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像做饅頭美文摘抄

香港大學82歲的宿管阿姨袁蘇妹,2009年9月22日被學校授予“榮譽院士”的那一刻,真的是感動了許多人。接下來,內地許多大學也在跟着做,宿管、保安等也有了在主席臺露臉的機會。雖然有點邯鄲學步,但不能否認這事兒的積極意義,至少給我們複習了勞動最光榮這個基本概念,儘管這只是順帶的。在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典禮上,一個做了30年麪點的王師傅登上講臺,短短几分鐘的發言,贏得了學生們熱烈的掌聲。

做人就像做饅頭美文摘抄

“饅頭大叔”說,我姓王,三橫一豎的王,先進的先,光榮的榮。我在學校每一個食堂都幹過,卻連一個學生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你們中一定有很多人都吃過我做的`麪點,但你們也不會認識我。的確,很多學生都喜歡吃這位“饅頭大叔”做的饅頭包子,但直到畢業,才見到王師傅的真容。

王師傅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爲他做的麪點真好吃,其訣竅是他把做麪點當成了一項“事業”來做。比如做豆沙,不少食堂都是去市場買現成的,可王師傅從泡紅豆開始。蒸熟、粉碎、調配原料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他自己親手去做。1斤紅豆、1斤糖、1斤油做出來的豆沙陷,比起肉餡的成本還高,但他常年如日絲毫不打折扣。他每天都得做三袋麪粉的麪點,常常供不應求,偶有剩餘,第二天再賣時他也要親自嘗過才放心。

“我的原則是:要對得起自己的工作。要麼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好,不管領導在不在,都是一樣。做人,就要像做饅頭一樣,乾乾淨淨、實實在在!”王師傅說。

王師傅“紅”了以後,記者前去採訪,他說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過兩次高考,可惜沒考上,之後就出來工作了。現在每天在學校裏給大學生做麪點,看着大學生們都喜歡吃,他覺得自己很幸福,工作也很有意義。他說自己有三個孩子,都在淮安老家。小兒子今年上高二了,他特別希望這個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大學夢。“如果能考上南信大,那就更好了!”

說實話,我是用不以爲然的態度看完這篇報道的,當然不是因爲王師傅,而是希望大學可以想出一點新奇的招,不要總吃別人嚼過的饃。可是看完報道後,我卻認爲這樣的安排是對的,因爲王師傅不論說話還是做事,都值得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們好好體會一番。

王先榮的事蹟也許一點也不典型。他參加兩次高考,失敗後沒有消沉,或許也容不得他消沉,就出來打工了。工作也不是什麼好工作,在食堂做麪點而已。一般而言,這活兒在別人眼中不是一件十分有出息的活兒,可是王先榮一做就是30年,而且做出來的麪點大受歡迎。技術當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那份執著、敬業的精神。一項工作一做30年,而且幹得兢兢業業,能做到的人恐怕不多。他做人做得踏實,處事恪守誠信,保證食材以及食品安全,注重食品口味……這跟最近因做油條而榮獲“中國好人”的保定“良心油條哥”劉洪安,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師傅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這個世界無疑更需要許許多多這樣的人。然而這種人確實不多,到處都是急功近利的人,爲了結果可以省略許多過程,看到的只有“成功”,而不屑於此前的一切努力。

我親戚中有個小夥子,大學畢業四年了。剛畢業那會兒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費了不少勁辦了一個物流公司,當年就開始盈利,現在每年也有三四十萬的淨收入。我以爲他會在這方面有所發展,但上個月他突然迷上了傳銷,交了10萬元入門費以後,到處拉人入夥。前幾天遇見他,我與他爭論起來,我大談傳銷的害處,他卻憧憬着當“經理”發財致富,出人頭地。我說得口乾舌燥,他卻雲裏霧裏跟我說某座橋爲什麼有三個橋墩、一天爲什麼有24個小時,並放言傳銷纔是縮小貧富差距的有效途徑……我認爲他頭腦已經處於混亂狀態,他卻說自己現在是從未有過的清醒,並且還爲自己沒有早先加入而後悔不已。

如果他在畢業時也聽聽王先榮師傅的發言,能悟到其中深意並腳踏實地去做事的話,我想,他至少不會相信傳銷能發財,而是相信,萬事都需靠自己的道理。

其實,做人做像做饅頭一樣,踏踏實實地去做,雖不能成就驚天偉業,但至少,我們會活得充實而快樂,滿足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