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貴在表達真情實感嗎

名家佳段

作文貴在表達真情實感嗎

只是那時家裏窮,買不起月餅,年年中秋節,都是母親自己做月餅。說老實話,她老人家的月餅不僅遠遠趕不上致美齋或稻香村的味道,就連我家門口小店裏的月餅的味道也趕不上。但母親做月餅總是能夠給全家帶來快樂,節日的氣氛,就是這樣從母親開始着手做月餅瀰漫開來的。

母親先剝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任,摻上桂花和用擀麪棍擀碎的冰糖渣兒,撒上青絲紅絲,再澆上香油,拌上點兒溼麪粉,切成一小方塊一小方塊的,便是月餅餡了。然後,母親用香油和麪,用擀麪棍擀成圓圓的小薄餅,包上餡,再在中間點上小紅點兒,就開始上鍋煎了。怕餅厚煎不熟,母親總是把餅用擀麪棍擀得很薄,我總覺得這樣薄,不是和一般的餡餅一樣了嗎?而店裏賣的月餅,都是厚厚的,就像京戲裏武生或老生腳底下踩着的厚厚的高底靴,那才叫角兒,那才叫作月餅嘛。

每次和母親爭,母親都會說:“那是店裏的月餅,這是咱家的月餅。”這樣簡單的解釋怎麼能夠說服我呢?便總覺得沒有外面店裏賣的月餅好,嘴裏吃着母親做的月餅,心裏還是惦記着外面店裏賣的月餅,總覺得外面的月亮比自己家裏的網,這山望着那山高。其實,母親親手做的月餅,是外面絕對買不到的月餅。當然,明白這一點,是在我長大以後,小時候,孩子都是不大懂事的。

(節選自肖復興《母親的月餅》)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節選自余光中《鄉愁》)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裏。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裏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裏,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裏乘涼。祖父笑着和我說:“我們園裏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裏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裏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天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着。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着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敲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裏母親喚着,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選自冰心《荷葉母親》)

借鑑點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說“修辭立其誠”,劉勰主張“爲情而造文”,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些精闢的論述告訴我們,寫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並把“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作爲創意加分的重要依據。上述這些要求及規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評分準則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儘管如此,在中考閱卷過程中,“爲賦新詩強說愁”、“假、大、空”的作文仍然常見,這隻能讓閱卷老師覺得矯揉造作,令人生厭。

那如何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呢?

技巧一:寫作素材要貼近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從身邊的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我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一定經歷過許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義或使人受到啓迪,有的會使你感動,難以忘懷。如果我們在習作中,根據題目要求,選擇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達真情實感。

技巧二:要學會挖掘寫作素材中最能打動人心靈的部分,以小見大,展現記敘的閃光點。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從平凡細小的事件中體現人物的精神和品格。以小見大的好處:一是事件平凡,人物親切,讀來就好像發生在身邊,容易引起讀者共鳴;二是平凡中顯偉大,細節中定成敗,細微中見變化,這就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感情細膩、有血有肉、有精氣神。

技巧三:要學會寓情於敘,不要虛誇的感受,而要把真摯的情感融入文章的細節描寫中,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

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也就是要做到“情真意切”,因此,真切就成爲運用細節描寫的前提,只有真切,才能成爲作文中細節描寫的亮點;細節來自生活,細節描寫必須真實地表現生活,也只有有親身的體會才能寫出真切的細節,纔會深深打動閱卷老師而獲得高分。而真切的細節,一定是作者獨特的感受。

最高技巧:要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寫出真切感人的文章。

快樂仿寫

車外,雨點猛烈地敲擊着車窗,一個個雨點在車窗上綻出水晶般的花朵,彷彿要將車窗打破。我託着腮,驚異於這自然的力量,若不是父親叫我下車,我還呆呆地看着車窗外。

父親打開車門,一股涼風鑽進肌膚,刺骨的寒涼。父親將僅有的一把傘探出車外,我跟着父親下車,躲到傘下那片狹小的空間裏。我們一起向家走去,聽着腳下的雨水與鞋底親吻的聲音,水花向四面濺去,擡頭看見父親的臉上凝着幾滴水珠,順着腮邊緩緩流下來。我將手伸出傘外,那雨珠攜來的冰涼使我的手漸漸麻木。我驚訝那是一種怎樣的.力量支持父親的。我想拿過傘,父親執意拿着,我拗不過他。我只有走得離父親更近一點兒,希望雨不要澆在父親身上太多。雨依舊急促地打在路旁的水窪裏,發出細微的沙沙聲。我仰起頭,看着傘庇護着我。只因爲父親用愛將雨水驅趕,爲我的心靈撐起一片天地。我微閉雙眼,靜靜聽着雨聲;用心品味它的內蘊。父親將愛凝於傘中,將雨抵擋在外,那雨的聲音,不就是最好的見證嗎?那日的雨聲牽動着我的心。 (天津市南開翔宇學校九年級12班 王曉瑾)

深夜,我在燈光撐開的一方狹小空間裏埋頭苦幹。“吱——”門的響動劃破了四下的寂靜,我飛快地用眼角的餘光一掃,是父親。我並未理會,又埋下了頭——父親嘴拙,常與我話不投機。細碎的腳步聲摩擦着我的耳膜,燈旁多了一塊兒灰色的影子,而後感到一陣溫熱,是父親的呼吸。他正在看我寫作業。我有些侷促,不自然地直了直身子,燈旁的影子也不安地晃動了一下。“嗯……”他猶豫了片刻,我覺得他喉嚨裏似乎要涌出許多話來。他頓了頓:“早點兒休息。”話語中帶着幾分尷尬與生澀,卻深深牽動着我的心。我想說什麼,卻無從說起,任由他用大手撫了撫我的頭,聽憑他疲憊的腳步聲消失在耳畔。有那麼一種聲音,雖深沉卻飽含溫暖,雖平淡卻令人思潮洶涌。它,牽動着我的心靈。

(天津市南開翔宇學校九年級12班 黃津霞)

有一次向媽媽抱怨我的頭髮總是乾燥蓬亂,媽媽揉着我的頭髮說:“你呀,總是沒耐心,洗頭時要……”

我一邊聽着媽媽說話,忽然就回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才五六歲,極力伸長胳膊也夠不到瓷盆中的水,只好乖乖踩在矮凳上低下頭,享受着舒適的水溫和媽媽輕柔的力道,伸出食指戳一戳雪白的泡沫,有時還說上幾句笑話,逗得媽媽也笑,瓷盆潔白的顏色柔和得像脈脈清風。

我突然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撒着嬌要媽媽幫我洗頭。媽媽只愣了愣,隨即帶着三分無奈七分寵溺地把展開的毛巾鋪在瓷臺上。我彎下腰時才發現,現在的我已不需要矮凳了,反而要極力彎下腰才能讓頭髮在水中散開,腦海中浮現出“歲去弦吐箭”的詩句。

我愜意地感受着水洇過我的頭髮,聽着水流在耳邊潺潺,媽媽細膩的指腹和髮絲摩擦發出微弱的窸窣聲。滴答,水順着髮梢滑落,發出像豎琴曲般歡快清脆的聲音。燈光如多年前那樣又暖又亮地潑灑下來。

(天津市南開翔宇學校九年級12班 孔寅訸)

熾熱的空氣籠罩着喧鬧的運動場,一場激烈的競賽正在進行。每個人都在奮力奔跑着,彷彿不知疲倦,只爲衝向最後的終點。空氣在陽光的照射下灼熱、黏稠。汗水將運動衫緊緊粘在後背上,每跑一步都萬分難受。喉嚨裏漸漸充斥着血腥味,腿部的移動越來越緩慢。“嗖,嗖——”一個個同學似箭一般超過了我,我有一種想追卻追不上的絕望。放棄的慾望在心中萌發,彷彿藤蔓纏繞着內心,腳步終於停下來。“來啊,別放棄,能到達終點就是勝利!”一聲大喊從遠處傳來,彷彿要刺破我的耳膜,那是已跑完全程的同學對我的呼喚,喊聲中還有剛跑完後體力不支的喘息,可這喊聲中卻充滿了力量,喚醒我沉睡的信心,牽動了我的心靈,卻又有力地引領着我向前奔去,向那追尋已久的終點……

(天津市南開翔宇學校九年級12班 丁程)

專項演練

1.請以“手”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2.請以“__的味道”爲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童。

我想握住你的手

早春·風箏

“閨女,來,姥爺給你做個風箏。”幼時的我最喜歡靜靜地坐在一旁看姥爺給我做風箏了。剪刀、彩紙、竹條,一樣樣材料在姥爺的手中上下翻飛,一隻栩栩如生的“老鷹”就誕生了。

廣場上,一老一小。“老鷹”展翅飛翔在藍天中,三月的東風托起了一隻只紙鳶,我癡癡地望着姥爺那雙拿着線軸的手。

多想握住你的手,感受那一份靈巧。

仲夏·果汁

“回來啦?快,先擦擦汗。”說着,媽媽用手中的毛巾輕撫着我的額頭。我有點兒不好意思,直往後躲。“這孩子!來,自己擦吧。”媽媽把溫溼的毛巾塞到我手裏,又不知從哪兒“變”出了一杯果汁。“快喝吧,我剛給你做的。”我小心地接過來,似乎還聞到媽媽手上水果的清香。

面對媽媽的目光,又馬上低下頭,啜一口果汁——果然是媽媽的味道。閉上眼睛,空氣裏滿是水果的清香,和媽媽的手一樣。

多想握住你的手,感受那一份體貼。

深秋·夾襖

“這麼晚了,您還不睡嗎?”昏黃的檯燈下,姥姥戴着花鏡,正在縫補着什麼。“沒啥,給你添件夾襖,天涼了麼。”小小的針反射的亮光刺痛了我的眼。“看啥,快去睡,我馬上就做完了。”我默默地退出房間把門帶上,在門縫裏看那燈光下飛針走線的一雙手。

夾襖做好了,雖然是最土的樣式,但那細密的針腳,讓我感到無限溫馨。一雙刻着深深皺紋的手爲我把夾襖的領子翻好,我笑了:“很合身呢!”

多想握住你的手,感受那一份溫暖。

嚴冬·手套

“小笨蛋,又忘戴手套了吧?”老爸及時地出現在一臉爲難表情的我面前。“我不是小笨蛋……”我小聲嗔怪着,接過了爸爸遞過來的手套。“來,凍壞了吧,我給你焐焐!”不由分說,我的手就被爸爸的一雙大手“包圍”住了……回家的路上,又遇見了爸爸,看見了那一雙扶在車把上已凍得通紅的手……我真的是“小笨蛋”呢!

“爸爸,換我給你焐手了!”我的小手,雖然包不住這一雙大手,但是至少可以溫暖胸問靠左的這一部分。

多想握住你的手,感受那一份寬厚。

不論時光流轉、歲月飛逝,我們大手拉小手,在一雙雙手的呵護下,是一個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小女孩。

不論春夏秋冬、季節更替,我們大手握小手,在一雙雙手的環繞下,是一個充滿溫暖、和諧美滿的大家庭。

握緊雙手,聯繫親情。心相伴,手相牽。

教師點評

“親情”這一主題的文章不好寫。一是因爲寫得人太多了,二是容易落入俗套。但本文卻是一篇畫面感強烈、細節描寫感人,結構完整的考場美文。

作者截取了“姥爺爲我做風箏”、“媽媽爲我準備果汁”、“姥姥爲我縫製夾襖”“爸爸給我手套”幾個場景來表現家庭和諧、親情的可貴。雖然只是幾個特寫鏡頭,但收到了以小見大、出奇制勝的效果,凸顯了主題。 生動的細節描寫是本文的又一大特色,正是通過這些細節,使作者表現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爲文章增添了亮點。

文章結構清晰,四個小標題引領了四個片段連綴成篇,按照四季的順序依次表現了姥爺、媽媽、姥姥、爸爸對自己的愛,而“風箏”、“果汁”、“夾襖”、“手套”彷彿詩歌中的四個意象,成爲感情的寄託點。(沈潔)

媽媽的手 張佳豫 沈潔

“譁,譁——”清晨,水聲入耳。我睜開蒙嚨的睡眼,慵懶地倚到門框邊。媽媽正蹲在地上,搓洗着衣物。她身後蜜色的陽光晃得我有些睜不開眼,卻在模糊中清晰地看到那雙手——媽媽的手。

曾經,那雙手對於我,是無言的溫柔。

深夜,只聽得見“滴答”的鐘表聲。筆尖在紙上飛舞着,我的煩躁隨着時針的轉動愈來愈強烈。披散下來的髮絲擋在眼前,紙上多出一道道陰影,我無暇理會。雖未擡頭,但我感到媽媽向我走來,剛要開口抱怨什麼,一隻手輕緩又溫柔地從臉前劃過,勾起散落的頭髮別到我的耳後。媽媽的手彷彿觸碰到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讓溫暖代替煩躁。我拉過媽媽的手,燈光下顯得格外細膩,還泛着光澤。嗯,這就是媽媽的手。

後來,那雙手成爲我青春路上的鞭策。

我站在她面前,依舊“雄赳赳,氣昂昂”,我甚至能想象到那時自己臉上不服氣的表情。沒有任何預告,沒有任何準備,媽媽的手就那麼扇在我的臉上,當我與她四目相對,憤怒和悔恨全映在她的眼中,卻躲閃着我的眼神。她的手在半空中一下子靜止了,有些發抖。這一巴掌打醒了叛逆的我。“對不起……”我伸手握住媽媽的手,那雙手已經有了細小的皺紋。驀地,愧疚涌上心頭,握着她的手又緊了緊。

現在,那雙手已刻下歲月的痕跡,需要我用心呵護。

和媽媽一起過馬路,我們總會下意識地去握她的手。當我與媽媽再次十指緊扣時,我強忍着淚水沒有奪眶而出——那還是當年媽媽的手嗎?如今握上去已是粗粗拉拉的,甚至有些扎手。我才意識到,媽媽已年近四十,肩上擔負着家庭的重任,怎麼還會像以前那樣細膩?歲月有着不動聲色的力量,卻在這樣的小事上和我的媽媽計較。我反握住媽媽的手,握得更緊、更小心。此時,媽媽的手在我的手中。

當我回過神來,競溼了眼眶,卻暖了心房。我走過去,輕輕將媽媽的手擦乾,爲媽媽抹上護手霜。學着她的樣子,蹲在地上,搓洗着衣物。當我再次擡頭,發現媽媽的手正擦拭着臉上的淚痕。

媽媽的手因爲長久的操勞確實不如從前細膩,但我仍舊喜歡媽媽用手撫摸我——就像晨曦對鮮花的沐浴,春風對碧水的輕撫,夜幕對星星的依戀。

媽媽,我愛你。

教師點評

話題作文往往比較寬泛,開放性強,限制少,題目大,範圍廣,可寫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對這類話題,學生往往難以把握,思緒難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無法駕馭,最好的辦法是“化大爲小”,從“小”處切入,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小方面,表達獨到的見解。與上一篇寫親情的文章相比,本文的寫作開掘面更小,以母親的手作爲唯一的切入點,通過對母親的手的變化,突出了母親的辛勞,讚美了偉大無私的母愛,抒寫了自己對於母親的感恩回報之情,思路清晰,主題明確。文中的語言描寫也非常細膩,是小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

(沈潔)

同學點評

文章線索清晰,以“媽媽的手”爲主切入點,以“曾經,後來,現在”爲輔,作爲時間線索,兩條主線交叉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此外,文章語言細膩溫婉,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作者對於母親的深切感情。

(侯紅航)

烤冷麪的味道 楊思博 沈潔

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晚上放學,學校門口便慢悠悠地騎來一輛三輪車,“烤冷麪”三個字印在車上,從那時起,我每次放學都會買一份兒,味道很鮮美,隔好遠就能聞得到它的香味兒,每次走出校門一看到那片在冷風中搖曳的昏黃的燈光,心中便釋然了。

進入冬季了,天黑的越來越早,不管天氣多冷,那輛三輪車仍會伴着依稀的星辰而來,隨着人跡的消逝而離開,從不間斷。於是每天便多了些期待,在寒冷的冬夜,吃上一份兒滾燙酸甜的烤冷麪,連呼出的白汽也溢滿了愜意。

今天,我因爲沒有完成作業而受罰,或許因爲我不寫作業的次數有些多,老師告訴我,她直接告訴了我媽。我表面上和老師直說“是是是”,心裏卻想着回家後怎麼面對爸媽的“狂轟濫炸”。聽完老師的一番教導後,我沉痛地回到座位上,不久,我便決定——今晚不回家了。

像平常一樣放學,那輛三輪車照樣停在學校門口,望着“烤冷麪”三個字,摸摸乾乾淨淨的口袋,只能舔舔舌頭,怏怏而去。

我毫無目的地遊蕩着,像幽靈、像行屍走肉,沒有心,沒有靈魂,不敢想今晚要怎樣過,不知道爸媽會怎樣對我,我不敢面對他們,他們只會衝我吼叫,責罵我,我做的任何好事他們都不放在眼中,只要犯一丁點兒錯,就會吵到很晚,我不敢回家。大約放學半個小時以後,媽媽給我打來電話,問我爲什麼沒有回家,我說知道自己犯了錯,不想回家,在外面待會兒。幾分鐘後,媽媽很着急,我說:“回去後你們只會衝我嚷,鬧得又寫不完作業,越來越壞。”“媽不嚷你,你快回來!”嘶啞的聲音中帶着斷斷續續的哭腔。事情嚴重了,我對媽說:“讓爸爸等我吧,我往他那走。”便掛了電話。

步履如泥,腳粘在地上很難擡起,過了一段時間,我看到爸爸的車停在學校門口。賣烤冷麪的三輪車好像早就走了,我失望地搖搖頭,鑽進了車裏,我彷彿聞到一絲烤冷麪的香味,心想可能是攤位停留久了留下的餘味吧。

我蜷縮在車座角落裏,不想說話,也不敢說話,車慢慢行駛起來,到了第一個紅綠燈處,爸爸的手伸向副駕駛的位置拿出一個塑料袋,烤冷麪的香味兒更濃了,那隻大手遞過一個袋子,打開一看,是一份烤冷麪,沒了餘溫,味道卻還在。愛沒有溫度,是否還殘存着味道?天很冷,連呼出的白汽都洋溢着暖意。

一路無語,我自顧自地咀嚼着屬於自己的美味,可爲什麼不知不覺中,味道變成了?

教師點評

作爲楊思博同學的語文老師,第一次發現他的寫作才華就是通過這篇文章,當然之後他又接二連三地帶給我們驚喜。生活中的他感情豐富,個性突出,相信讀者讀過此文也會有此感受。這篇文章細膩地描繪了何爲人間最樸素的“父愛”,也道出了他的心聲。此後,每當我看到學校門口的烤冷麪攤位時,就會想到他的這篇小文,甚至會不由自主地走上前買上一份帶給家人,邊吃邊與家人分享這篇文章帶給自己的感動。

(沈潔)

同學點評

本是一件細微的小事,卻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生動感人,我們終究會犯錯,但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我們的,都在關注着我們的一舉一動,作者傾盡自己的真摯感情,才讓我們有幸讀到這麼一篇飽含真情的佳作。

(營笑楠)

行文樸實,卻生動細膩。以平實的烤冷麪爲線索,運用嫺熟的側面描寫。不動聲色間,父母的愛與溫存已銘刻文中,讓人讀來有瀰漫全身的溫暖。也許親人間難免有誤解和隔閡,但用心感念,愛就在身邊。

(王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