喜悅。

三、偶而爲之,愉快進餐爲好。

孩子快樂進餐,纔有可能做到均衡營養,健康成長。但是,總有些孩子在進餐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一次午餐有個紅燒牛肉,量是每個孩子一塊。幾個午餐習慣好的孩子已經吃完了,而午餐習慣一向很好的施伊諾還沒吃完,當我走到她身邊時,對老師說:“這肉是什麼味道呀,好怪呀!”看着皺着眉頭,就知道她不想吃牛肉而找的藉口。我用理解的語氣對她說:“這是牛肉,這味道當然是牛肉的味道啦,你不喜歡吃牛肉吧,真不喜歡吃也可以的。”牛肉夾出飯碗後,施伊諾很快把碗裏的飯菜地吃完。當我要表揚她時,她說還要吃。這下,又連續剩了三碗飯和菜湯。因爲中途添飯是少量的,施伊諾吃起來很快。剩到第三次她終於平再添加了,還很興奮地說:“我今天吃了四碗飯。”這件事也證明了,情緒對進餐的.重要性。如果,當時按照要求,讓施伊諾吃下或者說少吃一點牛肉的話,施伊諾就不會有如此好的心情去把碗裏的飯菜吃完,更不要說去添加飯菜了。所以,我們守着這份愉快進餐,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爲好。

四、誇獎鼓勵,我最棒。

小班的孩子每到了吃飯的時候,老師就一定要多嘮叨,說一些能夠激勵,鼓勵孩子吃飯的話。對吃飯好的孩子在集體面前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除了口頭的表揚,還可以發一些物質獎勵,如:爲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午餐習慣,我們這學期延用了上學期的獎勵制度。在四月份對於午餐習慣好的孩子即時爲他們粘貼五角星,到月底看誰的五角星滿15顆,就給一張獎狀。班上好多孩子已經會數數了,每天都會數着自己的五角星,還相互比較五角星的多少。看到這樣的場境,想着對孩子們的午餐問題能很好地起到促進作用。事實確實如此,一次喜歡吃湯澆飯有楊可心聽老師用商量的語氣問:“如果你吃湯澆飯,今天就不貼五角星好不好?”她會努力地吃完自己的那份飯菜,不再湯澆飯。蔡茗涵遇到不喜歡吃的菜想不吃的時候,想想不貼五角星,還是把那份菜給吃完了,還說:“食堂的阿姨做的菜真好吃。”以前吃飯慢吞吞的練佳琪知道吃的太慢也不能貼上五角星後,聽到老師說時間要到了,還沒吃完的小朋友加油啊,她會三下二下解決自己的碗裏的飯和菜。原來吃過飯後,地上桌上髒亂差的有陳子涵、楊可心、黃若子美,現在不但吃的快,桌上地上也變乾淨了。

現在班上好多孩子午餐習慣變好了,變化最大有的:黃若子美、常海鑫、蔡茗涵、練佳琪、楊可心、陳子涵徐子兮、華諾瑩等。

當然,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們的孩子都能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並茁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