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的滋味教育隨筆

“老師,我吃的這個蘿蔔真辣。”“我的也是,辣的是白蘿蔔,胡蘿蔔倒是挺甜的”。孩子們在興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剛剛拔的白蘿蔔和胡蘿蔔,經過“清洗、分類”,現在,每個孩子都盡情享受着蘿蔔的味道。可是,這麼辣的白蘿蔔引發了幼兒的思考:“我們每週都吃蘿蔔餡的餃子,挺香的啊。”“那我們也包一包吧!”聽着孩子們的提議,我欣喜的同時又有點擔憂,平時都是大人包給孩子們吃,孩子能行嗎?能包得好嗎?帶着種種疑問,我開始着手準備。

蘿蔔的滋味教育隨筆

1.餡料是直接呈現,還是讓孩子動手體驗?

孩子們的興致可高了,看着眼前這麼多“碩大”的蘿蔔,我故作爲難狀:“呀,這麼大的蘿蔔,怎麼能變成蘿蔔餡呢?”孩子們思索起來。“我覺得是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用刀柄壓碎了”,“應該是在案板上使勁摔碎了再剁一剁吧”,孩子的想法真是天真極了。這時,杜宜凝說道:“我看到奶奶是用一個長滿洞洞的硬東西把蘿蔔擦出來的,可快了,一會兒就能擦一大堆。”我趕緊稱讚到:“你觀察得真仔細,一定是家裏的小幫手,我們來看看杜宜凝說的這個長滿洞洞的東西——擦絲板。”孩子們通過用手摸感受它很鋒利且危險。“你們有了這麼多將蘿蔔變成餡的好方法,那我們趕快試一試,哪個方法最好!”孩子們和蘿蔔玩得可開心了,大膽嘗試並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看到用擦絲板小組擦出的蘿蔔絲最多,最整齊,孩子們感嘆道:還是工具好用啊。

我沒想到一個拋出去的問題“餡是怎麼來的”能調動幼兒這麼大的積極性,他們大膽猜想、嘗試、探索、體驗並驗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直接出示餡料,那孩子們將失去多少自主學習的機會!

2.提供白麪還是玉米麪,還是兩種都投放?

幼兒園的蘿蔔餡餃子都是白麪包的,可是我想,最近開展的玉米系列主題活動,孩子們將自己種的玉米掰下來,摳玉米粒,去前院奶奶家用磨推玉米麪,體驗到了玉米變成玉米麪的過程,此時,試試用玉米麪包餃子剛好可以進一步感知玉米麪的特性,而玉米麪的投放對大班孩子來說,無疑更有挑戰性。

兩種材料有着很大的區別,白麪粘合度高,玉米麪卻很鬆散,不易包裹。兩種材料孩子都可以試試,自然就會有自己的比較和結論。

3.教,還是不教?不教孩子包的方法,孩子能行嗎?

看着這麼能幹的孩子,我知道,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行,他們一定能自己想辦法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造型。於是,我說“看看誰做好了以後,能一眼就認出哪一個是你的作品”,以此來激發幼兒自主創新造型的願望。

孩子們歡呼着來到桌子前,馬上進入了角色,伴着優美的音樂,像模像樣地製作起來。有的把玉米麪往桌子上拍成圓形,有的用手按成橢圓形,還有的直接放在手心裏,揉來揉去,再用大拇指往中間按個洞洞,把蘿蔔餡塞進去,真是專業極了。再看看白麪組,也忙得不亦樂乎,邊做邊和同伴交流。還有的能主動和客人進行交流,王浩森拿着自己攢好的圓球,走到了班裏的每一個角落,向大家炫耀着:“你看我做的湯圓,圓不圓。”這時候,陳明昊有點膽怯卻又激動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做的小花,漂亮嗎?”“漂亮,真漂亮!你可真有想法。”得到了我的肯定,他欣喜地把他的造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餃子簾上。原來,“美”不是統一的,孩子們用“美”的視角欣賞着自己和同伴的獨特造型,我們更要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其點滴的進步,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而且,對於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我旁邊的肖雪瑞也不甘示弱:“老師你快看看,你猜我這是做的什麼?”“呦,有身子有對稱的胳膊,還有腦袋,是小雪人吧?”“老師你真聰明,猜對了。”她得意地向夥伴們介紹着自己的傑作,放在餃子簾上以後,引來客人老師的關注,誇讚她真有想法,做得很獨特。這時候,杜宜凝有點苦惱了,她的玉米麪在手裏怎麼也不聽使喚,粘來粘去的不成形,看着別人都做好了造型,她有點着急了,向我求助:“老師,我的.怎麼老粘手啊,怎麼辦啊?”“彆着急,你那麼聰明,快想想辦法!”她看看旁邊的桌子上有白麪,於是用手沾起白麪來,經過嘗試,她高興地說:“不粘了,不粘了,我也快做好造型了。”看着孩子這樣快樂,我欣喜於活動帶給他們的成功感。當孩子在活動中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要急於把知識呈現給他們或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給孩子充分提供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麪點送廚房是選代表去,還是每個孩子都去?

製作完成以後,孩子們將自己的勞動成果送向廚房,將活動又推向了一個高潮。以往這個時候,我會選擇能力強的孩子代表大家送給廚房阿姨。其實每個孩子都想去,誰不想親自和阿姨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呢?都去!看,那餃子簾的一圈都是可愛的小手,沒有擁擠,沒有爭吵,還掌握了平衡,讓餃子簾穩穩地走過了走廊。這時候,我問孩子們:“一會咱們給肖阿姨送去,要對肖阿姨說一句話——”我話還沒說完,孩子們就紛紛說道:“肖阿姨,這是我們做的餃子。”“肖阿姨您幫我們蒸熟了吧。”“您看我做的小鳥像不像?”“謝謝肖阿姨。”“您辛苦了。”……看着這麼懂事的孩子,我真爲他們感到自豪。孩子們將自己的創意交到肖阿姨手中,別提多高興了。

當孩子品嚐到勞動的成果時,臉上的喜悅變得無法言表。蘿蔔從生吃“辣”味到熟吃“香甜”的過程,不正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嗎?

原來,當我們相信孩子能行,把自主權和舞臺交給孩子時,他們回饋給我們的是這麼多,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