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詩人的小故事

我們學了那麼多古詩,知道那麼多詩人,那麼你知道古代關於詩人的小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代關於詩人的小故事

1.喜歡遊山玩水的風流才子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年輕時,他是一個喜歡遊山玩水的風流才子。因吉州原屬廬陵郡,故歐陽修常以“廬陵歐陽修”自居,歐陽修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又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爲“唐宋散文八大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時,歐陽修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父親任綿州軍事推官,已五十六歲,三年後,即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父親去世。歐陽修是家裏的獨子,與母親鄭氏相依爲命,孤兒寡母只得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親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荻稈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歐陽修的叔叔也不時關懷,總算沒有讓童年的歐陽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因爲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到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

可是,天才少年的科舉之路卻很坎坷。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和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歐陽修兩次參加科舉都意外落榜了。

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春天,由胥偃(翰林學士)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在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爲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爲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金榜題名時穿。

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時年十九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調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並得意地說:“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王拱辰真的中了狀元。

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殿試在崇政殿舉行。殿試放榜後,歐陽修被仁宗皇帝欽點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主考官晏殊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他鋒芒過於顯露,衆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雖然沒中狀元,但也獲得了不錯的名次,歐陽修被授任爲將仕郎,試祕書省校書郎,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金榜題名同時,他也迎來了洞房花燭。宋代有“榜下擇婿”的風俗,朝中高官都喜歡在新科進士中挑選乘龍快婿。歐陽修剛一中進士,就被恩師胥偃定爲自己的女婿了。

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三月,歐陽修抵達洛陽,與梅堯臣、尹洙結爲至交,互相切磋詩文。同年,在東武縣迎娶新娘胥氏。

當時,歐陽修的.上司是吳越王錢俶之子、西京留守錢惟演。錢留守對歐陽修這樣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簡直是把他們“貢”起來。不但很少讓歐陽修等年輕文人承擔瑣碎的行政事務,還公然支持他們吃喝玩樂。

有一次,歐陽修和年輕的同僚到嵩山遊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錢惟演的使者趕到了,帶來優秀的廚子和歌妓,並傳錢惟演的話說:“府裏沒什麼事,你們不用急着回來,好好地在嵩山賞雪吧。”

當然,這些風流才子們,在吃喝玩樂之餘,也會吟詩作賦。當時文壇上流行駢文,雖文風華麗,但免不了說大話套話。才子們當然不滿足於那樣死板的文風,而是憑藉自己豐富的學識,以效法先秦兩漢的古人爲手段,力圖打破當時陳腐的文風,推行“古文”。在錢惟演的支持下,歐陽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時間去琢磨古文創作,後來古文的創作在宋代繁盛一時,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錢惟演“富養”這幾個小文人,真可謂是功在千秋。

後來,錢惟演政治失意,被迫離開了洛陽。歐陽修等人爲錢惟演送行,雙方都流下了惜別的淚水。

錢惟演的繼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幹部”,管束屬下向來十分嚴格。到任後,他看到錢惟演留下的這些年輕人整天遊山玩水,十分不滿。有一天,王曙把歐陽修等人集中起來,嚴厲地教導他們說:“你們看寇萊公(寇準)這樣的人,尚且因爲耽於享樂而被貶官,何況你們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萊公,怎麼還敢這樣呢?”大家都被訓得不敢做聲。只有歐陽修年輕氣盛,反應敏捷,回嘴說:“寇萊公後來之所以倒黴,不是因爲耽於享樂,而是因爲一把年紀了還不知道退隱。”一下把王老爺子噎得說不出話來。

在洛陽的奢華生活,不僅奠定了歐陽修一生的文學基礎,更成爲了歐陽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後來他被貶官的時候,還深情地寫道:“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二十八歲的歐陽修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回京做了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他在京中繼續把“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當成座右銘。不過,此時的歐陽修已不再是那個享受青春的少年,他開始擔負起社會責任了。

2.蘇軾兄弟作弊

蘇軾這個人,除了仕途不順,常遭人暗算外,可以說是一個天下少有的奇才。喜歡詩的都知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喜歡詞的人都知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喜歡書法的都知道“蘇黃米蔡”以蘇爲首;喜歡美術的都知道“成竹在胸”的典故;吃貨們都知道“東坡肉”的美妙;浪漫的都知道東坡也有風流時;就連科舉考試這麼嚴肅的事,他都敢耍把戲。難怪恨不得將他整死的政敵,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才。

可是這個奇才卻先後兩次在科考時作弊,先說兄弟二人在四川鄉試時是如何作弊的。鄉試的時候,蘇軾和蘇轍被安排在對角的兩個座位上,蘇軾接題一看,傻眼了。考題出自哪部書,完全記不起來了。那時的科考,如果不知道考題的出處,別想寫出半個字來,可不像如今有什麼選擇題、填空題。鈄對面的蘇轍見他哥哥抓耳撓腮,很想幫他一把,可監考人的眼睛鼓得比牛眼還大,作弊不容易呀!到底是蘇家兄弟,弟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只見蘇轍不慌不忙拿起筆管子,好像看筆似的,輕輕地吹了幾下,蘇軾何等聰明,只一看眼,便喜出望外,於是奮筆疾書,即時交卷,並得了高分。您能猜出這個弊是怎麼做的嗎?原來,蘇轍吹筆管子,是在告訴他哥哥,考題出自《管子》的註文,筆管子不就是“管子”嘛(見北宋蔡絛《鐵圍山叢談》)!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已經做了小官的蘇軾兄弟又參加了制科考試(一種由皇帝親自出題的特殊考試製度),這回輪到哥哥幫弟弟的忙了。此次考題有一道是:《禮義信足以成德論》,該蘇轍弄不清出處了。哥哥連忙想轍,只見蘇軾假裝發怒,朝監考官吏索要硯臺,邊拍桌子,邊小聲罵道:“小人哉!小人哉!”蘇轍一聽,馬上明白此題出自《論語》的“樊遲學稼”注。這是孔子罵樊遲的一句話:“小人哉,樊須也!”結果,兄弟二人又雙雙高中。

看奇才蘇軾兄弟,連作弊都作得那麼高明,能不令人眼紅嗎?

下面再講蘇軾兄弟幾件奇聞趣事:

其一,道化童蒙: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啓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青睞的學生之一,另一個是後來載入《仙鑑》的知名道士陳太初。據東坡《志林》記載,在蘇軾被貶謫到黃州時,他的老同學陳太初在漢中羽化仙去。

由於蘇軾自小受道教的啓蒙教育,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鍾,常穿道袍,遊訪道士。如《放鶴亭記》對道人張天驥大加讚賞,而《後赤壁賦》又以道人入夢結尾。在他被貶謫時,仍然給許多道觀、道堂撰文,於是有了《衆妙堂記》、《觀妙堂記》、《莊子祠堂記》等美文。在《衆妙堂記》文中,他講述了夢見自己的老師張易簡道長,並深受教誨之事,可見道教對其影響之深。

蘇轍在《龍川略志》開篇即言夢見小時讀書天慶觀之事,夢中的蘇轍通過與老子像的對話,泄露了一個鮮爲人知的天道報應現象:不殺生可以長壽。

其二,程蘇結怨: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朝廷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弔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曰:“是日哭則不歌”,即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弔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便是蘇軾與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

有一次國家忌日,衆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爲什麼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爲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爲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範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其三,美食大家:蘇軾本人是個美食家,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蘇軾知杭州時,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五、六月間,浙西大雨,太湖氾濫。蘇軾指揮疏濬西湖,築蘇堤。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後分送給大家吃,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曲洧舊聞》又記:蘇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以示客雲:“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鱠;既飽,以廬山玉簾泉,烹曾坑鬥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後賦》,亦足以一笑也。”

其四,雷州西湖:宋紹聖七年(公元1100年),蘇軾從惠州(今廣東惠州)貶移至儋州(今海南儋州),經千里跋涉,途經雷州(今廣東湛江雷州),有幸與貶謫雷州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於羅湖泛舟,蘇軾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遊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萬山第一”四字,便是此時此地寫就。寫罷,蘇軾仍然遊興不減,把雷州羅湖當成了杭州西湖。此後,雷州羅湖便被當地百姓稱爲“雷州西湖”。